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藏密真踪
 
{返回 郭元兴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735

藏密真踪

缘起

    佛法为普度众生一大事因缘而为释迦世尊所立教,又以阿达尔玛佛传甚深密法而为首始。显教知之者甚众,而密教则多不为外人所知。由于诸世相因缘所凑,密法近年逐渐遍传于世界各地。但亦有一些胆大妄为之徒乘机撞骗于世,以假乱真,创立宗门;或学未圆顿,凭一知半解就自称宗师者大有人在,芸芸众生致受其惑,繁繁日益增多。无论是在汉地或藏地,还是在其它地方,只要细心观察即可自见真伪,若详读本书各篇,即可明见真相。为正本清源,使更多有缘众生免入歧途,得闻万劫难遇的藏密真踪,兹特将有关密宗正规的基础知识、密宗的源流、密宗各派教法的真相、学密必遵之教诫以及师资考证和甚深密法的部份内容汇集成书。此书中部份篇章采自佛教内部发行书籍,所有篇章均出自高僧大德手笔,或为大德们亲历所见,或为大德们亲身体修,或为大德们亲行所证,且其法义亦是诸大德同体共鉴之道。真踪密法早有遗篇于世,但往往不被行人所见,其原因主要在于书中之密义犹如金刚试金石,弟子见之欢喜赞叹,但部份为师者因其不具师资而恐弟子见之不为依止,故往往或秘藏不露,或巧言诽谤以遮其短。今大事因缘,宏开法篇,愿有缘受学此书者能秉遵教法,直趋菩提金刚之道。            

贡那格西

目录

第一章 密宗真史

        一、 密乘与源流相

        二、 密教二派概况 

        三、 佛教密宗各派的真相

第二章 密宗

        一、 真言宗

        二、 藏密概述

        三、 密宗大意

        四、 显密不二、九乘次第

第三章 学密明鉴

        一、 显教与密教

        二、 唐密

        三、 敬佛

        四、 忏悔

        五、 菩提心戒 

        六、 灌顶

        七、 持诵

        八、 辨境

第四章 师承、灌顶、甚深密法论

第一章 密宗真史

一、密乘与源流相

                                                  郭元兴 

(一)引言

    在说到正文以前,我想先做一点「正名」的工作。本文说到佛法中关于「秘密」的一部份,不用通俗的「密宗」两个字,而用「密乘」两个字。这有好几个原因。第一、因为「密宗」一辞不见于佛说的「经」,和菩萨所造的「论」。第二、因为佛法只有一个「宗」,就是「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另立一个密宗和显教对立起来,和在显教大乘中分立门户一样,在理论上,以及在教典里,都找不出根据来。

    梵藏原文的经典,找不着相当于中国所谓「宗」的字眼。一般的说法,只有「乘」的分别,和「见」的分别,因为「所行之道」不同而有「乘」的分别,因为「众生根机」不同而有「法门」的分别,因为对于一个问题看法的不同,而有「见」的分别。虽然有这些分别,然而「宗」仍只是一个,就是求「自他的解脱」,「显」与「密」同以得自他的解脱为「宗」,其不同只在「乘」上,所以本文采用经论中本来具有的名词「密乘」,而不用习惯所称的「密宗」。

(二)释密乘

    说到「密乘」,真是不知从何说起。密乘的教典是那么浩瀚,想把他说出一个简单的轮廓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我们先把西藏新旧派的佛教,对于佛法所作的判摄,简单说明一下,然后再略述他的意义。

    和中国会昌法难同时,西藏也出了一个毁法的朗达玛王,破灭佛法。一般说来,在朗达玛以前流传到西藏的佛法属于旧派,朗达玛毁法以后的佛法为新派。照这个标准,莲花生大师传下的教派为旧,萨迦、迦举、噶登各派为新,但自噶登(黄教)兴起,似乎连萨迦、迦举等也归到「旧」的范围里去了。

    旧派对于佛法的判教,即所谓「九乘次第」。他是把全部佛法分为九个乘,即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外三乘即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内三乘即事乘、行乘(一名两俱乘)、瑜伽乘。密三乘即大瑜伽乘、随瑜伽乘、极瑜伽乘。如下表:

        ┌声闻乘 Sravaka

┌──外┼独觉乘 Pratyckabuddha

│      └菩萨乘 Bodhisattva

│      ┌事乘 Klya

佛法┼内┼行乘(两俱乘) Ubhaya

│      └瑜伽乘 Yoga

│      ┌大瑜伽乘 Mahayoga

└──密┼随瑜伽乘 Anuyoga

└──极瑜伽乘 Atlyoga

    这九乘中每一乘都各有甚深广大的内容,尤其以最后阿底瑜伽一乘,为诸乘的顶首,即身成佛的最速最疾之道,其切实精微,更是穷于赞叹,详细的介绍,非本文的范围,故不赘论。

    这九乘中,外三乘可归入显乘,内密六乘则为密乘。这密乘按照新派的分法,则为四个「续部」(梵:Tantra,藏:Pgyud or Rgyudsdc ),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其中前三部和旧派的内三乘相同,一般称作「下三部」。其无上瑜伽部,则可统括旧派的密三乘,因为旧派九乘次第的分法较为整齐,所以下文多据以讨论。

    九乘中初二乘为小乘,第三乘为大乘,后六乘为密咒乘,亦名金刚乘。在小乘中,没有成佛的法门。大乘中,认为「人」可以成「佛」,但是一定要经过三无数劫,积集广大无边的福智资粮,才能成办这最高的果证。至于密乘,则认为一个人要想把他的智慧能力发展到最高的境地,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在下三部中,或十六生,或七生,或三生,即可得到自己所求的果位。到了无上瑜伽部,则有三种成佛。一、即生成佛,二、中有成佛,三、转生成佛。所以在无上瑜伽部中,最快的即生可以成办最高的果证,至迟转生也可以证得「乐空无别合一双运的金刚持位」。

    一切的宗教,无不建立一个高不可攀的「上帝」或超越人类的「神」以为信仰的对象,不管他是一神也好,多神也好,凡神也好,终而言之,脱离不了乌烟瘴气的「超人」的「神」字。佛教则不然,他所标榜的最高果位的「佛」,不过是「人」的智慧品德的(充实、发展)到了极限的代名词,他并不是「超人」,而是「完人」。释迦牟尼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又说,「我亦是人数」。「佛」与「人」的分别,只是迷悟的分别。佛则「智」强「识」劣,人则「识」强「智」劣。转识成智,即名为佛,到了「佛」位,一切生活感受,仍与人同,但是都以「智」为前导,随「智」而转,此即所谓,「以诸妄法,圣人亦现,然不颠倒」。所以佛教可以说是「人」的宗教,他不承认有超人的、能主宰人类命运的「神」,只承认有一个理想的人格对象,名之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对象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这就是「人人皆有佛性」,或「人人皆可作佛」。显教的大乘,或菩萨乘,虽然认为一个人有达到这个果位「佛」的希望,但是,他却以为这个果位太高了,不是很短的时间、很小的因缘就可以成就的,所以,一定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广大积集无边资粮,一个人才能够完成「成佛」这一椿事。所以,在显教中,「成佛」一事,仍然不过是一个渺茫的希望,他在意义上,虽然比其它各种宗教进步的多,然而就实践和果证方面来说,和他宗的「天堂」等观念一样,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密乘,尤其是无上瑜伽部,在这一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他融摄了显教的精华,规定了修行的次第,建立了成佛的法门,使一个「人」即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智慧品德能力,到最高的境界。前者亲证宇宙的实相(与天地合德),而「宇宙在乎手」,后者「身化光明」,与物质的本源能力同体,而起现着不可思议的功用。所以,「人」不仅是地球上自然界的主人翁,而且也是「命运」的主人翁,全「宇宙」的主人翁。这样,在意义上,在价值上,理论上,在实践上,提醒人的自觉,提高人的自尊心,发展人的能力,证明人的平等,这是任何其它以「神」为主的宗教所望尘莫及的。释迦牟尼佛所建立的以「人」为本即「人」成佛的教法,从任何方面看,都有他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本文以说佛教中的密乘为主。上面已经说过密乘本身又可以分成四个续部。这种分法,当然有很多的原因和理由。现在只捡比较明显的说一说,一是得果迟速的不同,二是修行方法的不同,三是所对根机的不同。得果迟速方面,上面已经说过。修行方法方面,下三部中尚无「即身成佛」的法门。「即身成佛」的方便和理论,是到无上瑜伽部中才发挥尽致。这一部份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生理学医学等都有很重大的关系,鉴于康藏方面依此法门而证果的人数之多,所以很值得作有系统的介绍和传译。

    至于密乘所对的根机方面,印度有一个密乘大师,叫做阿楞迦罗奢,他说,密乘的所以分为四部,是为针对印度的四个阶级。事部为摄受婆罗门族(教士知识阶级),行部为摄受吠舍族(商人),瑜伽部为摄受剎帝利族(军政统治阶级),无上瑜伽部为摄受首陀(农)、旃陀罗族(工)。我们知道,在印度的旧式阶级社会中,首陀(农)、旃陀罗族(工)两族是被认为最卑贱的阶级,但也是人数最多的阶级,当然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是对人类社会最有贡献的阶级。我们从上面可以知道佛教中只有密乘的无上瑜伽部是即身成佛的法门。而释迦牟尼佛的立教开宗却以这最高的法门,对应当时所认为最卑贱的阶级,这种意义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我们从密乘后来发展的历史,可以知道印度后期的密乘大成就者,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于首陀、旃陀罗的种族中。「即身成佛」一事,在密乘的理论上虽有可能,而且也有这种方法,但是绝不是性格脆弱习于安享的人所能堪任的。无上瑜伽部之以旃陀罗族为唯一对应的根机,我想这两阶级的人坚强勇敢勤劳耐苦,大概是主要的原因。

(三)龙树菩萨的传承---东密

    现在来大略谈谈密乘的源流。说到密乘的源流真是千头万绪,想勾出一个轮廓来,都是要整册书的事情,所以本文只能把几个主流说一说,这里先讲龙树菩萨的传承。

    从整个密乘的发展历史来看,龙树菩萨这一系的传承,并不能算是最早的密乘,不过因为他的密法传入中国最早,所以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传龙树菩萨以真言力开南天竺铁塔,取出金刚顶经十八会,二传龙智,三传金刚智,于七一九年入唐,设坛传法,翻译密典,临终遗命弟子不空再往印度取经。不空于七四二年由海南赴印,过遇普贤阿阇黎,受五部灌顶,取得金刚顶十八会全经,共十万颂,于七四六年还唐,七七四年卒。传法弟子惠果,惠果传日本弘法大师空海,流传下来,成东密一派。

    关于「东密」,过去有人把它所推重的两部大法和藏密的传承对比,认为东密只不过到了下三部的范围(苏悉地属事部,大日经属行部,摄真实经属瑜伽部),并没有涉及无上瑜伽部之藩篱。不过我们从金刚顶经十八会的内容考察起来,我们可以说「东密」不过不以无上瑜伽部的法门为主,这是它和藏密差别的地方,要说「东密」没有无上部的传承就不大靠得住了。无上瑜伽部,在理论上,以「喜金刚」和「密集」的经轨为根本的典籍,大藏秘要的作者认为金刚顶经第九会一切佛集会祭吉尼纲戒瑜伽就是喜金刚的Tantra(这部经宋朝有译本,名叫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经),这是对的。因为照金刚顶十八会指归所说该会的名称和内容,和喜金刚本续正相符合。又第十五会秘密集会瑜伽,就是「密集」的Tantra,是毫无问题的(宋代亦有全译本)。另外还有两会,立自身为曼荼罗,呵身外形像,乃至不立观想曼荼罗等,则和西藏旧派中的最高阿底瑜伽法门相一致。所以我们只能说不空三藏没有把无上瑜伽部翻译宏扬,至于学藏密而认为东密没有无上瑜伽部的传承,学东密而訾议藏密的无上瑜伽部不是纯密,都是肤浅而不正确的看法。

    所以,除了后期流传的「时轮金刚」一派的本初佛教法以外,从传承上来说,「东密」和「藏密」只有侧重之点的不同,本质上是无大差异的。我们很希望将来,佛教的考古事业方面,能发现不空三藏所取来的十八会全经,来和藏传的经本对勘比较,那么,很多的细节都可以解决了。

(四)莲花生大师的传承

    正当中国的密乘祖师不空三藏示寂之年(七七四年)莲花生大师应藏王之请由印入藏。传说他于佛入灭后第八年即降生于乌仗那,依阿难为师,其后数百年间广学显密教法,即身证得无量寿智决定光明自在王如来之体,后来和龙树菩萨又互礼为师,所以和后来的「禅宗」,「东密」都有相当的渊源。密乘的祖师当中,以他为最早,成就也最高。他入西藏以后所流传下来的一派,就是现在康藏一带所谓宁玛派(Pnylng-ma-pa),俗称红教,上文说的九乘次第,就是他这一派的说法,这一派在印度方面的传承似乎早已断绝,现在除了青康藏一带有他的传承而外,尚有印藏间名叫「锡金」的一个小国,是由红教的喇嘛所建立的。

    这一派的宗见的高超,加持力量的伟大,和证得最高果位的人数的众多,为康藏其它新兴各派所共同尊仰。这主要是因为莲花生大师显教方面得到阿难的亲传教授;密乘方面亲承过普贤如来、五方五佛、金刚萨埵等直接传授,而本身又已得到最高的修证的缘故。本派在元末明初出了一位无垢光大师,精研自宗,同时广学新派密法,及内外教典,著述等身,精湛无比,论者比之龙树、法称,其修证功德,则共许其即身已圆最高果位,为本派杰出人物。到了现代,有一位持明光显金刚洲大师,为莲花生大师现身传法弟子,是康藏方面红教第一大德,并曾入海取藏三次(即莲花生大师在西藏时宝藏的经典,留待后人取用者,这是红教所特有的事情)。大师持灌莲花生大师根本吉祥顶时,可不用任何法器,由弟子自备法木柱、法木板、孔雀尾即能召请护法入坛,威神大振,法力现前,择抉因缘、生死别相,并能在十分钟左右为弟子破瓦开顶插香,由是知者为大德登巴再来于世。修证功德极不可思议。

    这一派以大圆满次第为最高的法门,其直截顿超,就其适应的根机来说,非其它法门所能比拟。佛法中法门无量,以应机为最良,所以我们不应强分高下,但就宗见和行法的差别来说,本派的这个法门,可以说是密乘中最圆顿的教授,是一切乘道的顶首,其它九乘的传承,本派也都具备大圆满的意义和东密金刚顶十八会中所说不用观想,不立身外形像曼荼罗,而立自身为曼荼罗的意义相同,这是可以和「东密」的传承互相参证的地方。

    这一派和上面龙树菩萨的一派,是密乘方面两个创始最早源远流长的学派。因为这两派的开祖都是融通显密,学贯内外的大师,所以都有囊括乾坤涵纳众流的气象与规模,为后起的密乘大师,以宏扬一尊一法为主者所不及。

(五)毗哩缚波与萨迦派

    中国慈恩宗的传说,认为集唯识学说大成的护法菩萨,在三十二岁时已圆寂于大菩提寺,临终时空中有声曰「此贤劫千佛之一佛也」(见窥基法师的成唯识述记),但按密乘的传说,护法菩萨当时并没有圆寂,不过隐迹专修密法,依喜金刚的法(即金刚顶经十八会中的第九会见前)即生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密号为毗哩缚波(Vlrvapa)。护法菩萨约生于公元五○○年间,此后至公元十二世纪时,萨迦派初祖庆喜藏在世(庆喜藏Kun-Dgah-Snying-Pol,1081-1157),毗哩缚波亲至萨嘉寺传授密法,摄喜金刚法门之要为道果教授。庆喜藏之第四子为大吉祥光,大吉祥光之第二子为福幢,福幢生子为慧幢,这慧幢就是被元世祖所礼重的发思巴大师,一二三五年生,一二八○年卒,十九岁时奉诏晋京,世祖接受灌顶,即以西藏十三万户供养,从此西藏教政大权归萨迦派所有凡七十余年。

(六)那露波与迦举派

    当印度后期密乘盛宏的时候,以波罗王朝所建立的超岩寺为主,密乘的大成就者辈出,到扎曩迦王(955-983)在位的时候,超岩寺出了六贤门,六贤门中的北门守护者那露波(Naropa)尤为声名洋溢的大师,其学德修证,较之前此莲花生、龙树等大士并无多让,其求法修持的艰苦,更为任何人所不及,所以为各派的学者所一致宗仰。

    那露波之学出于底路波(Tilopa),底路波又是亲承金刚持(Ssk Vajradhara)、(Ti.Rdo-rje-hchang)的教授。那露波总摄无上瑜伽部圆满次第的精要而成「六法」,使上根勤勇的人,即生可以(命)(勤)(梦)(大印)的瑜伽法门,现证无上菩提(即大印悉地,俗译大手印悉地),中根的人依(梦)(中有)的瑜伽法门,在(死有)和(中有)两个分位,也可以分证法报二身,至不济转生也可证得金刚持位。下根的人,不需辩聪慧解,不需广学法门,依本尊师长的加持力,也可以「破瓦」(Hpho-ba)迁转的教授,或闻声解脱(Thos-grol)的教授。上根者一当经无上金刚杵三昧灌顶、*轮大灌顶或孔雀明王吉祥大灌顶或甘露无上大灌顶,坛场法力非人之所为,均得此三洲神通感应注入法力,现证大印(Phya-rgya-Chen-Po)的境界,这种把无上甚深微妙的法门,提纲挈领,摄为修行的枢要,使人人得此,决定「立地成佛」,这完全是那露波大师的功绩。大师对于众生的恩德,是难以言语形容赞叹的。

    那露波的亲传弟子,就是西藏迦举派的初祖玛巴译师,一○一二年生,一○九七年卒。生前三赴印度,依止那露波及蔑帝丽波(Mal-trjpa)学法,证得最高境界。传法弟子最著名者为密勒日巴(Mli-la-ras-pa凶恶苦行者)。密勒日巴,一○四○年生,一一二三年卒。密勒日巴之大弟子有惹穹瓦及冈波巴二人。冈波巴之大弟子有帕摩主巴及都松钦巴二人。二人同生于一一一○年,帕摩主巴卒于一一七○年,都松钦巴卒于一一九三年,都松钦巴转世为迦玛拔希,明世封为DB法王,传承至今未替。西藏佛教之有「转世」一事自此师始。帕摩主巴传至悉都菩提幢,乘萨迦派之衰,于一三四九年全占前藏,一三五四年全占后藏,直至一四三五年凡八十余年西藏教政大权大概悉落迦举派之手。

(七)宗喀巴大师、达赖及班禅

    从释迦牟尼佛到现在大概就是两千四五百年,如果我们以五百年为一期,来看密乘大致地发展情形,则以降生的先后,而举出创立教宗的代表人物,则第一个五百年有莲花生大师降生(481B.C.~804A.D.),流传下来为西藏的旧派九乘次第和大圆满的法门。第二个五百年有龙树菩萨(40~304A.D.)应世,流传下来为东密的金刚顶十八会及密集五次第(汉士未译)等教授。第三个五百年,有护法菩萨降生(500~?),修密成就名毗哩缚波(Vlrvapa),流传下来为萨迦派的喜金刚道果四喜等教授。第四个五百年有那露波大师,流传下来为迦举派的大印六成就法等法门。在这两千年中,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支流、支派,然而比之这几派的规模和气象,以及现在的传布之广,那就相形见拙了。现在再说一说在第五个五百年中新兴的一个密乘学派,就是一般所称的西藏黄教。这一派就其势力之雄厚,流布之广远来说,远非其它各派所及。

    说黄教是一个密乘学派,或者不为黄教学者所承认,因为黄教本身是显密兼重的。其实,其它各派也都认为本派代表全部的佛法,但是,我们如果从旁观者的眼光来看,上述各派无不以住持密法的传承为主体,修持密乘的法门为究竟。黄教也免不了这种色彩。从密乘的传承来看黄教,并无太过或不及的地方。

    黄教的开祖宗喀巴大师生于一三五七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丁酉),卒于一四一九年(明永乐十九年己亥)。传说宗大师是大威德明王的化身。按照密乘的理论,法身普贤如来的妙观察智以报身西方阿弥陀如来为代表,这妙观察智又名转*轮智,转*轮智在佛的各种智慧中最尊最胜,这个智以明王形来表现,就是一字金轮佛顶,亦名最胜佛顶或尊胜佛顶,以明妃形来表现,就是尊胜佛母。所以阿弥陀佛与金轮佛顶,或尊胜佛顶,都有很密切的关系,藏密方面更以尊胜佛母为阿弥陀佛的佛母(或明妃),其原因亦在于此。转*轮智又以般若智为上首,而菩萨中,文殊师利菩萨是代表般若的,故文殊菩萨又为阿弥陀佛如来四亲近之一。「智」无「悲」不行,所以代表大悲的观自在菩萨也是弥陀的亲近菩萨。大威德明王就是文殊菩萨的愤怒身,所以也是阿弥陀佛的教令轮身之一。莲花生大师依悲门入,所以重观音的法门,宗喀巴大师重大威德法的传承修持,并亲承文殊的教授,这是以智门为主体的,其实都是转*轮智的妙用,并无轩轾可分。

    宗大师的学行证德都到最高的境界,为宏圣教,令法久住,即生未依羯摩印成就双运果,而系于死有位证法身,中有位证报身。生前遍学各派教授,抉择显密精要,厘定修行次第,印度而外,创教规模的宏远,当以宗大师为第一人。大师殁后五百年间,教法遍行青康藏汉蒙古各地,法运之隆,真是前无古人。大弟子数人,释迦也失,即明永乐时封为大慈法王,转世为内蒙的章嘉国师。上首弟子凯珠杰,转世为班禅大师,弟子根敦主巴(僧成),转世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更是西藏近数百年政教的实际领袖。

    一般人因为达赖是西藏政教的领袖,所以误会第一世达赖是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实际上,第一世达赖为宗大师晚年最年轻的弟子,师弟相逢六年,宗大师即舍报圆寂。后来第一世达赖反依凯珠杰(第一世班禅)学法,此后世世班禅都是达赖的师长。只第九世班禅是例外。第一世班禅(凯珠杰)一三八五年生,才是宗大师的上首弟子。第一世达赖(僧成,根敦主巴)生于一三九二年,较凯珠杰小八岁,从年龄上论也无法做到后来居上的。

    宗大师在世的时候,迦举派的政权已渐形衰微,到了一四三五年,即宗大师卒后第十六年后藏独立,前后藏遂分。到一五五八年,即宗大师卒后第一三九年,羯磨圆满尊胜(Karma-phun-tshogs-rnam-rgyal)又统一全藏,继世又被巴王(Gtsanglpa)夺其权。藏巴崇迦玛迦举派,压抑黄教。至一六四○年,即宗大师卒后第二二一年,蒙古和硕特部酋长固始汗统兵入藏,夺全藏政权,于一六四二年(即明崇祯十五年)宗喀巴大师入灭后之第二二三年,固始汗将全政权供养第五世达赖,西藏教政大权遂由黄教主持,以迄于今。 

(八)结论

    上面已把佛教中密乘的意义和源流大略地说一说,这样说法,当然谈不上介绍密乘的内容,因为文字篇幅的限制,挂一漏万的缺憾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能由此引起读者对于密乘的兴趣,则作者拙劣的笔墨,或者还没有白费读者的精神。

    佛教的密乘虽然发源于印度,但是在现在的印度,这一门学问早已声沉音绝。我们看现代一般印度的宗教学者反而孜孜要到西藏来搜寻他们的国宝,可以知道西藏实已代印度而成为佛教的大本营。而临西藏和平解放的情况,这不特是自从汉藏民族发生关系以来,第一件大喜事,而且也为汉地的佛教界展开了一个无限的光明灿烂的远景。从此,由于文化交流的日益方便,两地的佛教互相灌输新的血液,互相截长补短,互相切磋琢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必能因此日益光显,日益昌明,日益发扬光大。

    西藏方面,以一个民族千数百年集合全部聪明才慧之士的精力和智慧,对于佛家哲学所作的传译、研究、批判、抉择、实修、亲证的功夫,这些成果,不特对于西藏人民是一种最可宝贵的民族遗产,对于中国的佛教徒和人民乃至全世界人类,都有他的不可磨灭、不可否认的价值。就汉地佛教界来说,这一部分的佛教宝藏,站在「教」的立场和「文献」的观点,我们也应该有系统地加以研究、批判和接受的,这种工作,应该由佛教徒有计划地去完成。

    印度的佛教自一千一百九十七年超岩寺及欧丹富多梨寺被毁之后,佛教梵文原典几乎全部流入西藏。所以西藏方面保存的梵文原典,就一般传说来看,其数量的巨大,简直超乎想象(汉地有些寺院也保存一部分梵文原典),这一部分文献材料,也是人类学术文化的无价瑰宝。可惜一般不学无术的僧侣不知保重,因此颇多损坏和散失,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我们佛教徒一定要想办法来抢救整理保管这一部分佛教的圣哲冒着无数的危险苦难所付托给我们的宝藏,以为宏扬正法的依据和资粮。

二、密教二派概况 

    编者按:密宗将大兴于此土,东西大德迭有悬记,今已渐露端倪矣。惟我佛教中人对于密宗尤其藏密,尚有不甚了解者,兹承同戒叶月印师兄见示临川李翊灼居士所撰《密教二派概况》一文,虽非新着,可供参考,爰为摘要披露,以饷读者。

甲、红衣派

    西藏佛教,最初成立宗派而绍隆者,为红衣派,始祖即莲花生大士,秉释迦牟尼佛本地法身毗卢遮那如来之密旨,以阿弥陀如来为部主,圣观自在菩萨为本尊,白衣观自在为部母,多罗菩萨为明妃,愤怒钩菩萨为部护,依之而修诸法,其流传渊源,由金刚萨埵莲华手菩萨,亲受于毗卢遮那佛,而传诸龙猛菩萨,龙猛传龙智,龙智传诸莲花生大士而入于西藏。因缘和合,宗遂以立。世人以其徒法衣皆染红色,故号为红衣派。

    红衣派中,又有三支派:(一)乌鲁江巴派,(二)部轮古巴派,(三)萨迦巴派,皆实行莲花生所传修验法者。理趣形式并无所别,特由创立流传之者异其名耳。

    红衣派外有一派,曰甘丹派。始祖为阿提沙,以提倡戒律,尊尚净行,护持秘密法为旨,实辅佐红衣派之进行,而开黄衣派之先河者也。

    红衣派教旨,一依秘密莲华部心义建立。以部主阿弥陀如来所得妙观察智为本智,此智从毗卢遮那如来法界体性智流出。体即菩提心清净义,相即菩提心光明义,用及菩提心觉照义。行者自观其心本智清净,光明觉照,犹如月轮,与部主所得智无二无别。又观此心月即如莲花,量周法界,虽有客尘云翳,而终皎然香洁,不为污流之所垢染。此观成时,证得莲花智,成就莲花身,而尽得部主本尊所得之智。即能于诸浊恶世界烦恼稠林中,救度众生,普作利益而无所畏。故其宗旨依菩提心本具妙智为因;以哀愍众生不知本有不染之心,妄为垢浊所污,誓愿救度还其清净为根本;而以方便妙观证莲花智成莲花身为究竟也。

    红衣派教规专以护持自他清净菩提心为主。故于不信菩提心,不发起菩提心,不起大悲度他发菩提心等,悬为历禁重戒,不可少犯。其次尊敬三宝之戒,亦极隆重,他则略焉。盖以大本不邪,枝末自正,固不必以琐琐形式之故,摄乱行者意念也。

    红衣派修验之法,大要不外前代所立四法,惟莲花部含摄种类既广。其中修验诸法,亦各各随其本尊体相而有差别。虽然有差别,而旨趣仍无异。又诸法亦复依六字大明以为普通根本,故究竟不殊也。

以上概略,或关记载,或具专书,略出一斑。即此可知红衣派本法,实最完善而无瑕玷。其致后之衰敝者,盖由奉行人之不真实,非教法之罪也。

附密宗四法

(一)百拜忏悔经:秘密莲花部之根本忏悔法也。

(二)舍利金塔:秘密莲花部根本供养之所依也。

(三)六字大明宝玉刻:即「嗡嘛呢叭咪吽」,依之立持诵法,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也(嗡,佛部心。嘛呢,宝部心。叭咪,莲花部心。吽,金刚部心。合四部心而成清净不染如莲花之事业,即羯磨部心。此一真言总括五部心义。故具五部之功效也)。

(四)法教轨则:密宗莲花部之根本修行次第法则也(法中有四方便:一、发心方便,二、忏戒方便,三、修习方便,四、证入方便。依此四方便,速疾证菩提心体相而得其用,故第四立修验法也)。

    此四法已该摄秘密义竟。莲花生大士依之而立宗,为西藏唯一之教。

乙、黄衣教

    西藏佛教,近数百年继红衣派而绍隆者,为黄衣派。始祖为宗喀巴大士,考其渊所自,盖亦秉依龙猛所传阿弥陀如来之莲花部法。其部主、本尊、部母、明妃、部护等,一同于红衣派而无所别。惟以矫正红衣派(指红衣派衰敝时)因缘,兼依阿提沙(即阿底峡尊者)之甘丹派,尊重戒律,以立自宗耳。世人以其徒法衣皆黄色,故号为黄衣派。

    黄衣派中大派有二:(一)甘丹派(袭古派名)。(二)额尔得巴派。皆尊尚德行戒律,真实修验,理趣形式无有差别。由此二派又出四小派:(一)羯磨巴派(以羯磨正行为主,行于尼波罗地),(二)部利苦喇巴派(行于本寺),(三)黎古摩巴派(于修验外,兼宏传大乘,行于藏汉诸处),(四)克而古部达派(专尚丹珠尔及般若波罗密教,行于诸地)。

    黄衣派之大呼毕勒罕有四:(一)达赖,(二)班禅额尔德尼,分居前后藏。(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居蒙古。(四)章嘉胡图克图,居多伦诺尔(即内蒙及北京等)。

其它小呼毕勒罕甚多。黄衣派教旨,与红衣派无所殊异,唯因矫正红衣派之故,更趋重严持戒律,德行清净,以真实成就莲花部净洁光明本旨。

    黄衣派教规,亦以护持菩提心为主。唯因世运递降,习俗愈浇,本既不正,又不顾末,小节逾闲终累大德之故,特于秘密根本戒之外,建立护持三业要戒,清净喇嘛不得蓄妻食肉饮酒;不得随世俗行其污行;乃至不得犯于微细小戒。达赖、班禅及诸教化喇嘛,皆呼毕勒罕度世,以护净德。又设葛伦卜等,以佐达赖班禅约束僧众。规制既定,遂将红衣派末流习气矫正。

    世人论黄衣派者,往往谓与红衣派情形迥别,其实不然。黄衣派修验法,全同红衣派,无所差别。其异于红者,唯重戒律,易黄衣而已,其它旨趣修验一无所殊也(红衣派对于外内密戒,行持亦严谨,但不为普通人所知耳)。

三、 佛教密宗各派的真相                                   密 显

    我起初不信藏密,尤其不信红白教,在红白两教中,又特别不信红教,不特不信,有时还加诽谤。这也是个人的环境使然,在过去环境中遇到的人,多是谤毁密宗的,我因之也不敢相信密宗。后来我渐渐和几位学藏密的人接近了,坛场的庄严,咒声的洪雅,使我不由自主的欢喜踊跃。但是这纯属是事相。如果得不到他的理解,也不过有颊(观剧)而已。不过,那些学藏密的人,虽是打一块好招牌,对于高深的密理,却是不大懂的。那么我虽欲研求妙理,也是无处问津。直到一九四六年,我在上海,由一位关先生介绍,认识了一位由藏返川,道经上海的太空法师(由印航海来的),这位法师是研习「黄教」很有历史的大德。他曾在西康跑马山,依止将巴格西七年,又到拉萨哲邦寺(三大寺之一),研讨藏中「显密二教」,一住十年。到了一九四六年,他才回汉。我和这位大德搅谈过一、二次,觉得他的谈话,和以往的人就不同了。为了探求藏密的究竟,我就离开上海,随着太空法师到了重庆,依止了十个月。在承事上师当中,有时谈到藏地佛教,我才晓得西藏的佛教,不仅仅是密宗,而且显教也是很好的,并且他们的修学规矩,还是先显后密。我在上师提示之下,得到不少的进益,「密宗」的常识,也知道一些,不过所知太少。重庆方面,学红、白教的,和学黄教的,样样都有。那时我的知见,多是偏于黄教。因为听说红教是吞刀吐火的,不持戒的,不懂显教的,不过会念几个咒子罢了。白教虽不会听到吞刀吐火的事,因与红教有连带关系,也就把他与红教等量齐观了。虽是如此,我对于藏密是相信了;不过总以为黄教是真正佛教,红、白教是邪教,是佛门中「败类」。这种知见,直到一九四八年,还没有改变。后来与根造法师,结伴同到西康求法,渐次到了德格境地,游历几处红、白教大道场,参礼过几位红、白教中学识丰富,道行超绝的大德喇嘛,再加以种种虚心考察,我乃恍然于从前的大错误,我惭愧得无地容身,因此我的思想上起了一个大大的变化。同时明白了红教吞刀吐火的传说是冤枉的,是不正确的。

    我为了证实红、白教,和黄教的大同,不妨将我在西康所见所闻的,报告一点,使诸位同好的读者,对于康藏佛教,多了一层了解。在未行报告之前,先要声明的,就是红、白教义理的深广,不是轻易所能了解,我与根师在康不过三年,所知道的连大海一滴都说不上。但是为了表现「献芹之忱」,免不了「不揣冒昧」。这一点还要请诸位原谅。下面就是我的叙述。

    叙述这篇报告之前,最好分为三段,以免乱了次序。第一:辨别和更正康藏(佛教)的教名及人名。第二:说各教作风。第三:说明各教的不可互谤。现在先说第一段。

    西康西藏的佛教,普遍的分为四种教派。四派的名目就是:「红」、「白」、「黄」、「萨迦」四教。但是这种名称,是否康藏的原名呢?如果是的话,那就笑话极了。这里的误会,已经很久啦!我们中国佛教,虽也有台、贤、唯识等宗,但他的名称既好听,又文雅。惟独康藏的佛教,教派名称这样奇怪、难听。名字都取不好,他的教理还说得上好吗?无怪乎有些人,一听到你是西康或西藏回来的,就问你「学了几年密宗」?密宗又是「如何如何……」听他的口气,似乎西藏只有密宗;喇嘛只会念咒。你虽一再给他解释:「西藏是显密都有等等……」但下次他遇到你时,还是「密宗如何如何……」这虽是他的故意微带轻薄,但是有他的原因的。这原因虽不止一种,但多半是起初听了红白各教的古怪而神秘的名称,先起了一种神秘的念头。再遇到几个康藏喇嘛,在那里念藏文,他因为不懂藏文,听到他乌乌的声音,误会他是在那里念什么咒。等到再遇到几个学密而不知密的大通家,问他「喇嘛在那里干什么」?这位通家就答复他一句:「念咒」。又问他「念咒为什么要那样念」?他就说这是「修密宗啊」!似这样由种种古怪因缘所成熟的一种古怪见解,无怪乎他至死也要认为康藏佛教只有密宗了。

    还有一种最大的原因就是:听到西藏某某活佛来了,就因活佛这两个字引起了许多误会。误会的结果,大约不出三种:

一、一般无知识而迷信的人,听说活佛来了,他就喜极欲狂,迷得他东西南北都认不清了。希望活佛能够显点神通,把他送到西天去。

二、一般中等知识的人听说「活佛」二字,心想他起码也要有几百年的道行,或者他与常人不同,常人吃饭睡觉,他是食眠俱断的。常人吃了饭要大便,他是永远不大便的。及至到活佛那里一看,觉得他与常人一样,因而疑信参半。

三、还有一种稍通佛理,或虽久研佛学而未曾研究过西藏佛学的人,对于活佛二字,简直是莫明其妙。于是根据种种理由,破斥「活佛」的人不近人情,不合教典。却都因为一般学藏密的人,没有相当的解答,遂使一般通佛学的,视康藏佛教为一种神秘而带有外道色彩的佛教。这种障碍沟通文化的现象,不得不归罪于乱取名的(作俑)之人。

    既有了这些胡说八道,那么一般佛徒,听到黄、红等教名,和活佛的称谓,因而引起许多无谓的怪解释、怪批评,可不能说没有!因此,更正辨别此等名称,也是很要紧的。诸位且耐烦听我分析一下:

    黄教:黄教原名为Dge-Lugs-Pa(格鲁巴)或(噶登巴)。Dgah-Ldan-Pa(格鲁),释为「善宗」。这名称的建立,是由于初祖宗喀巴大师,不满意当时一般佛徒的作风,而加以整顿。整顿成功后,为使他的教法,不与他教紊乱的缘故,标自宗为「格鲁」-「善宗」。「善宗」的含义有两种:

1.显他所整顿的教法最圆满:初善、中善、后善。

2.为尊重比丘戒的缘故:「格鲁」含有比丘之意。

    「噶登」二字的原意,就是梵文的「兜率」二字。兜率释成华文是「知足」的意思,译成藏文就是「噶登」。「噶登」译汉文为「具乐」,同是指欲界第四层天说的,这天界的名字叫做「兜率」-「噶登」。但为什么以「兜率」为名呢?因为初祖宗喀巴大师的平生意志「愿生兜率内院,承侍弥勒慈尊,降生阎浮,住持正法。」因此他的教徒,也可称之为噶登巴(兜率宗)。

    中国对此派的名称,在书本上所见到的,有「黄衣派」、「黄帽派」和「黄教」的称呼。但最普遍的,还是以称「黄教」者为多。三个名字里比较起来,还是「黄帽派」稍对一点。因为黄教徒普遍的都带黄帽。至于有些人听到「黄衣派」或「黄教」的名称,就武断为「穿黄衣」、「着黄鞋」、「用黄碗」等等,那就不对了。譬如说黄教就要「穿黄衣」以及「用黄碗」,那么红教应当一切用红的,白教也应当一切用白的,萨迦教应当一切用花的了(有人说萨迦是花教)。有这样道理吗?我在西康,只见地位最高的喇嘛(不管何教),为表示他的尊严,外面都笼罩着一件黄衫。其余普通喇嘛,或地位不高,不问何教,一律不许着黄衣。

    萨迦教:萨迦教除了少数研究藏教之内地人知道名字的很少,所以这派的名字在内地还不会改变(萨迦藏文为Sa-Skya,即灰地之意,此系地名,为此派的发源地),但一般住康的汉人,见他庙墙上有各种颜色杂错为彩,就说他是「花教」。实则他的各色涂墙的用意,不在「花」字上,那么意义在哪里呢?他的初祖滚嘎宁布,是成就喜金刚的。他们的尊重喜金刚,与黄教的尊重大威德金刚是相同的。而喜金刚的三面,是中蓝、左红、右白,他为处处不忘喜金刚,所以用三种「蓝」「红」「白」的颜色,分涂在庙外。

    白教:他的原名叫做Bkah-rgyudpa噶居巴,译为「口承」,并非「白」意。有的说,阿底峡尊者,临入灭时,所有「显」「密」都传给一个在家人,以后的法,都是由这位在家居士传出来的,他是白衣传教,所以称为「白教」。

    但这只能说出阿底峡一系的甘丹派的传承,不是噶居巴的传承,不过以如上的故事来附会白教,是不通的,就是甘丹派也不是白教的意思,那么如果用这个故事来证实甘丹派就是白教的话,更是不通。白教(指噶居而言)的起源,实是西藏玛巴祖师由印度接受了那若巴的心传,转授予大瑜伽师密勒尊者,密勒传大波,大波传嘎玛巴DB法王,不分汉藏中外随缘转世,但以内密灌顶为真正法王....如是代代相承,至于现在。这当中的历史,是毫无错谬的。所以我们对白教,应当直称噶居派(尊重不翻故),不可称他白教。

    红教:红教的原名叫做「尼玛瓦」Rnylng-ma-ba,尼玛是旧的意思。有的说「这派头戴红帽,因名为红教」,那么萨迦和白教都是戴帽的,为何不名为红教呢?可见,红教二字是不对的。

    至于旧教的名称,也是由新教产生后,才有的。新与旧是对峙而立的,绝非红教初来西藏之时,就名为旧教。所谓旧教云者,不过指莲花生这派传入西藏最早而言。

    以上略说四派名称,下面再解释活佛及受用成就两个概念。

    一、活佛:证得佛果的人,不能「五住穷尽,二死永亡」,这还能称得上佛吗?「二死永亡」不就是「不死」的意思吗?既是「不死」,当然也就「不生」了,「不生不死」,这叫做「大涅槃」。所以一提到佛果二字,就不能以「死活」二字来衡量他、限制他。既不可以死活衡量和限制,那么根本没有什么「活佛」和「死佛」的说法。有人说:「我只提到活佛,并不曾说什么死佛」,但是没有死佛,就用不着活佛,因为有了死的,才显出活的,死活是对峙的。那么为什么西藏喇嘛都说转世的为「活佛」呢?我说:转世的人,西藏仍说他是「转世者」,或说他为「化身」,并没说他是什么活佛。如果你不信,你可问问大喇嘛们,西藏有没有活佛的称呼?他如果说「有」,你就请他寻出藏文的根据来。我敢说他不但藏文经典里面没有活佛的根据,就连普通的藏语中,也没有活佛的说法。他们对转世的喇嘛,不是称Hu-thog-thu 呼图克图,就是称为Sprul-sku诸古。前者是「转世」意;或「再来」意。后者是化身之意,绝无活佛的意思。有时弟子为恭敬师尊,称师为「佛」,但这只是师徒的关系才可这样称,绝非普遍的。虽是弟子称师,也不过因感念师恩而已。

    康藏既没有这种称呼,为什么一到中国就有了呢?我们细研究他的来源,多半是清朝的封建时代,下边的人,为了恭维皇上,或太后,就有什么「康熙老佛爷」,或「太后老佛爷」的称呼。那时大喇嘛常与清廷来往,地位当然很高,什么「西天大善自在佛....」就是由皇上和太后口里封出来的。加以清朝太监,最善于恭维人,「佛」字上面,再加个「活」字,就一直传到如今,所谓活佛的来源,大概就是这样来的。

    活佛的来源,既不出自佛经,又非喇嘛亲口所说。我们中国佛徒,为了沟通汉藏文化,连系汉藏情感,似不必以假混真,致阻佛教的进步。

    二、成就:学佛的人都知道「证受用、得成就」,但不明白「成就」二字的详细之义,为此当作浅解。

    受用即是对某一门功课修得起用、受益,即名受用。但其中起用受益有若干支分不同,也就是所起的作用大小的感应不同。至于成就,是一个广义词,对某咒、某法或某具体一部法的仪轨程序达到要求的境界,即名成就。在这里我们所指的成就是向了生脱死的彼岸于行途之中所取得的若干不同等位的成就境。譬如修四臂观音,自身能持咒感应,进入持咒三昧境,得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名四臂观音初悉地之成就。但四臂观音境还当继续持修,乃至自身肉体亦能化现庄严之四臂观音像,三界纵横,神通变幻,无可阻隔,此成就则高于初悉地之成就,而亦非最高成就。最高成就应是从证德、证境圆满境相,均与四臂观音菩萨无二无别,尔时,观音为我色相,我为观音体相,法性本源无分,自境即名观音,此为圆满之四臂观音成就。至于起死回生,腾空飞行,穿墙入壁,未来先知等,亦属成就中的境界之一。

    世所现相亦名成就之表现。(一)、证初成就者能生死自由,六通具备,圆寂时可火化出坚固子。(二)、进一步之成就,除上述境界之外,又有更高之境,圆寂时可肉身不坏。(三)、又再进一步之成就,不但肉身不坏,而且所留肉身能生长头发和指甲。(四)、再进一步之成就,不但肉身不坏,凡火无法焚烧其体,自身光明三昧体火即能焚烧,化为五彩舍利。(五)、又再进一步之成就,能修至肉体化为虹光飞向报土,唯留指甲和头发。(六)、更高之成就,可将肉体修成透明体,任运变化莫测,法界甚乐无阻,与佛同等无分,以上世所现相之成就舍利境大略可分为六类,细分待为更多,此不赘叙,拟作世相参究。

各教的作风

    各教就是指前面的格鲁、萨迦、噶居、尼玛四派而言。四派的内容,都是佛教。当然他的作风,也不能超出佛教的范围,他的作风,大概也相差不多,本来无需多说。但为了把一向被人家认为「邪见」或「吞刀吐火」有如外道的红、白教,发露出他的本来面目,不妨将我在西康所见所闻,向诸位介绍一下。四教之外,还有一种康藏原有的黑教,藏文叫做Bon-po笨波,在书本上(中国书籍),一向传说为康藏的真正外道,但是据本人在西康所见的黑教徒,所著服装,与佛教喇嘛无二无别,他们的作风,也具有佛徒的精神,这种出乎意料的怪事,我想顺便提他一提。

    有些人也知道红、白教不是「吞刀吐火」的,但他却根据某一种偏见,武断红、白教的见解错了,这也是误会。但是要解释此等误会,就不是几句话所能见功。现在为了尊重读者的时间,我想下次再提,而庸碌无知的我,虽能勉力研讨,却因住康时间不久,恐亦未能阐发透彻。现在先请诸君看看各教作风的一斑。

先从黄教-格鲁说起。

    康藏的黄教庙宇最多,我们在康北所见的,有道孚寺、庐霍寺、甘孜寺、大金寺等。

康南所见最大的黄教庙,有理化的大喇嘛寺(八千僧众),这几处都是西康有名的黄教庙。他们的作风与西藏拉萨三大寺(哲邦、色拉、嘎登)一样,三大寺是黄教的模范大道场,他们的自修方面,虽多是修密宗;而在学习时期,都是学显教。显教方面所学的,不出五大论和菩提道次第论的范围(虽有他种学习,也是以上六种为根本)。五大论中属于小乘的有两种──有部律和俱舍论,属于大乘广行派的有一种──现观庄严论,属于大乘甚深派的有一种──中入论,属于抉择是非邪正的书籍,有一种──因明论。这五大论研究的时间,最短也要十年。在研究的时候,每日都要集到论场,互相辩论。平日的修持,有时集殿持诵,有时随意自修,但都要不离各各本师的教授。每半月诵戒,每年结夏安居,这是三大寺的大略规矩。西康各有名的黄教庙,一律照着拉萨三大寺的榜样而大同小异的。关于黄教作风,过去已有许多大德介绍过了,我也无需多赘。

    萨迦:萨迦派在西康最著名的庙宇,有德格的根清寺,就在德格城内,寺的地址甚大,可容千余个喇嘛。里面有大藏经板一部,这座庙中过去出过几位大德,现在也住着几位清净比丘。但萨迦喇嘛没有到此地来参学的,他们都到离德格三天路程(德格境地)的仲萨寺去当参学。现在我就把仲萨寺的人物和道风介绍给诸位。

    人物:这里有一位诸古(化身),名降养清增汗波,现年五十八岁,闭关将近三十年。他在前几世的道德学问,久已为一般大德所敬仰,而他的证境,更是高到极点。现在他的证德,在康藏萨迦教里面,也是首屈一指的。他本身虽是萨迦教喇嘛,但他对尼玛瓦(红教)的教法,是极端羡慕的。康人对他的敬重,是无以复加了。我与根造师,因上师阿迟得登(即持明上师)之引见,参加过几次灌顶。虽不知他的证境深浅,但在他的一举一动的观察中,觉得他是很伟大的,定静的,智慧光明的,可见他的感人之深了。

    道风:仲萨寺共分为上下二院,上院在山下,下院在山脚下。上院是仲萨大寺,下院是一所佛教学校。这学校是那位降养清增修的,里面常年有三、四十位学生在那里研究显教经论,五年为一期,一期之内的学生,饮食全由校方供给。他们的校规极严,不但学生不得随便出入,就是外来参观的人,都很难得入内。他们所学的主要书籍有根本十三论(详名见红教一项)。他们由学校毕业之后,有的请求上师传授密法,依之终身修持。有的入后藏,有的回庙,或常住在仲萨寺内。而仲萨的清增上师,每年还要讲经数月,远方的人都争来听讲。这是康地萨迦有名的模范道场。

    噶居:噶居派的寺庙,在康地虽不止一所,而堪为模范的,都是以巴邦寺为标准。现在将巴邦的内容叙述一点:

    人物:巴邦寺庙中有三大呼图克图,就是思都仁波且,白利清增仁波且,汪根诸古。三位之中以思都仁波且地位最高,他在明朝时,永乐封为四宝法王,在噶居派中除了嘎玛巴(明封DB法王),要算他的地位最高了。他今年有六十六岁,举止很镇静,最喜欢孔雀。他虽位居呼图克图,对于主持佛法方面,很注重比丘戒,他的知见很正,从不谈玄论妙,最喜欢人家能够守住规矩,好好修行。他本人是修白度母得成就的。仲萨寺的清增仁波且,也请他传授过白度母灌顶。

    道风:巴邦寺规很严。庙内住七百余人,分显密两院。显教是学院,有堪布教授十三大论。密教是关房。噶居派规矩不重辩论,重真实修炼,但不是盲修瞎炼,他是以得到显密教授之后,才许可专修的。他的专修处所就在那关房里面。他的关房不止一所,一连有三、四十间。入关房修持的人,以三年三月三日为一期,期不满不许出关。关房中还有一位修持有得的喇嘛监护着,恐他们出毛病。如有修不下去的时候,还可以请他解决。所以凡是经过三年关房的人,多少都有点受用。但他们从不向外宣传。这是笔者亲到那里看过,才晓得的。

    巴邦寺的后山还有一座小庙,名叫日截寺。寺规与巴邦完全相同,也是噶居派。但他的噶居与巴邦稍有不同,巴邦是噶嘛噶居派,他是香巴噶居派。因为噶居派又分为四大派和八小派,但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噶嘛噶居派。

    日截寺里面有一位呼图克图,名公诸仁波且,现年五十余,尚在拉萨未回。公诸仁波且也是转世多次了,他是得到最高成就的。

    现在庙中还有一位大德名喇嘛嘎鲁,年五十余,显密精通,修法有验。我与根师曾听四宝法王介绍说:「他的功德甚大,我所知道的他统统都知道,你们将来可以向他请求灌顶传法。」后来我们请四宝法王传授六臂麻哈嘎拉,他说:最好请喇嘛嘎鲁去传,他是修六臂得成就的,你们求他传授,修起来可以快快相应。

    日截寺虽是香巴噶居,但他那里与巴邦可说是分而不分的。庙中经常有十五人闭关,规矩与巴邦一样。噶居派注重修持,与人无争。巴邦附近,也有些住山住洞的老修行。

    尼玛:尼玛的寺庙,在德格最著名的,有竹箐寺、噶陀寺、昻藏寺。这三个大寺中,我们只到过竹箐寺,其余两寺,虽没曾到过,但除了由玉隆的夏主席口述之外,在无意中,都与他们的呼图克图邂逅相逢,问起来,所说的都无差别。所以在叙述竹箐寺之外,还可附带说说噶陀和昻藏两寺。

    竹箐寺的历史虽不出二、三百年,但所出惊天动地的大德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弥旁的隆钦二尊者就是这里出来的。

    竹箐是德格北部的庙宇,建在一个山坡上,四面环绕的大小山,有的长年积雪,有的寸草不生,有的毛肥水甘,牛马遍野。竹箐的山坡虽不高,但被风吹雪映,阴云遮日,很少温暖的气候。不料法门龙象,人天导师,就在此产生了许多。

    人物:退居的老堪布(按:堪布即等于方丈一样),现在人间的,有拉迦尔和涂宁等五、六人,拉迦尔长住在雪山的山洞,现年七十余,平日言语甚少,戒门弟子莫学口头禅,当如说修行,他曾经以定力自持,绝食三年。他的师父知道了,呵斥他不许这样,他才开始吃饭。他师父的身体,修得成一个琉璃状的透明体,道德好的不得了。涂宁堪布也有六十几岁了,我们在夏主席那里遇到他的时候,见他那寂静的姿态,迥与常人不同,及至谈起话来真是和蔼可亲。听夏主席说,他在康藏的喇嘛中,学问的渊博,少有比得上他的。他虽是个尼玛派的喇嘛,对于格鲁派的教义,也是非常通达,而又非常赞叹宗喀巴大师。因他在定中感得宗大师现身,所以他谈起话来时,常引证宗大师的遗教。

    这庙中的呼图克图共有二十余个,最大的就是竹箐仁波且。有几位修证很高的,我们还见到一位喇嘛阿松,他不过是竹箐里面的一个普通喇嘛,他的学识虽不算好,但已经修四臂观音得成就了,他在德格一带的奇事很多,他时常到处行走,普劝大家念六字大明咒。竹箐的高人太多了,在高人众会的竹箐寺中,如果学修未臻上乘的人,是不易显露出来的。

    道风:竹箐有千余人,分「显」「密」「修法」三院,但一律都重戒律。他们呼图克图在登位之前,都要实行托钵乞食的规矩,最少要行几个月,甚至一年。他们的道风好,多是历代堪布的力量。竹箐的规矩,不但为各红教寺庙之所尊仰,就是德格一带大庙,无论萨迦派、噶居派,都要采取他的规矩。前面说的仲萨、巴邦两寺的讲习十三大论,就是竹箐显教院的规矩。

    竹箐的显教院,与竹箐寺相距半里路,是一所学校,这里面有堪布长年不断的讲十三论。而他们讲论的规矩,一致的依印度注解为标准。十三论亦名根本十三论,就是1.俱舍论、2.因明论、3.一切有部律、4.摄大乘论、5.辨中边论、6.辨法法性论、7.现观庄严论、8.入中论、9.入行论、10.根本智论、11.迥诤论、12.无常观论、13.解脱道论。

    这十三论是竹箐的一位老堪布辛噶仁波且所定的,他既广学多闻,又修红音母而得成就,前面所说的拉迦尔和涂宁等一些老堪布,都是他学生。从他学法的人,多是解行超人的大德。

    显教院在七、八年或十年当中的学生,在佛法上可以得到相当有系统的理解和正知正见,就可以入密宗院。

    密宗院里面,传到最甚深妙法时,需入密宗说法殿。在密宗方面得到有系统的灌顶传承引导,就可以入修法院,静修以求成就。

    以上是尼玛派竹箐寺的大略。至于噶陀、昻藏两个地方也都是尼玛派最有名的大寺庙。

    噶陀寺比竹箐寺还要大些,距仲萨寺有一天路程,有九百余年的历史。我们的上师持明尊者说:「噶陀寺学显教的规矩,要学一百种论。自建筑噶陀之后,那里出了很多的大善巧大善知识。」夏主席说:「该寺现有一呼图克图为印度某大德转世,名格在诸古,精通五明,妙谙显密,已证甚深禅定,而一切起居与普通僧众一样,毫无一点贵族气态。」隆多降错诸古(系噶陀的呼图克图)对我说:「噶陀兴建历史将近一千年了,曾经出过十万修习大圆满的喇嘛。他们在临命终时,都把身体化成一道虹光而去的,去后只留下身上的指甲和头发,其余都化成光了,但这还不算最高的成就呢!」

    昻藏去玉隆四天路,那里的竹巴仁波且,是修大圆满得成就的,门下弟子极多,不论上年纪的,或年纪轻的,一经他引道之后,修起来马上可以相应。

    以上把各派作风随便说了一点,附带再提提笨波教(黑教)。我们将去西康的时候,道经重庆,遇到一个印度和尚,曾在云南鸡足山住了七年,汉语说得很流利。他说:「我曾到过西藏,各教的内容我都看见了,你们不要以为黑教为外道,黑教也是佛教啊!」我当时很怀疑,但是既没有亲自看见,也不敢武断他的不对,只是存着一种待考的心理而已。

    后来到了康定,听上师札巴降泽对我们说,笨波教喇嘛,修大圆满得成就的很多。庐霍县有一个黑教喇嘛,他生了一付麻脸蛋子,还有女人。他每天出去讨饭时,格鲁派大寺的喇嘛,常常讥笑他。有一天他对他的弟子说:「他们看不起我,我要闭关了。我准备闭关七天,在七天当中,你不要给我送茶饭,也不许来看我。第七天听到我的鼓声,再来开 门看我。……」他入关之后,弟子当真听话,七日当中简直不敢去看他。到了第七天,忽听一声鼓响,他们跑去开门一看,他的师父已经不在了,只剩下指甲和头发,才晓得他是化虹光而去的。现在庐霍庙中,还有他遗下的头发和指爪,朝拜的人很多。

    我在德格仲萨寺看见一个笨波教的呼图克图,年纪很轻,服装仍是与喇嘛一样,我问他修的什么,他回答我的话,还是修释迦佛、度母、莲花生、观音等为本尊,他们初祖是登巴喜。可见现在的黑教几乎与佛教完全同化了。

    我得到许多根据,虽不能完全相信黑教就是佛教,但起码证明了印度和尚的话是有根据的。

    惜乎在康时间甚短,没有亲到笨波教徒那里长住,这点工作,容再到康藏时,重行探考吧!

    拉拉杂杂的算把第二段说完了。现在说到第三段(证明各教不可互谤),可作总结。

    综合上面所说的,各教名称的更辨,和各教作风的说明,我们可以了解以前传说的错误,而因错误引出的许多误会和怀疑,至此可以一笔勾消了。此外还有许多关于密宗方面较深的问题,这里还来不及讨论。

    这里要说的是什么呢?我是无话可说,因为我说多了不稀奇,还是引两位西康大德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同时,我希望借着这一段因缘令我们汉藏西康的兄弟民族,永远的亲熟,各种新的文化和佛学智识长久的交流。

    我和根造师将要离开巴邦寺时,我们上师喇嘛嘎鲁向我们说:「你二人出去,各教都可以参考一下,修的方面,看你喜欢什么就修什么。但是,你须记住我的临别附嘱。在你寻求依止师的时候,那个师父如果说,只有他的法高,旁人都没有他好,这种人千万不可依止他。」我们谨记师言,离了巴邦。

    到玉隆之后,又遇着一位卡觉呼图克图。他本是大金寺的格鲁派喇嘛,后来依止一位修尼玛派得成就的喇嘛为本师。我问他你是学什么教的,他说我是学佛教的。我又问他你在格鲁尼玛等四教里面,是学的哪一教。他说我本身原来是格鲁派,现在既依止尼玛派大德为师,所以我是兼学两派的。

    接着他又说:「尼玛、格鲁等四派,各有师承,原本都差不多。学问较深的,能够互相会通,取长去短,那是再好没有了。如在当中分出一个(我是你非)来,不但不明整个佛法,即本派教义也不明白了。我举个譬喻你听。好比雪山顶上已经堆满了积雪,太阳出来将雪融化成水由东西南北四方流下来,站在山顶上观看的人就晓得这雪水虽是分从各方流出,却都是从山顶上发源的,初无南北是非之念。山下的眼界不广的人,住在南方不见北方,住在东方不见西方,于是彼此是非之念就生起来了。住在南方的只见山南的雪水,不见山北和东西的雪水,他就不承认东西北方也是雪水,并不知都是一个山上流下来的。释迦世尊所遗下的教雪,经过慧日的大德,分布于各方。因众生的根性不同,所接受的佛法就有尼玛、格鲁、噶居、萨迦四派。站在整个佛法上观察起来,虽有四派的不同,却都是世尊遗教,初无彼此是非之念。只有狃于一偏的人,因其所学不广,遂引起许多无谓的是非之诤,与那雪山譬喻同样笑话。」

    照上面两位喇嘛的话看起来,我们知有中国佛教不知参考暹缅康藏等地佛教,或虽进习暹缅康藏等教而从中妄生诽谤排斥的人,真是障碍佛教的宏扬,这是多么错误的啊。

    话说得太多了,难免有不对之处,不过我既就客观和实际的见闻,写了出来,还希望读者们以客观和实际的高见予以指正。

第二章  密  宗

一、真言宗                               重要

    依密乘而修,原名密宗。流入东土,分两大派一曰唐密,大唐所习之专宗也;二曰藏密,西藏所习之专宗也。唐密特言真言宗,乃真言陀罗尼宗之略称;是佛自立之名(见圣位经),与他宗随意命名者异。

    西藏现为中国属地,约中国密教,本宜唐、藏合论,但藏密典籍译成汉文者甚少,未能确定其深浅;唐密为中原固有之宗,大义早经发明,更因东瀛返哺,教理益精,汉文大藏记载丰富,足资学者探讨,故本节惟标真言宗之名。

    密教之入中国,远在六朝之时。东吴支谦以来,密咒屡有移译,然无实行之者,有之自东晋帛尸梨密多罗始。其后北凉昙无谶、元魏菩提留支等,皆以擅咒见称,但属咒术一类,尚非密乘正宗。唐武德间,中印婆罗门僧瞿多提婆初贡(曼荼罗)法至京,高祖不纳。贞观间,北印僧人译传千眼千臂陀罗尼经,沙门智通因感瑞应,奏闻于朝,法秘内廷,莫和其道。嗣有慧琳法师,发愿学密,向梵僧苏伽陀求得此千眼法流传于世,然尚未闻开坛灌顶事(见千眼千臂经序)。

    此千眼法为密乘莲花部之一种,具名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与伽梵达摩所译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不同。达摩译本未标年代,其陀罗尼较唐密全文固未及半,句语复多出入。

    密乘正宗,唐开元间始有之,直求菩提大道,不重世间小验。善无畏传大日宗,金刚智传金刚顶宗,不空合一炉而冶之,真言宗遂告完成。要理有四:

其一 六大缘起

    缘起之义,随种种缘力引起种种法相也。学者对此问题,各就见地加以解说。或曰:业感缘起。于法之来源茫无所知,只凭意识经验,因果必相感应,谓法之起但由业力感召而然。此最粗浅之说也。或曰:赖耶缘起。观察业力不随身死而消灭,非依阿赖耶识不可,谓万法之兴,由于赖耶所藏业种之现行,藉六尘表为初相耳。顷较精深之说也。或曰:真如缘起。以为一切法相皆属幻影,敛影归本体,一无所有只存真如妙理,具备无边德性,德性随机开显幻影,应诸外迹而已。此更探本源之说也。然由无相之万德,何以能开出有相之万法?真如学者则未尝细究,立说犹嫌浑略。必欲洞明所以然,不可不知六大缘起妙义。摄相归性,亦甚殊胜,因名曰大。分六门详之:

(一)地大 如实不空之体大,本来绝无症兆而托起为法界。若有妙质(实则无质,惟具理性)寓焉依各别妙质一一开为法相,则成为种种原质。印度古代学说,一切原质皆摄于地,从而名其妙质曰地大。然地大之发展一切妙质,究由何种力用致之?则坚性之力也。任何种子,皆处涅槃寂境之中,托以坚性,而后显露妙质于法界。无坚性内托,任何种子俱不能建立。是故坚性为地大之所依,辗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一根本。

(二)水大 法界无数分位中之一切种性,本来互相融摄,任取一性为主体,余者皆成辅属。学者若只会得浑略之实相,不过知其如实不空而已,不明任一种性之如何结构。也欲亲证其结构,不能徒依地大之衬托力,须开敷其种性之条理而细认之。此犹水灌物种令渐发芽,乃至开花结果,物种之特性庶一一呈露。从曰名其开敷之能力为水大。然水大何以有开敷力用?则润性致之,是故润性为水大之所依,辗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二根本。

(三)火大 多法界虽千差万别,初惟无形中默契其理趣,开为外迹,并无色相可见。欲见之者,不可不入「宝部三昧」,以支持之此种三昧,故藉地大为体,水大为用,而能辉发色相者端在火大,藉火为名,以世间之火具光热两种能力,关系物相甚大也。然火大何以能具光热力用?则炎性致之。将此性施诸法界妙质起摩擦之,功故光热作焉。是故炎性为火大之所依,辗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三根本。

(四)风大 任何种子之心,欲以所具特性(不论主性宾性)启发他心同样法性,须先入特性三摩地,次推动此性遍满十方,打入一一他心之中,他心能接受者即起此性与之相应,得开出共业法相,是为风大作用。借风为名,以世间之风有运送能力,令所送物由彼达此也。然风大何以有此力用?则动性致之。法界所谓推动,非真由此送彼,乃自心发动一种法性,波动一切他心,皆起其蕴藏未发之性(如水波纹)也,开为外迹,遂显现种种变化状态。是故动性为风大之所依,辗转成为缘起万法之第四根本。

(五)空大 万法本体不惟无质,且亦无性,似若有性者,原属地大作用,所谓一真法界指此。此能开出多法界,则水大条理之,火大辉发之,风大变化之。泯四大之力用,便一无所有,即归绝对空体。然空之中隐含万德,现诸法界虽四大依以起用,仍然当体即空因名空大。其力用无可比况,只称无碍性而已。一有所碍,则四大便不能任意缘起万法。是故无碍性之空大,又为缘起根本中之根本。

(六)识大 仗五大力用开出一切法界特性心之所感,惟觉光明理致,初无形相可观。扩为外迹,详分六根,认识之,而后标成种种假相。摄相归性,在法界中犹有辨相之灵知性,在是名识大。五大依真如而分,识大依本觉而生。无五大固不能缘起万法,无识大亦无从辨别万法。辨别精熟转,能以识大操纵四大。是故万法之缘起,复以灵知性之识大为主要故。

    究竟真理,原依六大缘起万法,未达此理者各就见地抒论之。真如缘起说失之浑略,其中犹有高下,能会二空真如,万法固从本性直现,只会生空真如,万法则从异熟流出耳。赖耶缘起说,乍观之似在真如缘起之下:俱生我执未断故。然赖耶实通三位,初位见地固低,中位同生空真如,后位同二空真如,且无浑略之弊也。业感缘起说,二乘及不了义空宗俱有之。

    六大之义,极为精微,地水火风诸名,只循俗谛借用之,直须会其本性乃得。若执六尘上之地水火风作为万法缘起之原,即落外道见解,反不若科学家分析之详矣。有志参究者尚留意焉。

其二 四曼荼罗

    曼荼罗深义为轮圆具足,将一切法界性加以周备之排列,圆具无缺也。表诸色尘,或偶像、或图画,作诸佛菩萨诸天等大集会形式,乃浅义之一耳。今就四智所证之曼荼罗分论如下:

(一)大曼荼罗 法界本体,恒在无住涅槃之中,无所表示。见性之人能感得多法界者,五大衬起之力也。能感之性,即本觉之灵知,各各建立自性身。初本无相,只各具一段超妙精神而已。以无量无边之自性身互相联络而排比之名,曰大曼荼罗,实即精神界排列法也。称之曰大,五大衬托所成故。与余三曼荼罗融合,则诸自性身各有庄严妙相。建立此曼荼罗,以大圆镜智为主,金刚坚固身境界也。

(二)三昧耶曼荼罗 以灵知之心具摄一切法界理性,加强地大能力,得入「宝性三昧」,为物质之源。更增火大能力,得入「宝光三昧」,则光明彰焉。复增水大能力,得入「宝幢三昧」,则形器现焉。以无量无边之器相各为标帜而排比之名曰三昧耶曼荼罗,实即物质界排列法也。称之曰三昧耶,赞三昧中所显福德故。建立此曼荼罗,以平等性智为主,福德庄严身境界也。

(三)法曼荼罗 法法相关之条理,妙义无穷无尽,无形相可见,惟以名句代表意趣而已。加强水大能力,意趣浓厚;以风大推动之,则从口部发出琅然言音;即法性之显示。一音本来顿显无量妙义,为曼荼罗全部种子真言。而分位行之,则一一法性又各呈性特殊之音,成为无量诸尊种子真言。集合一切种子真言,不落空间,隐加条理,名曰法曼荼罗(若以形式表之一一种子皆代以文字作空间排列)。建立此曼荼罗,以妙观察智为主,受用智慧身境界也。

(四)羯磨曼荼罗 众生日住大曼荼罗中,内心隐受诸佛加持,迷不自觉,为救度故,诸佛加强风大能力,由外迹推动之,俾众生从六尘接受教法,所谓羯磨事业也。众生根机差别无量,应推动何种法性以感其心,自然随机而异。或现佛身,或现诸天身乃至人非人身,皆当机之自感,佛惟于涅槃妙心中作无形运用而已。窘运用种种状况隐加条理,名曰羯磨曼荼罗(若以形式表之则代之诸佛威仪作空

间排列)。建立此曼荼罗,以成所作智为主,千万亿化身境界也。

    四种曼荼罗皆依空大而建立,恒与法界体性并显。专论法界体性,本可建立总相曼荼罗,然离四曼别无特相可见。于带显四曼之际证明清净法身妙趣,则称法界体性智。

    以上诸理,深奥之至,非得见性不能心领神会。徒凭意识讨论,殊乏兴味,不可不真实修证之。

其三  三密加持

    上文所论,果欲真修实证,自须寻求正法。其要为何?则在三密加持。即如来密用身口意三业加持行者,令起相当法性也。原理如左:

(一)身密 羯磨曼荼罗中之特殊符号也。诸佛之作羯磨事业以利众生,恒随机宜提起相当法性以加持之。法性涌现之际,波动色身,示相当威仪,以手印为主,眼口臂足等姿势辅之,是为印契。行者传其印契,须由灌顶坛中如法得之。尔时十方诸佛法流加持其身,法性种子即于自心开发其端,日日依法作之,渐渐坚固,终成金刚种性,不被摇动。

(二)口密 法曼荼罗中之特殊符号也。一一印契既各提起相当法性,若加强水大以开敷之,作为波动色身,示相当言音,是为真言。行者传其真言,亦从灌顶坛中如法得之。此是诸佛自然法音,众生本来具有而不能启发,须假诸佛加持力而提起之。每念真言一次,即法水滋润一次。法性种子次第开敷,如莲苞渐放,终成千叶庄严之花。

(三)意密 三昧耶曼荼罗中之特殊符号也。行者依身口二密加持力,受持不断,终能如量开发,于无相中受用清净法乐矣。若欲彰为庄严净相,则须依「宝部三昧耶」法提起妙质以发皇之。如来不落意识,惟随意乐密提(见大),自能现出净相以庄严二报。行者得其加持力,初藉意识以资观想,及其坚定,则舍去意识引入内心,即可受用有相之庄严法乐焉。

    三密之中,自以身密为本,无身密,则特种法性不能提起故,滋润法性使渐浓厚,全恃口密真言。须念诵几何而后成就?则视根机而定。上品根机念诵无多,便达浓厚之度,与本尊法身相应。中品非多念不可。下品有终身念诵不见法身,勤苦功效,可获诸天胜境耳。法性较普通者,印契但用普通合掌,重在虔诵真言以收法验。真言所表*轮,本来一念顿具,凡夫无此妙智,须析为若干句,一一以言音发之,遂落时间格式。通达者能将多音所含要理,缩为单独种子,顿然念之泯却时间。而法理具足,斯得智慧身之受用。若依清净心开发庄严二报,则属意密大用,不妨藉空间格式而观之。其成熟也,能不落时间,任举一物,同时顿显三世事相,即有即空,互不相碍,是为福德身之受用。

    三密之传必重师承者,仗坛上作法功夫,引起诸佛加持力入行者之身,为金刚种子也。有宿生曾经灌顶者,现世虽不遇明师,但依法念诵,未尝无功,金刚法种永不消灭故。

古今自习准提等真言能生效验者,执此之由。

其四 六种无畏

    无畏者,度过障碍,其心泰然无所畏惧也。障碍有粗有细,略分六重。经六种破除之力,即有六种无畏心相,此常途解释也。在真言宗则就行者修证浅深,建立六种无畏:

(一)善无畏 行者如法受得一尊真言,勤修供养善行,虽不识真言妙旨,而法性隐自发展,势力渐厚时,能起一段无畏精神,遇险恶之事可化平善。此为初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励行十善亦可得之。

(二)身无畏 凡夫重视其身,事事顾虑,执着分别二见耳。真言行者熏修之本尊威光涌现,自心被摄趋向性海,分别之见渐薄,能起一段无畏精神,不受肉身牵累,如身遇痛苦难堪等事,辄能夷然度过。此为第二重无畏境界。准常途,位齐须陀洹者亦能之。

(三)无我无畏 分别二执虽断,阿赖耶识犹存,恒为末那所滞,幻成一种阇景,所谓我相是也。真言行者能精进不懈,仗三密加持之力直趣解脱道,末那执着潜消,杂染赖耶净尽,尔时一段无畏精神,恒同湛寂之心相应。此为第三重无畏境界。准常途,二乘极果及证无生之菩萨皆能得之。

(四)法无畏 大乘菩萨于湛寂心中虽能亲证生空真如,然一涉世,万象森罗,不免为相所惑。真言行者进修益力,于本尊三昧众相现前之际,知如镜花水月,备极庄严,无非虚影。推诸世事,何独不然?遂起一段无畏精神,不被世间从缘幻出之法相所惑。此为第四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实证第一义谛者足以当之。

(五)法无我无畏 实证第一义谛,知一切如幻,不过从缘而起,入俗度生,自然无所谓矣。但缘之出兴,尚受异熟识支配,万法根蒂仍在,是谓「法我」细相。真言行者受三密加持之力将达极盛之阶得见法界底,源异熟不能留碍。遂起一段无畏精神,操纵万法,心恒自在。此为第五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实证法空真如者乃克当之。

(六)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 上举五种无畏,为等觉以前境界,属因地摄。真言行者修成上上品悉地时,无相智慧身,有相福德身,皆能自在受用,即达到一切法自性平等之阶。一片无畏精神,直从金刚心流出,三身具足,法化无边。此为第六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即菩提座上成佛矣。

    以六种无畏准诸四种密境,初无畏当「作密」,二三两无畏当「修密」,四五两无畏当「瑜伽密」,第六无畏当「无上瑜伽密」,行者根机有宜历级上进者,有宜超级顿入者。各级进修轨范,依密宗原则,须鉴机面授,兹不具述。

    禅密两宗皆直显佛性法门,一超直入为上机,迂回渐进为中机,滞于半途为下机。既与佛性相应者,从而上开佛境,密宗本旨也;从而下化众生,禅宗本旨也;然各有通融之处。

    真言宗流行中国,虽自善无畏、金刚智两大士始,圆成之者,厥惟不空大士,上溯毗卢遮那如来位列第六代祖师也。不空弟子甚众,有名者十二人,最著者为惠朗、惠果两阿阇黎,皆称第七世。惠朗只传天竺一人,竺传德美惠谨及居士赵政,再传之后,则无闻焉。惠果传义操、空海及居士吴殷等凡十九人,义操之下法全最有名,中日弟子颇盛。而经武宗毁佛,遂与诸宗同蒙法难,真言一脉断续若何?不得而详矣。幸空海一支光于东瀛。二十年前雷斧阿阇黎特转吾粤王弘原居士为重兴中国真言宗之阿阇黎,当弟子四十九代祖位也。

    禅密两宗直传佛性,贵乎法脉不断,非若他宗得从经教研求,不必传授也。间有示迹大士,不待传授,能彰禅密大用,则属别出,不入支派之数。

二、藏密概述

                                                       转愚

    西藏佛教之优尚,世多未所知,而言西藏佛教者,必连言藏密。盖西藏密教,尤属甚深无上,意亿罕闻(述者既为学日浅,未曾及其皮毛,更不足以言其万一。)而仰赖师恩,晨昏亲炙,时闻训诲,有甚关重要之数点,愿一述之。凡西藏学密宗以前,必先依善知识,于戒律教理,闻思修学,求得明了。尤须于菩提道次第,如实修习,得相当成绩。然后访求具德(较传授浪忍之善知识尤严)之金刚上师。经长期之观察(经言若不先观察,互得越法罪。至时间最久,有十二年者),起坚确之信敬,尊之如佛,奉之如本尊,笃行其教令,虽蹈汤赴火,有所不辞。然后荷上师之慈愍,教以种种艰苦之加行,磨炼其身心,涤荡其垢障,继以大灌顶成熟其金刚之善根。依严正之仪轨,发弘广之悲愿,作艰苦之修持,而后成就可庶几矣。西藏之佛教,于善知识,最为重要。然至密乘,尤加严谨,再四叮咛。「事师法五十颂」藏中习为课诵,以之朝夕警惕。国内虽在宋际,已有译本,恐注目及之者,不数数观矣。至于完整之菩提道次第,就中诚一一皆为重要之提纲。而尤以依止善知识,为一切成就之根本。关于此点之公案亦特多。最著名之印度那若巴,由藏赴印求法之玛巴洛札瓦,及玛巴大师之弟子密勒日巴,为藏中人尽皆知者。次则因果之决定信、戒德之严净、出离心、菩提心、空慧观,如是等等,皆与成就有密切之关系。尝闻善知识言吾人之学佛,为利众生也。为利他故,不惜身入地狱,代众生长劫受苦而不辞,决不以一己之安乐为及务。然众生旋出旋入苦恼无已时,欲彻底利乐之,非令其厌三界苦,发菩提心不为功。而能极利他之能事者,惟佛称胜。由是之故,誓愿成佛。且吾若迟成佛一日,即方便迟具足一日,而众生亦多受苦一日。彼众生者,皆吾之母若父也,忍令其呼号宛转于地狱饿鬼畜生乎。然今者遑言其吾不能脱彼等于三涂苦趣,己身恐亦不免焉。矧多生业累,无量愆尤,净障积资,谈何容易。由是诸佛世尊,兴彻骨悲,特垂恩教,济此末世,念众生之苦苦,仰诸佛之宏慈,甘露妙法,亿亿劫难遭遇,有不由屈然以起者乎。即身成佛建立之需要,盖基于是种之大菩提心者矣。纵在他人不得灵验之秘咒,犹能获其感应,况得上师之具足传授,三宝不思议加被,深大弘愿之艰苦修持。因果道理,决无唐捐。经喻云:如大舟航海,适遇顺风,一日而数千万里,诚非港河之小艇所得拟冀。内发真实菩提心,外值最胜上师,以大精勤,修无上密宗,其成就固未可限量也。反是,若无菩提心为之基础,则空中楼阁,宁能坚牢。且具德之善知识,亦绝不肯温相缓慢,威盛更无从妄。故界菩提心,众密宗之成就邹艰苦,无菩提心,胜妙之仪轨,亦不得闻,而况其它。由是可知佛教之宝贵,在此不在彼也。复次,密宗一切仪轨,于皈依上师三宝,发四无量心后,即继之曰,由自性空中种种心云,此自性空三字,在密宗仅用极简单之叙述,而显教十余年研习之结论,即在于斯。盖茍深明缘起如幻之理,自于无量秘密庄严,而能不惊不怖不畏也。又则实习密法以前,尚有必要之加行若干种,计最流行者凡五。即十万大头(全身俯五体投地),十万皈依(此有应附加说明者,现屡闻人言,中国显教为三皈依,西藏密宗为四皈依云云。此说者之误耳。西藏极重师承,无论显密皆然。彼其意盖遵佛诫,师佛不二之训。又解师之身,僧宝也。师之语,法宝也。师之心,佛宝也。师即融合住持三宝之根本。易言之,亦可谓师为总相,三宝为别相。若离而为四,殊失其本旨。此应云四句皈依耳,否则依最圆满之皈依语句,尚须加本尊及其眷属、登地以上之护法圣众,则岂非六句皈依,而成六皈依耶),十万供曼达,十万宗喀巴加持,十万金刚萨埵百字明忏悔清净是也。上所云十万,非即依数而止,要以得相当之相,与经教相,尤以获善知识之印可为度,此切实之洗刷,亦即欲贮狮子乳,预涤琉璃瓶之谓耳。此外尚有须解说者二点,即神通与红、黄教二问题是也。神通云者,前五通本与外道凡夫共,不足为过量之惊诧,良以一般众生,罪障深厚,真实能超出五欲八风,而发心修持者,不可多得。正恐偷心难死,若更以此启其侥幸之念,流弊将不堪设想。故佛制戒律,纵实有证得,非遇特殊重要因缘,不许妄有显露。且神通至佛极矣,而所遗之教诫,若修学戒定慧,对治贪瞋痴调伏身语意,不矜奇炫怪也。最高神通者之训诲如是,不此之信,而认些许之炫幻,以为超越一切,不亦本末倒置乎。且吾人发心学佛,为学其悲智乎,抑学其神通乎。闻之三恩本师云,纵得四禅八定无神通等,不如但闻菩提道次第之一名字功德尤大。何况思修轮回有漏之与菩提净因,相去不可以道理计也。复次,吾辈既为佛子,则凡佛语,皆应谛信。今之世有证得神通者,吾应如是作,无证得神通者,吾亦如是作。且其语而与经律论合四法印无违,则敬受奉行,否则纵能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亦何足轻重哉。而我国古德,尤严禁神通,不许妄现显异。往往蕴道潜真,终身不露。或露已即行。彼其大悲,非不具足,方便非不善巧,而竟戒慎如斯。岂俱毫无所见耶。瑜伽菩萨戒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预诸有情,应恐怖者,能恐怖之,应引摄者,能引摄之。避信施故,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若知此中诸有情类,多诸偏执,是恶外道诽谤贤圣成就邪见,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无有违犯。」观于此,则可知凡正信正行佛教者,决不敢滥现神通。特恐其谨慎过度,不能尽折摄之妙用,故于菩萨戒中,反规定之。今则时异情迁,群以戒善为择小,神通为卓越,若有少分相似,辄诧为佛祖再来。竟相诠饰。呜呼,毫厘千里之差,本末先后之别,此风不改,吾滋为汉地佛教前途惧矣。西藏首经莲花生大士之教化,佛教之根机虽定,而一切制度轨则,未遑细为建立,故其末流所及,吞刀吐火,戒德荒驰,百病丛生。宗喀巴大师目击其弊,故特倡戒律,诃禁神异,以纠正补救之。然黄教派,对于莲花生大士及红教之高德,仍保持隆重及相当之信敬,惟于其流弊,则颇致意整理,不甘茍同随顺。吾辈身为佛子,肩荷正法,其态度固应尔也。至若红、黄二教之内容,所根据同为释尊之教典。

    所遵之仪轨,略有异同之处。所大有径庭者,即先显后密,与径入密宗二点耳。关于此事之论难甚多,窃尝阅甘孜札迦喇嘛之论集,言此问题颇详。札迦大喇嘛者,生于西康甘孜,童年宿慧,盖转生自在者也。二十余岁,即考得格西之位。悲智弘深,显密圆通。著作已流行者十余函。证道之高,殆莫能测。弟子数十万人,时于座榻,拾获舍利子。如是大善知识,求之全藏,亦不多睹。故其论断,实有莫大之价值焉。其言先申红教派之义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密咒尤属亿劫难遇。今有发心求解脱,不令之速入密宗,实属可惜。黄教者曰,人身、佛法、密宗,皆甚难得。诚如所说,惟其难得,故尤不得不令其遵循最圆满之正轨,否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盖于律教,未经学习,即于真实之理,未能彻了,则于因果不能深信无疑,大菩提心,亦无从发起。由未深信因果,则不能严持戒律,戒不净故,堕落恶趣,遑言成就。若无菩提心,纵遇殊胜密宗,无从收其妙果。且于显教,既缺修学,则他日弘化摄机,亦不能圆满。故不若循序以进行之为得也。红教者难曰,人身无常,良属可惧。若必经若干年之学显,始许习密,茍不幸而寿夭,岂不失此大利耶。答曰,不然。先显后密,坦然正道,即不幸而早夭,以因果正理推之,既已具足圆满金刚种子,仍可得人身闻正法无疑也,且不更有求生净土之方便在乎。反之,滥修密宗,堕落恶趣,长无出期。较之得失,就是就非耶。以上略录其要义。缘是观之,黄教之为稳健,殆确无疑义为。或曰,子盖黄教之徒欤,幸勿堕门户成见也。若黄教之稳健,或如所述,至于无上密宗,黄教原从红教流出,恐不及其项背耳。曰,子之所虑,非无全理,而红、黄显密优劣,此中应各分四句料简。有红教而显密兼通者,亦有俱不通者,有畏于显者,有长于密者。黄教亦然。兹就其大体观之,其最高成就,一也。然黄教兼红教之长而出类拔萃之大德,迄今仍不无其人。为令正法久住,为欲普益三根,黄教之建立,实有莫大之需要。有大心人,幸益穷究而弘护之,佛法众生之前途,实利赖之矣。

三、密宗大意 持松阿阇黎在宜昌居士林讲

                                                张志恒记

    佛法在中国分成实、俱舍、禅、律、天台、华严、法相、性、净土、真言十宗。在印度发源之地,大要只分两宗。曰显、曰密。显者浅显也,密者深密也。显宗教显义着,学者但善观经典,即可如法修行。密宗教义潜藏法海,非经师传不可。

    中国密教自唐失传,越千余年于今,始由东瀛传来,一线曙光,宛如铁塔初开,还我二部大法,求道者生逢其时,当闻法起修,不可说食不饱。

    密宗分两大部,曰金刚部,曰胎藏部。密有三义。曰众生自密,曰佛密,曰言说密。

    佛性本众生所同,为累劫无明所掩,众生遂不复自觉,如富家藏宝地中,久竟自无其处所,是谓众生密。

    如来大悲,以普度众生为宏愿,本无密不传人之法,惟此天曰自证之法,则非机不传,不器不传,非时不传。譬如长者富有资财,诸子年少,贪于游戏,诸所宝物,皆任给予,惟干将莫邪,心不轻授,盖恐其自伤伤人也,是谓佛密。学者承受阿阇黎所传之法,非同入曼荼罗同时灌顶之人,不可相与语,恐罹盗法之验血愆也,是谓言说密。

    密宗教义,有最切要之二语,曰当相即道,即事而真。

    修真言行者,其初微小印证,可以唤雨呼风,咒药愈病。及其至也,可以即身成佛。

    修真言行者,必须三密相应。手结印相曰身密,口诵真言曰口密,心作观想曰意密。

    吾人礼拜佛像,亦为入实相之一端。或谓佛像泥塑木雕,焉能有感应。不知其中感应,有极显明易晓之理。譬之无线电报,因电气充满宇宙,无处无之,故一处置发电机,一处置收电机,彼此呼吸相应,不爽毫丝,佛之心量,满虚空,遍法界,众生心量,亦与佛同。今以佛比电气,塑像比收电气机,礼佛众生比发电机,其能感应之故,不显明易晓乎。

    如来一切智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何谓一切智智?一切谓名色等无量法门,此无量法门中,一一相,一一性,一一体,一一力,一一因缘果报得失,同相异相等,皆能以智慧力而遍了知,故名一切智。今云一切智智者,乃智中之智也。非但遍知一切法,而亦知是法究竟真实之际,知是法是常不坏相,知是法是不增不减,犹如金刚。此一切智智自证之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说者无言,要须观得乃能知之耳。何谓菩提心为因?菩提心者,所谓自净信心,即自信己心,犹如虚空,本来清净,无诸戏论分别。若此信心坚固不动,时时以此信心观察心之实相,则能离一切罪业,不到三界受生,一切功德,以此增长。譬如有人忘失宝藏,经人指示其处,即深信其言,勤求得之。然此宝藏遗而复得者,皆由信心之力,故曰菩提心为因也。大悲为根本者,根本是坚固不可倾动之心,若有人虽信得己身是佛,设非以大悲万行为缘,使之坚固,使之增长,则菩提大果,何由成熟。譬如种子为因,地水火风空五者为缘,缺一即不生长。故菩提心种子,亦须以大悲为地、为水、为火、为风、为空,而执持之、滋润之、温育之、开发生起之、舒服之,则无量功德,任运开发,由芽而茎而枝叶,次第庄严,故曰大悲为根本也。方便为究竟者,即是利他之善巧。谓曰净菩提心,大悲万行,果报圆成,今复以此教化众生,使皆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譬如旧种子生出新种子,今新种子又生种子,故名方便。又菩提心犹如真金,本性明洁,大悲犹如学习金师之艺,方便犹如艺术成就,随心所作,习成大器。然此心领神会之处,不能出以授人。诸一切智智方便成佛之果,亦复如是。虽自在变现种种像貌,然不同掌中一物,可以转授他人故曰究竟。

    别宗解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乃就时分久远而言。密宗乃就三妄执而言。何谓三妄执,众生以一念不觉之无明,而生贪瞋痴慢疑五种根本烦恼。就众生二边之执,将此五种烦恼,一一各分为二,则成十种。将此十种,一一又分为二,则成二十种,如是迭次分为二,以至第五次分为一百六十种,是为一百六十心。此一百六十心,皆是世界妄想执着,众生漂流六道,造无量无边业,受无量无边生死,皆此种妄想执着驱之也。此种妄想执着,有粗者,有细者,有极细者,故称世界本妄执,亦名三大阿僧祇劫。若能依法修行,超越此一百六十心之第一重粗妄执,即名第一阿僧祇劫,又超过第二重细妄执,即名第二阿僧祇劫,更超过第三种极细妄执,是名第三阿僧祇劫。若人能于一剎那间,超过此三种妄执,即一剎那成佛;一生超过,即一生成佛,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不能超过此三种妄执,即三大阿僧祇劫不能成佛也。

    依显教修行,经无量阿僧祇劫,或有能到菩提,或有不能到者。密结尾简单直截,即以真言为所乘之法,顿超直入而归于清净菩提心门。

    修真言道,有六种得无畏处。但在路途之中,无论得到若何境界,当一心清净,不生执着,不生疑怪,不起骄慢,不计超胜,方可自在达到彼岸。否则未到谓到,或稽留于化城,甚则着魔,其害不可胜言。故如来叮咛修真言门菩萨,当修十缘生观也。

    世间之人,以十种恶业为因,漂流六道,无有归趣,后以发心皈依三宝,或更受五戒,以此修十种善业之道,即在人间天上受生,免除地狱三涂重大剧苦,名为最初得苏息处,是谓善无畏。真言行者初入三昧耶结缘灌顶之坛,投花所得本尊,即以此一尊真言供养修行,依音声念诵,观种子字形,其位与此善无畏齐。一切众生,以不知我之自性故,执有我身及身外之物。今以受三皈五戒,即依佛法,循身修观。初观此身之始,是父母精血合成,种子不净。次观住母胎中住处不净。次观此身本体,是发毛齿眵泪涕唾屎尿垢污皮肤血肉筋脉髓肪膏脑膜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三十六种不清净物之所合成,本体不净。次观九孔常流露不净之相,自相不净。次观一气不来,肿胀烂臭,究竟不净。由观此身有此五种最不清净之相,故于此身不生贪爱,不被此身之所系缚,是为身无畏。真言行者,得本尊三昧众相现前时与此位齐。一切众生,于五蕴中执着有我,由此我执颠倒,生起贪瞋痴三种妄执。今修行者,了解此心为我执颠倒之所盖覆,观察五蕴自体,尚藉缘生,无有自性,则此五蕴所集聚之中,何能更有我在。譬如因树而有树影,若无树者,影以何生,因作观故,拔无明之种子,生十二因缘,不被我之所系缚,是谓无我无畏。真言行者,于本尊所现形像,能不生爱着,不生骄慢,其位与此同。行者虽知蕴中无我,然此心尚埋没于五蕴之中,今欲打破此蕴,不起执着,当观五蕴之自性,如幻、如阳焰、如影、如响、如旋火轮、如干闼婆城,非有而有,有而非有,而知五蕴、六入、十八界等本来空寂,证到寂然之界,不被五蕴之所系缚,是谓法无畏。真言行者于本尊所现影像,能作无性无生观者,与此位相齐。一切空法、有法皆不可得,经所谓空法,不缘空,不缘有,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经所谓住无缘,由离此有、空二边之境,不被法之所系缚,是谓法无我无畏。真言行者之心,于瑜伽道中得自在之用时,即与此位相同。由法无我无畏更进一步,得极无自性大空之智,则一切业烦恼,都无所系缚,并无所解脱。系缚与解脱,自性平等;世间与涅槃,自性亦平等,乃至蕴界处能执所执我寿命等,其自性亦皆平等,无毫厘之差。不被有为无为界之所系缚,是谓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得此无畏时,即是真言行者虚空无垢之菩提心也。

    以上所说六无畏种种心相,皆是说其外迹,以明修证之浅深。实则此心在缠出缠,皆无相貌可见,亦无浅深部位可见。若顿超之人,能于一念之中,以自己三业同于本尊,即是第六无畏,不必更要经过善无畏身无畏等位次也。

    所谓十缘生者,一曰幻,二曰阳焰,三曰梦,四曰影,五曰干闼婆城,六曰响,七曰水月,八曰浮泡,九曰虚空花,十曰旋火轮。

    此十种缘生,为修真言者最宜注意之点。若不明此十种缘生,则于行法供养时,不能除去心中虚垢也。

    云何为幻。谓幻术师以咒力或以药力,能飞空隐形,履水蹈火,又能变作地水火风,及地水火风所造种种色像,或长或短,或青或黄,或奇声,或奇香,或变大地为黄金,或使水变为火,使旁观者眼目昏惑,见种种不可思议之事,从一至多,从小至大,辗转互相生起,而又上下四方,此往彼来。此种色像,非论理学可以判断其因由,唯此幻术者自证自知耳。持真言人,亦如幻师,依三密修行,得持诵成就时,能现一切奇特不可思议之事,自在神变,宛然不谬。此种境界,亦非世界智者所能测度,唯成就之人,自证自知耳。

故持真言人,证到本性清净时,无论遇何境界,俱当作幻观。

    日光着微尘,风吹之野草转,名之曰阳焰(本龙树大士说)。而愚痴人见之以为是水,但阳焰本非是水,且自性亦空。以世人妄想,互相谈议,谓是水耳。一切众生在无明阳

焰之中,取着此是男相,此是女相,此是善相,此是恶相。然此蕴界诸法,本非男女善恶,且自性亦空,但以众生妄想,强立假名,互相谈议耳。真言人于成就时,见种种稀奇境界,乃至见诸佛海会,无尽庄严,应了知唯是假名,作阳焰观。

    梦者,人在睡梦之中,经过尽夜岁时,见种种异类形像,或异类声音,或受地狱之苦,或受天上之乐。当其在梦中时,以为实事,不生疑惑。及乎醒觉以后,都归乌有,而还自笑。众生在烦恼睡梦之中,执着四季寒暑,嗔喜忧怖。若觉悟时,都无所有。持真言人于须臾间,见无异加持境界,或延一剎那为无量劫,或促无量劫为一剎那,或不动本处而遍游诸佛国土,供养闻法,此种事业,若于众因缘推求,都无起处,皆不出一念清净之心。行者得此境界,当作梦观。

    影者,如人以面临镜,则镜中现像,此像为镜作耶?何以镜来时而无像,而为执镜者作耶?何以无镜无面又无像,为自然作耶?何以待镜待面后有像,为无因而作耶?何以此像不常有亦不常无,且除镜与面,像不自出,是此像非镜作,非面作,非执镜者作,又非自然作,亦非无因缘而作也。真言行者以如来之三密为镜,自身三密为镜中像,由此因缘有悉地发生,能起五种神通,住寿长远,游诸佛国。得此神通时,当作镜像观。

干闼婆城,即蜃楼也。以日光初出,照海中之气,而幻现庄严之楼阁,日光转高,即无所见。持真言人,有三品悉地宫。上品者是密严净土,超过三界之上。中品者是十万严净佛土,如西方极乐世界等。下品者谓诸天宫及修罗宫。行者真言相应,成此三品悉地宫时,当作干闼婆城观。

    譬者如深山峡谷中,或大房屋中,能出种种声响,无智之人,以为彼谷中、屋中,有实在音声,殆未解得此响非生非灭,非有非无也。持真言人若于观想相应时,有诸佛菩萨,用种种声音,为我说法。又自身得舌根清净,能以一种音声,遍满十方世界。遇此境界时,当作响观。

    水月者,如月出时,照于一切江河池塘之中,凡水清者,皆有月影,现于其中。此月影不以水生,不以月生,又水亦不去,月亦不来。真言行者,以三密方便,能澄清自己心性之水,故诸佛密严海会之月,悉皆现于自己心中。若得此像时,应当作水月观。

    浮泡者,如天降雨生泡,泡虽大小无量,水性惟一味也。真言行者,以自心作佛,还蒙自己心中之佛开示悟入种种方便,辗转入无量法门,而又以自心为曼荼罗,以此境与心二种为缘,能作种种不可思议变化之事。得此相时,当了知一切皆不离于自心,作浮泡观。

    虚空花者,虚空非是可见之法,中无众生、寿命等相,亦无造作者。而小儿仰视青天,谓有实在之色。一切诸法,亦如虚空,而无所有。但愚痴众生,以心迷乱故,弃舍诸法实相,而谓有众生、寿命、人我、男女、房屋、城郭等种种杂物,岂知皆虚空花乎。真言行者,在修观行之时,若遇有种种魔事,及种种业烦恼之境,当作虚空花观。

    旋火轮者,有人手持火烬,旋转空中,手持方,此火烬在空中则成方相;手成圆,亦成圆相;大小长短,无不如意。然此一火,成种种相,本非实有,而愚人见之以为实。真言行者于观想相应时随心所转,无不成就,乃至以一阿字门,旋转无疑,成无量法门。当此之时,应知皆由净菩提心善巧妙用使然,作旋火轮观。

    右所讲演密宗教义,粗具大要,若欲进观其详,经典俱在,可覆按也。

四、显密不二 九乘次第

莲花正觉金刚上师开示   弟子蔡楚昂笔录

在上海印心精舍息灾道场讲

    今日承寿李雨先生之约,来与诸善上人得此研究精深佛法之机会,至为荣幸。爰略为供养数语。佛法是整个,本无显密之分。世尊当年最初说华严经,其中含有最高无上境界。在显说方面,如十信、十住、十回向等等次等分析甚细,即密部之大手印,与东密所谓最高深部分,也均包容在此经内。可云一乘法已度尽一切众生,初无显密可判。后见众生根器不一,领会之程度,各有浅深,斯觉最高法门难以普摄群机,譬之一味药品,不能统治万病,于是由一法而演成种种法,开若干方便之门,从小乘阿含经起,而方等、般若、法华等大乘经,先后开演,所谓显教是也。其后又说毗卢遮那大日如来金刚顶等经,所谓密部。此皆各应众生根机,从大悲流露种种方便,乃不得已之意,初未尝分别何显何密。金刚经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盖大悲心绝对平等,故不论何经,皆称叹其本经为最高无上。若以凡夫情见测量,岂非世尊妄语。要知佛以大悲心出发,为念众生机缘有差别,, 总以令其一门深入,勿怀第二念,是以总言法法皆是无上,俾其信受奉行,直至成就而后已。于是对大根人说大法,对小根人说小法,无非望其终于成佛,并不在显密上分高分低,要以当机即是为最高。吾人须识佛爱众生如子,大悲平等普度,不能言其某法高某法低也。但是佛法既然整个,无所谓显密之分,何以后世各祖分宗弘扬,或以显教,或用密法。吾人应于分别中识其无分别之妙旨,更于无分别中识其差别之妙用,所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然以时节因缘论,以密法为现世所最当机。盖结手印持真言心作观想,身口意皆入于不可思议境界。兹以真言来说,真言原音陀罗尼,义即总持,其音能作种种音,摄无量义。行者依法持真言结手印作观想,则功德遍满虚空法界,非因地菩萨所能测知其究竟。彼十地菩萨,尚须藉真言以为护持,而免魔难,实无法赞叹者也。佛说末法时代,众生业重,必仗真言清除业障。今于风云动荡中,合众修此不思议密法,祈祷和平,其功德说不能尽。不过显密究竟不二,不可因说密法伟大,而便生门户之见。要知同是法宝、僧宝,总应以平等心而明其差别之用,斯得矣。兹再以莲花生大士所判显密不二之修持,由底到顶,共分九乘次第,为诸位略言之。中土分大、中、小三乘,印土分五乘,再加入人天二乘。但我国内有孔子讲世法,做人之道已详,老子谈空说天乘,较孔略高。故中土去此二乘而成三乘。又以我土文化水平高,小乘法不多应机,至大乘法,相宗太繁细,亦不甚普遍化。独有禅宗为顿教,境界最高,为大乘之特别门,但只应大机耳。九乘次第,为(一)罗汉乘,以苦集灭道四谛法而证入。(二)缘觉乘,依十二因缘法而证入辟支佛果。(三)菩萨乘,依六波罗密而证入。以上为外密,系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一)事业密,如护摩法等之种种利益。(二)行持密,初步观想行持等属之。(三)瑜伽密,即相应密,如结印持真言,照法修持即相应。第三阶段,(一)嘛哈约嘎,义为大相应。法界一切一切皆本尊庄严依正,以真言加持,入妙明境界,修证之细为显教所不能知,此为无上密。(二)阿洛约嘎,为圆满义。自身曼陀罗,气脉明点等属之。以行者本身即妙明法界。(三)阿底约嘎,义为无上大圆满,又为无上心中心。全讲心地,法界全是一心,一心以外无佛。包罗万法,一切圆满,归于无得。以此本是家宝,不从外得,故云无得,心经所谓无智亦无得也。禅宗初祖以至六祖皆证此一心。昔诺师当年曾谓禅即大密宗,有人惊讶以为密法重坛城供养等,何谓禅即是无上密宗,不知阿底约嘎内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名策却,义云立断,即禅宗下切想,断生死流,观照一切皆空,依之行持,直至成佛。学显宗必须到此地步,方为究竟。

,  

第三章 学密明鉴

一、 显教与密教

    佛教之分显密,教法上之差别也。药无贵贱,对症者良。法无优劣,当机者尚。众生根器,有宜于显者,有宜于密者,万有不齐,固不必比而同之。顾二教之异点为何,允宜分辨。显者何,明豁之谓也。随众生程度,逐渐晓以浅之法理,使其步步了解,悦意进修,终于超脱众生境界,此显教之大要也。

    众生程度幼稚时,浑浑噩噩,惟有饮食男女诸欲而已。历劫经验,识解渐富,计较争夺之心与日俱进,于是乎有纷扰不宁之社会焉,于纷扰之中,深感人生种种烦恼,有求指导之倾向者,则随机为讲因果论。喻以正理,证以故事,令其恍然于善之当为,恶之当去,永遵人道正轨而持五戒焉,是为显教初级教法。

    深信因果之人,有希望天福者,自可示以十善之义,使之实践,或更为讲世间禅定功夫,引其上进。倘志存厌世,极求解脱,则示以二乘教法,令断烦恼,是为显教中级教法。

    大心众生,得闻佛法,能发大愿,行菩萨道者,则应开示大乘之道,令破「分别二执」(即分别我执及分别法执)藉悟真如初境。厥后则令勤修「胜空生观」,以破「俱生我执」。次更勤修「胜法空观」,以破「俱生法执」。此中教相并有顿渐之殊,性相之别,要皆以融入真如性海为归,是为显教高级教法。

    密者何,奥邃之谓也。身口意三密,为诸佛果德之结晶品,众生程度距佛德太远,未能猝解真义,惟遵其道而行,则法益甚大,共究也能即肉身而证法佛界焉。此密教之大要也。

    学者以至诚心,接受密教之真言,勤而行之,念头之坚,能不被六尘扰动,则真言妙性,自然乘机流露,消灾障,转顺境,或兼得少许神通,是为密教初级教法。

    学者若发阿赖耶心,会得真言力,在心中作强大熏习,转移恶种,增益善根,粗重之身化为妙轻,能延寿千万亿岁,或以肉身飞异天宫,兼得种种神通,是为密教中级教法。

    学者若能游心真如性海,深达本不生际,从此仗三密力,顿入金刚法界,外现受用身,内证自性身,不论因缘所生果报托生何所,此等法身妙境,恒常不失。是谓密教高级教法。

    显密教法虽异,要须互相补助。显教诸经往往参加陀罗尼,以促学人行持之效,东土僧伽,每以大悲等咒为常课,即承此旨也。密教虽直提佛德,然于显教若无相当研究,或致知见不正,误入歧途,佛法翻成魔道,学者不可不知也。

二、唐密

    密教之入东土,唐以前不可胜数,然大都为显教兼习之资,不过中初两机教法而已。若夫高级教法,唐开元时始有之。善无畏三藏特传胎藏界法门,金刚智三藏特传金刚界法门,不空三藏更广传两门诸轨。于是高级教法大备,成立专宗,或依经文名真言宗,或对显教名密宗。本宗既建于唐,为别于其它密教,特称唐密,他密则称杂密。

    天台宗之智者大师,华严宗之贤首国师,皆显教中之泰斗也,以时代居先,未知将来有唐密特出,故所判教,未能预摄之。间有论及真言,只就方等部中初教法言之尔。唐以后,吾华大德,又未尝以本宗纲领弘扬于世。唐密之真面目,非惟常人未之知,即号称显教大善知识,亦未能明辨。佛法盛衰,不离因缘,唐密之在吾华,中断久矣。而流入东瀛之法脉,则滔滔不绝,支派则愈演愈繁。其始东、台二密对峙,后则更分细流。最近以种种特殊因缘,返流入华,多年沉寂之唐密,遂得重张法帜焉。

(注):东密为弘法大师所传,因道场在东寺,故以东名。台密为传教大师所传,因兼讲天台教义,故以台名。其实皆唐密也。

唐密之在东瀛,因种种机缘关系,诸祖师手眼,自然有施设不同之处。吾华复兴斯道,当以唐密本轨为宗,兼采他密精要,以顺机宜,斯善矣。

三、 敬佛

    佛法原忌空谈,密宗尤重实习。实习之道,自敬佛始。佛之本义,在显教有素之人,容有了解能力。若未经显教熏习,遽行学密,对于佛字,未免茫然,今略述大要如左。

    佛之名,在梵语具称「佛陀」,略译曰佛,义为「大觉者」。佛原以探究众生本源为宗旨,真理太微,非甚深智慧不能洞彻。众生莫不潜含智慧,因为凡情所诱,迷惑于六尘之中,以致不克发展。世人所诩聪颖,乃流露意识间之浅智小慧耳。欲求甚深智慧,必先大破凡情,凡情既破,真理自显,能契此境,斯谓之觉。从此广度众生,圆修五智,及其究竟,无所不通,无所不明,斯谓之大觉,具此大觉之人,斯谓之佛。

    佛恒以圆满之大智,运平等之大悲,而化度众生。在所化范围内,佛光弥漫,普贯众生身中。学者倘明此理,能以虔诚之念,专注于心,日积月累,心中一点佛光自然浓厚,更从阿阇黎亲受普礼普供等真言,日对十方诸佛敬礼供养,则十方佛光,同时荟萃于心,力量尤大,夙世与佛有重大因缘者,预礼敬之间,能以心光开为色尘,得见诸佛瑞相。然多有误认法尘、虚影为色法者,此须审慎,勿自着迷。纵见色尘佛相,仍应缄默,何人自炫,反增业障,此亦学者所当知之。

四、忏悔

    依教敬佛,往往有行之多年,毫无征兆者,此非佛性有所未周,徒以迷情深厚,遮蔽正智,心欲专注,辄为六尘诱惑,扰动不定。欲袪此弊,必须真下决心,力忏前非,诱惑一来,便迎头痛击,能作是行,方为彻底忏悔。若更从阿阇黎受真言以摄持之,收效尤速。世有口诵忏文真言,心被诱惑自若者,此不足谓之忏悔也。

众生迷惑之行,不可胜数,一一对治,势难周备,举要忏悔,约分二端。

(一)通恶业,内分三类:

    (甲)身业三:杀生、偷盗、邪淫

    (乙)口业四:妄语、绮语、恶口、两舌

    (丙)意业三:贪欲、瞋恚、邪见

(二)别恶业,内分二类:

    (甲)无间业五:杀父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毁谤三宝

    (乙)口腹业三:饮酒、食肉、食五辛

    此等恶业,显教论之甚详,今不赘述。密教为速求破惑证真,亦有逐条忏悔之必要。除无间业五种,现生未必俱犯外,其余皆吾人所难免,不可不随时警惕。然忏悔之道,非徒忏前非便了,必也永断相续,更不敢造,乃有效果。其不能遽断者,要当渐次断之。

    以上忏法,见不空三藏译《受菩提心戒议》,无畏三藏《禅要》所述相同,故为学密正轨,行持愈力,效果愈大。若敷衍自欺,佛性殊难开显。

    或问学密必须断酒肉乎?曰,密教诸经,每垂此戒,故宜力矫斯习。或问为境所迫,未能素食如何?曰,心心在斋,不贪肉味,亦无大碍。但所处之境可以素食而独不肯舍肉,斯作为为凡情所缚,不能自拔,学虽勤苦,大效难期,其有小验,或误与食肉鬼神感通。或只与外金刚部相应耳。有志上进者,愿慎思之。曰,是法首标(具戒清洁)之文,然为普摄群机起见,设此方便法门,俾于环境拘束中,觅一出路,其功效自较(具戒清洁)者为逊,吾人立愿,须求弘大,非遇不得已时,勿安于小就也。

五、菩提心戒

    敬佛忏悔二事,显教初亦如是,继此则视学者根机,或授小乘比丘戒数百条,以对治诸惑,或授大乘菩萨戒数十条,以发展行愿。比丘戒惟限出家人,菩萨戒则在家出家皆有之。

    菩萨戒以发起菩提心为基。菩提胜义,预五蕴皆空时,然后显现真切,播为外迹,则为广度众生之种种慈悲行愿。学者对于显教高级教法,果能深心默契,即是已见胜义菩提心,从此应诸外迹,蘼不与菩萨戒条相符,此心保任不失,是为胜义菩提心戒。

    学者情执独盛,菩提心隐没不彰,则须求宗师(大乘教中已通宗者)极力提撕,以开显本性。虽为凡情遮障,未能发觉此性之活跃于心,但能从外迹菩萨戒条申其行愿,莫敢或渝,是为行愿菩萨心戒。

    两种心戒深浅不同,要以真如性海为归,真如境寂灭平等,凡情虽尽,佛智未备,终属显教范围。此外更有三摩地菩提心戒,则密宗特具之法门也。

    三摩地菩提心者,密教大阿阇黎以三密加持力,于学者心中径提出大圆镜智种子,俟其熏发浓厚,心中自然流露真相,若月轮然,此相实为三昧力凝成,故冠以三摩地之名。诸佛之能洞见十方如来众生者,即赖此大圆镜智之力,证此者始称入佛境界,亦云「入佛三昧耶」。密教既以直提大圆镜智为宗,故学者所受之菩提心戒,特称三昧耶戒,戒称诸佛内证无漏清净法戒,虽应诸外迹亦参用显教菩萨戒条,而主旨固自不同,唐密特殊之点,即在于是。三昧耶戒实为戒中之王,精心受持,斯与佛伍,远离二乘境界。故乐受此戒者,以后不更受小乘诸戒。其中途忽转入小乘者,或未得明师指授本过,或其人本非唐密根机耳。

六、灌顶

    学者能以至诚之念,接受三昧耶戒,自然永植其种于心,由此勤修月轮观,镜智于以日固,三眛既成,十方诸佛皆有机感之力,然只遍照诸佛之种子,平等一昧,对任何佛之妙相,皆未能发视其真实真言之境,于是更有灌顶之事。

    灌顶者何?先从众多佛中决定一尊为己所欲承事者,即求本尊加持之功德水,由顶灌入自心俾成道种,由是以三密力自加发展,日就月将,自心开敷,等于本尊,应诸外迹,本尊妙相亦可流现,斯则灌顶之妙用也。

    学者功行非深入寂灭平等之境,原无自行求佛灌顶之能,故须求阿阇黎作法加持之。所欲承事之本尊,或取决于投花,或依自己之宿缘,得体察机宜行之。本尊既定,阿阇黎既将其功德藏发挥于坛中,其间供养品如水涂花香等,同法味。阿阇黎功行愈高,法力愈大,当是时学者亦身沐法海之内,无形之佛德自顶入心,绵绵不绝,惜为凡习所蔽,不自觉知而已。阿阇黎为欲增厚其观念,俾法种强大,特取所加持之功德水,亲洒学者顶上,学者如能以至诚之心,观此顶上之水,沁入自心,则所植本尊种子,转加炽盛,继而阿阇黎授以本尊三密,亦须虔诚接之。庶乎成功较速也。

    凡修任何本尊,若未经灌顶阶段,虽勤苦修持,终无效果,以心中无真实法种也。犹植花本然,其先未播种于盆,而欲求花本之滋长,无有是处。

    灌顶既为扶植法种之要道,则阿阇黎之人选自当审慎。盖法种之强弱,与阿阇黎功行深浅成正比例也。根机特出之土,夙生曾经强有力灌顶,且行持纯熟者,现世暂有隔阴之迷,不能记忆,遇密教开灌顶坛而参加之,藉此增上缘力,夙生功德复活,成效奇速。此等根机,虽值寻阿常阇黎亦无不可。

七、 持诵

    持诵为密宗要道,亟须说明。金刚法界之持诵法,精细微妙,初学遽难契机,暂置弗论,今惟就莲花法界言之。

    凡曾如法忏悔持菩提心戒,复入坛受胎藏界灌顶,传得本尊印明者,应随力庄严道场,供养本尊圣像,日日依轨修习真言,按普通程序,持诵满十万遍能破初重妄执,得与本尊变化身相应。满二十万遍,能破第二重妄执,得与本尊受用身相应。满三十万遍,能破第三种重妄执,得与本尊法性身相应。若未灌顶之前,既深契真如法界者,能以少数当三十万遍。其或根器低下,或事相缺乏,或俗务牵缠,但能忆持不忘,且复彝时念诵,则持满百万乃至三四百万遍,亦得破初重妄执。满千万遍,或破二重或破三重,随人而异。然欲计程收效,除不忘菩提心外,应守下列诸戒:

(一) 须力行十善。

(二) 须力矫饮酒、食肉、茹辛诸习。

(三) 念诵时一心系念真言,不得攀缘他事。

(四) 真言须字字正确,不得以依稀彷佛之译音读之。

(五) 念诵中间,若不获已而有涕唾咳嗽等事,则此遍不计数。

(六) 念诵声音勿太缓、勿太急、勿太高、勿太低、勿太大、勿太小,中间不得与他人共语。

(七) 持诵本尊真言,务须专一,未到破执境界,不应改持他尊。

(八) 从阿阇黎处受得真言,不应滥授他人。

(九) 不起骄慢之心,常存慈悲之念。

(十) 求大悉地者,中途不应作魑魅魍魉等事,亦不为人禁诸恶毒。

    上文汇集苏悉地苏婆呼等经要旨,约为十条,俾便省察。如能遵守,成就非难。有所抵触,收效斯小。若多所违犯,自无成就可言。

八、 辨境

        学人依法持诵,日有常功,自然渐感法验。惟境界正当与否,不可不细加分辨。

    吾人为六尘所惑,耳目昏迷,人趣环境中,眼所见者限于当前最炽之境,稍涉疏远,便不能睹,无论其它诸趣也。此方人类,福德非厚,诸天善种,自难流露于心,而鬼神恶种,则时具备,乘机显现,而人不及察焉。其屏俗虑,讲修行者,心稍宁静,鬼之影像遂得忽见于前,外道重视此事,以为大效在是。佛门之具正知见者,不惟不取,且恐鬼境频起,熏习渐浓,临终将牵入鬼趣。密宗以培植佛种为旨,诸天境界尚所当轻,鬼影若现,极宜放弃。学人所当知者一也。

    功行幼稚时,凡情尤盛,未易从现量中得见本尊,有等根机,或循夙习,能随意识开为法尘,宛若佛菩萨当前,此属独影境,亦有邪种出现,认识未清,由意匠展专幻作佛菩萨相,此属带质境,两种境界皆非真实,执着不舍,势入邪道。学人所当知者二也。

    持诵过程中渐达于一心不乱之境,本尊种子或流现眼前,得见瑞相,其威仪日与本尊符契,且有种种光明,斯固正当法验。倘威仪不类,只属夙善随缘偶露,非与本尊相应。

学人所当知者三也。

    上述境界,纵与本尊相应,只见化身,若遽生欢喜,且起分别之见,则凡情复炽,境界随失。其能泯去分别二执,庶得时与本尊相见焉。然仅安住于此,临终不过往生本尊化土,得少为足,非密宗本旨。学所当知者四也。

    得见本尊化身,斯破初重妄执矣。从此精进不懈,再破二重妄执,开顶门眼,能见本尊受用身,功行到此,克证无生法忍,生前堪为人天导师,临终得生本尊报土。然不过菩萨境界,非密宗即身成佛主旨。学人所当知者五也。

    百尺竿头更能进步,摧破三重妄执,则于莲花性海中提出本尊法性,遍布行者肉身一切支分,从一一毛孔中流出光明,普及大千世界,当是时,内离能运之心,外泯所达之境,法法无相,惟一片佛性,妙用无边,而亦无一片之见,入此大舍三昧,行者肉身即是本尊法身,当下便处本尊常寂光土。若更精研自心三十七尊妙性而一一证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

第四章   师承、灌顶、甚深密法论

                              密  空 着

    释迦世尊普度众生,演说法义,八万四千法门,显密而分。显教皈依三宝,密宗皈依四宝,在显教皈依三宝之前,加入皈依上师,梵音(那摩古汝背),藏音(喇嘛拉孔不苏却),为皈依师之意。故密宗为皈依四宝,是入佛门之第一步,也是四加行之第一加行,第二加行供曼达,第三加行叩大头,第四加行百字明,以上各应十万遍作为必须入修正行之基础。若非授内密灌顶之行人法器,而先不将根基打牢即行灌顶终无受用。

    密宗必依师承,此为法统之流源。师为三宝之表率,所以首先皈依者非师不可。师一人可摄佛法僧三宝,师为三宝总相,三宝为别相,师之意代表佛宝,师之语代表法宝,师之身代表僧宝,佛之法由师之三门所授,故师为第一圣义。

    学密行者,欲求一法,必经上师灌顶,因之于法流相连之关系,至为不可错谬之定义。传法至为严肃,礼仪十分隆重。行者欲求某法,应先三次呈递哈达向上师请求,经师认可,择吉设坛,是日由上师入本尊坛城(曼荼罗)修法加持,尔际若为呼图克图或仁波且主坛,将必展内密灌顶法义,先行择抉定夺。具加持师资者(非内密师资)至少亦具大悲感召加持威神力,聚众而修,各得感应为验。法王大达登巴者必具其四部内密定义灌相,缺一非是其圣。若将神通幻化、穿墙入壁、腾空飞行等受用功夫代替内密灌顶程序者,即非密乘合法灌顶,因神通易成外形所惑之障,如弦一大师亦曾被神通所惑,而不明密宗真相,大肆诽谤密宗,后深研密宗教观,方深自忏悔。加之邪魔外道亦具此类功夫,如以神通冒充灌顶者,则易成邪魔外道之奴役。学人切记留心印证。

    内密灌顶皆为嘎丹赤巴或大达登巴之为,非为乎毕罕所能主之。加持灌顶中,由诸佛光明(他力)、循法尔(法界力)融入于上师之身口意三门,此时上师入本尊三昧,自身成为本尊体性,即与弟子灌顶,施其法力(加持力、定力),弟子诚信接受,自入心田,而得开发净菩提(自心力)种子。此时弟子之心识已与本尊光明三智(身、口、意)契合。结而为本尊之金刚种子矣。如是由他力、法界力、上师加持力、定力、行者自心观照力,诸力一圆无二分体,金刚种子结成。则此际当依咒力,灌其种子生长相持不断,故当持咒不断,持力不散。

    行者承上师法统传承时,当注意上师是否通达佛菩萨、护法圣神之允诺(于内密灌顶时可彻见),获得灌顶。当从此依法修持,加以灌溉,相继不断,久久修持,三业相应,自然与本尊一体即得成就。凡授内密灌顶,并能依法不二者,可即身成佛。得内密灌顶之行者,譬如生于王家,下地已具太子资格,专待成人,即可嗣位,不过中间当依教养之功而已,教养当依师教。康藏行者成就颇多,但确遵佛诫(师佛不二)之训,其义可深三思。故当今世界凡有成就者,当依事师法五十颂,在康藏学人视为日常重要课诵。其在汉地于炎宋则有三藏宣梵大师日称译本(扬州砖桥刻经处有流通本),为马鸣菩萨集,于敬师之道,摄义至尽,噶居必学瑜伽相应根本法,行者大可取法依行(藏文比日称译本为广,容俟译出,以待读者依止,又查藏文有供养上师经,亦待译出)。

    又考康藏蒙古地方弟子固须择师,而师亦当择弟子。若非法器,不得授予大法。惟一经发生师徒关系,弟子必须对师如佛恭敬终生,凡师所教必当信受,如刀山火海亦当赴之无畏,况其它乎。又考常有所教无不信受,如教以身负重物,绕匝一周,亦即负之而趋。

此为修密最要,考证过去诸佛,均如是说,如是修,如是成。并可证之西藏宗喀巴祖师,以及诸经藏,若不如是,纵自己看经修法,博通经论,亦不易成就。故凡学密行者,若要成就,完全依靠上师,故密意定为『学本师即能成就』,由是当知三业必须相应上师。

    能神通化现教法精深之多杰觉拨尊者约:『修法之要,当观想上师能开发根本。对于上师当至心归仰,为道之根,道者非世间道,乃佛道也。故自下而上,应有次第,三业恭敬,须次第而进,如修上乘非依稀能就,上师能与十万诸佛等,倘供养十万诸佛不如供养上师一毛孔,故佛法必须在恭敬中求。恭敬上师之次第有三:(一)对上师尽力奉侍;(二)上师开示教法一心信仰;(三)对师如佛无二无别,如说修行,此为恭敬中最。』又曰:『此上师修法时,十万诸佛皆来右绕三匝,向之作礼,欢喜囋叹。以说此法者、修此法者,已与佛同故』。供养上师一口食,其功德比一切功德为大,以上师为众生功德无量,故施与上师之功德亦无量。

    上所开示,于敬师之道,已明其详。考其康藏蒙古地方成就之大德颇多,但舍弃一切家财供养上师不足为异者,随处可见。故学人求法,若不尽其三业供养,决不可修法起用,况钱财物品之供养。故若欲求法,必诚敬供养上师,否则法属非是,无有受用。

    法义所定,密乘行者,决不可与恶人同谋共事共餐,当以守密为戒之根,三聚净戒为戒之本,决不可行邪道、外道,若有所犯,修诸法义不得感应。

    佛说显密诸经,不经师之口授不得读诵,况为密乘诸法之仪轨。诸法口诀各有不同,特别是观想种子字及手印等,非经上师于法坛中口授不可,甚深密法不得笔录,如内密灌顶法,决不可漏悉外人得知。修到相当程度,即能出现各自不同境界,在此情况下,佛魔难分,此时必须求师印证质疑。若不如此必当蹈绝危险,乃至入魔。师有根本师与结缘师之别,凡问一法一偈,乃至问一字之师,及随时亲近大善知识者,为结缘师。若经传法灌顶,为根本师。若经内密灌顶在护法神力示现时而为传法者是金刚根本上师。对于上师之像,必供于法坛中央,不可违法,随时观师与佛无二无别。此外尚多密意,由未灌顶故,兹不广说。

    凡修密法者都知道密宗以大日经与金刚顶经为依,立十种心统摄诸数,建立曼荼罗,身、口、意三密相应,即凡成圣,惟佛能知。又密法以『大圆满』(大圆胜慧)为无上瑜伽部之最高法,大圆满确系超越了『无修瑜伽』之境,但学人一般只知其一,不解其二,故一听说某活佛传授大圆满,随即以为如来转世,当下虔诚依止苦修,其实这当中误会甚谬,法义故有阶梯之分,但不能作为成就果之大小定义。无论四部瑜伽之哪一部法,最关键的是属于显密还是内密灌顶而分高下。如以显密灌顶修学『大圆满』,实则为显灌显修,虽可取得一些成就,但受用无法达到快捷和无上之境。如以内密灌顶修学『大圆满』,必然速捷无比,神通智慧无碍,即身成佛。故学密法的高低不在于法义之大小,而在于是否为内密灌顶所授之法,三业相应应器之法。由上述因缘,我等学人,一定得明查师资,鉴道内密行踪,切不可盲闻蠢依。

    上面言师,必具师资。具师资者必须显密俱通,五明具足,上承法统,下化众生,得阿阇黎地位者,可称显密之师。若证内密师资,除必具上言条例外,而当具备坛场法力,施以内密灌顶。若为诸派法王或大达登巴者,除以上条例外,必具四部内密灌顶。简意言之,法王者、大达登巴者必与圣相通,故辨别嘎丹赤巴身份,不可依于世相,众论大活佛住世随即依止。四部内密灌顶为:一者金刚三昧内灌;二者吉祥择决内灌;三者*轮通圣内灌;四者佛降甘露内灌。金刚三昧内灌表法相为,金刚杵压在法本上会突然放出三昧真火(缀火),一切诸物皆可焚烧,唯所压法本毫不着火,或一斤重之金刚杵成为万斤之杵。吉祥择决内灌所用的孔雀尾、法柱、法板由弟子自备,择决因缘乃护法神通表现,不可上师人为。吉祥灌顶有三大表法相:一、吉祥飞空灌。表法相为上师将孔雀尾轻轻一抛,飘腾空中飞出百步,乃由护法神腾云飞空趋入弟子头顶直立表灌;二、飞身入坛灌。弟子于坛城外坐于自备之法板上,法板顿然腾空将弟子云驾到坛城中央受灌;三、雀尾择决灌。于法板上展因缘诸相。尔时,无情之孔雀尾由护法圣神附体,顿成有情之物,法力现前,非弟子所能左右其因缘。三大表法皆为威神示现

,三业相应者,可见到护法神或圣各具庄严之相,为灌顶而奔走之。又*轮通圣内灌,红教必见金色*轮,神威无穷,通灵显圣,择决因缘、生死别相。白教则以银色*轮,黄教亦以金色*轮,花教则以三色*轮,悉皆威神示现,不可上师人为!若超越无上大圆满之最高境,将修红白菩提空乐金刚即身成佛法,必灌无上甘露大顶,此无上甘露大顶必为嘎丹赤巴传承,表相为空钵迎请,诸佛展现,甘露临空而降在学人盖钵之中:西方佛降甘露为红色,东方佛降甘露为白色,南方佛降甘露为黄色,北方佛降甘露为绿色,中央佛降甘露为蓝色,五方五佛降甘露为五彩色。所降甘露形体决非人间所能见之物相,两眼平视空相,用手触摸具形具体之甘露,会毫无物体之感觉,俯视触摸方觉有物。凡受到佛降甘露灌顶者,只要三业相应,如法修持,其成就胜境自然不可言状,即身成佛也。如无资格得到灌顶,若能受到甘露加持,就其世间阳寿,亦可增至一百余岁。若持二轮加持,则寿至二百无疑。若不具备上述四部内密灌顶,纵是天花乱坠之说,则为普行大德,而非嘎丹赤巴再现(诸学行人可深长思之,既为嘎丹赤巴(佛菩萨再来),何以不具备四部内密灌顶而与普通大德等之?)因此,显密灌顶之青果投缘、吉祥草梦与内密灌顶相比,不及其项背之分毫。故辨别真伪,切不可迷于世所推相,人云亦云,以假为真,认显灌为内灌。近几十年来密教盛行,而具足内密师资者亦有人在,是在行人留心访察以求依止,恭敬礼请,传法灌顶。若能三业相应,如法修炼,自得超凡入圣之妙境,通力慧光之大乘仁者。上面密告诸行者内密灌顶之别相,但由于内密灌顶属无上大乘根基即生成佛所依之法,非为一般行人所能有缘逢得的,何况能具内密灌顶之圣者就一万个大活佛中能有一位都甚为难事,因此学人切不可轻慢显密灌顶修持,况显密灌顶亦为佛所传承之法,具备密乘加持,若能三业相应修持,自然了生脱死无碍。显密灌顶总分亦为四部:一、弟子入门灌顶;二、五方五佛灌顶;三、华鬘灌顶;四、阿阇黎灌顶。行人可查资照法依止。上述所论,为本人近年在西藏亲身经历而又深入法义,证诸大德皆如是行道,见诸圣者亦如是而得,其中正理决无二路。若能有缘获得《师徒缘起必读章》敬悉,自知法义如是。又有,在未受灌顶之前,行人必须深习《受用论》,该论以尊胜嘎丹赤巴及朗召大乎毕罕讲译之教授最高。玉龙夏主席说:『尊胜法王曾对持明金刚洲、降养清真汗波、颇邦卡......诸大师开启密义时言及,后经数十年,将有无名圣德出世,我当教授育成,三藏无碍首杰,妙谙五明精绝,显密圆通朗月,声威撼荡娑婆,嘎丹赤巴位立,多为善德正法,受用诸教精辟,内灌圆满无缺。』由上述因缘可见,无名圣德出世,有缘后学者能得到他的《受用论》教授最好,惜乎目前尚无从得知无名圣德转世的名姓及住持寺庙,想必定现法王高僧之身。行人欲得精确无误之考证,可以见闻显密俱通、妙谙五明及四部内密灌顶为左证,决定为圣德来世也。

    在此,要特别提醒诸位行人,切切不可轻试双身大法,实作奸淫少女之实,成为魔妖之举!近闻有少数恶少,自己既无道力,对方亦无修持,更未得灌无上内密『佛降甘露内灌』,何堪为佛父佛妃!竟盲目大胆,借口修双身法而行奸淫之实!呜呼!可怜!此等邪徒胆大妄为,徒取一时之快,而置后果下地狱如射箭于不顾,真可谓丧心病狂,死有余辜,十恶不赦矣!更有盲师,讹传双修仪轨,代代相传,坏人性慧,罪不可恕!自己又于内密之境闻所未闻,不沾边际,目前于汉藏两地冒充活佛、金刚上师者为数不少,此等孽障不入地狱何从逃遁?

    为此特敬告不法罪徒,如已犯下上述罪孽,可先行忏悔,再求净土往生,诚心实修戒定慧,真意息灭贪瞋痴,以大悲心为基础,作十善为修行,念佛观佛意不散,求生极乐发真愿,除此别无他路可走。故切莫好高骛远,妄求即生成佛之无上法。汝若是法器,自当有缘求得即生成佛之甚深密法。汝若愚昧无知,不就藏密真踪,访求圣德依止,终无圣法缘起,倘继续执迷不悟,将必成罪患之徒矣。

    以上诚述,倘蒙十方明达,共鉴愚忱,不胜祈福祝祷者也,焚香四叩。


{返回 郭元兴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章嘉呼图克图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揭示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永乐大钟之谜
 密乘与源流相略说
 略论佛教与中国书画之因缘
 论唯识家之转识成智与密乘之即身成佛
 中国佛教与医药
 发菩提心
 章嘉呼图克图
 简论大乘人间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之异同
 法琳大师
 人间佛教与平常心是道——答汪燕鸣先生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八一 米伽罗巴兀鹰本生谭[栏目:第六篇]
 百花齐放 水仙飘香──西方寺癸巳年新春祈福法会[栏目:宽运法师]
 89.岩头全奯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知恩、感恩、报恩[栏目:禅林衲子心]
 疯狂造业导致各种灾难[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70.清平令遵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五课 十善业道 (一)[栏目:初级佛学教本]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