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原始佛教(一)原始佛教的定义(圣严法师)
{返回 原始佛教理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4
原始佛教《一》原始佛教的定义
圣严法师
对于佛教思想史的分期法,近代的学者之间,有著各种不同的看法。不过,一般来说,可以分作两大类:佛陀时代的称为基础的佛教,佛陀以后的称为发展的佛教。基础的佛教,可以称为原始的;发展的佛教,则又分为第一期──小乘部派佛教,及第二期──大乘宗派佛教。小乘的思想,著重出家僧团在注解释义方面的努力。大乘的思想,则重于佛陀本怀在精神理想方面的发挥。但此二者的渊源,均不出乎原始佛教思想的延伸。
我们研究佛教,若不追本溯源,理解原始佛教,而只是光看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大乘的宗派佛教,往往就会误解佛教。乃至使你面对著三藏圣典,亦难免感到莫衷所以而难以抉断和取舍。这就是因为发展的佛教之中,均已多多少少加入了历代古人的思想,以及各个时代环境中的特殊成分。因此唯有研究了原始佛教,才能真正了解佛教的根本精神。
{返回 原始佛教理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原始佛教(二)佛陀及其教团(圣严法师)
下一篇:
原始佛教“业说”概论 ——以《阿含经》为中心(金镇戊)
解读原始佛教(潘桂明)
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实例为主 (温金柯)..
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黄连忠)
试析原始佛教的哲学思想(王路平)
原始佛教的教义(季羡林)
弘扬原始佛教应依「杂阿含经」(蔡惠明)
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黄连忠)
原始佛教(二)佛陀及其教团(圣严法师)
原始佛教的处观(陈琼璀)
原始佛教的人生观(洪汝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不观察时随许世俗
[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法句经要义 第十品 刀杖品 巴富班迪卡比丘 苦行不能断疑惑
[栏目:法句经要义]
1739 新华严经论卷 21-25
[栏目:08 新华严经论]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节课
[栏目:入行论学习]
尼众僧团的德育教育
[栏目:如瑞法师]
229.黄龙道震禅师悟道因缘
[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去除我执、忏悔消业是一切幸福的开始之3
[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如何因应崭新的21世纪 用法鼓山的共识来因应崭新的世纪
[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心灵成长]
1735 六十华严经疏卷 21-25
[栏目:06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跟佛菩萨学为人处世之道(邹相)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