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4-107慈爱是真实之爱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51

慈爱是真实之爱—一      海涛  辑

1.依佛教说,宗教心是什么?宗教心就是利益与恩惠。这就是宗教心的基础。

2.从心、物两方面给人利益、施与恩惠。不但是要给别人施恩,有时施与一点给自己也无妨。

3.依一般的说法,爱就是对所爱对象的亲近之情。我们在日常上,将此意思予以引伸,谈论诸如爱名声、爱财产,实际上是性欲的所谓爱人之爱。其实,这些爱,都是扭曲的爱。是无知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形态。

4.真正的爱、真实的爱,是植根于宗教传统的爱,尤其大乘佛教所说的爱(慈爱)与这些从个人感觉、感情流露出来的爱,简直是完全不同。

5.真实的爱,可能是指「慈爱」。慈爱近于基督教所说的神爱,与别人无所分隔的爱。

6.不问对方是敌是友,真正的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有了这种基础,你才能孕育出对那些与你同样,想克服痛苦获得幸福的「别人」的爱。

7.只要修行,从事冥想,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真实之爱(慈爱)之心。信心之深浅,并不是问题。宗教与哲学经常都会把人导进这种真实之爱。

8.一个人如果缺乏关怀别人的心、亲爱的情,内心就会逐渐贫乏。结果是陷入更深的悲哀,更多的猜疑心,更深刻的孤独感。这是人性的状态。

9.爱惜名声、爱惜地位,但是却无法克制自己欲望的实例,不胜枚举。不能看透未来,不能驾驭自己的欲望,而误以为满足欲望是真正的内在要求者,必会破灭,这是条破灭之路。
 
慈爱是真实之爱—二      海涛  辑

1.人世间物质的诱惑、快乐的诱惑,范围日益扩大,需付出的代价也愈益便宜。这些外在的东西,固然会带来某种幸福,但也是一种障碍,它使人难以发现唯有内心世界才有的平安,所以使人难以得到幸福的生命。

2.佛教的相互依存精神,是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之有效力量。

3.如果我们没有对整个地球,怀着一种虔敬的心态,如果我们没有全力以赴,去解决人类课题的虔诚世界观,我们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头绪。

4.人的知与心,从内部支持着人与人之肉体。所以知与心两者必须结合才有意义。

5.任何一种知性,如智力、知识、学识等等,如果没有心的协助,都不能发挥功能。

6.另一方面,没有知的协助,心也不能作用。心不在焉的知,什么都做不好。

7.没有知性的支持,心会狭窄起来。所以说,知与心是相辅才能相成的。

8.人本来具有了不起的知性与感情。这两者如能相辅相成,如能向正当的方向前进,人类的爱与慈悲心,就会从这里涌现出来。只有这个才是真正重要。

9.人是社会动物。幸福的最大要因是与邻人之间的交融。所以,如果没有互相信赖的朋友,没有亲近的邻人,这个人不但难以维持精神健康,就是肉体健康也难以维持。这是很可悲的事。

10.善心是一切喜乐的泉源,不只是在宗教层面,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也是如此。生而为人,我们原本是群居的动物,因为如此,我们只有靠着别人的合作、帮助和仁慈才能生存。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4-106《菩萨功德藏》
下一篇:04-108《断欲证真》
 04-099仁慈与善心是成功的基础
 04-027《大宝积经》菩萨法门辑要
 04-070唤醒心中的爱与慈悲
 04-031《法语拾缀》
 04-110《甘露味经》辑要
 04-078六字大明咒之利益及功德
 04-123净宗讲义辑要
 04-089临终方诀
 04-041《净宗语录》
 04-077慈爱与悲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85经 焰摩迦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在学法途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学佛与实修[栏目:月悟法师]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The Maha-Cundi Dharani Sutra Provide..[栏目:英文佛典]
 安居第十五日:诵戒日作业分享[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律宗大意(黄忏华)[栏目:律宗简介]
 惜福积福[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服膺善法与善友[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对民俗信仰应该有什么态度?[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心境平常得安稳[栏目:慧语禅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