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第四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2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  (第四集)  2000/6/8  香港九龙  档名:12-033-0004

  请掀开讲义第二面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随顺众生种种心行。示现入出生死涅槃。於为无为心无所著。除断种种烦恼微细过失。】

  我们看这几句,这个经文每一句含义都非常之广。『随顺众生种种心行』,这一句尤其是重要。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一句就包含这两愿的落实。凡夫跟佛不相同的地方,佛能够随顺众生,凡夫不能。凡夫总是希望众生都能随顺自己的意思,自己就很高兴,很快乐;众生不随顺自己的意思,烦恼就现前。可是诸佛菩萨不然,诸佛菩萨是让自己去随顺别人,随顺众生,跟我们心里面所想的、所做的恰恰相反。殊不知我们要能够随顺众生,这里面才有真正的快乐,绝对不要求别人要随顺我们。

  有一些同学学佛之后非常热心,发心要度众生,结果又度不了,生起许许多多的烦恼。为什么度众生度不了?总是希望众生要听我的话,众生要随顺我。众生都随顺我了,他已经成佛了,还要我度他吗?真正要帮助众生,要度众生,你要懂得「随顺众生种种心行」。他现在心行不善,很恶,怎么办?我们也要随顺他。如果你不肯随顺他,他对你一定就生起矛盾,对你一定就生起冲突。你苦口婆心劝导他,他排斥你,他不接受你,你度不了他,所以你要懂得随顺。

  在中国古代世间人常讲二十四孝,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里面第一个人是舜王,舜王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这一句是圆圆满满的做到了,他懂得随顺。当时他的环境非常恶劣,他的生母过世了,父亲娶了个继母,父亲听他继母的话。继母在他父亲面前天天挑拨,时间长了,他的父亲就信以为然,所以对他态度非常的恶劣,一家人没有一个欢喜他。继母也生了一个弟弟,这三个人排斥他到什么程度?想方设法把他害死。他自己知不知道?知道。三个人同一个念头,要把他害死。他有智慧,逃脱许多次的陷害,这个诸位在历史上都看到过。

  他对於他的父亲、继母尽圆满的孝道。绝对不是以为父亲不好,继母不好,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不好,他没有这个想法,他认为他们三个都好。在他心目当中,谁不好?自己不好,「我自己所作所为,为什么他们不欢喜」。这一点了不起,这是觉悟。把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天天想办法来改正。这样改了三年,他的父亲、继母、弟弟,全被他感动了。这是家里头三个人都被他度了。所以度众生第一个条件,要懂得随顺众生种种心行。他的心行是善,那当然好,容易度;心行不善、心行极端的恶劣,这是最难度。难度的你能把他度过来,你真有智慧,你真有善巧方便。不是说难度的就不度了,算了、放弃了,容易度的就度,这不是菩萨,菩萨专门度别人度不了的人。

  所以我们在家庭里面,在公司里面,在团体当中,别人嫌弃我们,不欢喜我们,甚至於毁谤我们,侮辱我们,排斥我们,是不是他的过?不是别人的过,过失全在自己。你能够这样想,在佛法里面讲你开悟了,你是真的觉悟。悟后要起修,时时刻刻检点、反省,为什么别人排斥我?为什么别人不欢迎我?我到底哪些地方做得不如法,不如理?要反省,要检点,把自己这些缺点找出来,一样一样都改正过来,你自然就得到大众的包容、欢迎,你才能得到大众的帮助。念念都是别人不好,这个人没救了;只有自己一个人好,别人都不好,这个人诸佛如来也救不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心是起心动念,行是生活行为,这里面尤其是对人对事对物的种种行为。诸佛如来何以能够成佛、成如来,就是在境界里头,特别是人事环境,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磨尽了,在这里头磨炼。我们为什么不能跟人相处?我们有妄想,我们的妄想跟他的妄想不一样,这就起冲突。我的分别跟他分别不一样,我的执著跟他执著不一样,这才起冲突,彼此不能相容。他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关系,我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没有冲突了。没有冲突,当然就能相容,然后你能够示现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好处。你用善巧方便示现给他看,让他慢慢觉悟,慢慢体会,向你学习,你就成就了,你度化众生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度众生要智慧,现在讲要有方法,要有手段。恒顺随喜是最重要的方法,现在人所谓的高度艺术,恒顺随喜是高度艺术。我们在《华严经》上处处都看到,众生心性不相同,菩萨随顺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你要问:要怎样随顺?这个问法不恰当。为什么?随顺是活的,要看什么样的人,要看什么样的事,要看时节因缘,所以那个随顺是千变万化,不是一定的。一定,这个定法对不定的众生是决定行不通的。菩萨对甲、乙两个人,甲乙两个人个性不相同,於是对甲乙两个人随顺的方式就不一样。但是他有一个目的,决定是帮助这个众生觉悟,帮助这个众生回头。这就是说方法虽然不一样,目标、方向是相同的,这才叫做普度众生。

  我们学佛得要学会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很难,就像此地经文里面所说的,先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简单讲就是舍己为人,舍自己什么?简单具体的来说,要舍自己的自私自利,这是头一条。你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肯放下,不能舍弃,菩萨道没有分。人没有离开自私自利,这是佛在大小乘一切经里面所说的,诸位读经要不多的话,大概《地藏经》都读过,《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说是罪?因为你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落在自私自利里头,那怎么不是罪?

  自私自利错了吗?错了,自私自利决定损害别人。我没有害人!我没有占别人丝毫便宜!没错,你是没有害人,你不肯帮助人、不肯利益人,就是害人。这个意思你懂吗?你应当要全心全力帮助人,你没有做到,人家有苦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帮助他,你就是害他。六道众生哪一个不需要帮助?尤其我们现前的社会,现前这个社会苦难的人太多太多了。没有财富的人苦难,生活过得苦,衣食不足。大富大贵的人也有苦难,我们听说有很多亿万财产的,晚上睡不著觉,天天吃安眠药,出门要一大堆保镖,怕人害他,生活提心吊胆,无论在什么处所,在什么时候,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生活在恐怖之中。所以各有各的苦难。

  我们有没有真正发心去帮助他?也许你说:我是很想帮助他,我没有能力。没错,你真想帮助他,你就赶快去学能力,你不肯认真努力修学,你就有罪过,你就属於自私自利。所以自私自利,贪求名闻利养,贪图享受五欲六尘,没有一样不是罪,没有一样不是造业。在外表是做一桩慈善事业,做一桩好事,其实都是在追求名闻利养,拿这个做个幌子,满足自己的名闻利养,依旧是在造罪业。你发的那个心不是真诚心是虚妄心,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是真诚的菩提心,「恒顺众生」这一句就做不到。你想能够随顺众生种种心行,先决的条件是发大菩提心,真正发心舍己为人,我为众生服务,我决定不为自己,这才行。

  这一句经文里面,事相太广太广,我们不能一一举例,但是最简单的也不能不说说。我们生活的范围最小的是家庭,家庭里面有父母,有兄弟、儿女。现在是小家庭制度,跟父母同住的不多,但有妻子儿女。你学佛了知道佛法的好处,想帮助你一家人都能得到殊胜真实的利益。但是也许你们家里面人虽然不多,信仰很复杂,有人信基督教,有人信天主教,有人信道教,可能四个人信四种宗教。你怎么跟他相处?我在作学生的时代,有一个非常好的同学,他们家里面兄弟姊妹不少,有五、六个人。家里头有三种宗教,老祖母是念佛的,只有她一个人信佛教,他的爸爸是回教(伊斯兰教),妈妈是基督教;妈妈影响力最大,所以儿女统统学基督教。一家三个宗教,饮食起居里面意见就非常多,怎么能够和睦相处?相当不容易,这就说明众生种种心行。

  在那个时候我们对於佛法毫无认识,总是认为学佛的是迷信。确实纵然遇到出家人,也没有办法把佛法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难怪社会大众误会学佛是迷信。现在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处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怎样帮助大家觉悟?首先我们自己要明白,家里面可不可以供佛?可以。你供佛,你的家人一定反对:你拜偶像。你要跟他解释我不是拜偶像。把供养佛菩萨形像的意义说清楚、说明白,让他觉悟。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像,就跟现在社会上供奉伟人的形像一个意思。(你们今天在中国许多地方看到毛主席的塑像,那是不是神像?不是的。为什么供养他?这是个伟大的人物,我们纪念他,我们向他学习,我们供养佛像就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是个好人、好老师,我们供养他的像是纪念老师,向老师学习,是这个意思。

  你在佛像面前,为什么要磕头?他是古人,我们对他要行古礼,这是对他尊重。就像我们中国祭祖先一样,我们祭祖先用的餐具,正式祭典里面,不是用现代化的高级餐具,那对他不恭敬。怎么样恭敬?他那个时代用什么餐具,用他同时代的最恭敬。所以中国正式祭典当中用笾豆,这个餐具是木头制的,竹子编的,都是古时候用的餐具,现在没有人用了,专门祭祀用的。你要懂得他那个时候的生活状况,还是用他那个时候的东西,这才是纪念;不可以拿我们现在的东西来供养他,这个不合适。这个意义、这种精神,现在人懂得的不多。我们要多想想,要多学习,说明供养佛菩萨的意义。

  念佛,我们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这个名号什么意思?一天念到晚。有人说:你天天念他的名字,他听了不讨厌?念他的名号不是让他听的,是让我自己听的。名号,有人讲佛菩萨名号,从我们心里生出来,从口里念出来,从自己耳朵听进去,这是一种摄心的方法。不用这个方法,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妄想,把自己的杂念打掉,好办法!恢复自己的清净心。妄念少了,心清净,人就开智慧,身体也健康。一个人身体的毛病,病根在哪里?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本来很好的身体,乱七八糟的想,想出病出来了。佛经里头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念头是妄念,不善念头、恶念,搞得一身的毛病。你能这样分析、说明,知道供养佛法的好处,你们家人听到欢喜,他不反对,他能接受。

  供养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慈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不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我的苦难,「我很苦,我难很多,求菩萨来救我」,错了!不是这个意思。供养观音菩萨是教我要学观世音菩萨,我看到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我要去救他,是这个意思。积极的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服务,供养观音菩萨是这个意思。不是求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是我要像观世音菩萨,要保佑一切众生。你能够讲清楚、讲明白,真的你照做,从哪里做起?邻居。你的家人得度了,要度你邻居,由近及远。邻居都不能得度的时候,你还度什么人?

  邻居如何得度?常常接近,常常问候,不可以见面不打招呼。现在人住在都市,多半住公寓房子,隔壁那一家住了几十年,都不知道他姓什名谁,都不晓得。所谓「老死不相往来」,隔一道墙就不相往来,这怎么行?这个不行!怎么样去度他,跟他们接近?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四摄法」,我们要学。「四摄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四种交际方法,人与人之间往来,你能用这四种方法,无往而不利。这四种方法,头一个就是布施。我们学佛了,回去就要用。我们先住在同一层楼的,同一层楼有几户人家,我们有好吃的东西,敲敲人家门,送一点给他。见面的时候一定打招呼,一定问个好。常常有些好吃、好玩的东西,作礼物送给他们。你送过几次了,人家将来会敲你的门送你,礼尚往来!慢慢就都认识了。这一层认识了,再下一次下一层、上一层,你才真干!没学佛的时候不知道,现在学佛的时候真这样干了,果然不一样。所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佛教我们用这四种方法处事待人接物。

  诸位必须要知道,这个方法首先要用在自己家庭里面。头一个对象是什么?夫妻。先生怎样跟太太相处好?先生用四摄法,太太也用四摄法,两个菩萨在一起,相敬如宾,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永远不变,这叫做佛法。夫妻和合,家庭美满,这是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我们国家社会安定,繁荣兴旺;每一个国家都安定繁荣,世界就和平了。所以一定要懂得念念不忘苦难众生,念念不忘贫穷落后的地区,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社会的动乱就消除。

  为什么社会动乱?为什么会有战争,天灾人祸?不平,我们今天讲贫富不均,才会发生这些问题。富裕的人能主动全心全力帮助贫穷的人,这是布施恩德,知恩报恩,这个社会才祥和。社会间贫富不均,这个现象必须让大家都能够理解,这要圣人的教学,不是骗人的,绝对不是愚民政策。贫富是怎么来的?各人种的因不一样,怎么可能说果报是一样,不可能的事情。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恶因也要跟善人一样得善果,哪有这个道理?这不可能的事情。每一个人过去今生,我们所种的因都不一样,所以果报不齐,这是一定的道理。

  但是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富裕的人:我们要施舍,帮助贫穷的人。贫穷的人要觉悟:我们自己要修福,要种善因。通情达理,大家就能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富裕的人以财物布施,贫穷的人以体力修福,劳力修福。我们现在很多慈善机构里面,我们看到很多人在那里作义工,义工是修福,他是来布施的,他不是用钱来布施,他是用劳力来布施。我们这么一个小道场,也要有人维持秩序,也要有人在这里派发经书。他们到这个地方来服务,这个服务是布施,内财布施。布施我们的劳力,布施我们的时间,都是来修福的。所以教导他懂得修福、修善、积德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做,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贵贫贱,你只要懂得各个人都可以修不思议的大福报,这些一定要有人教。

  今天社会最缺乏的,在全世界,不只是在香港这一个地区,教的人太少了,没有人教了。所以在现前社会,第一功德是什么?培养人才,希望对於整个世界能够教的人愈多愈好。这有人教才行,我们才真的会懂得。所以今天的社会,教学的功德第一,必须有这种认知,认真努力去做。我常说讲经的功德比不上护法的功德,我说得很多。以后我读《大涅槃经》,果然佛在经上也是这个说法,我读了很欢喜。为什么?年轻同修当中,无论在家、出家,有善根的,有这个天分的人,有这个志愿的人很多,不是没有。虽然有,你没有人护持,你没有机会,你成就不了,那也是枉然,所以护法功德就太大太大了。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在学佛之前,先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我才入佛门。我不是迷信,我觉得这个好,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没有出家之前,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我感觉得非出家不可。为什么?在家每天八个钟点工作,下班全心全力去学习,一天顶多四个小时,我觉得这个不行。那个时候李老师在台中已经教了十年,我怎么能够赶得上那些同学?所以我跟老师讲我要发心出家,老师问我:你为什么要出家?我说:我出家可以不要工作。不工作了,我每天可以学十个小时,我想我两年就可以追上去了。他听了笑笑,他是极端不赞成我出家。

  可是我的出家缘成熟。怎么成熟?台北市圆山临济寺的方丈和尚派人来请了我九次,一个月当中来请九次,很诚心;刘备才三顾茅庐,我这是人家来请九次了。我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听到很难过,没有法子。我说:我还是去。以后我看出老师的意思了,他怕的是我一出家之后,再不能跟他学了。我看出来了,这是他对我的爱护之心。所以我跟他老人家说,我说:我出家之后,我还回来学。这个他高兴了。他主要是教我,不肯把我这个学生放弃。所以我出家之后又回到台中,跟了他八年,前后总共十年。十年学成了,可以到外面去教学讲经了。李老师当时说一句话,他说:如果你讲得不好,还没有关系,人家笑话笑话你;如果你讲得好,你就走投无路了。

  当时我听了不太懂得,以后果然应验了,哪个寺庙都不收,想找个地方挂单都不行。托了些老居士,有影响力的、跟老和尚交情深厚的去说,都不行,真的走投无路。在这种关键时候,只有两条路可走,决定要放弃讲经。一条路是去做经忏佛事,哪个寺庙都欢迎,任何寺庙都容许我去常住,只要不要去讲经,放弃这个。另外一条路,还俗。这被李老师说中了。在这个困境当中,我遇到韩馆长(韩瑛居士),大概香港这边也有人跟她见过面,得力她的护持。没有法子,住到她家里头,我在她家里面住了十七年。然后她替我借地方、租地方,让我讲经一直没有中断,她帮助我三十年,我们今天才有这点成就。三十年当中,讲经几乎天天都不中断。没有护法,我们怎样有能力也一筹莫展,所以护法的功德比弘法大。我们一生所弘扬的是她的功德,她当校长,我们当教员,她对於佛法有认识,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不退初心。这个难得!

  她走了以后,她的儿子就没有这种智慧,没有这个认知,要把道场收回去,我们只好离开。虽然离开,韩馆长还是有智慧,把继续弘法的这桩事委托给新加坡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也确实是一个义人,有道义之人,不负所托。我们台北图书馆里面的同学们,三十多个人他全部收容,所以我们就从台湾移民到新加坡。这三年,新加坡居士林、净宗学会兴旺起来。兴旺原因是什么?这个道场每天讲经,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缺;每天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从前也有一些经忏佛事法会,现在都不做了,都没有了。要是超度佛事,跟印光法师的教诲一样,念佛堂里头带牌位,不会另做。但是居士林是个老道场,它的信徒有两万多人,它有六十五年的历史,为了顾及老信徒,每一年给他们做几次法会。讲经跟念佛永远不中断,所以道场兴旺。护法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从事於弘法工作的人,要理解经义,要记住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我们跟人家相处,宾主关系一定要懂得。往年我住在台北,台北这个道场的主人是韩馆长不是我,在图书馆出家的,是跟韩馆长出家的,她是在家居士当然不能剃度,我代她剃度。她的徒弟,我的学生,是这样的关系;我没有出家徒弟,我有学生。我自己没有道场,我们在新加坡讲经弘法,那个道场的主人是李木源居士,我们是客,他是主,我们是宾,宾主关系要搞清楚。有很多人想到那边去参学,不要找我,找我没有用,我不可以喧宾夺主。这两年这边办培训班,有不少同学给我写信想参加培训班,你找错了人。他是校长,我是教员,我只管教学,不能问行政,不能问学生的事,这是他的事情。我尊重他,他也尊重我,我们相处得好。我们只懂得教学、讲经,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名闻利养我们不要,这些物质享受我们也不要,一切都是随顺大众,我们这样才能够和睦相处,才能够得到居士林全心全力的护持。

  现在,中国北京佛教协会也认识到培养讲经人才的重要。上回刀述仁副会长特地到新加坡做三天的访问,来看我、看李木源居士,商量如何把培训人才这个事情做好。我们在一起举行两次会议,最后他希望中国跟新加坡合办培训班,招生完全由他,培训我们来负责任,学生的人数每一届三十人,修学期间一年,上半年在新加坡,下半年在中国。这个事情很好,我们来训练。

  我这一次来到此地的前几天,中国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主管国家宗教民族事务的国务委员司马义・阿迈提,他们一行有十几个人,到新加坡访问。这是应新加坡国家邀请的,顺便也来看看我们的道场,我们的居士林跟净宗学会,接受我们在居士林邀集新加坡九个宗教的代表,我们请他们吃饭,也谈到这桩事情。叶居士问我:新加坡这样繁华的社会,花花世界,你用什么方法,能够管理这些学生,让学生不会染上这个社会的恶习气?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向他报告,我这边的学生,我的教学不是我讲给学生听。我教学的方法是让学生上台讲给我听,讲错了帮他改正,我的教学法是这个方法;学生上台,老师在台下听你讲。但是你不能够随便讲的,你一定预先要写讲稿。学生一个星期讲一次,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要写一万字的讲稿。他每一个星期要写一万字讲稿,写好之后,先在小教室里头跟同学讲,接受每一个同学的批评。然后他就改稿,把稿子修订、修改。然后才上台跟大众讲。跟大众讲,我通常坐在最后一排,我在那边听,帮助他做改进。这很辛苦,不简单。

  除此之外,我讲《华严经》。《华严经》是我讲,他们听,但是不能白听。同学分成两个组,一个组写讲记。我们每一个小时,如果说是照录音机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一万多字,里面废话很多,必须大幅度的把它删减。我要求他们,一个小时我讲的东西,你们写成讲记不可以超过三千字。所以他要删减二分之一,做成讲记,这是他们的工作,这是一个组。另外一个组要写「华严经易解简注」,这就更浅了。这个目的,希望我们这个注解,这个很简单的注解(易解简注),初中程度的学生能够看得懂,这样才能够普及。这是学生他每一个星期有这么大的分量,他必须要完成,不能够累积。每一个星期天天这个量在增加,尤其是《华严经》,一个星期讲十个小时,十个小时写下来二十多万字,删掉三分之二,繁重的工作他们做。

  另外,二十一世纪的人,如果不学电脑就叫文盲,所以他们学电脑。同时,今天的世界缩小了,我们活动空间扩大了,必须要向外国弘法,一定学英语。所以我那个地方,有电脑课程、英语课程,我这些东西加给这些学生。我说:你请他到街上去玩,他都不敢去。为什么?他去玩了回来,功课赶不上。赶不上,我们就请他回国;跟不上你就得回去。一个个认真努力在学,所以花花世界不要紧,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真做到这个功夫,所以这些学生有成就。

  如果中国跟新加坡合办培训班,一届三十个人。我说:我有方法。三十个学生,中国招生送到新加坡来,我分成十个组,每一个组三个人,学一部经论。一个老的同学出来当助教,教三个学生;我站在旁边看,我都不要进教室。这十个组,学的人跟教的人,我相信都会比赛。为什么?总不好意思落后,互相在竞争,在德行上竞争,在学业上竞争,在讲经教学、写作上竞争。好事情!学生哪里用得著管理?从来不闻不问的。叶局长听了之后,他才晓得我们有我们一套方法,我们哪里需要管学生?学生欢喜,他真的有成就感。确实他学习有很重的压力,晚上通常都是两三点钟才睡觉。

  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众生心行,知道如何随顺,如何去帮助他。我跟刀会长的建议,我非常希望这个培训班能够在中国国内办。我也很希望能够从香港这边来办,如果真有这些护法,肯发心的。为什么?学生申请到新加坡相当不容易,手续很麻烦,总是别的国家。我们相信中国学生到香港来总比较方便,比到外国方便。所以有一套教学的方法,才能够成就弘法的人才。

  这三年当中,我们培养能够讲经、能够教学的,大概有六十多个人。现在有三分之二回到中国,在新加坡的还有三分之一。但是回到中国之后,他们的遭遇跟我往年相似,没有讲经说法的机会。这个东西学成了之后,天天要在讲台上磨炼。以前李炳南老居士勉励我们,他比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举什么?打拳的人,天天要练,三个月不练,骨头都硬了;唱歌的人、唱戏的人,天天要吊嗓子。换句话说,发心学讲经的人,天天要上讲台,三个月、半年不上讲台就生疏了,超过半年就忘掉了,不能再讲了。

  所以什么是护法?提供讲堂,提供讲经的机会,这是佛门真正的护法。这一种护法决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所以护法的功德,超过讲经的法师。讲经的法师是教员;护法的人像办学校,他是校长,他是学校的董事长。他们的功德大,他们在这个地方办学,聘请好的教员来教化地方的子弟,这个功德第一殊胜,没有超过这种功德的,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世尊在《涅槃经》里讲得详细,讲得透彻,这是举一个例子。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到底最缺乏的是什么?迫切需要的是什么?需要年轻的弘法人才。再看下面一句。

  『示现入出生死涅槃』。这一句意思深,它的真正意思就是十法界。「生死」是指六道,「涅槃」是指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没有离开十法界,在十法界里面,众生的缘成熟了,他就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没有一定的身相,佛也没有定法可说。佛没有身,所以能够随类现身;佛没有法,所以能够随缘说法;佛无所知,所以他无所不知。这是一乘经教里面讲的最高的原理原则,我们要常常思惟,要明了它的意思。由这里看到,我们大家赞叹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都在这个地方显示出来。

  什么叫有缘?什么叫无缘?有缘是你肯学、好学,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这样的人在佛法里面讲缘成熟。他能够尊师重道,他能够信受奉行。佛在经上常常嘱咐的一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真做到了,这叫根熟,佛就来帮助他。这是诸佛如来最乐意帮助的一等人,为什么?他这一生当中就可以永脱轮回。如果对於净宗法门深信不疑,依教奉行,他这一生当中决定证无上菩提,这一生就解决了。第二等人,虽有善根没成熟。佛来不来?来,给你示现同类身,这是我们很不容易觉察到的,也许就是家亲眷属,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示现在这里面帮助你成熟。佛真是慈悲极了,没有善根的人,佛还是来示现,帮助你种善根。於是我们才真正觉悟到,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佛一生,说是没有遇到善知识,实在讲我们不是真的好学;真的好学,纵然没有善知识,佛菩萨会示现善知识来帮助你。关键不在佛菩萨,关键在自己。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经文正义说出来了,还有引伸的;引伸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要学佛菩萨入出生死涅槃。怎么个学法?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开化的地区还是很多,有许多非常贫穷落后,众生生活在饥饿的边缘之中。谁去帮助他?菩萨去帮助。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佛门里面的菩萨不多,天主教的菩萨多,基督教的菩萨也不少。非常落后的地方,往往我们去看到,那个地方有个小教堂,有神父、牧师住在那个地方,常常在外面捐一些钱,捐一些物资去救济这些人,为这一些人讲经说道,我看到了非常尊敬。

  最近中国在尼泊尔蓝毗尼园,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建了一个道场叫中华寺,国家建的,听说花了三千万人民币。叶局长、司马义国务委员,带了很多人,听说有一两百人的一个大团体,为中华寺开幕佛像开光。我们在新加坡听到这个讯息,我们培训班的同学还有几位居士,总共三十九个人也参加这一次的盛会。因为人都去了,学生都去了,我们的讲堂里没人讲经,所以我留下来。他们去的这八天,这个八天晚上我讲经,我们要维持这个讲堂一年到头一天都不可以缺课。所以我让学生统统都去,难得有个机会去朝圣,瞻仰一下世尊当年这些古迹,我以后再找机会过去。

  李木源居士回来告诉我,尼泊尔这个地方人民非常穷苦,而且他们还遇到释迦牟尼佛的后裔,现在还有不少人,也很贫穷落后,我们看了很难过,百分之六十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念过书,乞丐到处都是。这种现象我们非常清楚,文化水平低,决定穷困。怎样扶贫?怎样解决贫困?只有一个方法,提高教育水平。他受过好教育,他有智慧,他有能力,自然就改善他的生活品质。教育重要!所以李木源居士就发了个心,希望在那边建一个小学,叫中华小学。他来告诉我,我说小学不够,我们要建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我们帮助他十二年的义务教育。

  我希望我们中华寺里面的法师,现在是中国派去,派了十位出家人,照顾这个道场;我们希望这十个法师都是学校的老师,甚至於可以做学校的校长。所以我要找机会跟我们宗教局佛协组建议,派往到蓝毗尼这个地方的出家人,最好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有过教学的经验,有教学的资历,可以在那边正式任教,这样的人优先派过去。将来这个学校里面的学生,完全不收学费;不但不收学费,吃住、衣服、零用钱,我们统统给他。这是一个公费的学校,学生进入之后,好好念书十二年,十二年衣食住行我们全部供养。我们干这个事情,这是个好事,这是我们真正报佛恩。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我们今天不能不照顾。

  李木源居士同意了,我们来筹募基金。那个地方的生活费用很便宜,一个人的生活费用,一个月大概只需要二十块美金。所以我催促他们赶快办,我来负责筹募基金,来供养学生,希望这个事情,这个学校能早一天出现。我们深深相信,佛菩萨会保佑,会加持。所以愈是穷苦的地方,我们要去。这一方面牺牲奉献的精神,今天我们佛门出家人,比不上基督教、天主教,比不上他们,我们要向他学习,他们能做,我们也要能做。为什么他们能做,我们不能做?愈是苦难的地方,愈要优先去照顾。我们不在苦难的地方,怎么学习这一句?心里头常常想著这一些苦难的人,我们自己在物质生活上要特别的节俭。我们一个月能够省二十块美金,就能够帮助那边人生活一个月;我们如果浪费二十块美金,人家一个月的生活就没有了。我们要常存此心,要真正节俭,这就是「示现入出生死涅槃」。由此可知,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做得到,不是做不到。问题就是我肯不肯做,有没有诚意去做。

  底下一句,『於为无为心无所著』。这是从理上讲的,这是从不退菩提心、不舍菩萨行上说的。大凡一个修行人不能成就,第一个因素就是著相,一著相就坏了。《金刚经》上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为什么?著了相,著了相就不是菩萨。菩萨是觉而不迷,著了相是迷而不觉,迷而不觉是凡夫。所以上面纵然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你还著相,那你不是真菩萨。不是真菩萨,前面这些事都做到了,算你是菩萨吧!什么菩萨?天台大师讲的「名字菩萨」。名字菩萨是你没做到,这个经你也念,跟你讲你也懂,但是你做不到。你是名字菩萨,有名无实的。你也做,做的时候著相。那是什么?「观行菩萨」,观行位的菩萨。《金刚经》上讲的那个菩萨是什么菩萨?天台大师讲的「分证菩萨」,六即里头的分证菩萨;分证菩萨四相破了。四相没有破,那就有相似菩萨、观行菩萨。我们在六道里面是观行菩萨;超越六道,在四圣法界是相似菩萨;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那是分证菩萨,分证菩萨四相破了。所以《金刚经》的水平很高,不是普通水平。《金刚经》里面那个菩萨,就是《华严经》上的法身大士。

  「於为」,为是有为法,「无为」,有为、无为都不执著,都放下了。有为、无为也不好懂。我想我们同学当中,香港这个地区零零星星的弘法也常有,大概《百法明门论》有一些人听过。你读过《百法明门论》,跟你讲有为、无为就好懂了。百法从哪里来的?天亲菩萨根据《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造的,弥勒菩萨的著作分量很大,他将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无边归纳成六百六十法,非常有体系。天亲菩萨看了之后,觉得六百六十法对初学的人还是很困难,所以把这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一百条,一百法。这一百法里面,前面九十四法是有为法,后面六法是无为法。

  什么叫「有为」?什么叫「无为」?有为,用现在的话来讲,有造作就是有为的,是有造作的。也就是说,没有离开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有为法。什么是无为法?用这个话来讲就好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个法是无为法。所以心法是有为法,有为法头一条。八识五十一心所,心法、心所法,这都是有为法,从心心所里面变出来的色法,也是有为法。另外是从心心所、色法里头变现出来的抽象的一些事物,不能说它没有,但是它是抽象的。譬如我们今天讲的空间、时间、得失,都是属於抽象的,也是属於有为法。除了有为法之外,像虚空,虚空不是有为法,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也不是抽象概念,所以虚空是属於无为法。我们入定,定中的境界,那也是无为法。

  六个无为法,前面五种是相似的无为;一个真正的无为是什么?法性,真如本性是真的无为法。於有为、无为统统都不执著,这是《金刚经》后半部的境界。前半部的境界,只是说不要著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的境界高了,四见断了。见是什么?念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念头都没有了,这是无为法。有为、无为都不能够执著,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世尊在般若会上,把世出世间法的真相,一语道破。真的了解、明了之后,人绝不消极,真积极,在佛法叫真精进。我们今天精进不起来,实在讲对於这一些事实真相一无所知;如果你真正知道的话,就会像诸佛菩萨一样,勇猛精进。所以这个「知」是多么重要。

  这个「知」,说「知」还有弊病,在佛法讲「觉」,觉太重要了。觉了之后,你才真正懂得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无非是因果报应而已。世尊在《法华经》上讲的「十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一直讲到如是本末究竟,说穿了就这么回事,这才是宇宙人生真相。

  真相里面要透彻的理解,那就是佛家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要问:因果在不在万法之内?当然在万法之内,没有离开万法。万法皆空,因果何以不空?因变成了果,因空了。像我们种瓜,瓜子是因,种到地上之后,这瓜子慢慢长成瓜藤,瓜子没有了,空了;藤长出来了,将来又结瓜。因变成果,因空;果又变成因,果也空了,因果也不存在。但是说因果不空,是另外一个道理,因果转变不空。因变成果,果变成因,永远在转变,因果循环不空,这个「循环不空」一定要了解。落在这个事相上,我们常讲冤冤相报,冤冤相报是循环不空,因果循环,因果相续不空。所以因果不空是说三桩事情:转变、循环、相续。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一心向善,念念行善。这个知道了,你能够行善,那你的转变愈转愈殊胜,你是向上转,不是往下堕。

  所以佛教一切菩萨,教一切大众,要修一个纯善之心,决定不可以有丝毫不善夹杂在其中。这就是底下一句,『除断种种烦恼微细过失』。「微细过失」是很微细的念头、不善的念头,不可以夹杂。《十善业道经》里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针对我们现前社会大众所说的。我们今天遭遇的困难,实在太多太多了,没有法子解决。但是佛这几句教训,是把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

  《十善业道经》是在娑竭罗龙宫里面讲的,当机是龙王,佛跟龙王说,龙王代表我们大家。诸位想想,为什么用龙王来作当机?你们想想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叫阿难当机,不叫迦叶当机,要搞个龙王来当机?龙王是表法的,龙跟蛇都是代表变化的,说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变化无穷,就像龙蛇一样。多变的环境里面,这个日子怎么过?必须找到一个不变的真理,我们才能够应付得了现前的社会。不变的是什么?你看西方广目天王,四天王当中你们看到,手上拿的龙,那就是龙王;这个手上拿著个珠,那个珠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这四句话。能够掌握这个,就能应付千变万化的这个社会,这个世间,你就有好日子过了。他变我不变,他乱我不乱。

  所以叫著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是什么?除六道之外,声闻、缘觉、菩萨、佛;一切世间讲十法界。能够脱离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切苦,什么方法?「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一句话我重新再念一下,我把经文上要补充一点,经文是我刚才念的,一字不漏。「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那个「善法」是贯上去的。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念头善;观察善法,行为善。你的念头善、思想善、行为善,念念增长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就是广目天王右手拿的那个珠,这几句话就是珠。

  所以我们跟人相处,我常举例子,你们夫妻相处,你们两个没结婚的时候,所看的对方好,看到对方都很可爱。一结婚之后,天天看毛病,看这个也不顺眼,两个互相看不顺眼。好,搞了几天离婚了,成什么话!你要懂得佛这几句话,永远保持专看对方的好处,专记对方的优点;对方的不好、缺点,统统不要放在心上,忘得干干净净,你们夫妻才能白头偕老,一辈子和爱。就这一念之间,就错在这一念。这讲关系最密切的。把这个方法用在你一家,家庭美满;用在社会,社会和谐;用在国家,国家团结;用在世界,世界和平。这是宝珠。

  所以我在新加坡早餐跟同学们谈话,每天早晨半个小时劝大家。去年同学们希望我利用这个时间,把《太上感应篇》讲一遍,现在讲完了。讲完了,我接著就选《十善业道经》。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学。学会了,你的家庭美满,身心愉快,你过佛菩萨的生活。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你这一生活得好痛苦,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来生一片黑暗,不是光明。你要是真正学到了佛法,真正懂得了,依教奉行,你现前就得快乐。你学会了,今天就快乐,天天快乐,前途一片光明。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一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七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七)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一)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九)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一)第二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网[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影尘回忆录序[栏目:影尘回忆录]
 牢狱很大(摩迦)[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安乐集》白话译注 第七大门[栏目:安乐集白话译注]
 念佛人就不用断恶修善了?[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烦恼像婴儿[栏目:普献法师]
 《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五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趣品《圆觉经》之十六[栏目:超然法师]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八)[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深夜打坐,能细听到风声、狗叫声,会害怕,怎么办?[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