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一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0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一集)  2010/5/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3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十二面倒数第五行:
  「凡夫带业往生同居土,以亲闻佛训故,无退转故,寿命无量故,故必於此一生,圆断诸惑,圆净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故曰圆生四土。」这段文总结前面我们学习的四种净土,这四种净土里面,无比殊胜的就是同居土。不但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是第一殊胜,即使是在十方世界无量诸佛所说的一切法门,极乐世界的同居还是第一殊胜。我们要不把这桩事情认识清楚、认识明白,对於深信切愿总会有欠缺的感触,唯有通达明了之后,深信切愿就圆满了;圆满的信愿,就像蕅益大师所说的,必定往生。往生到同居土,究竟殊胜在哪里?这一小段给我们说清楚了。凡夫带业,要知道我们是凡夫,我们不是圣人,不但大圣没分,小圣也没分,小小圣我们也做不到。从这个地方我们深深感触到,也无比的惭愧。学佛怎么学?第一要持戒,不持戒就没根。所以在家学佛三个根,出家学佛四个根。第二要修行,要真修行,你才会有成就。真修行,我们带业求往生,那就是要发愿、要念佛,信愿行三个条件你总得要具足。真有愿,这个愿怎么生的?知道这个世界苦,苦不堪言,知道苦,我们才愿意脱离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诱惑的东西太多,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的诱惑,知道苦就不受诱惑。我要想得到世间这些享受,自己一定要想想付出多少代价,值得吗?不值得。纵然在这个世间做了国王,世间人所说的,「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你能享受几年?大概历代帝王里头,享受最长久的无过於康熙,康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干隆不敢超过他的祖父,所以做六十年,把王位让给他儿子,自己做了四年太上皇也就走了。所以你想想,能享几时?福报享完之后到哪里去?出不了六道轮回。既然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可想而知,他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讲一世,一世不如一世,这是事实。这就是你付出的代价,修多少世的福报才能做一次帝王,一次享尽了,又要沦落多少世,那又何必?这是我们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的,然后,不但世间帝王没有法子诱惑我们,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也不能够诱惑一个修行人。修行人觉悟了、明白了,世间无量劫不过一弹指而已,还是把方向、目标确定,决定回归自性,回归大圆满,自性是大圆满。世尊在《华严》里面为我们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要把这个找回来,这是本有的,本有一定找得回来。六道跟十法界本来没有,这是一场恶梦,恶梦一定可以醒得过来,醒来就没有了。我们相信,真正醒过来心有余悸,六道苦,十法界苦,这作一场恶梦。所以,清醒过来不容易,真的清醒过来。
  我们很幸运、很不容易,听到佛菩萨的教诲,了解事实真相,不需要断惑就能证真,这个真是稀有难信之法。极乐的同居它是净土,它不是秽土,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三个好处,这三个好处无与伦比。第一个好处「亲闻佛说法」,这是不容易遇到的。听什么佛说法?给诸位说,到极乐世界听报身佛说法。在西方极乐世界,三身即是一身,一身即是三身。我们在这个世间,纵然跟释迦佛生在同一个时代,有缘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你亲自听到法身、报身佛给你说法,哪有不开悟的道理!第二「不退转」,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所以佛告诉我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多难得。我们在这个世间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进步太少,退步就太多了,真叫进一步退十步,所以不容易成就。第三「寿命无量」,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正的无量寿,不是一个有量的无量数,是真正的无量数。所以,必定在这一生当中,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当中,圆断诸惑,圆满的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也就是《华严经》上说的执著、分别、妄想全断了。圆净四土,圆满证得清净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所以生同居就是生上三土,同时生上三土,圆生四土,这是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我们果然有这个认识,有这种认知,怎么能不向往?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得到?能!肯定能得到,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这个愿不愿意就是你是不是真的认知,真认知之后,这个世间你才能真正放下。这世间还有没有放下的,换句话说,你对西方极乐世界认识模糊、不清楚;真的认识清楚,那还有话说吗?肯定成就,什么都放下了。放下之后,我们现前的工作,刚才也提到过,第一个,要把根本、基础打好,四个根,《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沙弥律仪》,持戒。有这个基础,真干,不真干不行,真干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三个,弘经。这是大乘,大乘最后一句话说「劝进行者」,净业三福一共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利,末后这一句是利他,自己成就了,一定要帮助别人,就是自行化他。末后这一愿,那是你完全进入境界了,「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要帮助天下的修行人破迷开悟,了解事实真相,跟自己一样发愿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修行一条路,一个方向、一条大道,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再接著看下面这段,「又此土修行难,退缘多故」。处处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就是帮助你退转的,也就是许许多多的诱惑,你要是禁不起诱惑你就退转。谁在诱惑你?魔在诱惑你。冤亲债主都是魔,你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亏欠他们太多,他们迷惑颠倒,他们要报复,他们要索取;欠命的要还他命,欠债要还钱,没还,他心不甘情不愿,总是要找你麻烦,何况后面还有大魔王做他们的依靠。我们也是迷得太深、迷得太重,诸佛菩萨想帮忙帮不上,不是佛菩萨不帮你,帮不上。怎么帮不上?不相信,不听话,受不了诱惑,好了,就退转了。「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也」,为什么?退转了,道理在此地。今天这个世间,你六根所接触的,你细心去观察一下,哪一样不是名闻利养的诱惑、不是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你能够受得了,能够禁得起考验吗?所以退转的人很多,这是正常现象。真正能不退转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善根深厚,这种人不退转;另外一种人就是经教的薰习,虽然宿世善根不厚,但是他这一生的缘殊胜,一天都不离开经教。这种薰习也要有基础,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根柢好,四个根真扎下去,行愿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真干!有这个基础,天天不离开经教,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
  经教的学习一定要遵守老规矩、老办法,中国自古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个离开老办法成就的,没看到。老办法是阿难尊者留下来的,阿难尊者结集经藏,他上台去讲经他怎么讲?复讲,没有自己的意思。讲台上加上自己的意思,错了,为什么?自己的意思从哪来的?从心意识来的。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经教,他讲的东西从哪里来的?自性流露出来的。你没有能转识成智,你是从阿赖耶识里头流露出来的。自性流露是真心的流露,阿赖耶流露是妄心的流露,用妄心你怎么能成就?所以,佛家世世代代讲经都守著这个老规矩,自性流露。我们没有见性,怎么办?没见性,照老祖宗的方式来讲,别掺杂自己意思在里头,那就是复小座,都是这样成的,就是在近代都不例外。
  我记得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接受香港同修的邀请,圣怀法师(去年往生的),邀请我到香港讲《楞严经》。我在香港遇到演培法师,演培法师那个时候是大法师,出了名的,香港的四众同修租了一辆巴士,带他到香港参观旅游,正好我在香港讲经,也就邀了我。我跟演公也很熟,演公就跟我谈到佛学院,他说佛学院出不了人才,他就指著我,他说你今天在这里讲经,你也不是佛学院出身的。没错,我们都是讲小座出身的。我们在台中,李老师开了个经学班,招了二十多个同学教讲经,怎么讲法?讲小座。那时候相当艰难,没有录音、录像,这些设备都没有,靠什么?靠笔记。笔记,谁有能力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记下来?没有这个能力,那就同学互相帮忙,老师讲这部经,教你们讲,你们同学每个人都记笔记。但是他的方法,一次教两个人,这两个人坐在老师对面,等於说其他的人都是旁听,教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学了之后,下个星期他上台讲给大家听,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他记不下来,同学帮忙,每个同学所记的统统交给他,他拿回去之后再去整理,把它写成一篇完整的讲稿。这个讲稿写成之后,要在班上讲一遍,老师也来听。讲一遍当中有修正、有补充,然后他再写第二遍讲稿,第二遍讲稿还是要上台给同学们做一次复讲,大家肯定了、可以了,第三次上台对信徒们讲。一个星期讲一次,一个小时,要费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个方法很笨拙,但是非常有效。一个小时的讲稿要写八千字,每个星期要写八千字的讲稿。实际上他不到两个小时,他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闽南话,好像是翻译,其实是同样一个讲稿,两个人上台讲,实际上讲经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八千字的讲稿。很不容易,苦学出来的。学讲经,大概一部经,老师规定至少不能少过三次,至多不能多过十次;十次就是两个月,一个星期一次,三次就是三个星期。真有效果!学习讲经那个时候,确实像李老师所说的,吃饭不知道什么味道,睡觉睡不好,这一个月、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心全力都在经上,这叫苦学。
  所以讲经基本的条件,第一个,理解力要强、记忆力要强,没有这两个条件,没有法子讲经。听经的学生很多,讲经是从听经学生里面选拔出来的,他有这两个条件,听经能够理解、能够记得,没有这两个条件就没有办法学讲经。我参加这个班,在这个班里面学习非常有受用。我还没有轮到老师教我讲经,也就是我还没有资格坐在老师对面,那是要上台讲的,我是在后座,在后面旁听的。我的便宜刚刚好就是这两样长处,我理解、我记忆力很强,我听老师一个小时的讲演,要我上台去复讲,我至少可以能讲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班上那些同学,我对他们的帮助就很大,他们漏掉、忘掉的时候都来找我。我多次告诉过同学,我学讲经的时候就是一个月一部经,我在台中住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我都能讲,我在旁听听会的。因为老师教学这个顺序他是按先后,我是最后加入那个班的,所以我的排名排在最后,没有轮到我,我就离开了,那时候出家缘成熟了。所以一出家我就教佛学院,我学了十三部经,能讲十三部经,就教佛学院。复讲很辛苦,非常受用,不从这个方法学,在佛门叫科班出身,就是完全依照规矩学的,不依照规矩学的非常困难,讲老师的东西,讲别人的东西。
  所以我这次第十一遍讲《无量寿经》,我采取讲老师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东西,演义。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夏老是什么人?黄念祖老居士知道,没说,不说好。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再来人,这个事情做不出来的。你看宋朝王龙舒做过,清朝魏默深做过,彭际清也尝试做过,都不圆满,都有缺陷。到这是第三次,夏老重新来会集,费了多少时间?十年。不容易!这是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做榜样,谦卑、虚心。黄念老禀承老师的嘱咐,给这个经做个注解。黄念祖老居士亲自听夏老讲《无量寿经》,搜集经论、古大德的注疏、论述总共一百九十三种,引证的。这是菩萨再来,不是凡夫,他们出现在这个世间,唯一的使命就是完成这个工作,这部经解要普度末法以后九千年的众生同归极乐,这个缘多殊胜。我在台中住了十年,亲近李老师,这个缘也是无比的稀有,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解。我遇到,还没有遇到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我遇到的是李老师的眉注,我用他的眉注讲了三、四遍才遇到黄老居士,遇到这个注解的本子。这次完全讲注解,遵从古大德所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没有自己的东西,经是佛说的,解是菩萨说的。学习古大德的谦卑、恭敬,那我们的修行道就容易了,就不是难行道。
  我们再往下看,「极乐成佛易,无退转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要往生?就为这个。不取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太难了!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介绍行人(修行人)求生净土。诸佛如来没有私心,不为自己,都是想帮助别人成就,哪个地方缘殊胜就介绍他到哪里去,念念想著众生得度,念念想著众生回头、众生成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经中往生正因品云: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圆证三不退。「诸往生者」,这一句重要,四土三辈九品,无论是哪个品位,无论是什么样根性的众生,只要你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也好,也是阿惟越致菩萨。「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这是肯定的,这句话是说凡圣同居土。为什么?金色身、三十二相,同居土所现的,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相是一样的。
  「极乐胜於十方者,首在带业凡夫,一生彼国,便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此翻不退。」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下面讲,「又不退有三义」,这给我们解释出来,不退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位不退,入圣流」,圣人,圣流,圣人的俱乐部。要什么样的条件?在我们这个世间要断见惑,你才能入圣流。圣流是小乘初果,大乘,《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这在佛法叫小小圣,初果。要放下身见,不再执著身是自己;要放下边见,决定没有对立的念头,不跟一切人对立,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这放下了。再放下成见,就是自己的意思,没自己的意思了。成见又分为因上的成见跟果上的成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两大类的成见都没有了。诸位要知道,这清净心现前,刚刚现前,清净平等觉。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也全都放下了,为什么?完全依圣教的教诲,对圣教决定没有丝毫疑惑。
  一般人学佛困难,以为经典里面,他有自己的意思,认为这个不适应现代社会,这几句不适合我们现在修学,他起这个念头。起这个念头他就有障碍,他就入不了圣流,他起烦恼、他起分别、他起执著。如何我们面对著经教,不起分别、不起执著,那就对了。难!非常难。特别是戒律,我对於戒律能有一点信心,章嘉大师费了三年时间,他非常有智慧,善巧方便。因为我入佛门是从学术这个路子契入的,跟方老师学哲学,这里面就有严重的分别执著。方老师那个时候他也有,他说佛法里有一部分是高深的哲学,还有一部分是迷信的宗教,那些东西我们应当放弃。所以在十个宗里面,方老师只著重在性宗跟相宗,性相两宗是哲学。我受他这个影响很深,特别是对於戒律,戒律是日常生活的规范,中国跟印度,中外不一样,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规范,外国有外国的规范。中国规范是从古时候儒家讲的礼,这是中国规范,而礼,每个时代又不一样。三代之礼都有修订,要适合於现前生活状况,像法律一样,它隔个几年要做一次修订。像古代行礼,最敬礼是三跪九叩首,那个时代,现在我们最敬礼是三鞠躬。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古代跟现在不一样,所以我们只学它的精神,不要学它这些方式。
  我们的成见很深,分别执著很严重,章嘉大师知道我们这种年轻人的毛病,不能讲,讲我们不会接受,讲没用。他的善巧方便,我每次去见他老人家,离开的时候他都会送到门口,送到门口会给我讲一句话,「戒律很重要」,他就讲这么一句话。所以这句话我听得耳熟,听过几十遍。老师往生了,我跟他三年,我跟他的时候他老人家六十五岁,他六十八岁走的,我跟他那年我二十六岁。他火化的时候是单独建了个火化炉,我跟甘珠活佛,一起有十几个人,就在火化炉旁边搭几个帐篷,我在帐篷里面住了三天。我请了三天假,住了三天,到那里去好好去想一想,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这一反省,印象最深的就是戒律很重要,他提醒我几十次。我就认真的把佛家的戒律找出来看看,想到一桩事情。佛法是出世间法,我们过去是拿世间法来看出世间法,甚至於还带著有一点批判的味道在里头,错了,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不一样。世间它是有迁流变化的,生活规范是有修订的,出世间不能修订,出世间一修订就出不了世间。我想到这一点,我这就接受了,认真的来学习。因为世间他不断烦恼,他没有断,出世间一定要断,你不断出不了。以后才知道,轮回怎么来的?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从执著变出来的。我们真正放下执著,我们的见解、思想就没有错误,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我们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变现出来的。错误的看法太多了,佛陀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统统放下,你才证须陀洹果,入圣流,「不堕凡地」。没出六道,但是怎么样?你已经证得小乘初果,你在这个世间,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修行,你会证得阿罗汉果,你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他叫圣人,位不退了。
  第二,「行不退,除见思惑,伏断尘沙,恒度众生,不堕小乘地」。这是菩萨,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等於阿罗汉,他不是阿罗汉,这是讲大乘。净宗是大乘,大乘是什么果位?《华严经》上七信位的菩萨。入圣流是初信位,好像小学,小学一年级这是入圣流,行不退是小学七年级,七年级以上。为什么?他教化众生,他离开六道了。六信还没有离开六道,六信在哪里?就在经教常常讲的四禅天修行,他不会下来,在四禅天。四禅天里面有一种叫「五不还天」,四禅天有九层,有九层天,最上面的是五不还天,是阿那含他们住在那边修行的。根利的就从那里直接证阿罗汉,脱离六道,根要是钝一点,没有那么利的,他还要通过四空天,上面还有四层他要通过。根利的不需要通过,从第四禅就直接到声闻,四圣法界里面声闻,他就到那边去了,就脱离六道轮回。他要度众生,所以他不会堕在小乘,小乘是只顾自己、成就自己,没有想到帮助别人。所以《华严经》上菩萨念念不舍众生,这叫行不退。
  第三,「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这就是无始无明断了,我们在华严会上常常说到的不起心、不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那是慧,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这三大类的烦恼统统断尽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就是十法界没有了,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他到这里去了。从初住,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都住在这里面,都住在实报庄严土。显佛性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念念流入如来果海」,如来果海就是自性,也就是我们净土里面所讲的常寂光,念念流入常寂光。这是三种不退。
  「以上三种不退,若在此土修持」,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修是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思想,那叫修,持是保持,「须断见惑」,从这里开始。「如藏教初果」,须陀洹果,「通教见地,别教初住,圆教初信,名位不退」。这是讲藏通别圆四教,小乘的须陀洹是藏教,藏教就是小乘,他们断证的功夫,须陀洹等於通教的见地菩萨、别教的初住菩萨、圆教的初信菩萨。他们断烦恼的功夫是平等的、相等的,智慧不一样,智慧不相同,智慧最高的是圆教初信,智慧最差的是藏教初果,这个我们要知道。「通教菩萨、别教十回向菩萨、圆教十信位菩萨,名行不退」,他不再退转为小乘,他不会退转到小乘。「别教初地,圆教初住,方名念不退」,这藏教里头没有,通教里头也没有。别教初地菩萨断证功夫等於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实报庄严土。换句话说,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在哪里?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没出十法界,所以叫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他没有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他没有转。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转了,转八识成四智,用真心,不再用妄心,用真心就是念不退。别教跟圆教断证功夫相等,智慧不一样,智慧德能不相同。
  「但此净土法门,横生圆超,不可思议。」这是给你讲四教,或者是《华严经》的五教,小始终顿圆,他们都是讲竖的,一个阶级一个阶级往上提升。净土不是的,净土,我们在人间,烦恼一品也没断,跟小乘须陀洹比差远了,没法子比,但是我们从人道里面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叫横出,不是竖出,不是一步一步往上提升、从上面出去的,我们从旁边出去,这就是这里面讲的横生。虽是横生,他圆超,超到哪里?超过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直捷就证得阿惟越致菩萨,这个不可思议。「凡往生者,不再堕凡地,是证位不退。」在我们这个地方要想证得藏教的初果,你试试看。断这五种见惑你能做得到吗?头一个,身见能破得了吗?不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确实把这个身看作跟衣服一样,身决定不是自己。不再跟一切人对立,你能做到吗?真的能放下成见吗?自己没有主张,一切随缘。太难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做不到,做不到你就得不到这个位次,我们大乘法里面讲初信位的菩萨。我这么多年来勉励同学,在美国时候我就常讲,总有二、三十年了,劝勉大家,也劝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我讲真话。这十六个字我们放下,我们在佛法修持上在哪个阶位?是在初信位的门口,没进去。我们自己以为很了不起,在门口,没入门。
  要怎样能够入门?入门,我们这个条件不行,要用经典上的条件,那是佛说的,真的把五种见惑断了,你才能证得初信位菩萨。要用什么来证明你是真断?真断掉之后,清净心现前,我们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刚刚现前。好像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太阳光看到了,曙光看到了,是在这个境界里头。我们的本能,本能就是六种神通,两种出现了,天眼出现了,天耳出现了。天眼出现,就是说你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你能看到六道里面的状况,因为你刚刚得到,能力还不大,小神通。这两种肯定出现,如果这两种没有,你决定还没有证得初信位。到二信、三信就又加两种神通,他心通、宿命通。四信、五信,这个能力慢慢往上扩大,到六信位的时候,神足通出现。到七信位,漏尽通出现,也就是说见思烦恼断尽了,跟此地讲的伏断尘沙,见思烦恼尽了,伏断尘沙,七信以上的菩萨。他也到六道来教化众生,这是到六道里教化众生的小菩萨,有时候自己力量伏不住,伏断,伏不住的时候还会退转、还会堕落。但是不怕,有大菩萨会照顾他,他在遇到魔障的时候,大菩萨来救他,他会接受,他很容易回头。《金刚经》上,佛嘱咐这些大菩萨常常护念小菩萨,小菩萨都是讲十信位的。十住以上是大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讲初住以上的,别教是初地以上,圆教是初住以上的。凡往生者,不再堕凡地,这证得位不退。
  「极乐国土,唯一佛乘,故不堕於小乘,是行不退。」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像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上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乘、没有二乘。二乘是大乘、小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只有一乘法。一乘法,一佛乘,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把那个四十一位我们不要去理会它,只提出法身大士,就是一乘法。那个四十一位是非有非无,不能说它真有,也不能说它真没有,我们在经教上讲了很多次,那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无始无明真的断了,他真的不起心不动念,可是习气不容易断,这是行不退。「既生同居,即同生上三土,圆修圆证,於此土中,必破无明,显佛性,而证念不退。」这是讲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状况,大致是这个样子,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所以在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快,所有的障缘都不存在。「於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一生成佛。」这四十一因位,就是这些法身大士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尽,所以有这么个说法。可是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看不出,这是初住菩萨,那是等觉菩萨,你看不出来。为什么?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都平等,你怎么会看得出来?只有佛才能看出来。
  「如《要解》云:五逆十恶」,这是阿鼻地狱的罪业,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我们对於这些造作罪业的人敢不敢轻视?不敢。他在临命终时遇到善友,劝他念佛往生,他要是一下觉悟了,一念回头,断恶修善,那十声佛号就是修善,他真能往生。四十八愿里,阿弥陀佛说「唯除五逆十恶」,为什么?他不相信,不相信的就没有法子。五逆十恶要是能够具足信愿行,一样成就。所以他后头说,这个说得清楚,你不能相信的那就没有办法,他回不了头来;五逆十恶,临终的时候能够相信就能回头,能回头就能够往生。你看,这还得了吗?真正不可思议。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这句话重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得三不退,所以他是阿惟越致菩萨。又,「了此」,这都是《要解》上讲的,「方能深信弥陀愿力」,这句话要记住,深信,一点都不怀疑阿弥陀佛的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我们念佛,大家都念佛,念佛的功夫不一样,念佛的效果也不一样、功德不一样,什么原因?完全看你的信力,你有一分诚信,你念佛的功德就是一分,你有十分诚敬,你念佛的功德一定是十分,那怎么会一样?不一样。我们对於名号功德,这个深信从哪里生?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研习经教的重要,你对於经教愈透彻,你的信愿深度就愈加深。对於经教不透彻、不了解,那个信心很薄,只可以说在阿赖耶里面种一个善根而已,起不了作用。别人给他说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好,他就动摇了,他就改信别的法门,改学别的经教。这就是佛法祖师常说的,祖师们说的叫露水道心,太阳出来一晒,露水就没有了。这就是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信愿不坚、不够深,道理在此地。
  因此,对於经教的学习就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在现在、往后这个时代。在过去,我们不说很远,过去六十年前,一甲子,我们上一代的人,传统文化的底蕴还相当的深。那一代的人没有学过经教,专门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那些人老实、听话、真干,真能往生;一生没有听过经的,那时候听经机会不容易,没有这么方便,一句佛号念成功。他具备的条件就跟刘素云居士说的一样,她没有长处,她老老实实告诉别人,她的长处就是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不过她还是听经,深深培养她的善根福德。因为她是现代人,得到高科技的方便,她拿到《无量寿经》的光碟,应当是我早期在新加坡所讲的。我在新加坡讲的《无量寿经》光碟,很快在中国国内就流通,她得到了。那个光碟六十片,我那时候在新加坡住一个月,一天讲两个小时,六十个小时《无量寿经》讲圆满。我用的注解是李炳南老居士的眉注,我用那个本子,那时候还跟黄老居士没接触过。一个光碟是一个小时,早年录的,是录像带录的,以后转成光碟。
  她告诉我,她每天听一片,就是一个小时,这一片她听十次;换句话说,她一天听十遍,就是一片听十遍,到第二天再换一片。六十天把这部经听圆满,圆满之后从头再听,她做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她对这个经很熟,信愿就是这么奠定下来的,她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老实人,真听话、真干,她成功了。大家听她讲,都佩服她口才好,我们中国古人常讲熟能生巧,熟透了不就变成自己的!所以她那个讲经教学,还是从传统老办法当中成就的,就是复小座,没有别的技巧。你看一部经从头到尾听十遍,她巧妙得很,她的十遍不是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听十遍,她是一片听十遍,同样六十天,十遍圆满。这个力量大,一天一片,重复十遍,比一天听十片,六天就听一遍,比那个效果好。大家都可以实验,试试看,你就明了古圣先贤教学的方法妙!方法看起来很笨拙,真能收效果,不让你起妄念。熟透了就是自己的,到自己有悟处才能发挥,得三宝的威神加持,你能发挥。发挥完之后是什么样子?自己也不知道讲什么,那就是对的。自己有成见在里面,你会想得起来我说些什么,佛力加持你的时候你就想不起来,讲完之后,你头脑里空空的,问你刚才讲的什么?不知道。这种经验,凡是上台讲经的法师统统都有。谛闲老法师是一生讲经的法师,他讲《圆觉经》,有几个老居士,那是民国初年,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德,听他讲经做记录。做完之后,每一次讲经完毕,江味农居士给他做的记录,送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就问江居士,这是我讲的吗?他说是啊!「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他都不知道。讲台上三宝加持,不是自己想「我怎么怎么讲」,不是的,没有准备,到时候自己就出来了,佛力加持的。凡是常常在台上讲经的都会有这种经验。所以讲经之前要请加,请求三宝加持,讲经之后要知道感恩,修什么?修谦卑、修礼敬。
  再接著看,「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我们自己的心性,在讲台上这一念真诚,跟佛菩萨就通了,那个信息是不知不觉就传过来,这在佛法里有个名词叫「法尔如是」,法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你有感。你说:我没有求!这叫冥感,你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你那一点真诚、那一点无私的奉献、那一点的愿望,愿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你自己还没有感觉到,佛菩萨已经收到这个信息,他就明显加持给你。心性不可思议,跟诸佛菩萨同一个心性。
  「又极乐不退之因缘有五」,这都是《要解》里头说的,蕅益大师讲的。第一个,「弥陀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摄受一切众生,平等的摄受、普遍的摄受、永恒没有间断的摄受。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我们确实被摄受,但是没有感触,那是什么?烦恼习气太重,障碍了。如果烦恼习气薄一点,你就会感受到。这是第一个不退。第二,「佛光常照,菩提心增进,故不退」。这是佛力在加持你,到极乐世界那太明显了,佛光注照,一定把你的道行、功力往上提升。第三,「水鸟树林悉演妙法,增其正念,故不退」。这一点诸位都晓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这些水、鸟、树木花草统统都说法,那是阿弥陀佛神通变化之所作。阿弥陀佛变成一朵花,阿弥陀佛变成一只小鸟,阿弥陀佛变一棵树,都在给你说法,所以你不会退转。
  第四,「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故不退」,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诸菩萨是什么?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要晓得,纵然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记住经上的一句话,「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的底限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都是法身大士,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极乐世界,无明破了没有?没破,法身也没有证得,但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享受、受用跟法身菩萨完全平等,智慧平等、神通平等、道力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这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换句话说,生到他那边去,就像十方诸佛世界的实报庄严土一样,没有差别。你记住,同居土跟实报土没有差别,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只有西方世界特别。一切诸佛如来神通道力都跟阿弥陀佛平等,阿弥陀佛现这种净土,为什么其他诸佛如来就不现?诸佛如来不是凡夫,凡夫好胜,你行我也行,你现极乐我也可以现极乐,我不比你差,好胜。诸佛菩萨没有这个习气,阿弥陀佛现了,行,大家都到他那里去,你看这个心量多大!阿弥陀佛所现的就是一切诸佛所现的,他里头没有分别。既然那边有了,十方诸佛接引众生成佛,教化一阵子统统去,都到那边去。没有自己!十法界就是一法界,诸佛刹土就是一刹土,哪有像我们这里这么分别执著?所以一落到分别执著立刻就堕落了,这个不能不知道。你看全是法身大士,没有魔王外道,没有魔邪,外面;内里面没有烦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他不退转。第五,「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不退」,无量寿,真正无量寿。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慨夫,圣德难思,佛恩难报,弥陀悲心至极,圣智无伦,从而流现此凡夫易生之同居净土,行人不须断惑消业,只要信愿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横出三界,永离诸苦,位登不退,一生补佛,超情离见,不可思议。」这是宗趣最后的总结,句句话真实不虚,确实。此地讲的圣德就是阿弥陀佛的大德,大恩大惠,无法想像。弥陀的恩、诸佛的恩,诸佛介绍、诸佛推崇。弥陀之恩让我们感受到一切诸佛的恩德,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没有不推崇阿弥陀佛的,没有不介绍阿弥陀佛的,使我们才真正对阿弥陀佛有认识,知道有这尊佛,知道有这个法门,太难得了!所以弥陀的悲心至极,到达极处,弥陀的智慧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从他的恩德、悲智流现(流露出现)凡夫易生的同居净土,我们才能够一生圆满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末后的这一段文我们明天再来学习。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二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四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0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六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六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二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六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六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要开庙店[栏目:白云禅师]
 与祖师同行 柒 遍界真实义[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