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经注疏八 持经功德 能净业障
 
{返回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8

金刚经注疏八 持经功德 能净业障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古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无上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注解]
  
①  佛教常用的表示很长时间的单位。一小劫约为16798000年,一大劫约为1343840000年。
 
② 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唐僧宗泐、如[*]注解:信力曰受,念力曰持,对文曰读,背文曰诵。所谓书写受持读诵者,自行也。为人解说者,化他也。
 
③ 最上乘 比喻最高超的修行法。
 
[释净慧注疏]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前舍多身而时短,今舍多身而时长,从短之长此转胜之义也。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不逆,不谤也。此中从浅至深,有六种修行:一书,二受,三持,四读,五诵,六说。夫不谤是行前之浅信,受说即行内之深修。浅信福已过前,深修固难为喻。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此下叹修行之用,以励修者之心。此章明境界深,心口所不及,不可思议也。权衡不能准,不可称量也。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此章明依止大。运出二乘之表,故曰大乘。显过两障之外,故称最上。由佛说有三:一下说,说四谛,即小乘;二上说,说六度,即大乘;三最上说,说三无性,即一乘。此经为发后二乘者说,所以依止大也。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此章明满界种。界种即是三种佛性也:一自性住佛性,二引出佛性,三至德果佛性。自性住佛性即真如界,引出佛性即菩提心,至德果佛性即六度行。初一名界,后两名种。所谓依真如之界,发萌芽之种,故合名界种。若人依经起行,即生无边之福,与此三性相应,故能圆满界种也。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章明持正法。正法即菩提也,菩提名觉。觉有四种,一应觉,谓真如,觉之缘也;二正觉,谓真智,觉之体也;三觉分,谓福德,觉之因也;四令觉,谓正教,觉之用也。若人修行正说,是摄持令觉;依正说修正行,是摄持觉分;依正行生真智,是摄持正觉;依真智证真如,是摄持应觉。摄持即是荷担也。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此章明难信闻。乐小是声闻缘觉,着我是外道凡夫。乐小明无受大之机,着我显与无我正反。并非法器,岂妄授哉。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香华而散其处。
 
此章明处成尊。恭敬围绕,内心处也。华香散处,外则供也。
 
[白话解]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河沙数的身命作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数身命布施,下午亦以恒河沙数身命布施,如是经历百千万亿劫,都如此以身命布施。
 
又另有人,听闻离这经典,相信接受没有怀疑,随顺法义不起逆反之心,这人的福德胜于前者的福德。如果再书写受持读诵,并为别人解说,福德更加无可限量。
 
须菩提,我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经有不可思议的、不可称量的无边功德。
 
这是如来对发大乘心的人说的法,是对发最上乘心的人说的法。
 
如果有人能受持读诵这部经,并且广为宣传,如来都知都见,这些人所得的功德,不能用尺量,不能用秤称,没有边际,不可思议。
 
这些人,必定是全身心荷担着如来无上菩提。
 
为什么我这么说?须菩提,沉醉于小法的人,他们的知见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对这经义,无法领受,不会读诵,更不会为人解说。
 
须菩提,不论什么处所,如果有这部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应恭敬供养。
 
应当知道,应当把有这部经的处所,看作是佛塔,应当像恭敬佛塔那样,围绕敬礼,献上鲜花,让花香流布,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古文]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注解]
 
① 业障 做了一件事,说了一句话,想了一个念头,都是造了一个业。有善业,有恶业,有不善不恶的业,名为无记。身体行为所造的名为身业;语言所造的名为口业;心里想的、贮存在心里的,包括现识和既有的所有认识都是业,名为意业。思想意识指导语言行动,身、口、意三业,意业为根本。佛教提倡十善业,即远离杀生、偷盗、淫秽、(这三种属于身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属于口业)贪欲、嗔恚、邪见(这三种属于意业)十种恶业。远离这十种恶业,就是十善业。障,指修行路上的障碍。大乘立烦恼障、所知障二障,或说事障、理障二障。事障即烦恼障,指六根、六尘所引起的粗烦恼,令身心不得安宁。理障即所知障,又称智障,指因无始无明虚妄习气熏习而成的藏识作用,在三昧中显现的不思议变幻景象引起的妄想妄识以及名言章句等概念。这有别于前边说的粗烦恼,称为微细烦恼。粗烦恼所起的生灭现象,名为分段生死;微细烦恼所起的生灭现象名为变易生死。声闻阿罗汉只离分段生死,未离变易生死。
 
② 先世罪业 《楞严经》说:“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 《六祖坛经·忏悔品》说:“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惠能六祖把愚迷、骄诳、嫉妒视为一切罪业的祸根。何谓三世?前、今、后,名为三世。瞬息之间即越三世。一切罪业,都是自心所生,并无鬼卒捉你下地狱,亦无弥陀接你上西天。一念恶,即住地狱,念念愚迷、骄诳与嫉妒,住无间狱永不翻身。一念善,即到天堂,离一切恶业,离一切烦恼,便是极乐世界。
 
③ 阿僧祗 数量词。1045,1后面带45个0,为一阿僧祗。一般翻译为无数时。
 
④ 那由他 数量词。唐僧宗泐、如[*]注解:十亿为洛叉。十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那由他。或说:百亿、千亿、万亿都可说是那由他,大意就是喊大喊大的数量。
 
⑤ 末世 全称正法末世。佛预见佛法流传的演变,指出佛法流传分三个时期:一、正法时,有教、有行、有证;二、像法时,有教、有行、无证,证得果位的人已很难见;三、末法时,只有教而无行证,罕见能证果位的人。三时年限,佛没有明说,后人说法不一。我国唐代流行的说法是:正法时五百年,像法时一千年,末法时一万年。末世,即指末法时。
 
⑥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小乘及外道,不离妄有。为破妄有,佛说空法。后世论师,曾有相当长时期的争论,分两大宗,偏于有见的有宗和偏于无见的空宗。这《金刚经》排除有见和空见,即有非有,即空非空。小乘及外道难于领悟,没有参禅实践的人,更觉不可思议。这是最上乘法,当下见性,一悟成佛,果报亦不可思议。
 
唐僧宗泐、如[*]注解:此经非大乘根器不能持诵,。而持诵所感功德,岂常人可闻?闻必狐疑不信,故不具说。盖此经之义趣,与其果报,不可思议故也。
 
[释净慧注疏]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章明净三障:一惑障,二业障,三报障。由经力故,转重为轻,促长令短,此净义也。为人轻贱,转报障也。先世罪灭,转业障也。当得菩提,灭惑障也。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此章明速证果。阿僧祇,此云不可数也。外国算法有六十位,过此以后佛可复知,故名阿僧祇。夫以事佛之福为一分,持经之福为百分,事佛福一分,不及持经福百中之一分。次以百中之一分为千分,亦不及千中之一分。后去皆尔,故云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此章明得大报,先显因多也。具说,则文浩荡,故耳识不能受;义深邃,故意识不能持。耳不能受,则耳识乱;意不能持,则意识狂。由乱由狂,则怀疑以生谤。由疑由谤,则堕狱而受殃。由此义故,佛不具说也。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此明果大也。近招十王果报,远感诸佛三身。十王果报,势力远而难思。诸佛三身,体用大而无测也。
  
[白话解]
  
“再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先时遭遇不顺, 地位微贱,是由于过去罪障深重,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今时被人轻贱。如果受持读诵这部经,过去的罪业,即时消灭,可得无上菩提。
 
须菩提,想起在过去很长很长时期中,在燃灯佛前,遇到无数无量的佛,我都诚心供养奉事,不令空空错过。
 
以后末世,受持读诵这经的人,所的的功德无可限量。我供养诸佛所有功德,不及这人的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根本无法用数字作譬喻。
 
须菩提,以后末世,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这部经,如果我细说他们的功德,或许听说的人会狂乱议论,满腹狐疑,不敢相信。
 
须菩提,应当知道,这里说的经义,确实不可思议,其果报亦不可思议。”

{返回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注疏九 究竟无我
下一篇:金刚经注疏七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之二
 金刚经注疏十 一体同观 法界通化 离色离相
 金刚经注疏五 一相无相 庄严净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 前言
 金刚经注疏十二 化无所化 法身非相 无断无灭 不受不贪
 金刚经注疏十三 威仪寂静 一合理相 知见不生 应化非真
 金刚经注疏七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之二
 金刚经注疏六 无为福胜 尊重正教 如法受持
 金刚经注疏四 无得无说 依法出生
 金刚经注疏七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之一
 金刚经注疏一 法会因由 善现起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60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已经往生多年的亡者,为他读经有没有功德?[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二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青山不碍白云飞[栏目:圣严法师]
 大庄严论经卷第二[栏目:马鸣菩萨]
 净宗法语大观 第一编 净宗缘起[栏目:大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