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 附录
 
{返回 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2

附录

附录一

生命的真相——从无我空到达解脱 骆飞

本文的题目,是慧广法师两本弘扬佛法的专书名称。合起来连成一贯,便是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专题,所以我用它作为阅读心得报告的命题。我是读者而非作者,故特书明于题下,我写本文时,到底是读者还是作者,连自己也搞不清楚了。闲话休题,言归正传。

我一向爱读佛书,尤其爱读古今出家法师的论述、释义或笺注大作。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出家僧人,已破名利欲念,而有所着述,无疑皆是为了利他,欲以化度众迷也。动机既然如此纯正,其内容必有可观,殊无疑义。往圣先贤的大作,诸如僧肇的《肇论》、三祖的《信心铭》,与及慧远、莲池、智者、蕅益、紫柏、憨山,及近代宗师:虚云、印光、太虚……等大师的论述,处处发人深省。指点迷津,无不是人生之至宝也。

再当我读完他们的论述,总会合起书来默想;这些祖师大德,分明是菩萨再世,亦是人间的圣贤也,若能聘为国师或大学教授。那该多好,可惜往往都被当代人所忽略了,真是众生福薄。

有些人慨叹当代无善知识,自从我看过《星云大师讲演集》、圣严法师诸著作,以及道源长老的佛堂讲话,和《慈航演讲集》(编案:圆明出版社出版者,名为《菩提心影人生篇-慈航菩萨演讲集》)等书之后,深觉历代名师辈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缘与当代明师的著作接触罢了,可以说当代佛法明师,多得不可胜计。上面所提到的不过九牛之一毛;还有《妙云集》巨着之印顺大师、和太虚大师暨道安……等,我都读过他们的著作,皆获益不浅。

所以,我认为佛门大德当代多的是,就看我们是否有缘相遇。譬如:我得见《生命的真相》(编案:已由圆明出版社编入《生活禅话》文库第五册)、《从无我空到达解脱》二书,乃菩萨庇佑之缘也。数月前我到台北佛学书局去买书,那儿的法师送我一本《光明之友》(杂志)。内有「慧光佛学创作征文启事」,而得知旗津偏僻地区,竟亦有此盛事,随意写了一篇<法镜圆明照大千>短文寄去。未想到因而得识慧广法师之名,并从《慧光》杂志中获悉他有著作发表,这二书的名称,正是我学佛多年所要寻找的答案。

生命的真相为何?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宗教家、圣贤豪杰、出世高人,无不皆想一探究竟。书名已够吸引人的了,怎可不一睹为快?妙的是另一本书的书名:《从无我空到达解脱》,正好解答了这个问题。这岂不就是生命真相的答案吗?真是妙哉。

这两本小书一是《慧光文库》印行,一是旗津佛教居士林印赠。合起来两百多页而已,表面看来与一般书籍无异常:再看目录内容,以亦无甚特出,都是老生常谈的题目,只因其所列举的项目深合我心,正是我学佛多年屡欲求得综合答案的结论,所以我特别细心阅读。

首先拜读《从无我空到达解脱》一书,发现慧广大师(应如此称呼才是)他单刀直入毫不留情,丝毫不考虑读者能否接受,就直说:「人无我,万法皆空。」否认了「我」的存在,并指出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这些问题,虽然一般其他佛学书刊也经常谈到,但总是拐弯抹角的谈,而不如慧广大师那么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可见他不是写给一般初学或信心不具足的人看的。而是接引学佛多年而尚未解脱的人,言浅义深,非深思不能明其要。

阅读之始我见他一味说「无我」说「空」,还以为他亦与有些人一样执空非有呢。甚至还在书中加注:「假我,亦是我;假有幻有亦是有,并非绝对空无啊!」继而一想他身为法师,这些浅显的道理,他没有不知的道理。也之所以连「假有」、「假我」都一字不题,只说「一切法空、无我」、「我不存在」,必定有原因。于是仍继续细心读下去,直到了全书的末尾;「明心见性」、「空观修习」——假观、空观、中观及结语时候,才画龙点睛般的指出「空有不二」、「真妄一如」,使我心中疑惑顿释,深深觉得这是一本极好的书,非笔墨所能形容也。书中妙义无穷,不胜枚举,有缘读者,不妨细细品尝。

很多高僧大德,接引后学,各有其独到的手法。譬如:圣严法师,对参加禅七的人,往往骂得你一文不值:「你以为你是谁?你不过是一只用两腿走路的妖怪罢了,身里身外不是大便、就是汗臭,有那一样是清净圣洁的?」初听诸类的话语,会觉得法师太不留情面了,人家一心一意来参禅跟你学道,怎可把参学的人骂得一文不值,简直不是人呢!然而凡对参禅稍有心得的心,便知法师婆心过切,他在替你破执也。慧广法师直言无我,乃至说「我不存在,一切法空」,使你无所凭着,因而见到真正的自己本来面目,亦可作为与圣严法师的骂人,等量齐观。

余生也幸,在学佛途中,每当有疑难急待开释之时,往往会适时而获得明师之开示。这种明师有古人也有今人,有世间人也有梦中人。记得我曾深深相信「诸识是妄」,这句话,这是经典有依据的,事实几经参容亦确是如此,诸识皆妄非真也。但梦中却有人告诉我下面这句话:「诸识非妄,着识为妄。」真是妙哉斯言。我相信这种妙语,亦一定唯识学中的经典有据,只是直到如今,我尚未见到而已,但无论怎么说。后者已比前者圆融胜妙,殊无疑义也。因为识的本身是识无所谓真妄,妄在我们计较去着是非罢了,若不执着,还有什么真妄之可言?

慧广大师的另一本著作,叫做《生命的真相》,是短篇佛学作品的汇编,书名只是其中之一短文而已。这本佛书,有些论述更可补充前书之未尽言者,如〈生命的意义〉、〈佛法的人生观〉、〈我的探讨〉,都与前书《从无我空到达解脱》的主题有关。对我个人获益最深的是〈谈佛法的涵义〉一文。

在此我得郑重推介反复说明的是:慧广大师的文章,表面看来平淡无奇,其所探讨的题目,亦是佛法中常见,几乎是所有学佛人,尽人皆知的平常事,甚至你我凡会写文章的人,都可拿起笔来写。然而,在大师的笔下,其所表达的真义不在语言、文字中。他不是人云亦云,不是为写文章而写,而是为接引开悟学人而写。因此读他的文章,还得用点心思去参究才成,当然对佛学的素养,还须具备一些根底,否则将不得其门而入,如果读者能窥见其堂奥,将会觉得太深了。但话又说回来,如果皆是肤浅之见,又何需动笔?

在〈佛法的涵义〉一文中,他谈到宇宙人生的本体及其相:「芸芸众生只知相用,而不知其体,古今哲学家,一般宗教家,虽然想明其体,但却用思惟想念心去探究,故其所得的只是本体的概念,对于本体的真面目连边也摸不到!」这些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千古以来哲学上唯心、唯物之争,始终得不到结论,就是因为他们执着于相用,有的以相为体、有的以用为体,而不知相用皆妄本空。必须在空中去与本体相会。这次我读慧广法师的大作,最大的领悟和收获在此。

以前我对「体」与「相」的观念混淆不清,以为相是体,体就是相,虽曾闻说:「体是相之体,相是体之相。」但其真义至今才明白。至于「用」乃体之用,早已知之,但有时亦会误以为是相之用,而今明白体相用之关系以后,所谓「本觉」、「能觉」、「所觉」及「空」、「假」、「中」的道理,亦明了了。都是三而一,一而三,分开来说有体、相、用,合起来说,体、相、用皆空。这是因看了〈谈佛法涵义〉一文,拆除了思想藩篱之后,所见的境界。

反观古今中外一般思想家、哲学家,用妄想所建立的「铜山铁壁(慧广法师语)过不了关,被困于此,真觉可怜!佛法为什么能超越此关呢?法师说:「说起来,确是不可思议,因为不用过去,你本来就已经过去了。当我们用尽心思,想尽办法,仍过不了铁壁,那时只好承认自己失败,于是,万分疲惫的昏睡了。等到一觉醒来,竟然出现了奇迹。嘿!我这不是在铁壁的那一面了吗?回头看那铁壁,似有似无的,再仔细一看,不禁要叹息了,唉!如何上了自己那么大的当?根本没有壁,只是虚影,而自己竟然将之执为「铁壁」。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自己执妄为实,以假为真,所以过了关,这又能怪谁?

在这一短篇之后,接着的一篇是〈生命的真相〉,真是巧安排,前篇所说的,就是这篇的命题呀!此文更短,梦中参禅与人对话。人家问他:「什么是生命的真相?」他回答说「生命是空,一切无非是空……。」那人再逼问他:「你说生命是空,那你这知道生命是空的知觉呢?它是不是空呀!」大师在梦中答道:「那是缘。」大师说他这答复意犹未尽,但已尽在不言中,并非一定要写出来。有缘读者,当知其所指也。

综上所述,可知这两本书,令人读之回味无穷,非比等闲之作也。特此为文郑重介绍如上,至祈读者莫可错过。真该庆贺,高雄旗津佛教居士林竟有《慧光文库》,印行佛书,普利世人,真是希有盛事。

——原刊《慧光》杂志第二十八期

附录二

《从无我空到达解脱》读后感

慧广师父您好:

在朋友处,借来师父所着述的《从无我空到达解脱》一书,内容很如法、很究竟,使我初接近佛法的在家人,看完后,深深感觉人身的难得,与佛法的难闻。今我已得此书的启示,昨日的迷,今日渐悟,成为我的转折点,今后即将更加精勤修学佛法,以达到离苦得自在。

从有到空,再从空到有,乃是个关键处,能如此则法自法,与我无关;六根不攀缘,何妨万物常围绕?能定而心不乱,妄念就会渐微细……。

我是在家人,因师父著作而使我开朗,感觉活得很自由自在。像此类之书,不知师父还有吗?烦能介绍给我。

最后敬颂

法喜充满

读者 庄 合十

上慧下广法师智鉴:

阅过《从无我空到达解脱》一书,获益良多。书中破执之理,浅出深入,简捷序整,将难解之文言经论,用明浅之文字,晓畅说出,可谓善弘义谛,俾益初学者也。

法安

三宝弟子 陈 顶礼

慧广法师慈鉴:

经阅读法师所着《从无我空到达解脱》一书,有很深的感悟。从法师述、字行剖析中,似有若亲聆教诲之亲切,字字映入八识田中,时时影视而回味,顿觉法喜充满,虽心不能大悟契入真如,然已能日常中,念起即觉,知幻即离。唯仍不免为习气所障,而难入于实性,归见八识心王。法师是过来人,想已登彼岸,当不吝赐舟筏,引渡痴迷。

谨此 敬请

慈安

弟子 郑××谨上

慧广法师:您好

弟子研读经典,从末见事持般若之次第,真有无法下手之叹;求教大德,均答以:「老实念佛!」念佛始终也无法与禅定相连接,有时心静时因念佛妄念又起,仅念个身头分离,身体定了,脑袋妄念纷纷。禅坐后虽能知道梦境是假,却多了一个我,有时还会互相对谈,形同自言自语,在无对策之下,只得暂停修持,等待机缘。

现今有幸拜读到大作《从无我空到达解脱》一书,实有说不出的欢喜!该书确是三藏十二部之精华,经典可不看,此书却不能不看。特写此信,聊表敬仰。祝

法安

佛弟子 范姜××


{返回 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佛法漫谈
下一篇: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 结语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 中篇 无我的修习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写作本书的因缘
 生命的意义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七章 完成取相忏的例子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 序言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九章 能灭重罪的无生忏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中印忏悔法的异同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 结语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 附录
 南传佛法与大乘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放生感悟[栏目:佛网文摘]
 华山游·4首[栏目:成峰法师]
 您日常是怎么修行的?能不能介绍一下。[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三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模块三:穿上别人的鞋才知痛在哪(1)[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三部分: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五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从《信心铭》与《六祖坛经》 看禅宗不二法门(妙峰)[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谈情缘问题[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生而为人,不服务人,则不名为人[栏目:万行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