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四集) 20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四百零四面倒数第六行:
从『常运慈心拔有情』,这里念起,『度尽无边苦众生』。「慈者,与乐。悲者,拔苦。此两句表法藏大慈大悲之弘誓。愿常为一切众生拔苦与乐,尽未来际拯济负荷,度尽众生,方成正觉」。这都是法藏在因地修学的大慈大悲、大德大愿。法藏比丘,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实际上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这一次建立极乐世界,接引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剎土之中的六道苦难众生,就像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印度,他也是来示现教化众生。这在经典里面我们都看到,确实有证据,不是随便说的,全都是示现的,不是真的从凡夫修起,不是,久远劫就成佛了。世尊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是应身,应化而来的;弥陀如来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应化而来的,否则这桩事情是不可能做成功的,只有妙觉如来才能做到。他做的样子都是教我们学习的,世尊住世八十年,八相成道,让我们这个地球人学习。阿弥陀佛示现在极乐世界意义更广,是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做个示范。所以经典里面所说的点点滴滴,都是在教导我们,身教、言教、善巧方便都在这个地方可以能够体会得到。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是真的还是假的?什么叫真的?什么叫假的?我执没破、法执没破就不是真的。严格来说,真正发这样的心是在什么地位?像《金刚经》上后半段所说的,四见破了,大乘法里面的见道位。大乘见道,圆教是初住菩萨已经是法身大士,他们的心常常如是,我们以他为榜样,向他们学习。真要学得像,不能不把我放下。从哪里放起?从自私自利放起,学着起心动念想别人,别想自己,想自己永远入不了这个境界。怎么学,纵然你能出六道,这不错了,出不了十法界。出六道的条件是放下执着,也就是见思烦恼,见惑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我们有没有放下?果然放下,小果是须陀洹,大乘是《华严经》所说的,十信菩萨里面的初信位。虽然他是小小圣,刚入佛门,没出六道,但是他是圣人,他永远不会退转到凡夫地。这一着不容易!在六道里面他的生处天上人间,绝对不堕三恶道,也不会变成阿修罗,佛法称他为圣人,小圣。思惑是贪瞋痴慢疑,见思烦恼真的断尽了,超越六道,像作梦醒过来了。
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但是习气没断。习气断了他就升级,就不叫阿罗汉,叫辟支佛。辟支佛是见思烦恼的习气断干净,他修的是要把尘沙烦恼断掉。尘沙烦恼,《华严经》上说的是分别,也就是说,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但不执着,分别都没有了。不执着得清净心,不分别得平等心,分别就不平等。尘沙烦恼一断他升级了,他是菩萨。在菩萨这个阶层里头,他要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掉,习气真断掉他又升级了,他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尘沙烦恼连习气都断干净了,他修什么?他断无明,也叫无始无明。
无始这个字意思很深,不是说时间太久了说不出来叫个无始,不是这个意思,无始就是没有开始。这个意思深。我们迷,什么时候迷的?没有开始,就是当下一念,就这一念迷了,这一念觉了马上就成佛,就在当下!为什么叫无始?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就它不是真的;如果有始有终那真有其事,你怎么能断得了?无明没开始。这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我们从这个地方明白,《心经》上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五蕴是什么?就是弥勒菩萨所说这一念,极其微细的一念。佛说的「心有所念」,是凡夫动一个念头,粗念,这一个粗念里头到底有多少细念?弥勒菩萨讲一弹指,若说细念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这样微细的念头你怎么会知道?佛告诉我们,谁知道?八地以上,那七地都不知道。八地以上的定功纯了,几乎是自性本定现前,在定中这个境界就清清楚楚。
佛经里面讲的科学、哲学(现在人说科学、哲学)是从定中见到的,是现量境界不是比量。世间科学多半先从数学的演绎,知道有这种可能性,然后再用精密仪器去搜索、去探测才发现。我们也不能不佩服他,他居然探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这是佛经上讲的八地菩萨才知道。科学家知道,当然他不是八地菩萨,为什么?他是用意识发现的。八地菩萨转八识成四智这才能见到,见到真有受用;科学家知道得不到受用,知道确有其事得不到受用,不一样在此地。所以科学家发现这个,这是佛学,八地菩萨见到的是学佛,不一样。学佛是智能,佛学是知识,这个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智慧管用,真实利益;知识不管用,你知道有这些事情,你用不上,无法把它用在生活上。但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确实用在生活上,他得受用,这真实之利。但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把无明断了,无明断的时候,无明是起心动念,那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六道是一场梦,十法界还是一场梦,这梦醒了,醒了是什么境界?就是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
那我们要晓得,一真法界是无明断了,不起心不动念,平等法界,起心动念不平等,不起心不动念当然平等,清净平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那习气断不掉,没办法断。我有一个方法来断,你就堕落,你怎么会有方法?你不就起心动念了吗?不起心不动念怎么个断法?好在这个习气没有什么大障碍,障碍你什么?障碍你不能够证得究竟圆满的自性,它就是这个障碍。怎么断法?随它去,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多长的时间?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祇劫。这就是有人说,阿弥陀佛的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三个阿僧祇劫这么长的寿命。在这么长的寿命当中,无明习气慢慢就薄了,到最后就没有。所以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你要说有,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有;你要说它没有,习气厚薄是真的在,真有这桩事情。所以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是他带着无明习气厚薄而说的,是这么回事情。带得多的地位就低,像十住菩萨这个习气很浓,十行就淡了,十回向就更淡,愈往上面去愈淡。到八地差不多快断尽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再上去断尽没有了,妙觉。
妙觉位不住报土,报土没有了,让我们想起《金刚经》上有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报土有相。等觉将极其微细的无明习气断尽,那一品无明习气叫做生相无明,有那个无明就有相,那个无明没有了,相不见了,相不见了就是常寂光。这我们才晓得,报土里有四十一个人住,就是四十一个阶级,常寂光里头只有一个人住,妙觉,进入常寂光的全是妙觉,真得受用。常寂光身心跟宇宙一样大,没有现象,身心确实跟宇宙一样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科学跟哲学就找不到,科学、哲学得用仪器,但数学里头可以探测到,有,肯定有,你就是找不到。从数学的理论他也会觉悟到,因为数学的理论到零点,零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度空间是个抽象概念,二度空间是一条线,三度空间才是个立体,零度空间那什么都没有,常寂光是零度空间。
我们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讲得很好,以前我们很难体会意思,到现在我们明白就讲这回事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不就是零度空间吗?说大没有边,说小了没有内,这个只有佛法说得明了,科学没法子说到。佛法说的什么?佛说经,比喻里头常常讲,「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须弥山很大,须弥山装到芥菜子里面去,这小,这个比喻佛常说,一般人就不懂了,实际上比这更小。微尘里面有世界,这《华严经》上说的微尘,今天科学家发现的粒子、夸克、光子、中微子,这是最小小得不能再小的这些微粒。这是什么?物质的基础,物质就这么聚合起来的,纠缠在一起。这么小的东西里头有整个宇宙,宇宙没有缩小,它也没放大,它里头有全宇宙,不但有全宇宙的信息,它有全宇宙的色相。这无法想象,真的不可思议!其小无内是什么?小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世界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叫小而无内。科学家没说这个话,只有大乘教里头有。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就说了两句比较笼统的话,没讲清楚,「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佛把它讲清楚,怎么小而无内?重重无尽。微尘里面的世界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那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重重无尽,这是什么?这是自性的性德,自性之妙不可思议。唯证方知,这种微妙的世界景观,你想知道那只有证,什么方法证?只有放下。
我年轻时,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就是章嘉大师。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我就请教他这个问题。方东美先生把佛教大致告诉我了,方老师承认佛教是哲学,他不说宗教,他说佛教是哲学。但是近代差不多三百年,它变成宗教,我们不能否定,变质了。所以方老师要我学习,要从经典里面去学,就是寺庙里头没有了。告诉我古时候的寺庙,那些出家人都是有德行、有学问,都是了不起的人;只是现在出家没有人学习,经他会念,他不懂。所以教导我,你要真学你从经典里头下手,而且特别介绍我法相宗的典籍、性宗的典籍。他自己最欢喜的《华严经》也介绍给我,教我去读清凉大师的《疏钞》。读了怎么样?好像有一点懂,疑拔不掉,总是有怀疑。看到最近科学报告,可以说我们这个疑才化解,逐步逐步搞清楚、搞明白。搞明白自己想想,那是不是八地以上?不是,我们今天能搞清楚的,跟现在科学家搞清楚,意思是差不多,没有两样。
科学家的报告拿到我一看就懂,他找不到原因,我知道。搞宏观宇宙的那些科学家,他们的报告说,现在最精密的仪器能够帮助他见到外层空间。实际上,这都是根据数学推演的,要不然哪里知道?能够观察到宇宙的边缘是全宇宙的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不见了。我们听到这个报告,我们就知道百分之九十到哪里去了,我们晓得,他不晓得。诸位知不知道?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回常寂光,归到零那就不见了。归到零在不在?在。它有没有现象?有,那个相是隐而不显。佛家讲隐显、隐现,回到常寂光是隐,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隐,它并没有出现,它能现,遇到缘就能现。众生之感是缘,它的应就现;感没有它就又隐了,就不现,隐现自在,它什么都能现。然后你才晓得,学佛学什么?就是学回归自性,学到最后是隐现自在,确实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我们今天地球有灾难,佛菩萨为什么不把这个灾难化解?他有没有能力化解?有能力,决定能化解,让地球恢复正常。为什么他不化解?是他的大慈大悲。为什么?众生造的业,业一定要消掉。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有这个东西回不了自性,回不去;回去一定要干干净净,连无始无明的习气都不能带,你才知道干净到什么程度。那我们现在天天在造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个东西怎么样?你造的善,三善道是消你的福报,你去享福把它消掉;你造的罪业,到三恶道去消你的罪报,统统消干净才行,不消干净回不去。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住在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三大阿僧祇劫,是为什么?把自己无始那些业,无论是善业、恶业、染业、净业,全部在那里沉淀消除,就这个事情。自己沉淀消除没问题,时间上问题,它不妨碍你,你跟妙觉如来一样,有能力跟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你就能应,你隐显自在。那是在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同样也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跟他方世界的实报土不一样!
人家问我,为什么要学佛?咱们得讲出一套道理来,这值不值得学?要不要学?学佛不知道学的什么,人家说你是迷信,你能怪人吗?你真迷信。经上讲的这三种,真实之际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你要讲不清楚,别人不相信。真讲清楚、讲明白了,我相信他会考虑,就像上大学念书我选择科系,我研究这个科系值不值得学习,喜不喜欢学习,他就会生起欢喜心。这是一切学习当中最究竟、最圆满的学习,学校就设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校长,诸佛如来常常到极乐世界去授课、去担任教授。所以到极乐世界等于到了一切诸佛剎土,见阿弥陀佛等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都见到。我们不知道那没法子,知道了要不干,责任是自己负,自己把这个缘分错过,这太可惜了。所以弥陀这些示现,是大权示现当中达到极处,慈悲到极处,方便到极处。愿常为一切众生拔苦与乐,尽未来际拯济负荷,度尽众生,方成正觉。这都表演给我们看的!
常指的是时间,「过去、未来、现在为三际。常即竖穷三际,即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无边兼指空间,遍及十方虚空,即横遍十虚,包括一切空间。故无边者,乃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这个无边,就可以用中国这两句古话来验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就是无边。「法藏菩萨于一切时中」,这是时间,「于一切处」,这是空间。「大慈大悲度脱众生,务期度尽方休。但时间无有穷尽,空间无有穷尽,众生亦无有穷尽,故此大慈大悲大愿大行亦终无穷尽也」。这些话里面的意思很深,从事上讲是真的没有穷尽,从理上讲有,譬如说布施,布施从事上讲能穷尽吗?那就跟此地讲的,布施亦终无穷尽也。那佛法布施是什么?布施是对治悭贪的,悭贪的意念断尽,布施就圆满了。持戒是度恶业的,真正觉悟之后一个恶念都没有了,持戒波罗蜜圆满,所以有圆满的时候。但是度众生真的是没有圆满。那就是说,大慈大悲与自己的弘誓是没有圆满的时候,自己成佛是圆满的,成佛跟这是两桩事情,成佛是自度,这是利他;利他的事业无尽无边际,自己成就是有界限的,是可以圆满的。圆满之后会不会做这个事情?会做。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这里面的意思深,不能去思惟,思惟想象完全落在意识里头,不能解决问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问题就解决了。
解决大问题是这个原理原则,解决我们身边小问题也是这个原理原则,妙!但是人不会用,总是用思考我想什么方法,愈想愈糟糕,愈想愈乱。社会乱了,冲突已经遍及这个地球上每个角落,哪个地方没冲突?家庭有冲突、团体有冲突、国家有冲突、世界有冲突,地球跟其它的,星际上有冲突,怎么解决?五种见惑断了,冲突就没有了。我断我没有,你断你没有,他断他没有,不断的人有,断的人没有,解决问题在自己不在外,外面永远不能解决。佛法称内学,经典称内经,佛法是向内不向外的,它知道向外问题愈来愈复杂,不能解决;向内很容易就解决,里面解决,外面就没事了。现在科学家知道了,提出一个口号,「以心控物」,这个说得好。以心控物,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一个意思,以心就是世尊讲的制心一处,控物就是无事不办。科学如果承认这个理念、接受这个理念,我们这个世界会改观。好,我们看下面第四段,「请证」:
【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本颂」,这是说这品经,「法藏因地第四」,这品经全是偈颂,总共分为三大段,第一大段赞佛,第二大段发愿,「在末后四句偈,则为请佛证明」,在这品最后,请佛给他证明。「法藏比丘发愿已」,发愿尽了,「即请世自在王如来为作证明」,世间自在王佛是他的老师,他跟这尊佛出家的。『我行』,「我」是法藏自称,我之愿、我之行,「所具决定坚固之力」,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缺的就是这个,我们有愿、有行但没有坚固之力,随缘会随着变,这个麻烦大!他要是有坚固之力,他就随缘不变,这个人就能成就。随顺境、随善缘不起贪恋、没有贪心,随逆境、随恶缘没有瞋恚。换句话说,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什么境界里头,他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这个人决定成功。如果在缘里头,顺境善缘起贪爱,逆境恶缘起瞋恚,这个人堕落很快。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高名厚利」,高名是大官,请你做部长、请你做总理,高;厚利是大的财富,亿万黄金给你动不动心?一动心就完了。高名厚利不动心的人太少太少了,小名小利益可以不动心,自己保不住自己,你没有遇到那个境界。今天人家请你做部长每年待遇给你一亿万,你动不动心?一动心完了,又回到六道搞轮回去了。
所以释迦佛为我们示现的,一生没有改变过念头,三衣一钵,日中ㄧ食,树下一宿,这示现一个什么?就是示现决定坚固之力。他要做个国王,要统一印度,有没有能力?有。为什么?他底下这一千二百五十弟子个个都是能人,都有智慧、都有德行,要来打天下,统一全印度,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为什么不干?不能干,不能跟后人开这种例子。不但佛不干,孔老夫子都不干。孔老夫子周游列国,目的是什么?求人家赏他个一官半职,他来施展他的抱负。真有治国平天下的本事,没人用他。那照现在没人用不要紧,我们把它推翻,我们来干,孔子下面这些弟子各种人才都有。当时人家国君不敢用他是什么?就是怕他篡位,他太能干了,害怕他。孔子不干,不能做这种榜样,这都是大慈大悲,真正的德行,一定要循规蹈矩不能破坏秩序。
汤武是圣人,汤武革命那是有缘分;孔子春秋战国不是那个缘分,那些国君都不错,没有那么大的罪过。夏桀、商纣那真叫无道昏君,残害百姓,应该被推翻的,所以成汤、周武王那是应运而生,他遇到那个缘可以做;孔子不是那个缘,不能做。释迦不是那个缘,你看那个时候,每个国家不管大国、小国都治理得不错,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怎么可以造反?现在人不一样,现在人不管这一套,一切都是掠夺。这些都是属于教育,教育就是我们守住人的本位,守住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决定不能越轨,越轨这个罪重。所以什么时候、什么因缘,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都要知道,佛是绝对遵守。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武灭法,佛弟子都不错,都非常守规矩,没有反抗的,没有不服从的。三年五载国家领导人看到、人民看到了,学佛的人这样有规矩,是最好的公民,佛教马上恢复,国王支持、护法,正法能常住在世间,道理在此地。
学佛的人不争权、不夺利。佛灭度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不怕苦,苦一点是什么?消业障。我们求的跟世间人求的不一样,世间人求富贵,我们求明心见性,跟富贵不相干,走的是两条路子。现在我们的德、我们的智慧都不足,我们的烦恼、习气、业习很严重,学佛知道很难,要无量劫、要生生世世,不是一世能做得出来的。现在我们遇到净土法门,遇到阿弥陀佛,这一生就能成就,无量的欢喜。这个缘分那要抓住,若不抓住,要错过了,那叫真错了,世间什么样的大错误都无所谓,这桩是真错了。我们这一生,每个人遇到就能成就,就怕你遇不到,所以这个缘是不可思议,无比殊胜的缘分。
法藏了解能给他作证的只有佛,他所具足的『决定坚固力』,「唯佛世尊三觉圆满,五眼明朗,智慧无碍,始能为我真实证明」,故云『唯佛圣智能证知』。除佛之外,没有人能跟他作证的。他的缘也非常好,遇到的时候也好。佛在世教化四十二劫,释迦牟尼佛只有四十九年,这四十二劫,寿命长证明福报大,那个世间太平盛世。「又法藏发愿时已是地上菩萨,境界甚深,故非余人所能知,唯佛圣智始能作证,此亦深表法藏大士妙德难测」。实际上我们从前面读下来所看到的,他不是法身大士,他是妙觉如来再来的,比法身大士还高。世间自在王也是示现的,来表演这一出戏剧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里头细心去品味、去体会、去学习,依教奉行,这一生我们都能成就。
最后这两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这两句,「结誓立心。《唐译》曰:纵沉无间诸地狱,如是愿心终不退」。这五种原译本里《唐译》的,就是《大宝积经》里面「如来会」这一会,这一会也是《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讲《大宝积经》的时候,将西方极乐世界做了详细介绍,这就说明《无量寿经》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说。一切经佛只讲一次,没有重复讲第二遍的,唯独《无量寿经》多次宣讲。「无间地狱,苦毒无限」,《唐译》的本子,「举地狱极重之苦以摄诸余」,说到无间地狱把这世间一切苦难都包括尽,是这个意思。「今经法藏誓言」,他发的誓,「纵使身止诸苦中,诸苦自当赅括地狱。我之如上愿行,纵堕地狱亦不退转,正显前文我行决定坚固力」,末后这句跟第一句,这四句偈里头首尾相呼应。
「又《会疏》曰:但有其愿,愿即虚。但有其行,行即虚。要须愿行相扶,所为皆克」,克是成就。《会疏》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要学习,你有愿,没有行,愿是假的。你有行,没有愿,你的行禁不起考验,你会动摇,你会改变。有愿、有行才能成就,愿不动摇,行不后退,这个人决定成功。两个条件同时具足,非常不容易,这个事情真难,那要怎样两个条件才都能具足?要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现在人谈不上智慧,都是常识,就所谓叫知识。现代这个世界,知识充满了社会,智能没有了,知识解决不了问题,它有局限而且有后遗症,智慧不会!中国古人所定的方法,这规章、方法可以几千年不改变,那是什么?那个规章是智能定的,不是知识,现在是知识。你看知识所定的国家宪法,过几年要修改一次,常常修改,它就是什么?它不是智慧。
早年我跟方东美先生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宗教概念,也不相信,只是跟方老师学哲学。方老师曾经告诉我,《周礼》是周朝的宪法,周公制定的,那是大圣人。孔老夫子一生最仰慕的就是周公,他真的发了心想做周公、想学周公,但是他没有缘分,没人用他。他是平民,真有德行、有学问。周公制出这一套治国的宝典,方老师告诉我,如果周家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尊重、都奉行,中国在今天还是周朝。方老师要我多看看,我一遍也没看过。我对于三礼我只是学《礼记》,《周礼》跟《仪礼》没学过,书,书我有,因为方老师讲过,这是智慧治国平天下的一部宝典。我这个人一生对政治没兴趣,所以没有在这上下功夫。我从二十岁对哲学产生兴趣,喜欢学这些东西,没有想到学这个东西走到佛门来了。我非常庆幸,感恩老师,要不是方东美先生,我对于佛教,恐怕一生误会都解不开,我不会去碰它,那这一生的缘就断了。这是稀有难逢的一个缘分,没想到这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这比《周礼》好多了。《周礼》跟《无量寿经》不能比,《无量寿经》能叫我们成佛,解决的问题太大、太多了。《周礼》只能解决一个治国的问题,充其量导致这个社会安定和平,不能叫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个不能,它做不到。我们知道今天这个事情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品:
【至心精进第五】
念老的批注,「本品续前」,接着前一品来的,「法藏菩萨发大愿曰: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我成佛时,国土佛号,悉闻十方,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虫类,生我国者,悉作菩萨,无有余乘」。这个经文上一开头,就说出法藏比丘发愿,发的大愿,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佛号,国土的名号就是极乐世界,佛的名号阿弥陀佛,要悉闻十方。为什么?因为他建立这个剎土,在这里示现成佛,目的何在?是要帮助十方一切苦难众生快速的成佛,跟他一样的,这个愿了不起。如果国土跟佛名不能传闻十方,大家都不知道,那他的愿行就落空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十方诸佛如来要替他宣传,要把他的信息告诉大家,你们断烦恼、消业障太难,真正断不了、消不掉就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极乐世界不要消业障、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这就方便。到那里去就这么三个条件,第一个真信,第二个真愿意去,第三个真念阿弥陀佛。只要用真诚心信愿持名,这就行了,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他的愿是真的,佛给他做证明。十方世界,特别是六道众生听到这个法门,到极乐世界去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每天都有。极乐世界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让阿弥陀佛满了度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开张到现在才十劫,在无尽的时空当中,十劫是很短暂的时间,开张不久,我们的机会就碰到了。要感激本师释迦牟尼佛,不是他老人家的介绍,我们怎么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介绍这些经文,传到中国来翻成中文,我们看到了无量的欢喜。这个经本能靠得住吗?佛教经典怎么来的?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写过经文,老人家一生没有文字的著书。经典是佛说的,佛灭度之后,弟子们结集佛的经典,把佛这一生所说的,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主持这桩事情是大迦叶尊者,这是佛的大弟子。如何结集?这请多闻第一的,记忆力最好的,跟佛时间最长的,几乎每一次佛讲经他都没有漏掉的阿难,请阿难复讲,把佛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五百阿罗汉来作证。听众五百个阿罗汉,阿难所说的这五百人都同意,都没有话说,记录下来。如果有一个人提出质疑:阿难,这一句话好像不是佛说的。删掉,一个人不同意都不可以,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是的。这是什么?取信于后代,结集经藏这样的严格。
现在人不管是谁,没有不受科学的影响,科学里头第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教你怀疑。所以我们处这个时代疑心特重,对于学佛、学圣贤这是个大障碍,不能接受。那从梵文翻译到中国文能相信吗?我们拿一篇古文,让现在人把它翻成白话文,原味都翻不出来。在这一百年当中,多少这些文学家把古文翻成白话文,没有一个人翻出来叫大家看到都满意,没有,一个都找不到,不是原味。佛经从梵文翻译到中国文,可靠吗?我最初学佛的时候就怀疑,我跟方老师谈过这个问题,跟李老师也谈过这个问题,怎么能叫我相信?方老师的话跟李老师不一样,他们从两个角度看。
方老师是从中国古人的德行、学问、智慧,他们翻译这个经意思决定不错,是佛说的意思。文字是自己撰述的,根据佛的意思翻成中文,中文不但不比原文逊色,而且比原文还好。换句话说,把梵文变成中文的经典,梵文经典可以不必要,学这就好了。意思没错,文字比原文还要华美,有这样的自豪、这样的自信心。哪里像现在的中国人?现在中国人完全没有自信心了,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他说在隋唐翻译的时候,中国第一,全世界中国第一,这样的自豪。方老师这么告诉我的。因为我问他,那么多梵文经典传到中国,为什么在中国失传?他说这是中国人自豪,翻译之后,那个可以不要了。真有这么自豪,真这么做法!
李老师告诉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译场里面这些翻经大德,有不少人都是三果以上圣人。那就没有话说了,有修有证。再告诉我,阿难尊者是大权示现,你以为他是小乘须陀洹?不是,法身菩萨再来的。说不定他已经成佛再来的,我们都不知道,哪是普通人!明心见性翻译就决定不会错误,为什么?佛的经是从自性流出来的,见性之后佛的知见就是自己知见,自己跟佛不二。这桩事情,我们可以从六祖惠能大师那里见到,这是个证明。惠能大师见性,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一切佛经你念给他听,他能给你讲,讲得一点都不错。这个我们服了,我们相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坛经》里面我们看到,法达禅师学《法华经》,真的一门深入,十年熏修。这个人到曹溪去参学见到六祖,拜了三拜头没着地,起来的时候,六祖就问他:你刚才礼拜头没有着地,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说:他读《法华经》三千部。《法华经》很长,一天念一部,三千部就是三千天,差不多将近十年,专攻这一部经。六祖说:《法华经》我没有听说过,里面讲的是什么?他答不出来,他转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说:行了,不要再念,我都明白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这就是什么?诸佛如来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法身菩萨都有这个能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诸佛所说的经典,跟他自性里头是一不是二,他怎么会有错误!
李老师是这样告诉我的,跟方东美先生是两个角度来看,两个都好,都有道理。方先生是教我们恢复民族自信心。隋唐时候中国人是世界第一,哪像现在,国家这么衰弱,中国人这么可怜,第一个原因是什么?丧失了自信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对自己东西没有信心,什么都是外国好,外国现在遭难,怎么办?跟着科学技术走,科学技术到今天,已经走到终点。如果量子力学家研究这个东西报告完成了,被科学家公认,过去三百年科学全部被推翻,要重新改写。不是真理,真理永恒不变,世法变幻无常。我们今天像方老师、像李老师,这种善知识都遇不到,统统凋零!我们做他的学生,我们的基础不如他,他们读过私塾,他们年轻时候上学是私塾,四书五经、十三经都背过,底子厚。我这个年龄私塾只上了两年,几岁?六岁、七岁,八岁就改了,私塾改成什么?短期学校,课本就是白话文,古东西不念,这就糟了。好在我们生长在农村,农村里面,那种伦理、道德、因果观念还在。十岁我们从乡下搬到城里去住就没有了,都市里头没有了。就那么一点点根,我们跟上一代比怎么能比?上一代受传统教学至少是十几年,到我这一代两年,两年那么小,六、七岁的时候那么小。我弟弟小我六岁,他一天也没见到过,我十岁的时候,他才四岁,所以他什么都不知道,连一点印象都没有。真的叫一代不如一代,差距很大!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缺失的是什么,需要补习的是什么,我们知道。这就什么?盼望于底下这一代,底下这一代最重要的扎根,如果没有根全是假的,不可能成就。这个根还是古老东西,儒释道的三个根,儒家的根,我们选择强调《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十善业道经》,如果出家加上《沙弥律仪》,四个根。这四个根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讲的,是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依照这个标准不能违背。这四个根扎稳了,这德行,然后儒释道三家重要的经典要读一点,不需要多,要认识、要理解,引发我们自己尊重的心,我们对圣贤、对古德有景仰、有尊重,就是诚敬的心从这培养。然后在儒释道里头专攻一门,都有成就,攻儒学能成圣、成贤,学道能成神、成仙,学佛能成菩萨、能成佛。
可是到真正有人才出现总得三、五代以后,没这么快。我们现在是传灯,这盏灯不能熄灭,代代相传,传一个、两个都可以,就是不能中断。像达摩祖师到中国,五代都单传,到惠能才开花结果,到第六代禅宗在中国才发扬光大。六祖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四十三个人,在他以前老师都是一个、一个,没有第二个。明心见性就是成佛,所以唐朝那时候佛法之盛,四十三个明心见性的,在中国这个地区四十三尊佛还得了!四十三个人每个人传一个,这又是四十三。要传两个,传两个八十六不得了!所以传统文化复兴,正法久住,总得要三、四代之后,我们要看清楚这事情不能着急。
今天只有自己把自己学好,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学不好,根就断了,灯就熄掉了、灭了。要想做好一定要记住,这四个根是非学不可,没有这个就完了。根能生能长,将来能开花结果;没有根的东西学得再好,我常说的那是佛学、儒学、道学,没根的,我看过,有根的我没看过。像我们上一代的,无论是儒、道、佛,真有成就的他们都有根。在过去这个根是家庭教的,父母教的,现在父母不教,学校也不教,社会上听不到,所以对于这个是非常陌生,甚至于比不上外国人。外国人还知道,中国人疏忽,日本人也疏忽,日本人把传统丢掉四百年,中国丢掉两百年。但是日本的民间还保持着纯朴的风气,这个非常好,很难得。可是没人提倡,日本的儒释道都变成宗教,没有讲学的,没有研究经典的,我们看到很难过,我们想帮助他帮不上。
年岁渐渐大了,在这个世间时间不长了,所以希望真有年轻人来接棒接着干。老一代,说实在话这也是环境的关系,他们没有真正培养底下一代,时间都空过了。倓虚老法师晚年在香港办了一个华南佛学院,这里头有不少的学生,我都认识,年龄跟我差不多,比我大的多,比我小的不多,像畅怀法师他小我三岁。但是比我大的都不在了,这几年都往生了,真的看到后继无人。同学当中实在讲就是疏忽扎根教育,禁不起环境的考验,现在的环境不容易,名闻利养、七情五欲,不是深入经藏,天天读经,你在这个环境里头能不动心,不可能的事情。不动心那是圣人、是再来人,不是凡夫,凡夫哪有不动心的道理!我们这一生能保全,没有别的,就是没有离开经本,每天接受佛陀教诲,天天接受佛陀提醒,才勉强能保住。
佛教给我们持戒吃苦,佛灭度的时候留下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都是他老人家一生做出好榜样给我们看的。为什么要吃苦?释迦牟尼佛一生吃苦,你要问什么道理?你细心去观察、细心去揣摩,你会体会到,吃苦对于修道有大利益。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真能吃苦就不会为境界动摇;不能吃苦很容易动摇,就被它拖下水去了。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我学佛六十年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不建道场?建道场,道场成立道心没有了。道场在这个社会要生存,你不能不去靠信徒,你要去攀缘,你不攀缘生活怎么来?释迦佛给我们做出榜样,不建道场,绝不攀缘,每天生活费用,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真叫干净利落,名闻利养、七情五欲绝不干扰。我们不在这里着眼,不在这里下功夫,这个难关度不过去,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古圣先贤用心之苦我们要能体会,我们要认真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