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九)第三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7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九)  (第三集)  1999/9/13  香港九龙  档名:12-027-0003

  请看讲义,第一面第七段第四句:

  【勤行一切菩萨殊胜诸波罗蜜,心无疲厌。】

  前面讲过积集善根,勤求正法,得到正法之后,一定要修行,依著正法修行,这就是『菩萨殊胜诸波罗蜜』。菩萨法,佛在经论里面讲了很多很多,《华严经》在「离世间品」讲了两千个法门,但是归纳起来总不外乎六波罗蜜,也就是菩萨行的六大纲领。只要我们掌握住这六大纲领,将这六条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菩萨殊胜的行门。「波罗蜜」是圆满的意思;由此可知,「一切菩萨」是说从初发心到等觉,逐渐让修学达到圆满,圆满就是波罗蜜。所以这一句里面,有「一切」、有「诸」,这就说明菩萨行门无量无边。

  我们从六波罗蜜来介绍。第一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彻底的放下,圆满的放下,才叫布施波罗蜜。什么叫做圆满、叫做彻底?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我们烦恼习气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烦恼从什么地方生起来,它有个根,有个第一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佛给我们指出来,悭贪,这是无量烦恼的大根大本。布施到什么时候才圆满?放下到什么时候才彻底?悭贪的念头断掉了,才叫做布施波罗蜜。如果这个念头不断,没有断,那只是叫布施,不能叫波罗蜜,也就是说你修学没有圆满。没有圆满不能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解决修行证果的问题。可见得悭贪的烦恼,不但是障碍我们修行证果,障碍我们开悟,障碍我们了生死、出三界。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把这个法门传授给我们,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世间法不能贪,佛法也不能贪,身外之物要放下,身心世界也要放下,你才得真正的自在,佛说布施,意思在这个地方。

  「持戒」,这个意思是广义,不是狭义。我们往往把这些名词会错了意思,一看到持戒,就想到三皈、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就想到这些,这个范围太小了,太窄小了。六波罗蜜里面讲的持戒是广义的,这个戒是如来的教诫;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我们都要懂得,都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遵守佛的教诫,这叫持戒,意思很深很广,不是狭义的。

  第三「忍辱波罗蜜」。忍辱意思就是忍耐,凡事都要忍耐。这六大纲领,原文确实是忍耐的意思,古时候翻译经典的法师们,把它翻作忍辱,专门对中国人说的。中国古时候读书人有个成见,很坚固的执著,所谓是「士可杀,不可辱」,中国人把侮辱看得比什么都严重,杀头没有关系,侮辱不可以。翻经这些法师们看到中国人这样的执著,「忍辱」,辱能够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忍?所以这一个法门,在中国特别翻成忍辱,我们知道它的本意是忍耐。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要忍,《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换句话说,你没有耐心,你就不能成就。所以世法、佛法,我们学习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在耐心。你有大的耐心,你就有大成就,小的耐心就有小成就,没有耐心决定不能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跟一个老师学佛,如果没有耐心,也学不成功。你在学校念书,你念中学,初中要三年,高中要三年,大学要四年,你没有耐心,你就毕不了业,你的学业就不能成就。世法求学,还要这么长的时间,何况佛法?佛法要没有耐心修学,你怎么可能有成就?世间法,政府国家正式设立学校,让你有机会去修学。

  佛法在过去确实有正规的场所,像学校一样,所有寺院、庵堂都是佛家的学校,你可以在这里面进修。你有空余的时间,你可以住在寺院里面,学个三年五载,古时候这种人很多很多,不一定要出家。家庭稍微富有一点,生活很安定,不需要工作,家庭生活能够维持,有许多人到寺庙里面去念书、去学佛,住上三年、五年很平常的事情。一般有工作的人,需要照顾家庭的人,多半都利用假期,古时候的假期长,年节假期,尤其是过年。半个世纪之前,在中国农村里面,我记得过年从哪一天开始过年?从腊月初八,腊八开始过年,就放假,就过年了。过到什么时候?过到二月二日龙抬头。你们想想看这个假期多长,差不多将近两、三个月,有许许多多人利用这个假期,到寺庙里面去听经。一般寺院讲经,这个时候一定听众很盛,许多人到寺庙讨经单。每年寺院有两次,一定是长时间讲经,一个是夏安居三个月,一个是过年。一般寺院里头长年讲经,没有中断,所以你有机会去学习,有耐心的去学,你一定成就。现在我们想学,我们也很有耐心去学,没有地方去学。我们只能够求佛菩萨,求感应,希望三宝加持,有真正的大德发菩提心,发心护持正法,使正法能够常住这一方。

  弘护确实在人,过去我们在台湾,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建立莲社、慈光图书馆,两个讲经的道场,三十年没有中断。李老师在台中弘法三十八年,早年没有道场,在居士家里面讲经,也是每天不中断。以后听众多了,大家捐助买下台中莲社这个道场,原来台中莲社房子很小,是住家的房子,把里面房间打通,大概可以能够坐一百人的样子,就那么大的一个场所。以后逐渐发展,隔壁的邻居搬家搬走了,就把这个房子都买下来。以后把它拆掉,建一个新的道场,现在诸位去看到的。我到台中求学的时候,台中道场很小,讲堂都很小,只能容纳一百多人。几十年慢慢的发展,真正要有心人,全心全力护持,正法才能够常住。

  常住也不见得是永恒的常住,可以住个几十年,利益一方一时的众生。我在台北得力於韩瑛馆长的护持,在台北也建立一个「华藏图书馆」,韩居士护持三十年。她往生了,护法的人没有了,我们只有离开台湾。也很难得,韩居士把护法的工作,嘱托给新加坡李木源居士。李居士很难得,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性情中人」,接受这个付托,他就全心全力来护持。所以台北华藏图书馆出家的住众,几乎全部都到新加坡去了,他收了。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建讲堂、建念佛堂,最近还要筹建弥陀村。所以弘法的人,实在讲不难,有,护法的人没有。哪个地方有护法的人,弘法的人全部都集中到这个地方来,所以真正护法非常难得。

  我们能够在此地聚会,也是得力此地几位同修的护持,他们能力很薄,所以只能够临时在此地讲几天经。香港跟新加坡,大家都晓得,寸土寸金,我们没有这么大的一个讲堂。如果有这么大的讲堂,就能够天天讲经,天天念佛,哪里去找这么大的讲堂?新加坡的居士林得力於前辈的大德,居士林有六十四年的历史,这么长的时间逐渐逐渐慢慢的来扩充。我们这两年到新加坡,也把新加坡的佛教带动起来,我们看到护持的人真诚,我们也要拿出真诚的心来弘扬;否则的话,我们就对不起他们。

  所以诸位一定要了解,不怕没有人弘法,只怕的是没有人护法。真正有护法的人,说没有人弘法,佛菩萨会化身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决定没有妄语。所以诸位希望正法住在此间,一定要发真正护持的心,决定有佛菩萨应化到这儿来,感应道交,决没有空过。我们有求,求没有感应,没有感应是什么?第一个是你的诚心不够,如果你有求,这里头夹杂著私心在里面,就没有感应。一点私心都没有,只是一个念头,为佛法、为众生,决没有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决没有为自己的好处,你这样希求就有感应;夹杂丝毫自己利益在里面就不行,这个道理要懂。真正为这一方,舍掉自己的性命也无所谓,也甘心,也情愿,佛菩萨就来了。

  最近杭州东天目山的齐居士,她们有个小团六个人,到新加坡来看我,跟我讲她恢复天目山道场的感应,不可思议!东天目山是宝志公开山,梁武帝那个时代,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这个道场,最近四、五十年没人住,完全荒废。她跟这个山有缘分,到这个山上去,因缘也不可思议,观音菩萨找她去的。看到这个山完全变成废墟了,她在那里痛哭了一场,下定决心要把它恢复起来,就是舍生命也在所不惜!得到诸佛菩萨、龙天鬼神的帮助,四年的时间,现在整理很像个样子。她告诉我,最近在山上有两百多人念佛,不是真心念佛的,都会被鬼神赶下山。她的感应我录了一个录像带,下一次十月份,我们到这来讲经的时候,利用空档的时间,讲经之前的时间,放给大家看。我们听了很受感动,这个人是李木源居士第二,真发心。

  所以一定要有坚定的耐心,什么样的苦难都愿意承受,才得到佛菩萨帮助你。要想很舒舒服服,一点苦难都不能够受,佛菩萨来帮助,不可能的。佛菩萨帮助你,先要折磨你,看你能受得了、受不了,真正禁得起考验,禁得起折磨,你还不退心,佛菩萨就都来了。禁不起考验,禁不起折磨,这个人不会成就,一点苦都吃不得,那怎么行?

  第四「精进」。精进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进是进步,天天要求进步,不进则退;可是进要精进,精是纯而不杂。我们常常在讲席当中劝导大家,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叫做精进。我们佛门里面,有许许多多同修也很努力,也能发愤,日夜不懈怠,但是没有多大的进步。什么原因?学得太杂了,学得太多了。所以他是有进步,但不是精进,他是杂进,他是乱进,这个亏吃大了。我举个比喻给诸位说,譬如我们学讲经,我们用十年的时间学一部经,另外一个人用十年的时间学十部经,十年之后来看看成就,学一部经的人成功,学十部经的人失败了。学十部经,只学到一点皮毛常识,所谓是样样通,样样松。学一部经的人,这个人变成专家,变成权威。

  学《无量寿经》,十年专修《无量寿经》,十年之后,他是《无量寿经》的权威,他得到世人的尊敬,人家要想听《无量寿经》一定请他。为什么?《无量寿经》的专家。他要能在一部经上,用上二十年的时间、三十年的时间,他就变成无量寿佛。我们要听《无量寿经》,一定请无量寿佛来给我们讲。如果他三十年学三十种经,什么都不是,虽然会讲,没有摄受力。这就讲专攻跟杂修,效果完全不一样。如果你一生专修《普门品》,你学个二十年、三十年,你就是观音菩萨。你专修《地藏经》,你就是地藏王菩萨。所以今天讲专业知识,世法也讲专业。学校念书,得到个博士学位,其实他一点也不博,专攻一门,他哪里是博士?专士。佛法亦复如是,佛经里面这些诸佛菩萨,他们都是学一门,个个都是专家,所以个个有成就。我们今天想学这个经,明天学那个论,这就坏了,搞杂了,搞乱了。你对於哪一门东西有兴趣,经也好,论也好,你有兴趣,决定一门深入。

  所以道场,黄念祖老居士讲得好,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叫真正道场。道场不是人多,人多是热闹,不叫做兴旺。什么叫兴旺?真正有成就的人多,这是道场兴旺。你这个道场开悟的人很多,证果的人很多,兴旺!从前我们在《西方确指》上看到,觉明妙行菩萨他一个道场多少人?十二个人,十二个人都往生,十二个人专修专弘,那个道场无比的兴旺。你这个道场有几千人、几万人,一个都没有成就,这不叫兴旺。我们净土宗,当年在东晋时代,远公大师建第一个念佛堂,这是净宗初祖。他这个道场多少人?史书上有记载,一百二十三人。他们专修,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都往生,这才叫真正殊胜!无比的庄严。所以道场不在大小,不在人的多少,他真的有道,真的有学,他真的有悟处,真有成就。

  所以同学们真正想修行,真正想成就,哪里需要搞一个很大的地方,小地方就行了。你有几个人共修,你想想看你这个道场需要多大?人少了,不要搞太大地方,为什么?地方大了,很不容易照顾,人力、财力都浪费。有十个人修,找十个人的场所;二十个人修,找二十个人的场所。当然你修行,你一定有信徒来照顾你,为了报答檀越之恩,一个月像这样租一个地方,跟大家讲经说法,报恩。缘成熟了,修行人多了,可以建较大的场所,决定不能够浪费,不能够虚耗财力、虚耗时光。所以要讲求的是精进,道业上要精进,弘法上面也要精进。

  第五是「禅定」。禅定,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禅定,我们念阿弥陀佛也是修禅定。禅定是总方向、总目标,修学禅定的方法无量无边。因此我们对禅定的定义要搞清楚,许多人误会,看到禅定一定是盘腿面壁,那叫禅定,这搞错了。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他说禅定的意义,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他老人家在黄梅八个月,五祖给他的工作是在碓房里面破柴、舂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叫他做杂务、做粗活;现在我们道场这种人多半叫义工,他到黄梅去做义工,去打杂,厨房里头去打杂。我们看到是这个样子,而实际上,是忍和尚叫他到那里去修禅定。他真用功,八个月没有虚耗,五祖知道,别人不知道,所以把祖位传给他。人家天天跟到忍和尚在禅堂里面面壁打坐,忍和尚没看中,看中那一个在碓房里天天舂米、破柴的,他真修禅定,人家在那里开悟了。

  五祖到那里去视察,看看他的成绩,看到他正在那里舂米,五祖就问他:怎么样,米有没有舂熟?惠能讲:熟了,就欠筛,筛了就可以下锅。他说这话,他们两个人讲话,意思他们两个人懂,外人不懂。忍和尚问他米舂熟了没有?就是你禅定、般若修成功了没有?他的答覆是成功了,就少了印证,老和尚给我印证就行了。他们是言外有言,旁边人听不懂。忍和尚听了之后,就欠印证,所以临走的时候,在他舂米的米碓上,用手杖敲了三下,就走了。敲了三下什么意思?三更的时候来找我,我给你印证,来给你筛米,就这么个意思。他们两个人心心相印,懂得!别的人看起来,不晓得他说的是什么,以为真的在问他米舂熟了没有。这是禅定,人家天天舂米,天天在破柴,那是修定、修慧,定慧等学。八个月他修成了,成功了,五祖把法传给他,衣钵传给他。由此可知,修禅定,不妨碍你的工作。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无论你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在你生活当中,就在你工作当中,禅定就成功,般若就现前。盘腿面壁是教初学,已经成就,什么样工作都是禅定,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末后一条「般若」。般若是智慧,对於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看错。菩萨修学不能够离开这六条,这六条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都是六波罗蜜,你这才是学佛,你这才是修菩萨行。每个人都要吃饭,你们想想吃饭怎么修六波罗蜜?吃饭要放下什么?要放下贪心,今天菜好,多吃一点,这一盘菜好,多夹一点,贪心!那个菜不好,不要夹它,少夹一点,悭吝!吃饭的时候,心地很清净,不分别色香味,你就是修布施波罗蜜,清净心去用餐。吃饭的时候守规矩,如法,有礼节,菜怎么个摆法,调羹、筷子怎么放法,规规矩矩,这是持戒波罗蜜。吃的时候有规矩、有礼貌,细嚼慢咽,这都属於持戒。忍辱,用餐的时候有耐心,尤其很多人在一起,吃的时候一定大家都到齐,谦虚恭敬,让大家一起吃。吃完的时候,也要等大家都吃完了,我们才能离开;不能说我一吃完,马上就离开了,一点耐心都没有。在这里修忍辱波罗蜜,一定要有耐心,要照顾到大众,在这里修谦虚、修恭敬。处处还要忍让,好的菜多让别人,人家不喜欢的我多吃一点,修菩萨道。

  精进波罗蜜怎么修?在吃饭里头如何修精进波罗蜜?只摄受自己的养分,绝不贪图美味,绝不贪图分量。我们身体是个机器,每天的运作当然需要能量的补充,饮食是能量的补充,只要摄受自己足够补充的能量就够了。身体健康,勤奋不懈,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禅定是自己有主宰,自己做得了主,不受外面境界诱惑。般若,充满了智慧。我们在用餐,用餐就是修六波罗蜜,谁知道?六祖惠能大师破柴修六波罗蜜,舂米修六波罗蜜,你要懂得吃饭修六波罗蜜,饮茶是六波罗蜜,穿衣是六波罗蜜,行路是六波罗蜜,这才叫「勤行一切菩萨殊胜诸波罗蜜」。

  《高僧传》,安世高大师的传记,我早年讲经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经是安世高大师翻译的。我读安世高大师的传记看到,他早些时候到中国来还了两次命债,这因果很可怕。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赖不了的。以后再到中国来弘法、翻经,工作做完了之后,到[共+阝]亭湖去度他一个同学,前世的同学,他们是同参道友、好朋友,安世高得道,这是证了果位,是菩萨。他这个同参道友,以前也是明经好施,我们今天看这是了不起的好法师,对於教理非常通达,讲经说法,又喜欢布施,这个好法师难得!他们那个时代还是托钵,法师出去托钵,有的时候饭菜不好,这个法师心里就有一点难过;天天讲经,修法布施,今天的供养很难吃,但是还是吃了。就起这么一个念头,堕落到神道去作龙王,这个龙王是蛇身,[共+阝]亭湖的龙王。因为他讲经说法,他有智慧,所以这个神很灵,有求必应;他又肯布施,他的福报很大,周围一千里的范围,那些人都来拜这个龙王,都来祭祀这个龙王。因果报应,堕落在畜生身,安世高特地到这个地方来度他。见了面之后给他说法,要他现身,要求他现身;他现身了,是一条大蛇,大蟒蛇。安世高给他说法,劝他把他所有的财物捐献出来弘法利生,他答应了。把他的财物捐献出来,安世高带到南昌,给他建了一个庙,建了一个佛寺,弘法利生。这个蛇脱离了蛇身,变成一个很秀气的男子,生天去了。

  传记里头所说的,饮食当中起一点恶念,「这个饭菜不好」,就要堕落,多可怕!我们可以想想,我们自己的修持,我们自己的功德,比不上安世高那个同学。可是我们心里的不平、心里的怨恨,比他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他堕畜生道,那我们到哪一道去?肯定是地狱道。印光大师说得好,饿鬼、畜生你都没有分,你肯定是地狱道。我们自己,现在一口气还在,还没断,如果不知道警惕,前途非常可怕。所以忍辱波罗蜜就比什么都重要,忍辱,禅定,智慧。日常生活当中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要修无分别心,我们才能够保证不会堕三恶道。你还要有分别,还要有执著,还要有不平,还要有怨恨,那就完了。

  佛在经论里头慈悲开示,我们听了半信半疑,有的时候完全不顾了,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随顺自己的烦恼,乱作妄为,这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我们看了有没有觉悟?书本里面记载过去的,还有现前的,只要你冷静一些,仔细一点,你观察,就在我们周边,就在眼前,业因果报。如果还不知道警惕,还不晓得觉悟,你堕落到三途恶道,不可以怪罪别人。佛菩萨慈悲到了极处,只能怪自己有眼无珠,没能看清楚,听而不闻,怎么可以怨天尤人?所以三学六度,无量佛法,都在自己日常生活之中。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点点滴滴,会修的人都是六波罗蜜,高级的都是十大愿王。我们今天要认真、要努力,先要把这些道理、方法、境界,搞清楚、搞透彻,然后进一步怎么样落实,再成就真正的圆满。『心无疲厌』,就不多说了。再看底下第五段:

  【普遍修习一切菩萨甚深三昧,心无疲厌。】

  六波罗蜜是菩萨的生活,是菩萨的工作,是菩萨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你学会了,你很像菩萨。菩萨要再把自己的功力向上提升,关键在『三昧』。给诸位说,三昧就是六度里头的禅定。在这个地方特别提出来,三昧是清净心,三昧是真心。可是这个名相,就字面上来翻译,三昧是梵文音译的,字面上来翻,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正常的享受叫三昧。什么是正常的享受?禅定、般若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凡夫享受不正常,佛给我们说,六道凡夫的享受有五大类:苦、乐、忧、喜、舍,都不是正常享受。

  苦乐忧喜舍从哪里来的?从果报来的。你造的善因,你就得乐的享受,得欢喜的享受;你造作不善的业因,你得苦的享受,你得忧的享受,心忧身苦。善因,你得的享受,身乐心欢喜,享福,福报。偶尔也有心没有忧喜、没有苦乐,这个时候叫舍受;就是苦乐忧喜暂时没有,舍受。你的日常享受总不出这五大类,这五大类都是不正常的享受。诸佛菩萨他们的享受正常,正受。从什么时候有了正受?阿罗汉,证阿罗汉果开始,你的享受就正常,也就是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了,这是真的乐。诸佛菩萨讲的乐,跟我们世间人观念当中的乐不一样,我们观念当中的乐是相对的,苦乐之乐,佛菩萨的乐是苦乐统统没有的乐,极乐世界的乐就是这样,苦乐忧喜舍统统都没有,这叫真乐,大乐!所以佛在经上称为极乐,它不是相对的,它是永恒的,永远不变的。我们凡夫,六道凡夫,苦乐忧喜舍变幻无常。

  所以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要『普遍修习一切菩萨甚深三昧』。换句话说,我们知道菩萨的禅定甚深,没有止尽。在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也有相似的三昧,为什么?他断烦恼虽然不太多,只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换句话说,他断证的功夫跟小乘须陀洹相等,但是他的享受超过阿罗汉。也就是说他的定慧功夫,须陀洹比不上,只是断八十八品见惑跟须陀洹一样,其他的完全不相同。圆教,人家是圆修、圆悟、圆证。可是从初信位到究竟果位,这当中还有五十一个阶级,怎么样提升?就是从三昧上提升。三昧怎么修成的?看破、放下而已!看破是般若,放下是禅定,不断的要放下,永无止尽的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好像五十一层大楼一样,你现在登上第一层,要放下;放下第一层,你才能够登上第二层;放下第二层,你才能够登上第三层;不断的放下,你才能到顶层。你要不肯放下,你就不能进步。所以看破没有限量,放下没有止尽,必须要使自己的心地一丝毫的染著都没有。不但是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世间法不能执著,佛法也不能执著,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断得干干净净,那是「甚深三昧」。

  我们修学的心,这里讲得很好,「修习」。普遍的修习,这是说菩萨法门无量无边,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读过,无量的法门要学,「法门无量誓愿学」,一面学一面要放下。放下是决定不分别、决定不执著。为什么要学?学了长智慧,智慧才能圆满。样样学,样样不分别,样样不执著,这叫做佛法。此地诸位千万不能够误会,佛法是不是仅限於经教?不是,穿衣吃饭都包括在里头。佛家常说,也许诸位听说过,哪一法不是佛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佛法,只要跟六度相应,吃饭是佛法,穿衣是佛法,饮茶是佛法,行路是佛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就看你会不会。会了,统统都是;不会,天天念《华严经》,也不是佛法。

  为什么?你念《华严经》,贪心念,贪图佛菩萨保佑,我念经有功德,贪图功德,那个不是佛法。《华严经》舍不得给人,吝啬;别人想借看一下都不行,吝啬,那哪里是佛法?展开经卷,没有恭敬心,不如法,没有持戒。喜欢念就念,不喜欢念摆上几天,过两天再补;时间多了,太多了,算了,不要再念了,忍辱没有了。菩萨六个原则,一个都没有,所以你念经也不是佛法。念佛堂念佛也不是佛法,跟著大家一起也念佛,一会儿这个念的声音太大了,讨厌!那个声音念得不好听,生烦恼。所以不会,没有一样是佛法;会了,样样都是佛法。宗门大德常常问学人:「你会么?」这个意思很深。会了,就统统都是;不会,一切皆非。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理解,不能不学习。所以哪一个法门都可以学,决不能执著,决不能分别,决定不可以有丝毫的念头,那个念头是妄想。样样通达,样样明了,样样不执著,样样不分别,你说你多自在!这是菩萨道,这是菩萨法,这样才能够入甚深三昧,心无疲厌。第六句:

  【次第趣入三世流转,一切诸法,心无疲厌。】

  前面所说的,多半说菩萨自分,就是自利,自己修行,这是前面一半;总共十句,后面这一半,五句是度化众生。自利是为利益众生而修学、而成就,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修的。我们今天学佛,我问问你为谁修的?为自己,你不能成功。为什么不能成功?我执破不掉。我执不能破,你的生活范围就在六道,你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这个话诸位同修要记住,为什么?过去生中,我们生生世世都曾经遇到佛法,都很用功修行,修了无量劫,现在还落到这个样子,什么原因?为自己修的,就这么个毛病,病根在此地。为自己,增长我执,增长我见,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念佛都不能往生。我念佛,为我而往生,去不了。怎么才能去得了?为普度众生、利益众生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都鼓掌欢迎你。你说为我,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乐,人家不要你,佛念得再好也去不了。

  所以我们要肯定,佛法是多元文化,佛法是大乘,佛法是普利一切众生,佛法决不是自私自利。为我就是自私自利的心,这个心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再慈悲想接你去,西方世界大众不欢迎你,阿弥陀佛也没办法。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跟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这个愿望,你怎么能往生?这就是我们全心全力,一心一意,只为帮助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个心决定往生。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所以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一念、十念就能往生。

  现在在这个世间,我听说有人提倡本愿念佛,他能不能往生?靠不住。为什么靠不住?他不懂本愿。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他没有懂,他懂的只是文字,那几个字他认识,里面所讲深义他不懂。四十八愿,每一愿都融摄其余的四十七愿,它是完整的。完整里头挖出一块,说凭这个就能往生,笑话!四十八愿少了任何一愿,第十八愿就不圆满。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华严》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个纲领,你抓住这个纲领,纲领里面统摄一切诸法,怎么能够胡闹?这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误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修净土,决定要遵循古来祖师大德的途径,稳稳当当,决定得生。我们的心行,与佛菩萨的教诲统统相应。

  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要「普遍修习」。这个普遍修习,不是修习许许多多的法门,是在我们日常普遍的生活里面要学习,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决定与三学、六度相应。如果修习净土,决定与「信愿行」相应;我信里头有三学,信里头有六度;我愿里头有三学,愿里头有六度;行是生活,穿衣吃饭,每天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里面都有三学、六度;你这就肯定往生,自己可以拍胸脯,有把握!一点都不假。如果你的生活,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人家恭惟你几句欢喜得不得了,说你几句不好听呕几天气,这还行吗?这样修行法,还是搞三恶道。你们要想一想安世高的同学,那我们哪能比得上人,人家只不过去托一钵饭,不太合自己的口味,心里有一点不舒服,就这个恶意,堕神道,堕畜生道,去作龙王去了。我们今天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造的罪业无量无边,比他严重得太多。他落在畜生道,因为他讲经,因为他布施的功德,他畜生道当神,作龙王,作神,畜生身。我们没有人家的功德,我们的罪业比他重,所以你自己想想到哪一道去?一定要有警觉心,一定要求无上道。

  所以大乘不能不读诵,有人问我:法师,学佛从哪里学起?你们说从哪儿学起?世尊非常慈悲,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教导我们,第一句话「从明师学道」,这就是教给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亲近善知识,跟一个好老师学。明,不是知名度大,名气大,那个没有用处,那你就上当,被骗了。那个明是光明的明,明白的明,这个人有修、有证,这是真善知识。现在真善知识到哪里找?找不到了。从前真正开悟、真正证果的人,非常谦虚,你去找他,「你找我干什么,我什么都不会,你找错人了」!谦虚。现在人不一样,我是什么菩萨再来,我是什么佛再来,一切诸佛都比不上我,现在诳妄。佛曾经说过,《楞严经》上就讲得很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到哪里去找善知识?找不到了。找不到善知识,你没有这个福报,你没有这个善根,你没有这个诚意,你找到的全是假的,你没有找到真的;真的遇到了,你也不相信。

  所以今天唯一我们能找到真善知识是找古人,今人不认识,只好找古人。你还要懂得修学的方法,跟定一个老师,在这个老师会下,如果没有开悟,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决定不可以离开老师,一离开老师就完了。做古人的私淑弟子也是这个办法,学一家之言。古时候莲池大师过世往生了,蕅益大师以他为老师,专读莲池大师的著作,专学莲池大师,真的学到开悟了,学到证果了,这才广学多闻。没有到开悟,决定遵守一家之言,不要去学第二家。我学佛的时候,李炳南老居士介绍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早往生了,印光大师的《文钞》在,天天读《文钞》,依教奉行,印光法师的弟子。一直到自己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邪正,才能看别的书,才能听别人讲经说法。为什么?只得利益,不受其害。一听就晓得,他说的是对、说的不对,不会受他影响。没有这种能力,不可以,搞多了就搞乱了。

  我介绍大家《无量寿经》,直截了当做阿弥陀佛的弟子,决定依照《无量寿经》的教诲去修行,一门深入,决定不搞其他的,你这一生决定成就。为什么?你心得定,甚深三昧。你的心定在这一个法门上,定在这一部经典上,你会成功。所以诸位同修不要学我,我已经搞乱了、搞杂了,我要依我自己的本愿,给诸位说,我一生会学一部《阿弥陀经》,我最喜欢《阿弥陀经》,最喜欢蕅益大师的《要解》。要依照我自己,我一生就讲这一部经,讲这一部注解。讲一百遍,讲二百遍,讲三百遍,我就变成阿弥陀佛了,真的阿弥陀佛,不是假的。我讲许许多多经论是被逼的,没有法子,许多人来启请,没有人讲,是这么个原因;要是有人能讲,有人肯讲,我决定不讲。

  《华严》也是如此,许许多多同修,里头还有不少法师,很恳切的找我,不是一次,几乎每一次见面,都合掌祈求:净空法师,《华严》你要讲,你不讲,以后没有人讲。我听了很难过,想想这个话也有道理,所以把《华严》讲一遍,满足他们的愿,这是第一。第二,希望能把这些材料、这点浅见,提供后人做参考。《华严》的注解,清凉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之后,清朝干隆年间,鼓山道霈禅师编了一个《纂要》,其他的参考资料就没有了。古注很深,不说,看不清楚,看不明白。你们在此地看我讲《华严经》,一次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讲一句、两句,这个讲法时间就很长,我想把时间缩短,听众要求还是希望细说。他说这个讲法,大家听了有点受用;如果进度太快了,讲得太简单,恐怕听到不得受用。所以我在讲台上,不是我作主,你们听经的人作主,你要我怎么讲我就怎么讲。

  看看眼前的状况,培训弘法的人才,第一重要!早年黄念祖老居士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常常给我写信,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当面劝告:净空法师,你讲经这么多年,可以不要再讲了,你在世界各地走的地方太多了,你不要再走了,找一个地方住下来,培养学生,写书。他说:你晚年就做这两个工作,续佛慧命。我说:我知道,我也有这个愿望,机缘不成熟。我很想教学,没有人请我,我自己没有道场,我教学总得要有佛学院来请我,我去做个教员,我很乐意;没有佛学院来请我,我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办佛学院。一直到他老人家往生,新加坡居士林这个缘成就了。我偶然给李木源居士谈到这个事情,他听了发心,办培训班。难得有这么一个人,听了之后他就发心,他就干了。我说说而已,没想到他真干;他真干,那我就没有法子,我也得真干。

  从这个地方,诸位能体会到,护法比弘法更重要。有护法,决定有弘法的人;发心弘法,没有护持的人,弘法的人还是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所以弘护,护法的人功德最大。护法的人像办学校,他是校长,他是董事长,弘法的人是教员,是你聘请来的,顶多校长是你聘请来的,教员都是你聘请来的。没有人办学校,虽然有能教的,没有办法展示他的能力。所以哪个地方有人发心来办学,来成就一个真正弘法修学的场所,不怕没有佛菩萨来,决定有感应。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望,有愿必成。

  菩萨发心,『次第趣入三世流转』,就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桩事情菩萨虽然发心,菩萨不会主动来,一定是众生有感,佛菩萨才应。众生没有感,众生真诚心感动佛菩萨,佛菩萨就有应。佛菩萨应化,不怕三世流转,不怕轮回,地狱众生有感,菩萨到地狱教化众生。到地狱,菩萨的名字就叫地藏王菩萨;无论是哪个佛,无论是哪个菩萨,在地狱教化众生,都叫地藏菩萨。正如同我们这个人间,在现在这个阶段,不管是哪一尊佛,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成佛,都叫做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的专称,他是这一个时代的总名称。佛没有一定的名号,佛的名号是为众生建立的,就是他在这个阶段教学的纲领,用这个纲领做他的名号。

  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众生,最严重的毛病是什么?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他的名号要用释迦。释迦是仁慈,就是他教学的重点、纲领,针对众生毛病来建立的,名号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听到这个名号,就要想到我们要以仁慈的心对待别人。我们现前世间众生的心散乱,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用牟尼;牟尼是寂灭,就是把这些散乱、妄想,要统统息掉、灭掉;清净寂灭,名号这么来的。所以不管哪一个人到这里来示现成佛,都叫释迦牟尼,为什么?我们众生病如此,他要应病与药;不是自己随便想一个好听的名字,那个不可以。

  因此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这些名号,像你们在《无量寿经》,你们读到世饶王,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佛叫世间自在王如来。你听到这个名号你就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的众生什么毛病?一定大家很拘谨、很执著,不自在,所以佛的名号叫世间自在王,对症下药。你从名号反面上去想,就晓得那一个时代众生的状况。佛为什么用这个名号?都是对症下药。佛所说的一切法,完全是治我们毛病的,我们毛病很多,所以他讲的法门很多。毛病里头有轻重、有利害,重的先治,有害的先对付,名号是这么建立的。

  所以他在我们这世间,无论怎么样示现,他都是住一真法界,所以他能够「三世流转,一切诸法」。菩萨「次第趣入」,要是诸佛如来就可以同时趣入,不需要次第,同时趣入。他真是教导我们,在教小菩萨,小菩萨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但是学了就要帮助人,我学多少帮助多少,我不会的不说,就没有过失。孔子教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者」。我们教人,给人家介绍佛法,人家问我们,我们懂得,真懂答覆人家;不懂就说,「你问的这个我还没有搞清楚,我也不懂」,不丢人,这是真正有智慧。如果怕不好意思,面子上下不来,随便诌几句答覆人,你这个背因果,那你才犯戒、犯过失。我又没有成佛,我也不是大菩萨,我不懂的地方太多了,哪有问我样样都懂,没这个道理!所以一定要晓得,艰涩这些问题问到的时候,「你请教另外高明的人,我还不到这个程度」,这是决定正确的答覆,智慧的教学。别人对你也会产生信心,为什么?你不会随便说话,你不会骗人,你不会强不知为知,还反而乐意的跟你学,这是老实的可贵。

  这一句经文应该怎么学?菩萨有能力六道里头去流转,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懂得这个意思,那就是不畏辛苦,哪个地方要请你讲经都要去。不能说香港不错,这个地方很好,到这个地方来可以享受,供养也很多,去讲经可以。穷乡僻壤,连饭都没得吃,一分钱供养也没有,那个地方请你讲经,「不行,那个地方不能去」,你就不懂这个意思。只要有启请,不要问供养,也不要问受用,哪里请哪里去,这个如法。所以现在我们佛教的弘传,比不上基督教,比不上天主教。他们确确实实,没有人去的地方,非常辛苦的地方,他们都去。我们看很简陋的教堂,都有牧师、神父在那地方,为苦难的众生服务,我们佛教法师怕辛苦,一个也不敢去,不如别人。所以他们西方这些宗教,我们见到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赞叹,他们能够舍己为人,能够真正为苦难众生服务。我们做不到,我们为别人,佛法要为别人讲经说法,先还要讲求代价。

  我早年到香港来讲经的时候,还有同修告诉我,有法师到这边讲经先谈价钱、谈供养,他要求多少,要不满意的话就不来。讲经还要讲价钱,成什么话!在美国我还听说,有很多西藏、尼泊尔那边密宗的法师,到那边传法灌顶,灌顶也有价钱,讲经的时候还卖门票,我都听说过的。所以我到迈阿密,有些同修说:法师,你在这里传不传皈依?我说:可以。皈依要多少钱?我说:皈依还有价钱?笑话!这把佛法当作商品去买卖、去贩卖,裨贩如来,果报都在地狱。决定要如法如理的修学,不可以违背佛陀的教诲。你说讲经要收钱,要讲多少供养,灌顶、授三皈、传戒要多少价码,这在佛经上没有看过。你们如果看过来告诉我,我看过许多佛经,没有这个话。佛经上没有,你这样做,你就是裨贩如来,你造这个罪业,决定堕阿鼻地狱。你是欺负佛菩萨,侮辱佛菩萨,你哪里是佛弟子?这个事情,世间善人都不肯做,佛菩萨哪有这种作法?

  所以我们看到印的这些佛书,我看人家送给我佛书,我头一个看版权页,后头如果印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这个书不要,我不看,退还给他。人家问我为什么?他心量太小了,他是轮回心,轮回心怎么能写得出佛法?佛家的书典,自古以来,「欢迎流通,功德无量」,那个心量多大。所以一看后头,「翻印必究」,「版权所有」,我理都不理会,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读他的东西。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第一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九)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七)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一)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八)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八)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七)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一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遇凡夫五毒相侵要大发慈悲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随感[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