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龙树的哲学(净律法师)
 
{返回 佛教与哲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1

谈龙树的哲学

/净律法师 主答 张慈田 林武瑞 访问

林武瑞 翻译

编按:龙树(约150~250 A. D.) 的中观哲学在大乘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龙树把佛法逻辑化,以应付当时哲学思想界的挑战与需要。研习龙树的哲理,能提升思辩的能力及去除某些执著,但要获得涅槃的体证还得依靠实修四圣谛、八正道,因为“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中论》)

南传佛教的佛徒对龙树的中观哲学的看法及态度如何,在北传佛教的国度里很少人知道,藉由访问锡兰籍比丘净律法师(Bhante Madawala Seelawirnala)谈有关龙树的哲学,有助于使龙树哲学清晰且明朗的定位。

张慈田:请教法师对龙树哲学的看法。

净律法师:龙树的哲学,是因应印度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产生的。佛教本是个重视实践的宗教,但当时的人们重视哲理思辨,佛教若不谈这些就不能受到重视,于是龙树就出来把佛法哲理化了,他用很优美的文字将佛法以哲学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当我和朋友谈起龙树时,我说龙树的哲学把佛法艰深化了。但在那个时代这么做是很重要的。今天在很多大学里,人们对龙树哲学的重视超过释迦牟尼所说的法,因为前者把佛法变成逻辑式的会吸引人去做内心的思辨,但若要使人领悟“法”(dhamma),逻辑并不是一种好的方式。要体验“法”必须透过对自我内心的了解。释迦牟尼也引用逻辑,逻辑可以是正确的,但只有四分之一的情况有所帮助。龙树用逻辑思考、表达,但逻辑不足以了解佛法,他想要把佛法完全逻辑化,把佛法放进逻辑体系里,比如说,他用很优美的文字来表达空义,把它纳入逻辑思辨中,就某个范畴而言,对研究佛法的人有极大的帮助,但有它的有限性。事实上,只要你自己修学佛法,像修戒、定、慧,你自然会体悟到龙树所说的。他的学说该受到重视,今天的学术界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但你若真要自己有所体证的话,他的学说仅有少许的帮助。

张慈田:只采用龙树的学说,能不能获证涅槃?

净律法师:不可能。一个人可藉由龙树的学说使修行提升到某个层次,但距涅槃尚有一段距离。

林武瑞:龙树的学说是不是理论重于实修?

净律法师:是的。理论归理论,单靠理论绝不能获至涅槃,一定要配合实修。佛法就像一门科学,在科学的领域里,有理论的部份,也有实验的部份,一个人只懂得科学的理论,并不叫做科学家,一定要理论跟实际事相一起操作的人,才可以称为科学家。佛法也是一样,要成为一个修行者,一定要道理和实修配合,这一点很重要。你若只管实修,须经很长的时间才会开悟,但若只研究道理,则永远不会开悟。惟有学习佛法,并应用于日常生活,才有可能开悟解脱。

林武瑞:一个人若不研究龙树的学说,有没有可能体验涅槃?

净律法师:有可能,这其中并没有必然性。龙树学说的崛起,是基于社会环境的需要。当时的哲学思想界竞争很激烈,佛教在这方面若没有杰出的表现,就很难受到重视,于是龙树把佛教的道理用很高超的哲理方式表达出来了。佛法在历史的流传中,不同时代和区域的人们各有不同的需求,弘法者就针对当时社会的需求,给予不同的包装。龙树所处的时代人们重视哲学思辨,于是他将佛法以哲学的方式来展现。比如说,我们现在处于二十世纪,大家重视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我们若要弘扬佛法,就必须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表现它,正如我昨晚的演讲一样,很像心理分析式的,告诉人们“如何消除忧虑”。

张慈田:龙树的思想能不能实践化?

净律法师:当然可以,因为它也是佛法。

龙树用很优美的语言,以逻辑的方式来宣扬佛法,比如说,他著《中论》阐释空义,你若反覆读诵《中论》的偈颂,久而久之也可心领神会,而在修学佛法上,带给你很大的助力。

张慈田:所以龙树的思想可取证涅槃?

净律法师:不尽然。比如说,到达涅槃是一段很长的距离,龙树的思想可使人开智慧,提升至某个层次,缩短与涅槃之间的距离,但到达某个限度便帮不上忙。

张慈田:为什么这么说呢?

净律法师:因为单靠逻辑是不够的。

张慈田:可是我们把他的方法实践化啊!

净律法师:把逻辑的理论实践化(停顿、沉思),龙树说,不执著于二边,即使中道亦不可执著,这一点很难解释。我若是已开悟解脱者,龙树的学说在我看来是完美无瑕的,但我已不需要它;我若是尚未开悟解脱者,龙树的理论文派不上用场。反观释迦牟尼的教法,是一个接一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将人们从最底层引导到最上面一层。龙树的学说是直接展现最上乘第一义,但上上根基的已证悟者已不需用上它了。

林武瑞:换句话说,龙树所讲的是已证悟者所体验的境界,并不是针对普通人的根器而施设的,你只能反覆玩味其中真义,而难以付诸实行?

净律法师:没有错。那是针对已有所证悟的人说的。而释迦牟尼佛教导人的方式,是有法次法向的,由世俗谛逐渐提升到最高的第一义谛。比如说,在家庭里,教做丈夫的要善待妻子,侍奉父母……。修学的次第是:听闻正法,亲近善知识,持戒,持戒可去贪欲,贪欲去除则没有执著,无执者则生喜乐,接著便生定,生慧。它是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的。龙树的学说只适合某一种程度的人。

张慈田:在贵国或者泰国,人们研究龙树哲学吗?

净律法师:只有在大学里。因为龙树的思想在整个佛教史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张慈田:可是没有人修学龙树的方法吗?

净律法师:是的,没有人。不过我们记诵他的偈颂。我年轻的时候,也背诵很多《中论》的偈颂。然而,没有比佛陀本身的教法更好的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论师,针对人们个别的需要,以种种的方式和语言来闸扬佛法。比如说,在中国或日本有某些人以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来弘扬佛法,因为一般民众会疑虑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了,现在靠谁来帮助他们呢?没关系,现在有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在斯里兰卡,人们没有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因为在那里原本就有印度教的信仰存在,于是弘扬佛法的人告诉一般信众说,释迦牟尼佛圆寂了,不过没关系,有些印度的神也是佛教徒,而且,释迦牟尼佛指派这

些神明来护佑斯里兰卡。而在台湾,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信徒们也很喜欢啊!

林武瑞:所以说人们总需要偶像来做为心灵的依托?

净律法师:也不是这样讲。当人们有所需求时,就有新的构想产生。基于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时代中有各色各样的展现,但这都无妨于佛法的根本精神。龙树的学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林武瑞:龙树把佛法的内容归纳为四种悉檀,而只有第一义悉檀是究竟法,现在想请教法师的是,在龙树的思想体系里,他认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并非第一义,它们只是证人涅槃的工具而已,这一点您同意吗?

净律法师:没有错,只是工具而已。佛陀给人们这些工具,我们靠它即可证入涅槃。

张慈田:但是在龙树的理论里,没有说靠无常、无我为工具导至涅槃。

净律法师:所以说这是最大的难题,如我前面所讲的,龙树所说的是已解脱者的境界,这一层次的人当然不再需要工具。佛法是一种工具,没有它,就不能获至涅槃。所以说佛陀针对不同程度的人给他不同的工具,直到最后获得涅槃解脱为止。龙树也是提供一种工具,使人们提升至某个层次。

林武瑞:请问法师,您认为三法印只是修学佛法的工具而已,或者是究竟第一义?

净律法师:三法印对修学佛法而言非常重要,但只是一种工具。我们假借某种的知识使我们获得解脱,这些知识当然很重要,但它并不就是“真理”,没有所谓的“真理”。世界上并没有“真理”,即使佛法也不是。这是龙树试著要阐明的真相。但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不可以事先就告诉人们说佛法并不就是“真理”。

林武瑞:换句话说,所有的教法都只是帮助人们的工具而已,并不是究竟的真理。

净律法师:没错。但是在你还没有使用这些工具之前,佛陀不会说你不必使用它。

林武瑞:当然!当然!在你还没有证得涅槃之前,佛陀教你要使用它,并相信它。

净律法师:佛陀甚至不这么说不必使用工具,他说这是通往涅槃的道路。比如他开示四圣谛,他也知道实际上四圣谛也不是究竟的真理,但少了它,人们便无法从烦恼痛苦的深渊中爬出来。你知道,除非人们已经达到某个境地,否则不宜事先就告诉他某些秘密。若事先就全盘揭露,反而对他没有帮助。

张慈田:龙树教导人的“工具”是什么?

净律法师:没有。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龙树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其他的宗教哲学都很发达,他必须用很优美的文字和逻辑辩证来凸显佛教的卓越性,这一项工作他作得很好。

张慈田:但是他教人契入涅槃的工具是什么呢?

净律法师:他并没有特定的工具,没有特定的方法。

张慈田:但这正是他的方法,他教人要舍弃一切。

净律法师:是的,他教人舍弃一切,一切法不可执;连佛法、佛陀以及他的教法皆不可执。他引用逻辑的方法来辩证,但逻辑不是完美无缺的,逻辑不能导入涅槃,它只是少许的帮助。

张慈田:所以说,他没有特定的方法。

净律法师:是的,没有。不过你若自己修禅定,在定中修无常观或者空观,可达到一种禅定叫做非想非非想,这时你的意识空掉了,你的身体没有了,一切皆空,即使出了定,你在观念上也较不会执著了。任何好的禅定方法都可以使人达到这种境界,并非非靠龙树的方法不可。

林武瑞:在此顺便谈到,我发现克理虚纳穆谛(J. Krishnamurti)的教法和龙树的方法很类似。

净律法师:是的。他研究哲学,精通印度教和佛教教理,并且能把这些东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如说,当我跟美国人讲佛法时,我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安全感,它导至我们去追求、执著,因此而放不下等等。我也许能侃侃而谈一个小时以上,对人生的种种作精辟的分析,而内容巧妙地避开佛、法、僧等用词,但听众对我所讲的由衷信服和接受。克里虚纳穆谛正是用这种方式来宣扬真理。

张慈田:可是他为什么不用佛法的名词来表达呢?

净律法师:我想其中一项原因是,他这样做效果比较好。因为他不挂上某个宗教的招牌,不论是佛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或者一般人都能接受他的教法。像我就不一样了,我剃了头,穿上出家人的衣服,跟佛教徒讲佛法当然没问题,若在公共场所弘法,我所代表的形象就多少受到限制。克里虚纳穆谛是个哲

学家,不论哪个宗教的信徒,或者对哲学爱好的人,都愿意听他演讲。

林武瑞:不过我发现,他讲了很多,但并没有提示具体可行的修行步骤,他认为“没有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No way is the best way)。

净律法师:你要知道,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佛陀的教法更好的了,即使龙树的方法也有别于佛陀。我打个譬喻,我们现在住这里,佛陀告诉我们,你们必须去另外一个城市,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没有食物和工作,而那个城市有,住在这里不好,去那个城市会使你快乐和幸福。接著他告诉我们,去那个城市要花两佰元,并教我们怎么去赚这两佰元,然后还教我们怎么搭车、换交通工具,以及描述每一站的情景,和它们之间怎样相互贯串起来。只有在佛法里你才能找到这么详细的说明。为什么?怎么做?一个步骤怎么接另一个步骤?而在其他宗教也许只会告诉你,你必须去某个地方,或者去那里要花多少钱,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张慈田:谢谢法师接受我们的访问。

(1991.12.26.访问于台南妙心寺。净律法师目前任教于 Cal State Univ.,Berkeley及加州佛学研究所。)

(1992.1.《新雨月刊》第53期)


{返回 佛教与哲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早期佛教哲学研究(成建华)
下一篇:禅和庄子哲学(姜超)
 哲学起源于宗教(余敦康)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成建华)
 佛教的社会哲学(达摩拉陀那)
 佛学与哲学上的认识论
 简论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胡晓光)
 佛教法律哲学的精要(李世杰)
 华严宗密的实践哲学(许智香)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方立天)
 梁漱溟人生哲学的佛教底蕴初探(杨孝容)
 谈龙树的哲学(净律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为什么要辩论?[栏目:达真堪布]
 亲近善知识[栏目:雪漠]
 一定要信因果,不要意淫,邪淫,堕胎,全家果报实例[栏目:戒邪淫·悔过励志篇]
 打坐时腰痛腿痛怎么办?[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人在断气后,抢救还管用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常说福报都是有漏的,那什么是圆融究竟的?如果是有漏,要它还有意义么?[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要对应阿弥陀佛的大愿来发我们的愿[栏目:大安法师]
 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埵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栏目:太虚法师]
 十善业道经大意[栏目:净空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栏目:吴润江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