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七 第四十九章 色界四禅十八天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38

第四十九章 色界四禅十八天

内容提要:

十八天名字: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这十八天,都离了情欲,但还为形所累,还为色质所碍。到此为止,都称为色界。

一 初

原文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温陵曰:前明六天虽出尘扰而未能绝欲,故通名欲界。自此而下,名十八天。虽离欲染,还有色质,故通名色界,又通名梵世,为已离欲染也。通号四禅,为已离散动也。欲天但十善感生,此天兼禅定感生,然特有漏禅,观六事行耳。六行者,厌欲界是苦、是粗、是障,欣色界是净、是妙、是离,此则凡夫伏惑超世间道也。不假禅那等者,言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无正智慧,但修六行、伏欲使,爱染不生,则不留欲界。粗惑不染,净报现前,故即生梵世。)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世间一切修心的人,如果不修禅那,不可能生发智慧。

如果能执身自律,不行淫欲,行不思,坐不念,不生淫欲之心,不行淫欲之事,再无欲界之情。这人即时成梵众之身,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梵众天。

已灭除欲习,便成就了离欲心。自觉持行律仪,所爱所乐,都无违律而得随顺,这人即时合于梵德,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梵辅天。

 

原文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提。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温陵曰:已离欲界八苦,故曰苦恼不逼、已离散动欲心,故曰诸漏不动。俱舍云:此名离生喜乐地,谓离欲界杂恶,得轻安乐也。)

白话解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戒行清净,心生明悟,乐作梵天之主。这人即时能统领梵众,为大梵王,这样的人所到境界,称为大梵天。

阿难,入了这三胜流,不再受一切苦恼的逼迫。虽未修入真三摩提,但自己的清净心中,已不为诸漏所动。这三天称为初禅天。

二 二

原文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1。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温陵曰:定力转明,妙光迭发,境随光发,遍成琉璃。)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提。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温陵曰:二禅离忧,得极喜乐,故云忧悬不逼。初禅方得漏心不动,而未能伏,此天已伏粗漏,则业渐劣,行渐胜也。俱舍云:此名定生喜乐地,为有定水润业,忧悬不逼也。)

1 寂湛生光 坐禅之时,两眼轻闭,常人眼前只见模糊的光影。当澄心不动时,便见眼前光明景象。此光是心精所发。

白话解

阿难,梵天之王,统摄梵天,梵行圆满成就,渐入佳境,当澄心不动时,寂湛生光,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少光天。

诸光相耀,照耀无尽,映照十方界,都变成通体透明的琉璃,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量光天。

以此圆妙之光,反观自己身心,发化清净,应用无尽,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光音天。

阿难,入了这三胜流,已得禅乐,不受一切忧患所悬。虽未入真三摩提,但于清净心中,已断伏粗漏。这三天称为二禅天。

三 三

原文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温陵曰:由上圆光教体披露妙理,发成精行,离前喜动,而生净乐。是乐非境,乃出乎净性,恬泊寂静,名寂灭乐。而净犹劣,则能通而已,未能成也。以犹劣故,名少净也。)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温陵曰:净空者,离诸喜动、不缘物境之定相也。由是充扩,使净相无际,协乎妙性,故身心轻安而性乐成矣。以无际故,名无量净也。)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温陵曰:净空无际,故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则性乐归托于是矣。以一切圆净,故名遍净。)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提。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温陵曰:具精行性乐,名大随顺,故安稳无量也。欢喜毕具者,此名离喜妙乐地,谓心虽离喜,而喜乐自具也。)

白话解

阿难,二禅天人,修习光音法,光色灿烂,音声美妙。修行成就,渐得寂灭之乐,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称少净天。

眼前显现明净虚空,身心无限轻松安乐,入寂灭乐。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量净天。

身心内外,一切圆净,成就至净功德,专心托于禅乐,一切归寂灭乐,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遍净天。

阿难,入了这三胜流,一切得大随顺,身心得大安稳,无量安乐。虽未入真三摩提,但已在安稳之中,生大欢喜之心。这三天称为三禅天。

四 四

原文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

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吴兴曰:三禅无下界苦因,虽名为乐,乐久必坏,坏亦成苦,今既舍乐苦,则不生地持,名此为舍俱禅。温陵曰:自此以下明四禅,凡有九天。然四禅报境,但有三天,第四无想,乃第三广果别开,皆凡夫报境。此四之上,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净虑,与凡夫不同。)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白话解

阿难,再说,三禅天人,苦因已尽,身心再无烦恼忧患之苦,但禅乐境界并不常住。久乐必生变化。

修禅之人,苦乐之心,全都舍弃,灭尽粗重相,生发净福性。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福生天。

心悟胜解,无苦无乐,清净圆融,此后都得随顺,穷未来际,无处非福。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福爱天。

原文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

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1。如是一类,名无想天2。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3。

1 前半劫灭,后半劫生 外道以为死心不动、身心俱灭是真功夫。其实,除非他死了,否则,永劫做不到在禅中身心俱灭,只不过灭了又生,所以说它们前半劫灭,后半劫生。

2 无想天 无想是外道所持的观点,所以说无想天是外道所居处。

3 四禅 下面所说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五不还天,仍属四禅天。

白话解

阿难,修行到了福爱天,从此分两条路:

若已得无量光、无量净,到这时,福德圆明,广获福报。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广果天。

若已经厌离苦乐,于苦于乐,舍之又舍,舍身舍心,直至身心俱灭,身如槁木,心若死灰。这人以生灭心为修行初心,不可能了悟不生不灭之性,于五百劫中,可说是前半劫灭,后半劫生,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想天。

阿难,入了这四胜流,虽然修行者还未入无为真不动地,但已不为世间一切苦乐所动,心有所悟,功用纯熟。这四天称为四禅天。”

五 不

原文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1,俱时灭尽。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1 下界九品习气欲界贪、嗔、痴、慢、身见、边见,色界贪、痴、慢,共九品恶劣习气,称为下界九品习气。

白话

阿难,此中还有五不还天。已经灭尽下界九品习气,忘苦忘乐,一时都彻底灭尽。不会再停留在四禅以下诸天的境界。因此,一切都能舍心坚固,永不退还。

阿难,灭尽苦乐,心无烦恼冲突,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烦天。

心专一处,与客尘不交,无所缘处,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无热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不会有前尘影事等尘垢,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善见天。

洞照远近,见性无碍,精微皆现。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善现天。

究竟了解一切因缘,穷尽色界种种胜境,悟色性入无边虚空,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色究竟天。

原文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白话

阿难,这五不还天,即使是四禅四天之王,只能钦闻,而不能达到如此境界的知见。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的圣道场地,都是功德完满的阿罗汉在那儿住持,世间粗人所不能知见。

阿难,从初禅到五不还,共十八天,都离了情欲,但还为形所累,还为色质所碍。到此为止,都称为色界。”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七 第五十章 无色四天与修罗
下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六 第四十八章 仙道与欲界天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八 第二十三章 一根得清净 六根得圆通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六 第十五章 十八界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一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八 第二十四章 远离尘垢 即得无上菩提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六 第十六章 地水火风空见识 随缘施设无实义之三..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七 第五十章 无色四天与修罗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七 第四十九章 色界四禅十八天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十 第五十六章 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之二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四 第三十八章 如来顶咒 功德无量之一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四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八 第二十一章 除五浊恶见 依无生因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试析太虚人间佛教改革对传统的批评与革新品格(陈芷烨、焦自军)[栏目:人间佛教]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J 第452、453经、454经:本三经叙述界为精神作用的根本,缘界而生触..[栏目:界定法师]
 在家居士要受菩萨戒才可以讲经吗?[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求正法 觅明师[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也说净土宗之“一心不乱”(释本幻)[栏目:净土宗文集]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2[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8)[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福田诠释(陀乐寺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栏目:其它善知识]
 告大雄中学校各同学[栏目:太虚法师]
 2011年索达吉堪布除夕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