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一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2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  (第一集)  1999/5/4  香港九龙  档名:12-023-0001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居士:请掀开讲义第一面,这是第六段「偈颂赞德分」。在这一段里面,我们节录了十三句,请看第一小段:

  【说偈仪中,〈承佛威力〉,表无我慢,法有本故。〈观察十方〉,示无偏心,欲普被故。亦可承佛威力,示无偏心,遍承十方一切佛故。普观十方,亦无我慢,不谓大会傍无人故。】

  这一段是说礼貌,我们应当要学习。这是菩萨在说法之前,『承佛威力』,这表示谦虚,不是自己有能力说法,也不是自己有能力赞佛,赞佛说法都是得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我们在讲席当中,曾经跟诸位多次报告过,不但说法的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乃至於听法,我们能听懂了,听了能生欢喜心,也是佛力加持。佛力不加持,说实在的话,我们也听不懂,可见得说听都要求佛加持,这是这一句里面所含的深义。不但凡夫如是,华严会上这些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不但他们超越六道轮回,而且超越了十法界。你看看还是这么谦虚,这是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做一个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想想,我们学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障碍?我们做一桩好事,为什么会有许许多多的折磨?仔细去思惟,我们的态度不好,惹人嫌弃,所以才找了许许多多的麻烦。看看诸佛菩萨,他们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能一帆风顺?他们谦虚。换句话说,无论在什么场合,姿态都很低,所以得到一些大众敬仰,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第二个意思,『法有本故』。我们为一切大众介绍佛法,佛法从哪里来的?佛法是佛说的。「承佛威力」,这就是我们自己说法,给大家介绍佛法,这个佛法是有来源的,不是自己随便说的;换句话说,是有根据的。这个意思也非常好,说明决定不是随顺自己的意思,不是随顺自己的知见,原原本本将佛法,佛所说的,祖师大德所给我们讲解的,这样子介绍给大众。纵然自己有见地,有证入,还是这么样的谦虚。在接触广大群众的时候,态度一定要真诚,我们以真心对人,以清净心对人,以慈悲爱心对人,就能得到一切大众的欢心,『观察十方』就是这个意思。在场每一个人,我们的眼神都照顾到、都看到,这是表示关怀,表示平等,没有私心,不偏在某一个角落上。所以大师在此地讲,显示一个普被一切众生,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也可以说「承佛威力」,这是显示我们没有偏心。为什么?介绍佛法是普遍承蒙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我们拜佛,第一拜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就是这个意思在。「普观十方」,显示决定没有傲慢心。不可以说大会当中,我们自己的态度显得倨傲,目中无人,这个就错了,仪式里重要的意思在此地。我们学会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应当这样作法。第二小段:

  【叹菩萨便为赞佛。定智甚深,寂用无碍,无心普周。】

  经论内容非常丰富,文字也多。我们这一会时间不长,所以完全介入经中最重要的经文跟注解,来给诸位做个报告,句句话我们学了都用得上。赞叹菩萨就是赞叹佛,菩萨是佛的学生,赞叹学生当然就是赞叹老师。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赞叹人家的子女,岂不就是赞叹他的父母吗?你们经商在店里面做个老板,我们赞叹你的伙计,不就是赞叹老板吗?我们到一个地区去旅游观光,赞叹这个市民就是赞叹他的国家,赞叹他的领导人,同一个道理。要学会赞叹人,你赞叹别人,人家也赞叹你,这个样子社会它才有和睦融洽。佛家常讲:「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出家人彼此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了。而不是出家人各个自尊自大,瞧不起别人,这是个衰相。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长,说明家庭也好,团体也好,乃至於社会国家,如果互相赞叹,这个社会一定是安定的,一定是和睦的,一定是共存共荣,所以我们要在这个经典里面,学著赞叹。

  后面这三句话,意思就很深了。『定智甚深』,定是禅定的功夫。说禅定,又怕诸位产生误会,你每天盘腿面壁去参禅了,我说禅定不是那个意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好,什么叫禅?禅是外不著相;什么叫定?定是内不动心。一切时,一切处,能够真正做到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这叫禅;自己在境界里面能够如如不动,那叫定。可见得禅定不是盘腿面壁,盘腿面壁,心里在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所以真正禅定,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相,不被诱惑,不动念头,这个就很深,这功夫很深。『寂用无碍』,是讲他处事待人接物。「寂」是心地清净,起作用是和光同尘,跟大家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会做得很认真,很努力,很自在,很快乐,又不失自己的禅定。

  其实,六祖大师讲的禅定,是《金刚经》上的两句经文,是释迦牟尼佛教给须菩提尊者,怎样弘法利生?怎样跟大众在一块相处?佛说了八个字,「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六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的很多教诲,都是渊源於《金刚经》而来的。「寂用无碍」,『无心普周』,「无心」是没有私心,那个用心才周遍,才面面都顾到。诸位都知道,现在这个世界灾难很多,大家每天在新闻广播电视里面,都得到许许多多的资讯,所以「念佛」、「行善」比什么都重要。这些年来,我们特别提倡四好,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好的标准是什么?佛给我们讲的「五戒十善」,我们要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那就是四好的标准,所以提倡念佛。

  这个地方,我们每个月在此地讲三天经,前几天我才知道,我们租借这个道场,是租它一整天的。我原先以为跟美国一样,晚上讲两个小时就租两个小时,不是租一整天的。一整天我们只用两个小时,那多可惜!所以我劝请这边同修们,这个地方白天念佛,大家到这边来念佛。听说报名有七、八十个人,明天是头一天,明天我打斋请大家。凡是到这边来念佛的,我供斋,请大家吃饭,茶水我们都招待,第一天我请客。你们来念佛的人都是佛子,都是菩萨,我明天来供养,来供众。所以到「无私」才能够「普周」。我们念佛,诸位一定要发心,要发「寂用无碍,无心普周」之心,发这个大心。不是为自己念的,是为整个香港念的,是为整个中国念的,是为全世界苦难众生念的。如果为自己是私心,那个功德很小。我们为香港,为中国,为全世界,这个功德就很大,所以每一句佛号都具足无量功德。你们有这么大的心量,做这么大的功德,我的供斋功德也就大了。好,再看第三小段:

  【彼现不去,此现不来。不依於体,不著於相。断分别根,为究竟离,故能普现。】

  这是说明佛菩萨们,他为什么能够到处现身。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现身很自在;应该给众生说什么法,他随缘说法。他这么样的自在,道理何在?我们要从什么地方去学习?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来。『彼现不去』,彼是他方,他在那个地方示现,并没去。像我们举个例子,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现身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了,在西方极乐世界那里看,阿弥陀佛没去,这才能普遍现身。从我们这个地方看到,阿弥陀佛来了,示现在我们面前,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了?没来。没来,那里不去,此地也没有来,他怎么能现?其实,这种境界在过去很难想像,现在不难了。你们每天打开电视机,看到电视的画面,你又问一问,电视机里面,你们譬如说看到美国总统了,在这个画面上出现,他来了没有?他没来。在美国讲,他没去。此地他没有来,他为什么就出现了?同样一个道理,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电视是平面的,将来科技再发展,我很相信会有立体的电视出现。在美国已经有了,但是很少。立体的电影,不是平面的。将来电视也可能会走上立体的,那就跟佛法里面讲的很相似,没有来去,遍法界现身。

  下面说『不依於体,不著於相,断分别根』,这几句话都是讲的清净心。其实,哪能不依体?不依体怎么会现?此地讲「不依於体」,体是自性,性体。如果我们有一个念头要示现,那就不行了。你起了这个念头,你就著了相,著了体的相。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够随意现身?毛病就是著相。我们很想不著相,但是不行,念头才动就已经著相。所以诸佛菩萨他们高明之处,他没有念头,没有依自体的念头,也没有相的念头。「断分别根」,分别的根本是什么?是无明。因无明你才有分别,无明断了,分别就不会再有。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是『究竟离』,它离得干净,离得彻底,连「离」这个念头都没有。我们今天要离相,还有个离的念头,离了没有?没离,你还有个离的念头在。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本来无一物」,我们有个离的念头,还是有一物,不是究竟离,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清净心是多么重要,心地清净平等,就能够『普现』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就现身,这把道理说出来了。底下第四小段说:

  【即体之用,故能普诣。即用之体,故不分身。由离有相故能不分,由离无相故能普诣。是自在也。】

  这些话都是说明,佛菩萨随类现身的道理。我们明白之后,对於佛菩萨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就不会怀疑了,断疑才能够生信。『体』是一念自性,有体它就有用,作用就是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古人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我们把月亮,天上的月亮比作一念自性,地面上的水比作众生有感的那个心,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你这个地方有水,那个月亮影子就在水里面,月亮没有到水这边来,没有来去之相。诸位从这个比喻里头细心去体会。

  第二句说『即用之体,故不分身』。说分身无量无边,这是随俗说的,不是事实真相,是随著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讲的。真相有没有分身?没有,身哪里还要分,不需要分。佛法里面常讲「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是这样的。所以哪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都能见到佛菩萨的形相。每个人感应的程度不一样,因此所见的佛菩萨形相也不相同。有一年我在香港讲经,圣一法师来看我,这个话总得有十几年了,十几年前。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跟另外两位法师三个人去普陀山朝圣,在梵音洞里面,在这个洞门口拜观音菩萨,希望观音菩萨现身。他们拜了半个小时,总算是很诚心,观音菩萨现身了,三个人都看见了,都非常高兴。回来的时候三个人在一起谈,你见到的观音菩萨什么样子?结果三个人一说,见的不一样,圣一法师见到的观音菩萨是戴毗卢帽,金色的,全身都是金色的。另外一位法师见到的,就像我们普通看到的白衣观音,白衣大士那个形状。还有一位法师看到的,现的身是出家比丘相。三个人确确实实都见到的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每一个人感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菩萨现相,应的那个现相不相同。三个人都见到了,见到的相不一样,说明菩萨确实随类现身。现身也是说法,所以不能说他是分身,分身是我们随俗说的。

  底下说『由离有相故能不分』。如果讲分身,分身已经著相了,有相才会分身。菩萨有相无相统统都离了,离有相所以不能说他是分身,离无相所以他能够有感应,跟一切众生有感应。这就是『自在』的意思。我们《心经》念得很熟,第一句「观自在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叫观自在菩萨。第四小段就说到此地。再看第五小段:

  【法身报化,皆等真法界。世间唯假名,拂其言迹。既理智契合,性相一如。说有三身,随俗说耳。】

  这些话我们都应当记住。法身、报身、应化身,这是我们常讲的佛的三身。佛有三身,我们有没有三身?有。哪个没有三身?法身当然有,你要没有法身,我们这个身从哪来?法身是理体,依法身而有报身,而有应化身。我们虽有,自己不能觉察,自己不知道。报身,佛的报身是圆满智慧;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是报身,我们这个报身是业报身,不是智慧报身。如何能够转业报成智慧,这就是学佛,这就是学佛的功夫,学佛的成就。学佛最后的目的,就是转业报身为智慧报身,我们一般佛法里面术语称之为「转凡成圣」,就是这个意思。佛法的教学,就它的目的而论,把它总归纳不外乎三个目的:第一个是转恶为善,也就是常讲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我们学佛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转迷成悟,我们现在对於宇宙人生事实真相,一无所知,迷惑颠倒,如何能够对这些道理,这些事相,能够清楚明白,佛家讲开悟了,开悟是明白了,这是第二个目的。第三个目的是转凡成圣,我们通常讲得道、证果。得道证果,三身就现前。所以说法身、报身、化身,『皆等真法界』,等是完全相等,完全相同,就是法界,虚空法界。

  对於大乘佛法稍稍涉猎契入,对於法身等真法界,大概都没有疑问,听了都会点头。至於报身等真法界,应化身等真法界,就很难懂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用比喻来说,应化身就好比是我们电视机的画面,应化身;报身就好比广播电台的现场。报身好比现场,应化身好比是电视画面。现场藉由电波的媒体传播出去,诸位想想他是不是遍法界?任何地方摆上电视机,频道转对了,画面就现前,不会说这个地方有,那个地方没有。诸位要了解事实真相,佛如是,我们还是如是。众生跟佛没有差别,差别就是迷悟,诸佛对於这些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不知道。你要认为你的现相不能够遍法界,我问问你,你晚上睡觉会不会作梦?会,会作梦。你梦里什么境界?你晚上作梦,你梦里头有境界不是香港,你跑到哪里去了?一晚上做好多个梦到处跑,岂不是到处都现身吗?你细细去想想看,事实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佛的应化身遍真法界,我们现在这个身也遍真法界,就是自己不知道。佛不给我们说出来,真的,我们连作梦也想不到。佛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还不相信,还怀疑。现前种种科技,对我们於佛法的理解,确实帮了很大的忙。佛讲三身,《华严经》讲十身,《华严》用十表圆满,说十种身。十种身归纳起来,还是三身。所以说三身,说十身,是一不是二,是一桩事情。这种说法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哪里有三?哪里有十?

  『世间唯假名,拂其言迹』,这正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的,他教给我们读经听教,听讲经,不要执著言说相,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著心缘相。这个心缘相,就是听了之后我们去想一想;不必去想,你真正能体会到意思。如果著相,如果去想一想,意思就想错了。为什么?著相,著相就错了。好,那我就不著相,我也不著言说相,不著名字相,也不著心缘相,行不行?你还是著相。著什么?著了「不著相」。总归你不执著有,就执著空,你总是执著。你要是真的不执著,是空有两边都不执著,那是佛菩萨真正的境界,我们凡夫不是落在这边,就是落在那边。说个不著,已经著了「不著」,这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入佛的境界,道理就在此地。

  末后这一句『理智契合』,「理」是你所证之理,「智」是能证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把这些理搞清楚、搞明白。「契合」是什么?能证之智,就是所证之理;所证之理,就是能证之智,它是一不是二,这里很难懂了。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教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证,有所证。佛法里面讲能讲所,但是它是一个,能就是所,所就是能,它不是两个,所以不是哲学,它也不是宗教。它是现代人必须要学习的,为什么?你学习了,你就能解决眼前许许多多的困难,能够消除所有一切的灾难。佛法确实能帮我们达到这个目标,破迷开悟,消灾免难。『性相一如』,性是能现相,相是现所现之相,能现跟所现是一不是二。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跟器是一,决不是二,让我们从这个例子里面去体会。

  末后的结论讲『说有三身,随俗说耳』,我们就明白了,世尊在《华严经》上说有十身,也是「随俗说耳」。随俗是随顺我们凡情知见而说,样样都说十。所以十是个表法的意思,从表法里面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圆融,契入事实真相。第六小段说:

  【经云:一切诸佛法,法界悉平等。言说故不同,此众咸通达。】

  这两句是如来果地上亲证的境界。『一切诸佛法』,我们要问哪一法不是佛法?觉悟了之后,明白了之后,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个说法,还怕诸位同学有疑惑,我们分开来讲。什么叫做法?法这个字,是宇宙人生一切万物一个总代名词,用一个字代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相,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在佛法用一个众生,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来代表。法比众生的意思还要广,包括什么?包括像虚空,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也算是法,都包括在其中。什么叫佛?佛是觉悟、明了的意思,你对於这一切,你统统都明了,统统都觉悟,就叫做佛法。所以佛是觉悟明了,觉悟一切法,明了一切法,就称之为佛法。

  一切诸佛法,『法界悉平等』,这一切诸法界限是平等的。有没有界限?有,界限决定有。动物跟植物有界限,植物跟矿物有界限,动物里面,人跟畜生有界限。所以界是界限,法确实是有界限的。在我们一个人身体上也是法界,头跟身有界限,手跟足有界限,这称之为法界。但是你要晓得,法界是平等的,不能说头最高,脚最低,在下面,这不平等。好了,不平等,头跟脚就要打架。头脚一打架,你就生病,就呜呼哀哉。所以你要晓得,我们身体每一个器官都第一。眼,眼跟耳有界限,耳跟鼻也有界限。眼,能见第一,见第一;耳,能听第一;鼻,能嗅第一;舌,能尝第一,个个都第一。个个第一,那就平等,「平等真法界」。不平等就变成十法界,就变成六道轮回,六道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平等就叫做一真法界。所以平等从哪里看?从我们自己一个身体上就能看到。诸位对於这个道理,事实真相,都要明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动乱,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纷争,我们追究它的根源,就是因为不平等。不平等就有高下,有高下哪能不斗争?斗争要一发展下去,天下大乱,人民就苦了。现在人过的生活过得多么苦,你有地位,有财富,过得很辛苦;没有地位,没有财富,过得也很辛苦。这个世间说实实在在话,人最苦了。苦从哪里来的?苦从不平等来的。不平等是不是真的?不是的,假的,不是真的。不平等是我们错误观念里面产生出来的,事实是平等的。佛见到事实,佛住一真法界,佛住平等真法界。我们哪一天觉悟了,哪一天也看清楚,看明白了,原来真的是平等,我们就离开苦难,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入平等境界。入平等境界,就是俗话讲成佛,成佛就是平等法界,不再有高下的念头。

  我们要把这个事实真相,到处去宣扬,认真努力介绍给社会大众,人人都明白了,人人都清楚了,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每个人都能过幸福美满的日子,这多好!我记得上一次到此地来,跟诸位同修报告过,前一个月我参加澳洲雪梨的世界宗教和平组织。这个组织有三十多个不同的宗教,这些宗教领袖们,每半年聚会一次,这一次邀请我参加。请我说话,我就把这个观念介绍给大家,我说我们佛教第一,基督教也第一,天主教也第一,回教也第一,大家都第一,那不就平等了,没事了。我们佛经第一,你那个《圣经》也第一,《古兰经》也第一,样样都第一,天下太平,就不打架了,不再吵嘴了。我第一,你第二;我是正法,你是邪法;我是神,你是魔;怎么会不打架?所以迷失了事实真相,看法、想法、作法产生了严重的错误,自己就要承受苦果。

  今天社会问题,怎么解决?诸位想想看,政治不能解决,自古以来,我们从历史上去观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政治不能解决。武力也不能解决,只是给一些众生结了深仇大恨,在佛法里面,佛法讲轮回,讲因果,这种深仇大恨结下来之后,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但不能解决,制造争端,太可怕了!经济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二次大战之后,每一个国家拼命发展经济,搞的今天世界上人心慌慌,每个人争名夺利,增长贪瞋痴,这哪能解决问题?科学技术也不能解决。所以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靠教育,尤其要靠宗教教育。这是我在世界宗教和平组织里面讲话的中心论题,祈求每一个宗教领袖,我们都省悟过来,我们要从事宗教教育工作。不错,有不少宗教家都有这个觉悟了,都有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理念。

  可是他们有个现实问题很难解决,他说我们自己教会里面,内部都很多争执,都不能团结,怎么能跟外教团结?这个话说的是实话。说这个话的是天主教的神父,说明他们里面内部不团结。我们想想,我们佛教里也不团结,这个道场跟那个道场不能合作,这个法师跟那个法师不能够同心同意,怎么办?所以我们在会议里提出这个问题,我跟大家说,我说我们现在会发生这些问题,原因在哪里?我们有宗没有教,所以出了问题。一定要教,要去教导大家。释迦牟尼佛在世为什么没有问题?天天讲经说法,天天教导大众,所以四众弟子都能修「六和敬」,形成一个和睦的团体。如果要没有教学,每一个人都有烦恼,都有习气,个人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问题就会出来了,彼此不能相容。天天要教,天天要劝导,三天不听经,就迷惑颠倒,毛病都出来了,所以世尊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现在是每一个宗教团体,都缺乏讲经说道之人,所以必须要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著重宗教教育,推行宗教教育,希望宗教教育能够普遍到全世界。凡是有宗教信仰的这些人,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知道「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就能够和睦共处。消除异见,消除隔阂,消除误会,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这个目标才能够达到。

  后头两句是『言说故不同,此众咸通达』。在《华严经》里面,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读到的,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融合,也就是多元文化的圆融和合,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希求的。我们现代人,每一个人心里面所向往的,世尊在这部经典里面,把这些理论方法事相,不但说得清楚,表演给我们看。经文一展开,自始至终,都在那里表演,让我们在这里体会,体会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在华严会上这些人,对於这些理事都能够通达,都能够明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也应当极力去提倡。下面第七小段:

  【丈六千尺,随现万殊。语其真体,量周法界。量与无量,皆是妄想。】

  我们先看这一小段。这是说佛菩萨现身,在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出世,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所现的身相『丈六』,这是说佛的身高一丈六。可是诸位要记住,一丈六,好高!那个时候的印度尺很短、很小,我们看看弘一大师《律学三十三种》里面,有一种「周尺考」,考据周朝时候度量。周朝的一尺,大概只有我们现在的半尺(五寸),所以佛的个子一丈六,用现在的尺是八尺,那个差不多,是个大个子,比普通人个子高不了多少,很正常。我们看看现在有很多运动员,打篮球的个子都很高,佛的个子大概像他们那样子,像他们那样的高个子。不是我们现在的尺,现在的尺,佛的个子有我们现在两个人、三个人高,那怪人,一般人也不敢接近他。『千尺』,是说佛的报身。举这两个例子来讲,这是大身小身,『随现万殊』,这是诸佛菩萨随类化身。佛为我们说法,那要示现一个人身,一定要同类身给我们说法。如果佛要度蚂蚁,他要现个蚂蚁身,那蚂蚁身就小了,我们看就小了。如果不现蚂蚁身,跟蚂蚁在一起生活,你怎么去度那一群蚂蚁?诸位要知道,这一切动物,哪一类动物里面,都有佛菩萨化身在其中。为什么?那一类众生里面,也有感应,有感,那佛就有应,佛一定要应现到那一类众生里面,去帮助他觉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这就是「随现万殊」。这个是应化,随类化身,大小不定,相状也不定。

  『语其真体,量周法界』,你要讲他真的体,体是性体,能现之体;能现之体那个量,跟虚空法界一样。能现真体,就像我们现在用比喻里面讲的无线电波,那跟这个虚空一样大,电波发射出去之后,整个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里面,都能够收得到,都能够接收得到。能现的体就好像是电波,「量周法界」。后面再说真的,『量与无量,皆是妄想』。什么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你说有量,他说无量,都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全是妄想。下面引用《楞伽经》的几句话说:

  【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

  这个『我』是佛,释迦牟尼佛说的。『无心』,这个心就是妄想心。「无心」,无妄想心的那个心量,才是佛在大乘经上讲的心量。经上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切诸佛如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呢?我们也是,绝不例外。我们的心也是包太虚、周沙界,真心。可是我们现在把真心给忘掉了,妄想当家,妄想很小,妄心当家,不是真心。妄心从哪里来的?妄心是依真心而变现出来的,迷了真心就叫做妄心。这妄心当家,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错了。可是妄毕竟是妄,妄的后面是真,真并没有失掉。什么时候我们觉悟妄,认识妄,妄就不妨碍。怕的是你不认识它,你不了解它,它会碍事;认识它,明了它,它不碍事。我们的真心做得了主宰,所以我们的心也是包太虚,也是周沙界,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要问,妄想分别执著能不能断得掉?给你讲一句老实话,决定断不掉。你或者要问我,诸佛如来有没有断掉?我问你,他有没有断掉?他要断掉了就不能讲经说法,为什么?讲经说法要分别,他要不分别他怎么讲经?他给我们讲三身,给我们讲十身,是不是分别?是。为什么说他断了,说我们没断?他那个断是认清楚,是了解这个妄想,妄想不碍事。我们今天没有断,是我们对妄想性质不了解,不认识,妄想分别执著害我们,妨碍我们。诸佛菩萨妄想分别执著不妨碍他,他运用妄想分别执著说法利益一切众生,你看妄想分别执著被他利用。我们今天怎么样?我们今天被妄想分别执著利用了,就这么回事情。几时我们明白之后,我们也会用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本事,这就是佛菩萨。你会运用妄想分别执著,这叫智慧;你不会运用妄想分别执著,你叫迷惑。就这么回事情而已,诸位总要清楚,总要明了。这两句话意思你就懂得了,『无心之心量』,无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心量,才是佛在经上说的这个心量的意思。

  【故遣之复遣之,以至於无遣。方显寂默之义。】

  『遣』是离开,离开妄想,离开分别,离开执著。《楞严经》上讲的「六结三空」,就是这个意思。一直到无可离了,清净寂灭的真心就现前。所以诸位要晓得,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离一切相,是离你心里面所执著、分别的那些相,不是外面的现相。这外面境界相,你怎么离?许许多多初学的同修听错了意思,以为外面这个现相都要离,你怎么离法?是离执著的现相。就是马鸣菩萨讲的,我们从这几句话里面能体会得到,「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都是离心里头妄想分别执著那个相,离那个相。外面境界相如果离了,那佛还度众生吗?那佛就不能度众生了。佛为什么还要随类现身?为什么还要随机说法?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不是没有离相吗?你就想到佛教我们离相,离的是什么相,离的是妄想分别执著的相,这就对了。至於外面这些现相,《华严经》上讲得好,「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都是坏在妄想分别执著上,妄想分别执著有障碍,离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障碍。要懂这个道理,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受用,真实的利益。下面第八小段:

  【心如虚空,不碍异见,菩萨随众生心,化而无染。】

  这是教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怎样修行?给我们一个高度的原理原则,我们要懂得修学。心一定要空,心不能有,心要有了,你的心就坏了,你心就有毛病。佛常常用*轮来做比喻,轮是一个圆形,在几何里称之为圆。圆一定有个圆心,圆心在哪里?没有,你决定找不到。但是它有没有?有,决定有圆心,但是圆心决定找不到。这个圆依什么成就的?依心。心是空的,圆是有,有从哪里来的?有从空里头来的。我们的身就像圆周,我们有个心,心要是虚空的,心上什么都没有,你这个心是健康的。心里面有一样东西,就有了一个病,有两样就两个病,有三样就三个病,现在人心里头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早年我看到街上电影院挂了个招牌,「心有千千结」,这个病太严重了,那还得了!所以我们自己要好好想想,我们的心是不是有千千结,那就不得了。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告诉我们,「本来无一物」,那是真心。惠能为什么一接触佛法就开悟,就证果?禅宗里面,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什么时候明心见性的?二十四岁。你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五祖传衣钵给他是二十四岁。为什么人家二十四岁就明心见性,就见性作佛?他『心如虚空』。我们今天学佛,学四、五十年了,还没有见性,还没有成就,什么原因?心有千千结,毛病在这里。佛在此地跟我们讲真话,我们的心要跟虚空一样,心要清净,心要真诚。真诚是心里头什么都没有,那个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就是真诚心,平等心就是真诚心。心里头有一物就不清净,心里面有高下就不平等,心里面有个妄念就迷惑,就不是正觉。

  修行人,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讲求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心如虚空,这是根本,这是真心。真心『不碍异见』,异见是妄心。谁的异见?众生的异见。所以佛可以跟我们一切众生相处,跟我们和光同尘,跟我们在一起生活,也生活得很快乐,生活得很自在。我们凡人跟凡人生活不自在,为什么?我们彼此意见不相同,彼此会有摩擦,会有障碍。凡人跟佛菩萨生活就很融洽,我们凡夫有意见,他没有意见。所以我那个意见不妨碍他,他没有意见不妨碍我。两个人都有意见,就会有妨碍;一个有,一个没有,就不会妨碍。「不碍异见」,所以才能够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后面讲『菩萨随众生心,化而无染』。「化」是教化,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决定不会染上众生的那一些妄想分别执著,决定不会染著。佛菩萨能随顺,这是普贤十愿里面常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第九小段:

  【依根本智生后得智,依后得智能生菩萨二乘等智。】

  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学佛,智慧不开就是不晓得这个道理,没有认真去修根本智,你哪里来的智慧?现在学佛人,所谓的智慧是什么?是世间的聪明才智,佛法里面讲世智辩聪,他有的是这个,他没有真智慧。怎么晓得他没有真智慧?他没有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就是前面讲的「心如虚空」,心如虚空那就真的生智慧。《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从无知来的,无知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你就懂得无知是什么意思了。无知是禅定、是清净心,这是根本智;清净心起作用,无所不知。在我们念佛这个法门里面,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根本智。我们念佛求什么?就求一心不乱。真正得到一心不乱,你智慧就开了,业障就消了。诸位对於消业障都很重视,但是我要问的,什么叫业障?业障在哪里?你找出来给我看看。你们晓得什么叫业障?妄想是业障,分别是业障,执著是业障。所以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得一心了,清净心就现前,业障就没有了。业障没有了,生什么?生智慧。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你的智慧,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智慧是本来具足,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清净心中能生无量智慧,这是后得智。『依根本智生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

  所以我在新加坡办了一个弘法人才培训班,我教导这些年轻法师们,研教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容易得定;换句话说,尽可能减少妄想分别执著,用意在此地。不但是如此,还要让这些法师们,每一个星期念三十六个小时的佛,进念佛堂,星期六二十四小时,星期天十二个小时,念三十六个小时的佛,为什么?修一心不乱。这三十六小时的念佛,是求根本智,然后你研究经教你会开后得智,你会开智慧,道理在此地。你要不认真努力去干,你烦恼怎么会断?分别执著怎么才能够放下?智慧什么时候能开?所以要懂得教学种种设施,无非是帮助大家断烦恼,开智慧。『后得智能生菩萨二乘等智』,后头这一句说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的智慧,我们现在讲日常应用的智慧,都从后得智里面生起来的。这一节是说明智慧从哪里来的,应当怎样去修学。下面第十小段,跟我们讲:

  【恩德,满愿照生。断德,契理净根。】

  这在佛法里非常重要,学佛要学布施。布施什么?布施『恩德』。布施恩德的用意在哪里?满众生的愿,『满愿照生』,也满自己「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你要不修三种布施,你怎么能够度众生?换句话说,你要想度众生,真正想帮助那个众生,帮助他什么?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超凡入圣,这叫度。你要帮助他,先要让他对你生欢喜心。他怎么会对你生欢喜心?你常常供养他,常常送礼物给他,他就欢喜了。你不肯布施,不肯送礼,他怎么会对你生欢喜心,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菩萨常常要布施,常常要修供养,使一切众生对你生欢喜心,你跟他有恩德。然后说话他才会听,他才会接受。我在各个地方长年讲经,许多法师都知道,都赞叹我的法缘好。法缘怎么好的?布施。我到这个地方来讲经,人没有到,布施的经书、录音带、录像带很多很多先来了,跟大家结法缘。明天你们这里要念佛,念佛我请你们吃饭,布施,我们才有缘。不肯结缘,怎么行?

  现在有很多地方都知道,新加坡居士林的法缘非常殊胜,它为什么会殊胜?天天请客,一天请三次,一年三百六十天没有一餐中断。每一天吃饭的,现在因为经济不好,餐馆有很多停业,我们这个餐厅人数就增加了。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从去年经济萧条之后,我们的餐厅增加了三百人,都到这里吃饭,免费招待。现在这个餐厅吃饭,每天差不多有八百人,星期天、星期六,初一、十五做法会的,差不多有四千人吃饭,一分钱不收。你来吃饭,我欢喜得不得了,人愈多愈好。这是现在世界第一家,还没有第二家。我们那个餐厅吃的菜,差不多有十几道菜到二十几道菜,跟自助餐的餐馆,比他们还好。你修布施,你一定想到这个开销多大,钱从哪里来?居士林里面的人,从来没有想过钱从哪里来,为什么?没有买过米,没有买过菜,没有买过油,这么多人吃饭,米、面粉、菜、油、盐源源不断而来,不晓得哪里送来?送来的吃不完。吃不完怕坏掉了,怎么办?新加坡有很多老人院,我们一车一车送,孤儿院一车一车送。所以这个事情,你只要真心发心去做,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威神加持你,保佑你,不要去想钱从哪里来?

  我们现在建弥陀村,弥陀村将来里面住众一千两百人,免费,一分钱不收,你到那边去,衣食住行都供养你。所以有很多人问李木源,你们居士林到底有多少钱?李木源说没有钱。没有钱你敢做这个事情?我们没有钱,后台有老板。老板是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福报,我们不求人,不向外头化缘,不求人,我们求佛菩萨保佑,佛菩萨有一些护法神菩萨自自然然来供养,怕什么!凡夫一天到晚打妄想分别执著,钱从哪里来?什么事不敢做。李木源敢做,就是心如虚空,心里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敢做,他真有感应。弥陀村建的也是世界第一家。现在逐渐逐渐外面知道的人多了,我现在在新加坡,每个月平均大概有三百多人来看我,从世界各地方来的,到新加坡来念佛,来听经。所以诸位同修如果有假期,也欢迎你们到新加坡去参学,去看看,去吃佛菩萨的供养,阿弥陀佛的供养,去看看那边非常殊胜的法缘。缘要结,肯跟大众结缘就好,这缘就非常殊胜。恩德,我们对众生一定要布施恩德,对自己要『断德』。断什么?断烦恼,断习气,断妄想,断分别,断执著。

  『契理净根』,「契理」是契入诸佛所证之理,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契理是明心见性。「净根」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现在所讲的身清净,心清净。契理是心清净,净根是身清净,身心清净,外面境界就清净。现在这个社会不好,全世界每个地方都动乱,都不安,与磁场有关系。我们大的环境太阳系的磁场不好,所以我自己要制造很好的小磁场,来保护自己。讲经,这是好磁场;念佛,是好磁场;行善,是好磁场。居士林三餐布施,每天讲经两小时,念佛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现在新加坡居士林是长年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所以这个磁场好。大磁场不好,我们的小磁场好。所以诸位同修明天在这边念佛,记住不是为自己,为全香港的同胞,为全中国同胞,为全世界的众生,这个功德就很大,非常有意义,必定得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二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九)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六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八)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十)第二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感受般若的力量[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九三)[栏目:杂阿含经]
 想对您说[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初学佛的人,如何开展身口意的善行。[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修行层次的高低取决于愿力[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07-028生活中的禅修[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病中札记[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实践亲证方不退转(海山老和尚)[栏目:其它法师]
 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栏目:大寂尼师]
 怎么样做才能这一生成佛呢?这一生就了脱生死?[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