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一节 从阿毗达磨大乘经(大乘阿毗达磨契经)谈起
第一节 从阿毗达磨大乘经(大乘阿毗达磨契经)谈起
一、大圆满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磨大乘经》
班班多杰老师在《藏传佛教智慧境界》一书中提到本部法(大圆满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磨大乘经》中[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宗派藏》中引用了此经中的颂文:“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有此有诸趣,证佛果得涅槃(笔者注:及涅槃证得)”。本经原文已不存在,目前可从《成唯识论》卷第二、第三以及《摄大乘论本》卷上,本所知依分第二及《摄大乘论释》所知依分第二之一以及《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找到此相关颂文。经文如下:
(一)云何应知此第八识离眼等识有别自体,圣教正理为定量故,谓有大乘阿毗达磨契经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2]
(二)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即于此中,复说颂曰: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3]
(三)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4]
(四)以诸佛如来有三种身得名义故,此五种喻能作三种佛法身因,以是义故说如来性因,此以何义?此中明依性有诸道,性义以为因义,以是义故,经中偈言;“无始世来性,作诸法依止,依性有诸道,及证涅槃果。”[5]《究竟一乘宝性论》中将“由此有诸趣”翻译成“依性有诸道”,此外“无始时来界”翻译成“无始世来性”,原文提到如来法身之性诸众生藏,特别强调如来藏自性而非法界法性,但同样强调平等性。与《成唯识论》、《摄大乘论本》、《摄大乘论释》论述重点不同。所以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宗派藏》中没有引用《究竟一乘宝性论》的内容。但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引用《究竟一乘宝性论释》提到:“无始终时界,乃为诸法处,具此故显现,众生与涅槃。”解说阿赖耶如镜子,及阿赖耶识如镜之明清分,五根识(五蕴)如显现影像。[6]在解说阿赖耶识时,兼论如来藏自性光明为人人具有的特质,与法界的平等性异曲同工。
二、平等法界与大圆满法自然智慧
上文提到的“一切法等依”,是大圆满法修行虚空自然智达到的心境,尊者特别强调平等法界,这也说明本初之体—“自然智慧”即无偏无私,此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像虚空一样,本性明分像日月一样,大悲周遍分像光芒一样。此三者体性无别之三身智慧本性,住于常恒而无变异之界中。这是说自然智慧的本体空分是法身,本性光明分是报身,大悲周遍分是化身。这三身在本性自然智慧中本来具足,三界有情众生于业力所蔽颠倒迷惑,对此所依的实相,即自然智不能如实了知,所以遭受苦乐等种种轮回之苦。[7]上文又提到的“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因为平等对待诸法,所以诸法也就多元发展,应众生不同根器,修行不同的法脉,都可以证得涅槃,而大圆满法正行修持彻却与脱嘎法非常独特,有关虹光化身,一般佛经都没有记载,但其见地却是大乘心法,文殊菩萨、金刚萨埵心传,非常纯正的大乘佛法,当时尊者怕一般修行人不了解这个法脉,妄加批判,所以特别引用《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这四句经文,来验证诸法平等(注:当时有些学者认为大圆满法不是佛教的传承),平等是佛法的精髓。尊者有关平等、平等法界、本性光明、大悲周遍、三身化现的见解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第九节、第八节及附录一第七节、第二十六节、第三十一节、第二十五节有更详细
--------------------------------------------------------------------------------
[1]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第69页.
[2] 《成唯识论》卷第三,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31册,第14页上.
[3] 《摄大乘论本》卷上,无著菩萨造玄奘译,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31册,第133页中.
[4] 《摄大乘论释》卷第一,世亲菩萨造玄奘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一,《大正藏》第31册,第324页上、382页.
[5]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
[6] 龙钦绕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 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04页.
[7] 龙钦绕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