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六章 第五节 从《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的空三昧谈起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56

第六章 第五节 从《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的空三昧谈起

第五节 从《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的空三昧谈起

一、消融

在《禅法要解》中提到:“云何当知得一心相,答曰:心住相者身软轻乐,瞋恚愁忧诸恼心法皆已止息,心得快乐未曾所得胜于五欲,心净不浊故身有光明,如清净镜光现于外,如明珠在净水中光明显照,行者见是相己心安喜悦。”[1]

此外,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四法宝鬘》提到要言之,无论作何修持,都须我执自然消融,及能清净法身境界之妄念。能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2]

当禅修时达到粗身消融时,会出现身软轻乐,除去妄念,显现身中光明,此即大圆满法修行明分的表现,在彻却阶段就可显现。

二、虚空定

在《禅法要解》中提到:“若行者欲求虚空定,当作是念,色是种种众苦具,如鞭杖割截杀害饥寒老病苦等,皆由色故,思惟如是则舍离色得虚空处,问曰,行者今以色为身,云何便得舍离,答曰,诸烦恼是色因缘,又能系色,是烦恼灭故则名离色,复次习行破色虚空观法则得离色。”[3]另外又提到:“内外虚空同为一空,是时心缘虚空无量无边,便离色想安隐快乐,如鸟在瓶瓶破得出,翱翔虚空无所触碍,是名初无色定。”[4]第四禅无苦无乐无忧无喜。无出入息。诸圣所住快乐安隐……若行者住于第四禅。依四如意分。一心摄念观身。处处虚空如藕根孔。[5]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其内部之虚空,如天窗空阔,与虚空相并而住。眼根清澄,犹如天窗,觉性亦成澄彻,二者相联系。当舍去躯壳时,此三者则无有差别,混合于一元成之中,如室坏灭,外内中三种虚空混合为一。”[6]

另外在《句义宝藏论广讲》提到:“《声应成续》云:‘界有内外之分别,外者认为无云空,内界即是炬光道。’由于觉性专注于外境虚空,故现起彼之清净空明之证境,与之相应此则说为虚空。”[7]虚空定是大圆满法彻却修行的关键,也是脱嘎法的基础。两者禅修异曲同工。

三、大悲

在《禅法要解》中提到:“行者依宿命智入无常空。观一切诸法皆空无常。而众生颠倒故着。为是众生故而生悲心。行是悲心。渐渐得成大悲。得大悲已。十方诸佛念是菩萨赞叹其德。是名宿命神通。”[8]

此外,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提到:《第六界续》中说:“一切所之尽皆知﹐所谓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机之意乐。”《应声成续》中说:“对彼称为尽所有﹐由此智知化机心﹐通晓利他之事业﹐亦能了悟法本性。”[9]

因此,由于本觉智慧产生大悲心,能通晓利他事业,应机教导众生,两者观点一致。

四、三解脱门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中提到:“言如来者名为实语,言实语者名为真如,言真如者名为如实,言如实者名为我,言我者即是不二,不二义者即是菩提,菩提者名为觉,觉者入三解脱门智,智者,入三世平等一切法智,言义者,于一切法无差别义。”[10]

此外,《入楞伽经》中提到:“以不分别一切相者,而能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名为解脱。”[11]在大圆满法中修持虚空、无相、无愿是无有、无住、平等、无分别智、无自性的特质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出:“证悟空明法性之虚空,解缠觉性无碍大平等,执心不缚超一切思虑,一切均等密意一界转,根安乐中心安相融合,外内一味菩提心境中,即见穷尽实相之法性。”[12]与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观念近似,大圆满法依菩提心觉悟法性、空性、无住、无勤自然住、烦恼自解脱、自性清净、无自性等等,就是一种三解脱门思想,修持直到穷尽法性为止,为究竟之果。

 

--------------------------------------------------------------------------------

[1] 《禅法要解》卷上,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87页中.

[2]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3] 《禅法要解》卷下,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92页下.

[4] 同上,第293页.

[5] 同上,第295页.

[6]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7]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8] 《禅法要解》卷下,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96页.

[9]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10]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 元魏昙摩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5页.

[11]《入楞伽经》卷第六,卢迦耶陀品第五,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7页下.

[12]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74页.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六章 第六节 《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下一篇:第六章 第四节 从《中论·观业品》、《中论·观涅槃品》谈起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九节、第十节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三节、第十四节
 第二章 第九节 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A..
 第八章 第六节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
 第六章 第五节 从《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的空三昧谈起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4
 结语2
 第八章 第一节、第二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容易失去的良田[栏目:达真堪布]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六九、我对于《觉群》的建议[栏目:慈航法师]
 简长~夜感[栏目:禅诗三百首]
 大家来推理 - 庄子鱼乐之辩[栏目:因明与辩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四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禅坐过程中,眼睁三分专注一物时,不多久...[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栏目:慈法法师]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六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