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月灯·起亲想·第二十八章 持戒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16
第二十八章 持戒

  第二十八章<持戒>记述持戒波罗蜜的利益。
  持戒是持守身、语及意方面的戒律。但是,持戒主要和心或意有关:维持专注、谨慎、正念及觉知,对精神修持极为重要。开展这三方面的功德将使我们能在三摩地及禅修上有的进步,不仅是意的戒律能使我们真正有所进步,为了维护修持三摩地的心境,我们也必须严守身戒及语戒。小心谨慎地约束及观照自身的举止及言谈方式,是持戒的要点。持戒清净因而能帮助及支持禅修上的进展。
  佛陀提及彻底修习持戒波罗蜜的十种利益。
  第一种利益是我们将永远具有智慧。若我们能保持温和的心态和及持守戒律,觉醒状态将会一再地在我们的经验中升起;若我们言行不慎、漫无戒守,觉醒状态将不断地减退,最后,从我们的经验中消失。因此,为了维持及不断地开展三摩地境界而达到最终的成果,保持温和、觉知及净戒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将效法一切诸佛,慎守戒律。我们将不会为诸佛、菩萨所责难,或为博学之智者所轻视,因为世间法及胜法的上师都将为我们的行径值得赞扬。我们将不会被拒绝或舍弃。其次,由于持戒清净,我们将不会违反或偏离所立的誓愿,而且,我们会藉由持戒的力量而严守誓愿。第五、第六及第七项利益分别是:坚定有恒地修持佛法、远离轮回并不为之所染污及终将证得涅槃的种种功德。最后提到的几项利益说明:持戒清净的心将恒常免于烦恼障、将证得胜妙三摩地,且将不匮乏法财善德。因为起自持守身、语、意之戒律的这些功德利益,将使我们的禅定极为稳固。
  一般而言,意的戒律是最重要的,甚于身及语的戒律。戒律可分为出家众及在家众的戒律。最严谨的是比丘及比丘尼的具足戒;但是,持守在家居士的清净戒律也极为殊胜。
  兼具智慧与慈悲的佛陀,依照闻法者的性情、需要及能力而教导胜妙的佛法,他直接觉知众生具有不同的能力或根器。有些人能持守最高层次的戒律,即比丘、比丘尼、沙弥及沙弥尼的戒律;有些人则无法如此。佛陀也制定了在家男女众的戒律。
  佛陀根据个别闻法者的能力而开示。能持守各种层次戒律的人,可以领受避免一切业行的戒条;无法如此的人则可以领受较少数的戒条。领受戒律的方式非常多,佛陀从未说过每一个人都必须持守所有的戒条。
  例如,在家男女居士的戒律包括五种主要的戒(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这些戒律能确使我们具有温和、轻松自在、稳定及平静的心境。领受全部五戒的男女在家居士称为“持守圆满五戒之居士”。有些人也许不愿意领受全部的五戒,有些人则可能想说:“我无法五戒全都持守,这一条戒律是我无法持守的。”领受五戒中之四戒的居士称为“几乎五戒全守之居士”。如果我们只领受两、三条戒律,我们就是“持守数戒之居士”。即使我们只领受一条戒律,我们仍然是“持守一戒之居士”。仅仅领受主要五戒中的一戒是可行的,且能产生极大的利益。
  如果我们连其中的一戒都无法全然领受,仍然有一个解决办法。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他的大弟子之一名为迦多衍那(Katyayana,又译为迦旃延或迦延,意为文饰)的,去一个村庄传法。那个村子里住了一位屠夫,夺杀了许多动物的生命。迦多衍那告诉他至少要领受一条戒律,但是,这位屠夫回答道:“我怎么做得到?我很想受一条戒,但我是一个屠夫,我必须杀害动物,因为这是我的生计。若不杀生,我就没有维生的工作了。”迦多衍那说:“是的,但是仍然有一个办法。你在白天杀生,但是,你在晚上也必须杀生吗?”屠夫说:“不,晚上我不杀生。”所以,迦多衍那告诉他说:“你发这样的誓愿:每到日落时分你就不再杀生。”据说,这位屠夫因为发了这样的誓愿而得到极大的利益。同样的,身为佛陀的在家弟子,只要我们能尽力持戒,必定能得获持戒的大利益。在修习三摩地及禅定时,我们需要定静的心,而持戒能帮助我们开展的定静。
  领受戒律并尽力持守,具有无上的利益。誓愿“我将不杀生”并持守不杀戒,和仅只不杀生有极大的差别。乍听之下,我们或许相信只是不杀生就好了;可是,事实上,誓愿不杀生具有更大的利益。差别在于:在领受了不杀生戒之后,我们将会提醒自己:“我已经决定不杀生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得到了这项决定的功德。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只猫一整天都在睡觉,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它并没有捕杀任何动物,它会得到放弃杀生的功德吗?不,它不会。它只是避免了杀生的恶业,它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利益,因为当它醒来时,它又准备好要杀生了。相反的,如果我们领受不了杀生的戒律,这个意念会一直保留在我们心中,不杀生的善根会因而不断地增长;当杀生的机会出现时,我们将会戒绝此种恶行。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月灯·起亲想·第二十九章 十种利益
下一篇:月灯·起亲想·第二十七章 布施之利益
 开展佛性的道路──开示「自生」与「对生」观想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佛性
 月灯·万法体性平等·第二章 娑罗树王佛
 三乘佛法心要·序 前言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上师的重要性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禅修方法
 月灯·万法无实性·第八章 无所有起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灭圣谛
 止观禅修·第一部分 认识“止”之禅修经验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佛行事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栏目:莲池大师]
 82.四川各名胜古刹 Visiting the famous sites and ancient s..[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Respiration[栏目:S.N. Goenka]
 得见众沙门[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法界的蓝天[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学习《四十八愿》摘记[栏目:张秉全居士]
 让生命,活的像个生命[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要如何才能减轻,加诸在年迈至亲身上的病痛?我该怎么帮他?[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