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五章 第三节 《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13

第五章 第三节 《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

第三节 《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

北魏时代达摩祖师从南天竺(南印度)来汉土,传授教外别传,佛门正法眼藏禅宗一脉,成为东土初祖,当时梁武帝大兴土木兴寺施僧,因为功德广大,达摩祖师入朝时,跟梁武

帝说毫无功德可言,梁武帝非禅门龙象,无法理解,祖师后来到洛阳少室山闭关创立了少林寺,开展禅宗传承,汉地才开始有了正式的禅宗,当时汉地已有《般舟三昧经》、《安

般守意经》等禅修经典,但是对正法眼藏、不立文字,超越四禅天以上的禅修,仍无所悉,祖师在印度时感应东土有大乘法门传承的气象,所以一苇渡江来到中原传承法脉,最初

就以《大乘入楞伽经》作为印心的传承,(注:后来还有《释楞伽要义》、《二入四行说》、《血脉论》传承)。对汉地后世禅宗“扬眉瞬目”、“棒喝”、“话机锋”等影响很

大,慧可断臂传承法脉。在众多大乘经典中《入楞伽经》融汇了大小二乘,贯通空有二宗,融合了如来藏系和唯识派的思想,还是法相唯识宗主要经典,对佛法的精义,有很深刻

的描绘。本经跟大圆满法正行修炼息息相关,特别普贤如来佛(普贤王如来)的介绍,更是印度大乘佛经首度出现、唯一出现,但性质上与宁玛派的普贤王如来代表本初佛,似乎

同名但功能不同。另外强调大乘心法离文字,与大圆满法早期口诀部传承相同,而对空不空如来藏及藏识的解说,更与大圆满法对心性的认知相同。本经对佛内证智,离分别相,

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与大圆满法修持自然智慧一模一样。但大圆满法更注重三身任运的功能,因为修炼虹光化身的关系。本经甚多精要见地,本节笔者只撷取与大圆满法相关的四

个主要重点,讨论如下。

一、普贤如来佛(Samantabhadra)

佛言:“大慧!虽无诸法亦有言说,岂不现见龟毛、兔角、石女儿等,世人于中皆起言说。大慧!彼非有非非有,而有言说耳。大慧!如汝所说,有言说故有诸法者,此论则坏。

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说,言说者假安立耳。大慧!或有佛土瞪视显法,或现异相,或复扬眉,或动目睛,或示微笑嚬呻謦欬忆念动摇,以如是等而显于法。大慧!如不瞬世界

、妙香世界及普贤如来佛土之中,但瞪视不瞬,令诸菩萨获无生法忍及诸胜三昧。大慧!非由言说而有诸法,此世界中蝇蚁等虫,虽无言说成自事故。”[1]

佛陀在本段经文提出,不是一切佛国都有言语沟通表达,有言语反而容易制造执着,造成邪慧认知,这些没有言语的佛国,诸佛如何传法呢?有一种是眼睛瞪得大大的,直接注视

传法,有时候出现特异的形象,能量神变传法,有时候眉毛高举,横眉竖目传法,有时候眼睛动一动传法,有时候微笑传法,有时候皱眉头传法,有时候发奇怪声音传法,有时候

咳嗽传法,有时候传达意念回忆方式传法,有时候全身动一动,这里动、那里动传法,用种种不同于地球的方式传法。大慧菩萨,例如在不瞬(眼睛都不闭合)佛国,妙香(具有

种种奇异香味)佛国,及普贤如来佛(阴性能量阳性能量交合)佛国,这些佛国诸佛瞪眼眼皮不瞬,让许多菩萨得到解脱及各种三昧禅味,大慧菩萨传达正法不一定靠言说,万事

万物自然流露实相、道的法则。大圆满法修炼最高阶的口诀部,以虚空太阳光为媒介,修持法界能量,体会空性,实证修炼不靠语言文字,证悟三身脱离肉体执着,幻化神通自然

显现,对自然法则的理解靠中脉、四光脉来感受,接受佛菩萨三身教导,也自行幻化三身,传法时一样多元运用,特别喜好某些咒音、自然音,哈哈大笑,惊天动地,由于常在无

人区,不至于惊动他人,裸露身体也不至于吓跑他人,修“光”法脉也是非常特殊的传承,在八万四千法门中是一奇葩。

大圆满法脉以本初佛普贤王如来法界为最高依归,在《大方广华严经》中,毗卢遮那佛为法界最高代表,但在密教中,中央毗卢遮那佛代表五方五佛的法界体性智,因此本初佛普

贤王如来,在名相上似乎高一层级,然而目前实际修行运用时,五方五佛中的东方阿閦佛国与西方无量光佛国,更常被使用为灵性归去处。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普贤法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一节及附录一第二十四节。

二、自然智

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不由他悟离分别见,上上升进入如来地,如是修行,名自证圣智行相。云何名一乘行相?谓得证知一乘道故。

云何名为知一乘道?谓离能取所取分别,如实而住。大慧!此一乘道惟除如来,非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2]

本经对实证佛内证智,离分别相,菩萨要独处闲静,观察自觉,才能逐步上升进入如来地,与大圆满法修持自然智慧一模一样。大圆满法使用山林、洞穴、海边、野地、坟墓区等

独处闲静,修炼彻却虚空禅,脱噶看蓝色天空光,要身口意三要,进入本净直觉,平等无分别,逐渐产生自然智慧即本觉智光,从法性现前到觉性增长到觉性如量到穷尽法性,都

是观察自觉过程,也是一种内观,但大圆满法更注重三身任运的功能,因为修炼虹光化身的关系。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然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第一节。

三、如来藏

(一)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3]这段经文指出如来藏是三自性中的圆成实性,远离名相、依他起性,遍计所执

一切分别而证悟内证智,即真如佛性。大圆满法欲证悟自然智慧就是一种内证智、本净智、真如佛性,就是自性清净如来藏。

(二)大慧,如来藏者,生死流转及是涅槃苦乐之因,凡愚不知妄着于空,大慧,变化如来,金刚力士常随卫护,非真实佛,真实如来离诸限量,二乘外道所不能知,住现法乐成

就智忍,不假金刚力士所护。[4]本段经文指出如来藏者不空,虽有如来藏,众生执着,故生死流转,苦乐相随,并寻求护法保护,不是自性佛,佛性清净、平等大悲,不是声闻乘

、独觉乘所能理解的,自性自能成就无生法忍,这是一种菩提智慧开悟具有的法乐。大圆满法知空不着空,以虚空为媒介修炼虚空自然智,以人体四光脉为辅,修炼脱噶修炼,虹

光显现,三身任运,不求金刚力士护卫,但求解脱,五智任运,轮涅不二如假象。

(三)佛言:“大慧!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

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或得灭定,或得四禅,或复善入诸谛解脱,便妄生于得解脱想,而实未舍未转如来藏中藏识之名。若无藏识,七识则灭。何以故?因彼及所缘

而得生故。然非一切外道二乘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惟了人无我性,于蕴.界.处取于自相及共相故,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诸法无我,随地次第而渐转灭,不为外道恶见所动,

住不动地得于十种三昧乐门,为三昧力诸佛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及本愿力,不住实际及三昧乐获自证智,不与二乘诸外道共,得十圣种性道及意生智身离于诸行。是故,大慧!

菩萨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于勇猛精进

。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大慧!我为胜鬘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

,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我。大慧!为胜鬘夫人说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是佛境界,与汝等比净智菩萨随顺义者所行之处,非

是一切执着文字外道二乘之所行处。是故汝及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藏识当勤观察,莫但闻已便生足想。”[5]上面经文指出,如来藏是一切善与不善的主因,也能产生一切有趣

的东西,若有执着,为虚伪恶习所熏染时,就称为藏识,跟前七识结合,远离清净阿赖耶识,有人四禅修行未脱离前七识,未达清净如来藏,就妄想自己已得解脱,其实还未脱离

已污染的藏识,这时虽已了知无我执,但尚未达到无法执,若能知道自性清净,无我无法执,住于不动地三昧境界,并不执着三昧之快乐,而能开悟自证智(又称为内自证智),

与诸行无执着,终究解脱,大菩萨如要得到清净的修行法,应该清净如来藏藏识,如果能达到没有藏识,就没有生灭,如来藏藏识本性是清净的,是被客尘所污染,而不能清净,

就无法现证,不能达到佛的境界,因此,如能将如来藏藏识清净,不被客尘所染,是真修行者,菩萨道行者所应该走的方向,不是一切执着语言文字的修行者所能了解的,因此大

慧菩萨跟诸大菩萨对被污染的如来藏藏识及清净的如来藏,应当努力观察,不断精进了解,掌握清净如来藏。大圆满法训练本觉自然智,是一种本净直觉,不受善恶染污,不是一

种精勤的修行,精勤修行是大圆满法前行,到了正行,感受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一切自生、自现、自显、自明、自解脱,无修自然成,非常奇怪

,自动运作,不修也在修,自性清净如来藏,常保光明,普照十方,现分(明分)、空分(空性)、悲分(大悲)三身同时运作,是大圆满法的解脱状态,所以不住一切曼荼罗坛

城、咒语、手印、灌顶、地、道、事业、法性、后天智等。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如来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第二十三节。

四、自性离文字

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有离无故,无生无体故。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惟除不堕于文字者。大慧!若人说法堕文字者,是虚诳说。何以

故?诸法自性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经中说,我与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离文字故,非不随义而分别说。大慧!若不说者教法则断,教法断

者则无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总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应不着文字随宜说法。我及诸佛皆随众生烦恼解欲,种种不同而为开演,令知诸法自心所见无外境界,舍

二分别转心意识,非为成立圣自证处。[6]此段经文说佛及诸大菩萨随宜说法,不着文字,因为诸法的本性、自性是离开文字的,看文字容易有文字障,所以佛与诸大菩萨传法常不

说一字,不答一字,因为最深的法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但是如果不方便说的话,佛的正法就会断绝,就没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甚至诸佛的产生,所以如来是随众生的烦恼

、种种欲望不同,而作不同的讲解,解决不同的问题,诸法是自心产生的,烦恼是自心产生的,无二无别,一切语言文字不可得,有无皆不执,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脱离语言

文字,实修实证,所以是大乘佛法至高心传,重要法脉,虹光化身实证更非语言文字所能完全了解,这段经文更印证了越高深的佛法越没有文字相与语言相。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及附录一第十八节。

小结:

如果《入楞伽经》的大慧菩萨就代表文殊菩萨思想,那么禅宗也可算是文殊菩萨传承的一个分支,自然与大圆满法的思想见地有许多雷同。笔者长期认为禅宗的祖师禅受到文殊菩

萨极大影响,如来禅比较偏向大迦叶、阿难、菩提达摩风格。

--------------------------------------------------------------------------------

[1]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3页上. 实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

[2]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7页上.

[3]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8页上.

[4]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变化品第七,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2页下.

[5]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乘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六,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9页中.

[6]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6页上.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五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的差异研究
下一篇:第五章 第二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与大圆满法
 第三章 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七节、第十八节
 第一章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
 第八章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第六章 第六节 《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第八章 第一节、第二节
 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2
 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A
 第五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的差异研究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三十五至第三十八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舍断不善根,饶益自他[栏目:向智尊者]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二[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六讲[栏目:学诚法师]
 念佛一声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栏目:大安法师]
 禅修开示 把心收摄回来[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逆子的诞生[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49.过黄河遇白雪 Crossing the Yellow River and encounteri..[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什么是念僧?[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