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云门说宝镜 之三 全提向上祖师禅
 
{返回 冯学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47

云门说宝镜 之三 全提向上祖师禅

1、“宝镜三昧”的妙句

临济祖师接着说:“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心若不生,随处解脱。山僧见处,坐断报化佛头,十地满心,如客作儿。等妙二觉,如担枷锁。罗汉辟支,如著泥土。菩提涅槃,如系驴橛。何以如斯?盖为作佛念经,纵然自在还为妄。渡生心切,须信慈悲也是贪。”这段话说简单也不简单,临济祖师的这一段法语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个就是宝镜,就是三昧。

我们本来要讲《宝镜三昧》的,但是看到前边临济祖师的这段法语,我觉得把它当成《宝镜三昧》的题解是很恰当的。我看各位同学和各位法师听得都很专注,我心里也很欢喜。这个就是如是之法。下面看《宝镜三昧》的正文: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迭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

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2、禅宗是金屎法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为什么要“密付”呢?佛法三藏十二部是公开的,所有的典籍、语录,全都是公开的,在流通处里都能够请到啊。但是,请到了,打开看了,你未必就得到了什么。佛法的密意要用自己的心作钥匙,才能开启自己内心无始以来封闭的门。无始以来封闭的是什么门呢?就是真如这道门。但是又是什么把这道真如之门封闭了呢?是我执、我慢、我见把它封闭了。所以,放下我执、我慢,这把钥匙就会打开真如之门。这个是历代祖师代代相授的,从达摩初祖到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一代只传一个的,所以说它是佛祖密付。尽管说一切现成,但真正的说一切现成的时候就不值钱了。

所以啊,以前有人又说禅宗的法是“金屎法”。没有开悟的人觉得它比黄金还贵,开了悟以后就把它视如狗屎,甚至比狗屎还贱。为什么呢?一切现成,每个人都有,于是就不会觉得它珍贵。就像没有当老板,没有当百万富翁的时候觉得一百万多好啊,真正当了百万富翁以后,手里有一百万也就这么一回事,在广东这边买一套房子都不够,这一百万也就显得不值钱了。

佛祖为什么要密付呢?如果不是秘密地传承,那么就没有人会相信。心想我都是佛了,那我每天磕头、烧香不是多事吗?如果是秘密的话,让大家觉得这是达摩传二祖、二祖传三祖⋯⋯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个法了不得啊,比华严、唯识都高明,这样子给大家造成一种悬念,造成一种落差,大家才会相信这个法,才会去追求这个法。如果不崇高,大家就会觉得这个白毛猪儿家家有,没劲。

尽管如是之法,尽管《宝镜三昧》不过如是之法而已,但“佛祖密付,汝今得之,需善保护。”大家得到了这个法,从师父那里得到了认证,师父就会告诉你要善自护念,要好好地检点它、护持它。如果不护持,就应了禅宗里的一个说法——顶堕。好像开悟了,明心见性了,非常了不起,可过两天又忘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顶堕——从顶上又落下来了,贪嗔痴全部现前他都不管。有人说贪嗔痴慢都是菩提,道理上是这样,烦恼即菩提,菩提即是烦恼,没错。但是你要修到、证到才行啊,你没有证到位或者你放弃了修行的护念,去杀盗淫妄,地狱自然会找到你。在那里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以“需善保护”。

我们都知道孔夫子是中国的圣人,他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活到七十岁了,自由自在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还有一个“不逾矩”,还得规规矩矩不能为所欲为。出家人在寺院里要“不逾矩”,在家人在社会上也要“不逾矩”。尽管贪、嗔、痴都是菩提,但是贪、嗔、痴不犯,才更是菩提。杀、盗、淫、妄也是菩提,杀、盗、淫、妄也不犯,更是菩提。因为只有在道理上和实践上同时修,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是怎么回事。

3、宁静祥和中的一点禅心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从做诗的角度说,这两句的意境是非常美妙的。但是大家想一想,它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银碗盛雪”?什么是“明月藏鹭”?以前,四川有很多人都在研究,说这个是大密法,其密意必须有秘密传承才会知道。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庄子》里有一句话:“澡雪精神”。就是说要用冰雪把我们这个热闹的心、污浊的心洗干净。我们的心力、我们的精神都要内外透彻,才能叫做“澡雪精神”。“银碗盛雪”实际上就是一尘不染。银碗是白色的,雪也是白色的,很规整,很晶莹,所以它就是内外澄彻,一尘不染。那么“明月藏鹭”又是什么意思?好比让一个画家命题作画,画一张叫做“明月藏鹭”的写意画或是花鸟画——你们想想,明月当空,那个白鹭藏在什么地方?藏在我们佛学院里边吗?藏在树上吗?藏在水里边吗?它在睡觉吗?还是在干什么?画家完全可以自由发挥。那么,这个“明月藏鹭”跟我们的禅心,跟我们的真如又是什么关系呢?是心吗?是境吗?是心境不二吗?所以,这个只能自己去感觉。这里曹洞祖师用诗一样的、最美丽的语言把我们的真如自在之性点化出来。“明月藏鹭”透出的是一片宁静祥和之境。我们的心能不能进入这么宁静、这么祥和的状态,同时又充满了生机呢?有的人修行修得死水一潭,死人一个,这样不行。没有生机不行,为什么呢?了悟生死,弘扬佛法,若修成死水一潭,你还怎么去弘扬佛法,怎么去普度众生?

“类之弗齐,混则知处。”大家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天地、宇宙、自然、万物、人类、社会、好人、坏人、东方、西方、是非、善恶,太多的种类了,太多“弗齐”的东西了。为什么“弗齐”呢?只要我们的分别心一打开,它就有“弗齐”的东西,就有分类。看到差别是分别心的天性,自然分类也是分别心的天性。怎么消掉我们的这个分别心呢?那就需要我们把这个分别心变成妙观察智。第一步得把我们的第七识变成平等性智,即把烦恼识变成平等性智。只有把烦恼的第七识变成了平等性智,才能使我们的第六识变成妙观察智,也唯有这样,前五识才能变成成所作智,第八识才能变成大圆镜智。

“类之弗齐,混则知处”,实际上也是在讲“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的这个道理。要说分别无穷无尽,要说无分别那就没有分别了。大家想一想,晚上躺在床上两腿一伸、两眼一闭还管它什么?睡觉。就像小孩子们玩累了,一上床很快就睡着了。睡着了,如果不做梦,东方、西方、天上、地下便什么分别都没有了。我们要锻炼自己进入一种无分别的状态,只有进入这种状态我们才能进入真如境界;只有进入这种境界我们才能“善能分别诸法相”,并在“善能分别诸法相”的同时,“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动和不动是不二的,它在分别诸法相的时候,同样是一动也不动的。

实际上,我们经常能进入这种状态。比如我们每天散步,每天望着远处的山,心里有什么分别吗?没有,一点都没有。看习惯了便没有什么分别,每天都花开鸟叫的还动心吗?不动心。如果是北方人来到这里,看到云门寺这么美,一下子就动心了,不想走了。老修行的人在这里呆久了,他看到此处的风景还会动心吗?他不会动心的,太熟悉了。我们怎么样从不熟悉到熟悉,怎么样从不懂到懂,并在这个过程中品尝出思维的妙处,品味出真如的妙处呢?以上举了一个现实、简单的例子,大家感觉一下,给这句“类之弗齐,混则知处”一个落脚处。

4、我为什么没选择密宗

我们学习佛法,要有择法眼、要有正眼。佛陀在八正道里边就教导我们要有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八正道。近年来,寺院里边流行的各种修学方法,整个来说是比较混乱的。我们看“类之弗齐”,古代有这样的现象,现在也有这样的现象。

有些学佛的人禅宗祖师的不学、三藏十二部不看,却说学习、修行一定要去西藏、要去东南亚,包括念佛都要到新加坡。这里不是谈别人的是非,而是强调刚才临济大师所说的,要有自信啊!中国佛教的实际在什么地方?就是在寺庙。寺庙的实际又在什么地方?就是在座的各位出家师父、各位法师们。

我曾坐了八年监狱,其中有六年是在藏区,跟多位活佛喇嘛关在一起。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很多人见到我就问:“冯老师你为什么不学藏传佛教呢?”说实在的,当时那些活佛喇嘛都非常关心我,但之前我一直在海灯法师、本光法师那里学汉传佛教,积累了一定的资粮。再者,我想与其花上几年的功夫去学藏文、学藏语,不如把我这几年的时光放在学汉传佛教上,岂不更好?我关监狱里时已经二十六岁了,到藏区快三十了,学语言、学经典不像小孩子那样快,所以再学藏文、再学藏传佛教的经典,未必能够学好。我的汉语水平还可以,古汉语的底子也很好,汉文的《大藏经》一看就能明白,同时对自己也有信心。在与那些喇嘛们交流时,在佛法上的感觉也是一致的。

其实,无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修行不上路不行。一个真正修行的人,要把自己的三业与修行结合起来,这才是一个人考量自己修行的依据与标准。藏传佛教也好,汉传佛教也好,都要如是修、如是行,如果不如是修、不如是行,那么无论是藏传佛教也好,汉传佛教也好,南传佛教也好,跟你都不相应。另外一点也不得不提,学佛求道要有因缘,要看自己的法缘在什么地方。佛法也是因缘所生法,不是简单想当然的。

如果你是藏族人或是生在西藏,适应高原的气候,吃酥油、糌粑都习惯,那么你在藏区出家,修修密宗是可以的。但汉族人就不同了,据我了解到的,有一半的汉人到了高原就拉肚子,水土不服,高原反应很厉害。三、四千米的海拔,一般汉族人受得了吗?还有青稞面能吃得惯吗?冬天冰天雪地的时候呆得住吗?这些还只是生活上的问题。关键是语言这一关你过得了吗?

有一个在藏地长大、会说藏语的汉族人跟喇嘛说:“我看藏经应该没有问题吧?”喇嘛笑着说:“你读报纸可以,看看一般的书也可以,但真正的经典你看不懂。”为什么呢?经典里边的文字不是我们现在所说话的文字。现在大家都会说汉话、都识得汉字,但翻开“四书”、“五经”,真正能懂的有几个?再说,即使佛经里有许多直白的话,汉文《大藏经》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看懂?

我认为自己的因缘还是在汉传佛教,在禅宗上。这几十年的业命因缘的确也全在这里。我学汉传佛教,不但能修,也能讲一些,写一些。有时大家还叫我一声老师,这几年几座佛学院还请我去讲课。如果当年我选择了密宗,情况就不一样了,我肯定不可能到西藏三大寺里去讲课吧?所以说人要知时节因缘,如果一个人不善于判断时节因缘的话,那么他就是个呆虫。如果自己的眼睛都是浑的,还想见证法身慧命那就难了,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方面的厉害。我长年居住的成都,是一个最容易接触藏传佛教的城市。清朝末年,西藏的喇嘛要到汉地,成都是必经之地,是第一站。当时诺那活佛、贡嘎活佛、喜绕加措活佛,还有太虚大师办了一个汉藏教理院,请了一些喇嘛。有很多居士跟着喇嘛学,有的学有所获,但有的未必就学到了位。像能海法师,虽然在西藏学了格鲁派的法,但在藏地没有寺院,还是成都文殊院送了一座小庙,让他住持多年。

5、汉传佛教的法统与道统

现在,整个汉传佛教是这样构架起来的:一是虚云老和尚的家底。南华寺、云门寺是虚云老和尚的家底,云居山是虚云老和尚的家底,包括云南鸡足山、净慧法师住持的柏林寺,大家可以看到,目前禅宗的基础重镇大都是虚云老和尚的家底。另外就是太虚大师下面的一批弟子。但是太虚大师的弟子多是知识分子,没有寺庙。有些法师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都还俗了,后来他们没有自己的寺庙,别人的寺庙又不接纳他们;还有一些到了台湾,到了香港,这些年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就。

所以我们要看法统,要看道统。汉传佛教的法统、道统主要是禅宗。目前这个道统局面最大、最实在的就是虚云老和尚这一脉。所以云门寺这里的传承,同学们千万要留意、千万要用心。这也说明了“混则知处”的道理。

历史上有些人很厉害,但他没有法统,没有道统,以为自己看了很多书,觉得自己开悟,然后自立山头。但过不了多少年,这个山头就崩溃了,整个佛教界就会说他走到邪道上去了。所以说道统很重要,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寺庙出家,在什么寺庙剃度,接了什么人的法,那么我们在历史上就站不住脚。这个是中国佛教两千年来的经验。中国佛教史上有很多的宗派,比如“三阶教”,在隋文帝的时候就受到政府的镇压,而且还受到佛教自身,包括禅宗、密宗、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的批判。再比如宋朝的“白云宗”、“白莲社”等等,当时也立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但到后来就彻底走到对面去了,整个佛教都不承认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道统、法统不正。

说到这儿,就想说说现在的“心中心”法门。这个“心中心”法门不知大家是否知道里边的因缘?当年贾题韬老先生跟我说起过大愚法师。大愚法师是何许人也?大愚法师出家以前是湖北省的财政厅厅长,蒋介石北伐成功以后,他成了通缉的对象。因为他是吴佩孚的人,是北伐革命的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太虚大师下边剃度出家,但是太虚大师那边他呆不住,就到了四川。四川军阀21 军军长杨森,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的时候,吴佩孚是他的教导主任。所以尽管杨森没有参与北伐革命,但是蒋介石喜欢他,所以那个时候大愚法师来投靠杨森。杨森并不敢接待他,他只好住在居士家里。后来太虚大师也到了四川,办汉藏教理院。

有一天,大愚法师晚上做了个梦,说梦中传授“心中心”法门。太虚大师批评他,说你不能这样,还是要在祖师门下讨传承,在祖师门下得印证。太虚大师是不承认这个“心中心”的。但是大愚法师不听,自己又在《大藏经》里边找,说在唐密里边找到了依据,但结果还是说不清楚。后来这些官司都不了了之,解放后佛教各派服从党的领导,这个公案也就放在一边了。这些年“心中心”又热闹起来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元音老人起来之后,全国各地包括四川、河北、广东、福建、江西甚至台湾那边都有相应的传授。很多老和尚,包括咱们的佛源老和尚也都在谈这个事。就是怎么样看待“心中心”法门?别的地方我们没法谈,但是在云门寺这里,我们是有传承的、有祖师的,所以在坐各位当然是学云门宗才是自己的本份,要坚持自己的道统和法统。

去年《禅》刊登了一篇《大愚祖师与王恩洋的对话》,大愚法师以一个老禅和子的姿态与王恩洋挑战。王恩洋是学唯识的,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唯识学大师。从登在《禅》刊上的王恩洋的一则日记中看,明显大愚法师的那套东西败给了王恩洋。文章登出来后,就有学“心中心”的人打电话来问我,我说:我还没有看到那篇文章。他们又问我应该怎么对待?我就说,回到祖师门下去,看看《五灯会元》,看看《景德传灯录》,看看天台宗的、华严宗的历代祖师是怎么说的。最简单的也是最方便的是把六祖《坛经》看一看、学一学,比较比较什么法好。这里的关键就是我刚才所说的道统、法统的问题。

修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寺庙,没有一个好的师父,没有一个明眼人指路,那是不行的,只能说你是跟着凑热闹。就像前几年有一位青海无上师,说什么可以即刻开悟,只要你跟着她,她传你一句口诀马上开悟。那年她的大弟子到成都传法,找到了我,说冯老师你不错,要不然你当我们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成都地区传法的代理人吧。哈哈,当总负责人,要给我封官了。我说:“怎么行呢?那个青海无上师我没有见过,她到底修行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如果她修行好,我拜她为师没有问题,如果连我都不如,那我如何拜她呢?”

这话一说出口,青海无上师那里就再也不来找我了。我这个人也有一些怪脾气,但到了云门寺,见到老和尚就五体投地。因为老和尚这个法是从虚云老和尚那里得来的,而佛源老和尚的行持大家都是知道的。很多人跟我说,当代老和尚中骨头最硬的是咱们佛源老和尚,禅功最硬的也是咱们老和尚。老和尚是百炼成钢啊,是令人尊敬的本色道人!并不靠现在市场经济中搞包装、搞热闹、搞宣传的那一套。

所以“类之弗齐,混则知处”这八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一定要用在自己身上,注意我们身边的事。面对法统上混乱的事,我们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大家在云门寺不管是学还是修,真的是大家的福报。这两天我跟这里的法师聊了许多,他们也都感叹能在云门寺学修佛法是大家前生修来的福报。大家要珍惜,要爱护这个道场。


{返回 冯学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云门说宝镜 之四 独彰佛心之不二法门
下一篇:云门说宝镜 之二 从临济祖师的法语入手
 参禅方法举要
 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二)弃圣绝知,无欲无为..
 云门说宝镜 之四 独彰佛心之不二法门
 云门说宝镜 之八 肯心自许的艰巨历程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二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上
 云门说宝镜 之六 密不透风的曹洞纲宗
 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三)念头的剥剔——参话头种种..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上(81-100)
 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国的地图(一)神秘的小宇宙..
 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深入佛法净除无明[栏目:传喜法师]
 法空恩师讲《广论》48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相应82经 师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为三时系念祈愿文[栏目:佛教·法会篇]
 相应62经 慈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观心的方法(观云法师)[栏目:禅定]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三十九章 智门光祚莲花出水[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