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禅修的身安住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51

禅修的身安住 
 

  禅修的目的是为了能实际觉受到心的本质。不论我们是在走路、坐着或在睡觉,不论我们是否在迷惑之中,心的本质一直都在那儿。理论上,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做心的禅修;但是,对初学者而言,这非常不容易。为了帮助初学者开展对心的本质的觉知,在禅修时采取正确的坐姿及掌握心的动向是极为重要的。若能掌握这些要点,行者最后必能体认心的本质。
  禅修时,能使身安住的坐姿有五或七要点,此外,亦有五要点能使心安住。禅修时,行者既不能太紧绷,也不能太松散;这样,行者终究能依循一条正确的修持之道而得见自心本性。在禅修时,行者必须要坐得很端正及舒适。当行者的身体很端正的时候,体内的气脉也会很端正;当气脉很端正时,流动于气脉内的能量也会流动得很顺畅;当这些能量流动得很顺畅时,心会变得稳定很多。
  禅修的坐姿有五大要点(注6)。首先,背脊要保持挺直。实际上,这个姿势是一个放松且有利于禅修的方法。如果背脊往后仰、向左右倾斜或往前倾,那么行者就必须费力去维持那种姿势,反而不容易放松;如果背脊很挺直的话,行者就不须努力去维持坐姿,禅修自然会变得很舒顺,并且感到相当宁适。
  第二,禅修时双腿必须交盘。若行者站着禅修,则会感到相当不舒适;若是躺下来禅修,则会变得太懒散。盘腿而坐能使心及禅修非常稳定;这种坐姿也很舒适,并且能持久。
  第三,双手要交叠,放置于腿上。如果双臂伸展成各种奇怪的姿势,许多奇怪的感觉会因而升起,同时也不十分舒适。让双手交叠地安放于禅定的姿势,能使人非常放松,也不会引起许多不同的感觉。
  第四点是关于呼吸。呼吸应当不要造作,造作的呼吸须要努力去维持,这种努力会使心一直无法安住。因此,行者要放松,让呼吸保持自然,不做任何努力,随它自由来去。
  第五点是关于视线。我们的心及念头往往会变动得快,这和视线有关,所以如何处理视线是相当重要的。禅修的方法有很多种:印度教徒相信,帝释(Indra)、梵天王(Brahma)及诸神住在天堂,因此,他们在禅修时眼睛经常往上看。在佛教系统里,小乘行者在禅修时眼睛通常往下看,因为四处张望时,视线所及的事物往往会引起和烦恼有关的感觉,所以,他们为了避免觉知这些事物将眼睛往下看。
  在金刚乘中,行者既不往上看,也不往下看或避免看任何事物,而是往前直视。如果眼睛紧闭着,行者会有如同身处于暗室的黑暗感,这无法让心有明亮感;相对地,若眼睛张得太开并凝视不动,这也会很不舒适,而且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维持下去。所以,眼睛应该是自然张开的——不要闭得太紧,也不要张得太开。同时,眼睛要直接往前看。不管视野之内出现了什么,行者都以放松的心禅修,不去追随意识所造作的各种印象或念头。不论视觉印象所显现的是什么,行者都不会受到搅扰,因为行者的心非常放松,不受视觉印象的支配。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禅修的心安住
下一篇: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直观自心
 月灯·法身·第二十二章 身
 海涛法师访问创古仁波切 2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五他圆满
 智慧与心性的境界--藏传佛教中的五方佛造像
 月灯·三摩地之本质·第七章 法忍行
 转心四思惟·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上三道
 月灯·住行心要·第十章 入王城
 月灯·三摩地之本质·第五章 声德如来
 止观禅修·译者简介
 三乘佛法心要·大乘·世俗谛及胜义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百喻经 14 杀商主祀天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邹丽英)[栏目:佛教与经济]
 学佛群疑[栏目:圣严法师]
 争做高僧提升中国佛教公众形象(朱越利)[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见佛品第三[栏目:慈法法师]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栏目:法界法师]
 灭苦之道 后语 四[栏目:法遵尼师]
 香象菩萨之介绍[栏目:不动佛·文集]
 初唐佛性诤辩研究——以窥基、慧沼与法宝之辩为中心(张志强)[栏目:唯识学研究]
 无心非 名为错[栏目:蔡礼旭老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