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3-040修行是自然的涌现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8

修行,是自然的涌现—一     海涛  辑

1.我们很容易忽视平凡的事物。比如:我们只有在呼吸不正常时才注意到呼吸,在烦恼时才渴望智慧。

2.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研究伟大的学说,而是来自对平凡事物的观察。

3.智慧是能看透自己不需要追求任何东西。

4.执着我们视为可喜可爱的事物,即是种下苦因,因为没有任何事情能维持究竟的永恒。

5.单纯的安住于当下,我们的心终会契入生命中原有的和谐状态。

6.我们必须从跌倒中学习走路。修行也是如此,我们从观察无明、犯错、反省、继续前进中,学得智慧。

7.我们越求安逸,就越随心所欲做事,心就越懒散、轻率、慌乱。

8.无常、苦、无我不是我们所信的概念,而是我们所观的对象。

9.见到烦恼而不随顺烦恼,就没有痛苦。

10.在有痛苦时就解决它,这解决的过程与结果,就是修行。如果没有痛苦,就要保持不苦的状态,这也是修行。

11.修行的方法是培养止观,以便深入照见;学习观察得更深入,你会观见任何思想情境的变迁都只是生灭现象。你将会了解,除了净化自己,一切都不值得执着,这样心就能自在了。

12.凡夫的烦恼像灯烛的火,遇风则灭,需要善护。成就者的烦恼如森林的大火,遇风则越炽盛;观照越绵密,道心越巩固,智慧越增长。

13.人只有在得到自由之后,才会知道从形器的束缚中解脱是怎样的滋味。人只有在黎明来临后,才懂得花儿何以微笑。

14.没有克制六根,会危害清净;没有了解经典,会危害修行;没有觉察与观照,是通往涅槃的障碍。

15.凡夫觉悟过去,圣人觉悟于现在。

修行,是自然的涌现—二     海涛  辑

1.佛陀教育我们去面对这个世界,他从未教我们逃避,如果一个人能放弃所挚爱的东西,他的心会变得坚强。

2.生命的不同在于「业」的不同,如果我们修行正确、正当、正直、良善的法,所得到的将只是善业。

3.当一个人见到了苦而心中不苦,就是见到了法。

4.觉悟法性而安乐清凉的心,只不过是懂得放下的心!

5.知足的人看到获得的坏处、拥有的危险,这是放下的最高德行。

6.苦乐的感受束缚了我们的心,使我们排斥或攀缘,执取顺心的事物、感受,而厌恶一切不顺遂的。

7.圣人之乐,是源于内观、正知、正觉与法喜。

8.当心中出现某种念头,就往内心观照。

9.修定的主要原则,就是集中力,做事便很快。

10.我们的心思会为自己制造毒药。佛法所说的毒药包括:贪、瞋、痴,以及忌妒、偏见、傲慢、怀疑与固执。

11.当我们能觉察这心思的毒药,又回到无意识状态,实行禅定深观,我们便能超越它们。

12.一个欢乐的生命并不是在追求开心,而是在体验生活的境遇;并不是在满足私人的需求,而是在满足生命的需要;并不是在躲避痛苦,而是在必要的时候承受痛苦。

13.戒,是在每一身、语、意活动中的觉醒与专注。定,是适合于工作的身心状态。慧,是事事皆无碍。

14.我们修行得愈久,需求越少;需求少,爱才会增长,我们不能去爱一个我们需要的东西。

15.形成恐惧的主因之一,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真相。

16.该为恐惧负责的就是念头,当你正在专心应付某种危机时,你并没有恐惧,等到念头一起,恐惧才由心生。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3-039安住身心
下一篇:03-041真爱与慈悲
 03-015心灵的觉醒
 03-014《诸佛要集经》节要
 03-003智慧箴言
 03-052心灵甘露(喜乐泉源)
 03-038名人说快乐
 03-089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
 03-027倾听的修行
 03-090受持十善戒功德
 03-001五戒·十善
 03-030五戒发愿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赵振增)[栏目:佛教与经济]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一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灵魂[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相应230经 像渔夫那样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栏目:妙祥法师]
 念念即佛的理论根椐[栏目:张秉全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七节 还门的修习法[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五讲[栏目:智敏上师]
 我狂已醒,君狂正发[栏目:圣严说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