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4-077慈爱与悲悯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06

慈爱与悲悯              海涛  辑

1.在初期佛教,为他人说教除迷,使人得到正确的觉悟,乃是一种基于慈悲的重要活动。

2.释尊成道后,应梵天之劝,为世人说法,也是出自慈悲。

3.所以出家修行,在佛教教团成为修行者(比丘)的人,必须为世人说法。「依慈悲,依同情,依怜悯,为他人说法。」

4.说法对教团的人来说,是一项重大的义务。教团的人不是背弃世人才出家,而是由于真正的爱世人才出家的。就是由于对人人慈悲之故,以理法为宗,为人说教。

5.释尊被称为有情的人,是「谋最上利益的悲人」。

6.最初期的佛教,专门强调的只是「慈」,稍后才形「慈」与「悲」并称,慈悲成为修行者必须具备的两德。

7.「慈即如来,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来,如来即慈。」《大般涅槃经》

8.「除二边说为中道,佛以慈为首。」《大智度论》

9.「如来教门、大慈为本。」《大庄严论经》

10.「佛灭一切漏,有无比大慈悲。」《阿育王经》第一卷

11.「制自己,益他人,充满慈悲的心就是法,是此世及死后果报的种子。」《中论》

12.慈与悲的差别,据南亚上座部佛教的注释,「慈」是「带给(同朋)利益与安乐的愿望」;「悲」是「(由同朋)除去不利益与苦的欲望」。

13.「慈名爱念众生,常求安稳乐事以饶益之;悲名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心苦。」《大智度论》

14.「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大智度论》

15.「慈者同与喜乐因果故,悲者同拔忧苦因果故。」《十地经论》

16.「施、戒、忍、精进、(禅)定、智(慧),以(慈)悲为体。」《宝行王正论》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4-076慈悲护生情
下一篇:04-078六字大明咒之利益及功德
 04-028《在家菩萨法》辑要
 04-103《高僧普劝戒淫篇》
 04-048佛陀的教诲
 04-112《施饿鬼甘露味陀罗尼神咒经》
 04-124念佛好时机
 04-123净宗讲义辑要
 04-001生命的智慧
 04-060慈悲的实践
 04-106《菩萨功德藏》
 04-117《坚心护正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四十八法 46) 病中持名 Buddha Recitation in Times of Illn..[栏目:念佛四十八法 A Guide to Pure Land Practice]
 佛遗教经浅释[栏目:宣化上人]
 受法香熏陶能开悟 Permeated by the Fragrance of Dharma, We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试论藏传佛教的特点(俞春荣)[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要起作用,就需要一个媒介[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小通他有,大通没有[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