[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四节 自心是佛与本性顿悟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4
  第四节 自心是佛与本性顿悟
  《坛经》心性论的思想旨趣是论述成佛的根据、途径和方法,主要是阐扬自心是佛与本性顿悟的理念,即单刀直入的顿教。
  关于自心是佛,上面已经论及,这里再集中地加以简述。《坛经》第〔52〕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注释:《坛经》〔52〕。〕同书第〔42〕节说:「见自本性,即得出世。」〔注释:《坛经》〔42〕。〕这就是说,众生的自心、本性就是成佛的内在根由,就是佛的本体。成佛并不是另有一种佛身,众生的自心、本性就是佛。众生只要认识自我,回归本性,当即成佛。在慧能看来,佛就是众生原始心灵、内在本性的人格体观,就是本心、本性的觉悟者,而并不是外在于众生具有无边法力的人格神。
  《坛经》还宣扬「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注释:《坛经》〔30〕。〕,「言下便悟,即契本心」〔注释:《坛经》〔40〕。〕,也就是「当起般若观照,剎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注释:《坛经》〔31〕。〕这称作「本性顿悟」。「本性顿悟」的要义有二:一是「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注释:《坛经》〔29〕。〕这里是讲见性的内容和意义,强调见性是本性生起正确的见解,使个体与宇宙整体合而为一,犹如小水大水,同归于大海,合为一体一样。二是讲见性的时间问题,认为众生运用般若直观,在一剎那间,灭除妄念,显现真如本性,契合本心,当即顿悟成佛。犹如乌云尽扫,日月自现,光明智慧,无所不照,没有内外彼此的区分。这说明众生对本心本性的把握是在当下妄念俱灭的一剎那间完成的,即所谓顿悟。因为众生先天具有「本觉」智慧,本觉是众生固有的本性,是一种绝对的完整的本性,不需积累,也不受限制,只要一念相应就得以呈现即顿悟的。这都说明,慧能特别重视直下把握当前的一念,以顿现内在的超越,进入当下与本初、瞬间与永恒、个体与整体统一的精神境界。
  在中国禅宗心性思想发展史上,《坛经》心性论思想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坛经》提出定慧相等,即定即慧的思想,宣扬自性清净,不假外求。众生只要现起般若智慧,一旦妄念俱灭,顿见清净自性,就能自成佛道。《坛经》着重把成佛的根据、方法、途径和境界都设置在现实的人心之中,成佛在自心中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不是创造)超越的意义,现实性即超越性。这也就是对死后生命的追求转变为对内心的回归,把彼岸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命主体的地位,从而为超越消极封闭的「守一」、「守心」,提倡豁达洒脱的「无念」、「无住」,为冥思遐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辟了广阔道路,也为禅宗在中国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坛经》的心性合一、心境合一、体用合一、形上形下打成一片的理论与实践,实质上是高扬一种宗教道德形上学的道路。这就为宋代理学的形成提供了先行的思想素材。理学开出道德形上学的路子,就是强调人心的仁义是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然,这种生命本然的仁义之心,是义理之性、道德理性,是内在的;同时它又是价值源头,是超越的。在人的生命本然中,内在性即超越性。因此,对心性本体的追求,在日常生活和道德修养中即可实现。这既是慧能对以往禅法的继承,又是对以往禅法的超越;既是理学对禅学的继承,又是对禅学的超越。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七章 荷泽的灵知心体说 第一节 灵知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二节 汉、魏..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 第二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二节 心地自然..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五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上)第五节 本无说的兴..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二节 法相唯..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一节 令人困惑的重大哲..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二节 大乘佛教如来..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六节 窥基的四重二谛..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五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上)第一节 印度佛教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賴耶的转依[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第一章 我的童年 - 求学的生活[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在佛教十二缘起支中,克隆的众生有没有入胎的过程?[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有人说“佛只有法身说法,报身、应身、化身说不了法”这话有道理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相应18经 烦恼潜在趋势的根除经[栏目:相应部 54.入出息相应]
 善说精髓(决定菩提道次第中所说实修之门一切善说精髓)[栏目:菩提道次第·参考资料]
 我知道助念功德很大,但是我很怕助念,怎么办?[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如何面对修法中的觉受[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谛观无我[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福报可以消业障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