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人的积极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1

学佛人的积极

世间有的人认为学佛人很消极,他们的角度是很多人学佛后便不参加社会生活,把是否参加社会生活作为划分积极与消极与否。这一标准很武断,因为很多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生命、延续生命。工作没有其他目的,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当然维持生命是最基本的,但人生的意义如果仅这一点的话,那就太可悲了。对于佛教徒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追求精神的丰富,维持身体的目的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如果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很悲哀的!维持生命是应该为了实现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划分积极与消极的标准应该是:能否为了追求而奋斗,并且始终相信自己,面对逆境时意志不消沉并能坚持不懈的努力。

佛教中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首先都是一种信仰的追求,小乘佛法追求的是自我解脱,以“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作为规范自己身心的标准。

大乘佛法要在小乘佛法自我人格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入世,把一切众生看做自己的父母,尽一切努力帮助所有的众生。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奉献自己的一切。大乘佛法的精神,修行不仅是自我解脱而是要让一切众生解脱,当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相冲突时,要舍弃自我成全他人。

因此,学佛人要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尽该尽的义务,在家居士对家庭、对社会要做贡献。对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同事及身边的人都要奉献爱心。

其次,佛法中没有“命由天定”的说法,佛法中讲,一切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不论是幸运还是不幸,现在的生活是以前行为的结果,将来的生活是现在行为的结果,但一切又是可以改变的,不是永恒不变的,靠自我的努力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

因为佛法中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改变结果,因此在逆境面前,也不会低迷和消沉,遇到困难不会畏惧,哪怕是多次的失败也不会垂头丧气,因缘不成熟时不强求,在追求时运用智慧,保持身心愉悦,这不是最大的积极吗?

第三,学佛人的积极还表现在全心全意投入每时每刻的生活,无常是佛法的一个重要理论,认识了无常的真谛,就不会虚度光阴,不会留恋过去,不会幻想未来,全部的精力会投入到现在所进行的利众的事业上。

当然,生活中有少数人并没有能完全理解佛法的道理,而表现出逃避、遁世的状态,这是个人的问题与佛法无关,这不是佛法所倡导的,也与佛法的要求背道而驰,就像穿僧衣的不一定都是僧人,带念珠的也不一定都念佛一样!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永不舍弃上师、三宝
下一篇:做事只管尽心尽力,不必进行相互攀比
 学佛难在哪?
 闻思之光
 随时随地修忏悔
 道次第下士道修法——放下对现世的一切执着
 这个娑婆世界不是真正的故乡
 我每天都在修忍辱
 胜道启门颂(三)
 情爱是修行最大的障碍
 在每日的生活中感受无常和无我
 见解 知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南岳道阶法师小传[栏目:太虚法师]
 立夏抒怀[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净土不混杂[栏目:仁焕法师]
 《觉悟之路》第十七章 四 谛[栏目:那烂陀长老]
 慧灯之光五 藏传佛教简介[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悦性食物--宇宙间最高的能量--优等食物[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珍视今天,不必恐惧未知的死亡[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模块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2)[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一部分:仿佛在人间]
 中观总义 第十课 破斥不合理的诤辩 能破正理[栏目:中观总义讲解·圆春法师]
 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佛教的根本命脉[栏目:温金玉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