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九集
 
{返回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8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0九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09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五页,请看经文,大字的是经文:
  经【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这一段经文是须菩提说的,解释前面所讲所以然的道理。我们看注解,翻过来看注解。经文看起来好像是很简单,很容易懂,而实际上他的含义很深很广。
  【是名,约相,约缘起说。即非,约性,约性空义说。】
  「约」,古人用这个字,就像现在我们所讲的「就是」,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从相上讲,就是从缘起上讲。但是「约」比我们讲「就是」,那个意思还深、还圆满。相是现相,前面说过很多,现相不是实在的,但是不能说它没有,它有;有,不是实在的有,也就是不是存在的有,佛法叫它做假有、妙有、幻有。有这么多名词,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佛法说真、说妄、说有、说无,它有一个界定,就是有个定义。凡是会变的,凡是会动的,都是假的,都是虚而不实的。凡是永恒不变的,那是真的,那个才叫有。本性空寂,它永远不变,虽然现相,体性还是不变,佛法称它为真实的,称它为有。现相是刹那生灭相续的现相,所以它不是真有。这是说明「是名、即非」。
  【我人等见,皆为缘起之幻相。】
  说一切现相,这些物质的现象,是生灭相续的相,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这地方讲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是讲到心理的现象,不是外面物质现象。经上讲的四相,是物质的现象,物理的现象。四见是心理的现象;换句话说,这是心理的作用,我们讲心理的作用。作用它现相,它不是没有相,确确实实它也现相,那么这个相也不是真的。如果我们用相宗的讲法,这就很容易懂。法相唯识宗跟我们讲八识五十一心所,这都是讲的心理。八识,阿赖耶识是心之本体,是心之体,前七识跟五十一心所,用现代的话说是心理作用,心理起用。经上告诉我们,心心所都有四分,四分就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阿赖耶识也有这四分。我们明白这个四分,就晓得心理起作用有相,它有见分,它有相分,它有相,所以它还是缘起的。
  怎么缘起的?要讲最初的因缘,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个一念不觉,就是缘起。所以阿赖耶也是缘起。因此,法相宗将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放在有为法上。有为法就是有生灭;换句话说,有为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心法、心所法、色法;色法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金刚经》上讲的四相,这是物质;还有心不相应行法,这个也确实有这些事情,当然也是假的。「心不相应行法」,我们现代的名词,叫它做抽象的概念,确实有这个事情,它既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它是从心法跟色法里头变现出来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譬如二十四个不相应里面,第一个是「得」,得失。得失,单单讲得失,它不是心法,心里头没有得失,也不是色法,色里头也没有得失。得失是什么?妄想、妄念。譬如我今天得到钱了,我得到这个钱了,单单讲得,「我得到了」,这是心法,我以为得到了;钱是所得的,是色法。这个能得、所得离开,单单讲「得」,这个得是既非色法亦非心法,所以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讲时间、讲空间,时间、空间也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它既不是心法,它也不是色法。所以这一类的东西,叫做不相应行法,也是缘生的,都是假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凡是假的,就要从心里面把它舍掉,怎么叫从心里舍掉?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不要去计较,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假的!你把这些东西执著以为是实有,那就苦了,你就会生烦恼。所以应该要舍的,要放下的,一定要舍,一定要放下,道理在此地。
  哪些是真实的?真实的我们才要。真如本性是真实的。佛法的修学,特别是在大乘法里;小乘法是一个阶段,没有达到目的;大乘法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它最后的目标都是明心见性。每一个宗派里面,所说的名词术语不相同,但是它的境界、目标完全是相同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求的就是明心见性。心性才是真正的自己,所有一切万事万法、虚空法界,都是心性缘起变现出来的,那个才叫真正的能变,根本的能变,要找到这个。找到这个之后,我们就得大自在了。十法界依正庄严,想怎么变就怎么变,你说这个多自在!这才叫真正解决问题。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才是自己的本人。学佛没有别的,是把真正的自己找到,找到这个,在佛法里面就叫做成佛,就叫做证得无上菩提,就这么一回事情。这是说明,见相都是缘起的幻相,都不是真实的。
  【此佛说我见之真实义】
  佛在这个经上,屡次的讲到四相四见,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所以我们不能够误会,不能够错解,执著真的有四见,那就错了。
  【我见是无明本】
  底下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句话是出在《楞严经》上。
  【为成凡之由】
  六道凡夫,凡夫是迷惑颠倒,造业受难,这是凡夫。为什么会变成凡夫?就是凡夫执著有我见。诸位要晓得,只要执著有我见,四见就全了;与我见相对的,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就是说明,只要有我见,他就有无量无边的妄想,妄想从这儿生的。既有妄想,必定就有分别执著,从分别执著里面就变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就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它的根本就是从我见来的。佛在此地说了这么多,真正的用意告诉我们:我见是假的,我见根本不存在,是这么个意思。缘起性空,不但自性里面没有这个东西,实实在在说,自性所现的现相,相分里面也确确实实没有这些。虽有相,相刹那生灭,真的是了不可得。千万不能把这个相续相看作是真常的,这是很大的误会。由此可知,佛为我们说明这些事实真相,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帮助我们了生死、出轮回,用意在这个地方。
  【破我见是智慧光】
  智慧在哪里?不是我见以外有个智慧,那就错了,这是佛法非常困难的一个地方。自古以来,学佛的人有多少?几个人开悟?几个人证果?为什么学佛的人那么多,成就的人那么少?如果我们要追究它的根本原因,可以用一句话包括:错解了佛的意思。佛说的话没说错,我们听错了,听的时候把意思会错了。譬如我们听「破我见是智慧光」,一定要用智慧来破执著,智慧跟迷执好像是对立的两桩事,这就错了,不晓得智慧跟我见是一桩事。六祖在《坛经》里面说得很好,我们也念得很熟,甚至於也能说得出来,可是它就不能兑现,那就不起作用。我们在《坛经》上看到,当年六祖跟印宗法师见面的时候,印宗是岭南的大善知识,讲经说法的法师。就是现在广州光孝寺这个道场,这个道场还在,讲《涅槃经》,风动幡动那个旗杆现在还在。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旗杆?可能不是的,那个旗杆不可能存在这么多年,但是决定是那个位置,那是没有错的。印宗知道惠能大师是从黄梅得法,就是五祖的传人,对他非常尊重。向他请教,五祖平常说法的时候,对於禅定、解脱怎么讲法?六祖回答他,回答的就非常高明,并没有说五祖禅定怎么说法,解脱怎么说法,他没有说这个。他回答说: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同样这个道理,智慧、我见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你如果懂得不二法,这问题解决了。你要认为这是二法,你永远不得其门而入,这是佛法的难处。所以学佛的人很多,悟入的人很少,原因在哪里?都落在二法里头。
  明了我见是缘起的,明了我见是是名,即非是名,这就是智慧。我见还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你说有,他事实真相彻底了解,他确实没有这个念头。你说它没有,他跟大家讲经说法,那个我见不知道讲多少句?释迦牟尼佛不是在《金刚经》上讲了很多吗?所以有跟无是一不是二。有我见、无我见,那就变成二法了。诸位要能明白这个道理,细心向这个体会,你才懂得如来所说的真实义。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才会真正明了。落在二里面,永远没有办法。所以我们想想,印宗法师那样的大善知识,还是不得其门而入,那个原因就是不知道是一法。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一,那你就真正入了法界。凡是不能入法界的,都落二、三。
  净土宗的修行,大家念佛念得很久,往生有没有把握?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有没有消息?没有!为什么没有?依旧是落在二、三。这经上教给你,一向专念、一心不乱,你果然是一,那跟西方世界就联络上了。关键都在一,这是真正的门径,真实不可思议。希望同修向这个地方去体会,你的修学境界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殊胜,一月比一月进步。这是佛在此地所说的这一句的深义,这个经文里面我们所念的,「世尊说我见,即非我见,是名我见」,下面我们省略,用意在此地,这就是破我见之智慧光。
  【乃成圣之路】
  超凡成圣。我们现在是六道凡夫,过的是凡夫的苦日子。假如能够在这一句句下,「佛说我见,即非我见,是名我见」,你恍然大悟了,真的明白佛说的意思,你从现在凡夫地就成佛了。前面讲,这当中没有次第、没有阶级,从凡夫地一下就成佛了。这个事情,我们不必从经典上去看,就以六祖惠能的例子来看。当年他在黄梅,五祖跟他讲《金刚经》,不像我们这样细讲。五祖跟他讲《金刚经》的时间,我们的判断没有超过两个小时。他在半夜跟他讲,大家没有人见到。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后头就不要讲了。不但是《金刚经》不要讲了,一切经都不要讲了。他悟到什么?他就悟到个「一」。《维摩经》上讲的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一是真心,一是本性。你真正把这个根源找到,那些枝枝叶叶,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了。这叫上上根人,这是聪明人。中下根性的人,不晓得从根本修,从枝枝叶叶。像一棵树一样,你所见的是一片叶子,那个范围就太小太小了;你能够懂得树枝,那你就高明太多了,这就好比你深入多了;你要是能把树的根本找到,那就全部都解决了。
  六祖惠能大师展现给我们看的,他在根本上找到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我们就在《坛经》短短的资料里面所看到的。他听经的时间太短,我们判断他一生听经大概只听两个钟点。人家会听,这个高明!我们听两千个钟点都没听懂,人家两个小时就把问题彻底解决了。这就是宗门以后所讲的话,「识得一,万事毕」,你真正认识一,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我们再看看其他一般这些法师大德,研经研教的,费了多少时间,多少辛苦,他能够了解的是一个树枝,没找到根本。树枝是我们今天讲的教义,已经算很难得;根本是教理。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教给我修学的纲领,他说:你听经要听教理,教理要是真正懂得,就一切都贯通,一经通一切经通,你著眼要在这个地方。如果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你要著重在教义上。教义像树有几个枝,你至少要了解一个枝。如果你是给你讲一部经只懂一部经,换一部经你就不懂,那就是枝叶,那就是叶子。那个学法太苦,你要学到哪一年才成功?学一部,会一部,没有学的都不会,这还得了!这个没有法子。他教给我这个方法。通教义,至少你学一部经,能够通十几部、二十几部,甚至於一、二百部,能够贯通,就是与这部经理论、方法相类似的都能贯通。世出世间法一样的道理。这是说明古人他们修学的经历,可以做我们的参考。然后你就体会到佛在经上讲的这几句话,那个意思多深多广,才不会把这些经文句子随口滑过,好像前面念得太多,怎么又来了,而不晓得字字句句含义无量的深广。再看底下这一段:
  【佛说一切法,不外两义。】
  这是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义理。
  【明性、明修是也。】
  这两个意思,一个是道理,一个是方法。明性,性是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另外一个意思,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怎样能够达到明心见性。方法很多,所谓法门无量,八万四千法门,方法很多。只要学一个方法就够了,不必学太多。方法,我们通常讲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意思是一样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虽然平等,这里头最要紧的是契机;也就是说,适不适合我修行?这是一生当中,修学成败关键之所在。如果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自己的兴趣,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我们修学起来就很快乐,觉得一点障碍都没有,也不会困难。如果不适合程度,与自己生活环境都不相应,那么你修学就感觉到很困难,就感觉到很不容易。这是我们选择法门必须要晓得的条件,选择契合於自己根性的法门来修学,就很容易得利益。
  一门通,的确一切经通。我们从《坛经》里面看惠能的例子,可以增长我们的信心。惠能没有听过《涅槃经》,他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就是读《涅槃经》的,大概也念了不少年,也不懂里面的意思。遇到惠能大师,那个时候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是他逃难离开黄梅的时候,路上碰到这个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对他很尊敬。他让无尽藏比丘尼把《涅槃经》念给他听,他不认识字。他听了之后,就跟她讲解,无尽藏比丘尼听他讲解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能大师度众生,第一个开悟的人。他一生,接受他教诲开悟的总共有四十三个人,这在中国佛教史里面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一生当中,在他会下明心见性这么多的人,没有见过。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只传一个慧可,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无尽藏比丘尼是第一个得度的,那个时候能大师二十四岁。
  法达禅师读《法华经》,读了十年,也自以为了不起,贡高我慢,瞧不起人。去参访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著地,六祖看到了。起来之后就责备他,你既然礼拜,头没有著地,贡高我慢,你一定自以为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你有什么值得骄傲?」他就说了,他也很老实,他念了三千部《法华经》,念得很熟。念三千部《法华经》这值得骄傲,所以礼拜的时候头没有著地。六祖就考他,《法华经》讲的是什么?考他,问他意思,他答不上来。法达就请教六祖,六祖说《法华经》我没有听过,你念给我听。读三千遍,那是背得很熟了。他将《法华经》念给六祖听,只念到第二品,《法华经》二十八品,第二品「方便品」。「方便品」念了之后,六祖说好了,可以不要念,我都知道了。这一讲解,法达就开悟了。这是证明,法达念三千遍都不能开悟,是什么原因?落在二、三,六祖为什么听一点点他就全部都明白,后头都不要再听?六祖懂得「一」,秘诀就在此地。
  净土宗的修行,关键就在一心。所以你用二心,那就没有办法。净宗法门再广大,你还是进不去,你用的是二心。凡是入门的人,入门就是明心见性的人,入一真法界的人,没有别的本事,就是懂得一,万法归一。这个经上,前面经文读过,「如来者,诸法如义。」如就是一,二就不如,一就如。所以入境界的人,就是入一真法界的人、明心见性的人,秘诀就在此地,这都是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的。读《金刚经》的人很多,讲《金刚经》的人很多,意思很明显的摆在这个地方,就是因为心里头没有归一,摆在面前也没有看出来。《金刚经》「即非、是名」有多少句,句句都是这个意思。不能怪释迦牟尼佛这个句子讲得太多,讲得这么多,我们还是不懂,还是没有搞清楚,这才晓得他说这么多句是大慈大悲;前面没有听懂,希望后头你能听懂。懂得之后,受用无穷!不但一切佛法障碍没有了,你完全通达了,跟大家说,世间法的障碍也没有了。你在生活上没有障碍,你工作上没有障碍,事业上没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统统解除,解脱了,这才知道佛法真实的利益。没有这个效果,没有这个利益,我们学它干什么?那个佛出现在世间也毫无意义了。他真的帮助我们!性跟修,也就是理与事,这是佛说法的两个中心。
  【且一句法中,说性必兼有修,说修即摄有性。】
  可见得性修、理事,还是一不是二。不过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有所偏重,偏重的原因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有些人理迷得深,事迷得浅,佛一定是理讲得多,理讲得透彻,修行的方法略略提一提就可以。因为那种人是老实人,教他怎么做,他就能够老实去修,但是他对於这个道理不了解,这就是理说得详细,事说得简单。有些人理迷得比较浅,事迷得比较深,烦恼重,修行功夫不得力,理论他头头是道,这两个也合不起来,佛对这种人讲法,一定在方法上讲得详细,理论上是简单扼要。这是佛应机说法。最明显的例子,像佛法无论是大小乘,我们看到佛说法的纲领。譬如讲五蕴,五蕴里面讲事只讲一条,色是事,色法。讲到心性,讲四个,受、想、行、识,这就是理说得多,事说得少。他讲十二处,这个意思跟五蕴就不一样,十二处是讲六根、六识。六根,眼、耳、鼻、舌、身,这五个都是属於色法,都是事,就讲得很详细,心法里面也讲得很详细,意根,六根里头意根是心法,六识是心法。这就是两样都迷得深的,所以两方面都要细说。
  这是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佛讲经说法的方法,他的的确确是因人而异。什么样根性的人,他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导他,这是经上常说的,佛无有定法可说,完全随著众生的根性。但是他教导的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个说理论、一个说方法。说理,里面一定有修行方法;说修行方法,一定有理论的依据,我们要懂得这个原则。譬如《金刚经》,《金刚经》里面讲理讲得多,《弥陀经》呢?你看看《弥陀经》里讲的都是事。实在讲,这两部经要是讲解的话,哪一种经好讲?《金刚经》好讲。为什么?有理论,大家听了都很欢喜,觉得很有道理。《弥陀经》难讲,如果讲不出一番道理的话,那是小说,那是童话故事,是很好听,没人相信。你才晓得,那个经真难讲。还有《地藏菩萨本愿经》难讲,你要不说出一番大道理出来,人家都当作神话故事看待。
  一般讲经的人,理论的经好讲,事的经很难讲。可是你要懂得,事里头要讲理。你看看,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你一看到不能不佩服!才晓得《弥陀经》上字字句句含有那么深的道理在。这样讲法,人家才心服口服,才相信,很不容易!像理论上的这些经,纵然不相信,也不会有人反对,它讲的是有道理。但是理一定要说事,说到事修,我们学到这个理才有用处,才不至於落空。
  【若不知如是领会,其於佛法终在门外。】
  我们看到这一句,想想现在这个社会上学佛的人很多,真的都在门外。不但在家同修很多在门外,出家一辈子都在门外。这个门里、门外,《金刚经》的门槛很高。门里是什么?门里是一真法界,门外是十法界。如果不能明心见性,没入门;也就是说,《金刚经》很简单的标准,四相四见没有破,都在门外。我们想一想,从学佛以来,见到那些出家的、在家的,几个人破了我执?几个人破了我见?如果我相、我见没破,用《金刚经》的标准来一衡量,他在门外,他不在门内,这就很清楚了。我们要想入门,必定要破四相四见。破四相四见,要真正了解四相四见是怎么一回事情,把它真相搞清楚;真相搞清楚,就破了。实在讲,哪有什么破不破?你要有个破不破,你就破不了,你还在门外。明白之后,你的心恢复到清净,清净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那就是门内。你的心里还有一物,就在门外,那都不是真实的。
  【理性当於差别中见平等】
  这是理,理从哪里看?从相上看,相是千差万别。佛法里面讲开悟、讲觉悟,悟在什么地方悟?在种种不同差别现相里面,见到平等的理,见到平等的事,理平等,事也平等,这就开悟了。理是自性,在有情众生的分上,称作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无情众生分上,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这是无情的,有情的是动物,无情分上叫做法性。虽然说佛性跟法性,但是要知道,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性。性是一个,平等的,差别相上见到性体,是平等的。为什么说在事上也是平等的?事上平等,有很多方面可以见到,从业因果报刹那生灭,平等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差别相,都是刹那亿万生灭的相续相,这是从生灭现相上去看,它是平等的。从业果上看,也是平等的,就是现在讲的物理,从物理上看是平等的。现相再多,我们用现代的话,佛法里面讲微尘,都是微尘组合的,不管什么现相,分析到最后,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我们今天世间人迷惑颠倒,一颗金刚钻宝石,看得贵重得不得了,地上沙石没人要,在化学里头一分析,基本的粒子完全相同,只是它的排列组织结构不相同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你从它基本组织的物质上来看,是平等的。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我们就被它迷了,认为那是无价之宝。其实真正明白人,这么大的一个金刚钻,跟底下一块石头,我们看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差别。迷的人,这个宝贵,那个贱,有贵贱;觉悟的人,是平等的。所以从业果上来讲,一切现相也是平等的。
  然后你才晓得,佛在经上讲的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众生的范围很大,地狱也是众生,畜生也是众生,饿鬼也是众生,跟佛在一起平等的,无论在性上讲是平等,相上讲也平等。你才懂得平等的意思。佛的相,我们经上常念,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饿鬼、地狱相跟佛相怎么能比?那是组合排列上不一样,但是从基本物质上完全相同。佛的相也是微尘组合的,地狱、饿鬼、畜生的相,还是微尘组合的。离了微尘,无有一法可得,也没有一切现相可以成就的。佛在此经告诉我们:「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是真平等。从这个地方,你才能体会《金刚经》的味道,我们常讲法味无穷,你才在里面真正得法喜充满。
  【修功当於平等中见差别】
  修功是在事上。事上,尤其是渐修,这里头有差别的现相。像菩萨,初信位的菩萨,二信位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差别。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差别,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差别,这个有差别现相。差别现相是从平等里面现的差别。差别是怎么来的?是从迷悟当中来的。迷得浅的人,他的地位就高一点;迷得深的人,地位就低一点,就如此而已。功夫里头差别的现相,大的分是声闻、缘觉、菩萨,这是大的分;细分,声闻里面,像小乘阿罗汉有四果四向八个阶级,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是细分。平等里面见差别的现相。我们在修学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境界一层一层向上提升,但是一定要知道,差别现相是建立在平等的体性当中。
  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道理。在过去,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听说还有很多人去查《大藏经》,都没有查到带业往生四个字。这个说法就是从美国加州出来的,说的人现在已经不在了。那个时候确确实实震动全世界,许多念佛人听到这个说法都怀疑了。那一年也是正好我到洛杉矶,周宣德老居士,也许我们这里有同修认识他,跟他见过面的。周老居士那个时候八十多岁,将近九十岁。他在洛杉矶的机场接我,我们下飞机,同坐一个车子到蒙特利市。他在车上告诉我:法师,现在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那我这一生不就完了?显出来很恐怖,他说:怎么办?我就告诉他,我很轻松,我说:「如果带业不能往生,就不要去了!」他听不懂我的意思。他看著我,他说:这怎么回事情?我说:如果带业不能往生,西方世界有多少人,你晓不晓得?他还是没听懂。我跟你讲,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你去干什么?我这样详细跟他解释,他意思还没听懂。然后我就老实告诉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这些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你承不承认?他说:承认,这是经上讲的。我说:那一品生相无明是不是带业?他听到这里,他懂得了,他笑起来了。等觉菩萨去往生,还带一品生相无明,谁说不带业?然后我再问他,我说:经上没有说带业往生,经上有没有讲四土三辈九品?这个有,这经上有。如果要是不带业的话,哪里来的四土三辈九品,四土三辈九品怎么来的?带业多少。带得多的,品位就低;带得少的,品位就高,这么来的。如果都不带业,哪里来的四土三辈九品?这讲不通,那是平等的。他这才恍然大悟。我说:安心老实念佛,决定带业往生。
  我到纽约遇到沈家桢居士,他也跟我提出这个问题,也感觉到这个问题严重。这叫执著在文字里头,没有看到佛讲的这个事理的真相。佛说法四十九年时间还是短,言语文字上哪里讲得那么周到?而且佛入灭之前,交代后世的弟子「四依法」。第一个就是「依法不依人」,不能听人胡说八道。第二个就解决这个问题,「依义不依语」,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佛教给我们,要依他所讲的道理,依他的理论,不要执著他的言语文字。你为什么颠倒?依语不依义,你就搞错了!佛没有错,错在你自己,这一定要懂得。所以,平等理里面要见差别相,差别相里面要见平等理,理事是一,性相是一,这才能真正契入。底下这一段:
  【佛之开示,往往约一事以明理。】
  就一桩事情说出宇宙人生的真相。
  【而其理实贯通於一切事】
  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他的理贯通一切理,说老实话,事也贯通一切事。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所讲的「四无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叫真的得大自在,得大圆满。哪里会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都是迷惑,迷了才有障,从迷惑里面生起分别执著,障碍现前了。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哪有障碍?世出世间法是一法,哪里还会有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没有这个界限,没有这个差别。
  【若闻法者,不知如是贯通,是只见差别而不见平等,岂能观其理而会於性乎。】
  这就是做不到,不能见性,也不能真正明理。同样一个道理,只见平等不见差别也不行,也有障碍。此地讲的,见差别而不见平等,是六道凡夫。见平等而不见差别,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不起作用,所以阿罗汉、辟支佛不能见性,偏在一边。
  【本经说即非是名处甚多】
  这个句子我们看到很多。
  【闻者便当领会其中道理,原无二致。】
  佛在这个经上重复这么多遍,这是他的教学方法。一遍、两遍,我们很容易疏忽。所以凡是极重要的开示,佛一定是不断的重复,加深我们的印象。一部《金刚经》念下来,想想经上讲的什么?别的记不得,「即非、是名」这个会记得,遍数太多了。像我们读《四十华严》,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确经文那么长,一遍读下来之后也不能记得。可是有三句话,那印象一定很深。善财参访善知识,他开口所问的第一个话说:「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未知如何修菩萨道,学菩萨行?」这三句话印象很深刻,为什么?重复了六十多遍。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他要说一遍;其他的我不记得,这三句话一定很熟,能记得这三句话就不错了。这三句话的意思,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像这个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善财童子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已经发了无上菩提心。
  菩萨道是指的用心,我发心之后,我要用什么心生活?用什么心工作?用什么心处事待人接物?道是讲心,行是讲事。我用什么心?用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每遇一个善知识,都是这样请教,而那个善知识就在他本身日常生活当中的行持告诉他。这五十三个人代表我们社会各行各业,这就说明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菩萨行,都是菩萨道。但是从五十三种不同的行业上来看,这是差别。从他的菩萨道、菩萨行,你就能见到平等。所以《金刚经》上讲的这些理论、方法,全部都在《华严经》上表现无遗,《华严经》上表演出来给我们看,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
  在早年,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教经典里面《华严经》最好。他是一个哲学家,他把佛经看作哲学。特别是《华严经》,他认为这一本书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书,他认为这是哲学概论,佛家的哲学概论,全世界哲学之冠。这一本书里面有圆满的理论,有精细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这是任何哲学书籍里头所找不到的。他做出来给你看,把这些理论方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给你看。他在晚年学校退休之后,他还在学校里面开课,担任客座教授,专门讲大乘佛法,讲《华严经》,开「华严哲学」。很可惜!方先生还是执著哲学的观点来看《华严经》,他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听他上课,那不能不佩服!许许多多的法师比不上他,他非常用功。重要的那些经文句子他都能背诵,那么大的年岁,我们实在不能不佩服。因为把佛经看作哲学,哲学所讲的是二法,不是一法,有能有所,所以他老人家没入进去,非常可惜!他走的时候是七十九岁,实实在在讲,如果他能再多活几年,他的境界会变,他真的很可能契入;可惜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寿命到了。这个在佛法里面也叫业障,这是魔障。四种魔里头有死魔,五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使他不能达到高层次的境界。这一段是让我们从「即非、是名」这个句子里面,体会到佛说法的真实义,这个真实义,此地讲的「原无二致」,这一句就是《维摩经》上所讲的不二法门。
  【即非,约理体之性,以明本空。】
  经上凡是这个句子,都是表这个意思。
  【是名,约缘生之相,以明幻有。】
  有,决定是虚幻的,本经到最后的结论:如梦幻泡影,这是说明它不是真实的,不是真正存在的,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正存在的。如露如电是讲它刹那生灭时间的短暂,用闪电来做比喻;也正是佛在《楞严经》上所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两句话讲得好,讲得非常透彻,的确是一切现相的事实真相。如果你真正通达明了了,现在这个世间是乱世,大家都没有安全感,都有忧虑,都有恐怖,这个道理通达明了,所有一切恐怖都没有了,你就真正得到安全感,没有恐怖的事情。为什么?没有一样事情是真的,都是梦幻泡影,都是幻相。再告诉诸位:有情众生决定没有生老病死,你怕什么死?没有生老病死。世界没有成住坏空,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给你讲真话。这一句话里面的关键是一切法不生,本来不生;既然不生,哪有灭?不生为什么会有这个现相?缘起的现相,缘起性空,缘起根本就是不生。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肯定,那在佛教就给你取个假名,你叫无生忍菩萨。无生忍菩萨也是有名无实,「无生忍者,即非无生忍,是名无生忍。」所以,一切恐怖统统都息灭了,这是了解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他心不安,了解了没事,天下再乱也没事。
  【即非是名并说】
  这是世尊在《般若 经》上,常常用这种方法。
  【明性相不一不异】
  不一不异,是《般若 经》的精华,是世尊二十二年讲《般若 》的中心。不但性相不一不异,说不一,是从现相上讲的,从相上讲的,相不一样,不一;不异,不异是没有两样,是从性体上讲的。像这个句子里面,所说的即非,所说的是名,是名就是不一,即非就是不异。佛以种种方式来说,希望我们体会这里面的意思。
  【法法皆然】
  世间法、出世间法,没有一法是例外的。诸位读了《金刚经》,能够把这四个字记住,就能提起观照的功夫。在起心动念之处,你想到佛在经上讲的即非是名,你把这个句子念一遍,你的心就平了,你就觉悟了,就不再迷惑颠倒,你了解即非是名里头的意思,包含一切法。
  【即无论何法】
  小事情穿衣吃饭,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
  【皆应明了此理,两边不著。】
  修行用功在哪里用功?大家都以为,我要在念佛堂里用功,在禅堂里用功,大众共修用功,早晚功课用功,全是假的,没有用处。所以你修行这么多年来,一点效果都没有。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在穿衣吃饭上用功,在日常点点滴滴琐碎事情上用功,在处事待人接物上用功,那叫真会用功。在起心动念处用功,起心动念是什么?是四见;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是四相。「我相者,即非我相,是名我相」,「人相者,即非人相,是名人相」,你在这上用功,这教给我们观照的方法。让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念念不迷。六祖大师在《坛经》里头所说的,念念不迷惑,念念是正觉,这叫修行。把从前一些老的习惯、老的习气,所有一切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是真正会用功。转变我们的生活,把苦难的生活转变成佛菩萨智慧的生活,把种种障碍的生活转变成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生活,转变凡夫的生活成为佛菩萨的生活。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会转变。《金刚般若 》的理论方法帮助我们转变,真的是超凡入圣,就在一念之间。这里要紧的一句是「两边不著」,这一句非常重要!两边不著就是销归自性,也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心性在哪里?无有一法不是,法法都明心见性。在吃饭里面明心见性,在穿衣里面明心见性;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无有一法不见性,这叫真的明心见性。
  【修行功夫,可概括为观门、行门,细说则法门无量誓愿学也。】
  大乘佛法里面讲到修学的纲领,多半都讲观行,观行就是此地讲的观门与行门。观门是理,通达道理;行门是事相,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这些事相。修学,观跟行是一不是二,理跟事是一不是二。理事如果脱了节,变成两桩事情,你的修行功夫决定不得力。无论你怎样精进修,都没有用处;也就是说,你转不了境界。不能转境界,就是功夫不得力。所以一定要晓得,观行是一不是二,就是前面所讲的,事里面有理,理里面有事。在种种不同事相当中,你见平等之理,你见不生灭之理。在理论当中,你又能够见到种种差别的事相,知道这些差别事相怎么来的?怎么演变出来的?最后这些事相归宿到什么地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所谓是觉者的生活。底下两段再细说:
  【理观,依佛说可以贯通一切之理性,加以深切体认,严密觉照,用之於行门。】
  我们先看这一节。这里面有两句话很重要,第一个是「深切体认」,也就是说,佛所讲的这些道理真正明了,真正通达了。特别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金刚经》所讲的可以说是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中心、精华,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法的大根大本。《金刚经》的道理能通一切法,所以六祖大师在《金刚经》上开悟,一切大乘经教他都通达了,是有道理的,他通一切法。既然通一切佛法,当然也通一切世间法,世出世间法都通达。
  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古时候听经开悟,真的是上上根人。一遍听了他就觉悟了,就是此地讲的,深切的体认了。中下根人只可以说是结个法缘,曾经听过一遍经,听了之后都忘掉了,也不晓得讲些什么,阿赖耶识里头落下一个种子而已,这一生当中不得受用。可是现代人有福,现代中下根人可以跟过去上上根人平等。怎么会平等?现在可以重复反覆去听。古时候听法师讲经听一遍,不会给你讲第二遍。现在有录音带,一遍听不懂,听十遍;十遍听不懂,听一百遍;一百遍听不懂,听三百遍、五百遍,就听懂了,就赶上那个上上根人,甚至於超过上上根人。现代人有福报,借重科学的工具,只要你有耐心,你真的肯干,你才行。
  过去学讲经,说老实话,你听老师讲经,从前教讲经都是复讲,讲小座复讲。头一天听老师讲经,第二天你上台复讲,你要没有能力,就没法子学。只听一遍,你要有那个记忆力。老师讲一个小时,你有能力复讲五十分钟才算及格,你可以学讲经。古时候,讲经的法师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听众当中有这个能力的,老和尚把他挑选出来,让他第二天复讲,这样训练出来的,有这种能力的人不多。过去李老师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前面十一届我都参加,我跟他们同学们混在一起,看看他们的能力怎么样,结果非常失望。李老师那个时候讲《佛学概要十四讲》,老师讲一个小时,下课之后,我就请这些同学们集合在一起,你们来复讲,拿到老师的讲稿来复讲。听了一个小时,照这个大纲来复讲,表解的稿子,他们的能力几乎百分之九十只讲五分钟就完了。讲得最好的大概七、八分钟,我那个时候一看到这个样子,摇头!古人常讲后生可畏,看这样子并不可畏,才晓得这个难处。从前的标准是要讲到百分之八十,你才有资格被选出来学讲经。
  可是现在录音带帮了大忙,可以反覆的听。听到录音带上讲一个小时,你也能讲一个小时,岂不就成功了吗?要听多少遍?总得听几十遍、百遍以上。洛杉矶赵立本居士,他就专门听《六祖坛经》跟《金刚经》,就专门听这两样东西。他告诉我,他说:法师,我只学这两样,这两样我很有兴趣,我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可不可以?我说可以。他告诉我,他听了二十六遍。那是好多年以前,听了二十六遍。我就劝他,你继续听,听满一百遍,你就会讲了。他现在果然会讲了,到处讲,讲得很不错!你能够把一部经从头到尾反覆听一百遍,行!所以现代中下根人可以跟过去上上根人相比,道理在此地。只要你肯下功夫,只要你不怕困难,你一遍一遍的听,一遍一遍的学习,这就能成功。
  讲经确确实实不是一生的事情,生生世世的善根,决不是一生能够成功的。今天用录音带这个工具,一生当中可以成功,这是很难得的,我们要会运用它。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我有能力,我听老师讲一个小时,第二天我把老师东西重复讲一遍,我至少可以有把握,讲到他百分之九十五,我有这个能力。我听一遍,都能够记得,而且我听的时候很专心,他这些理论东西,我都能听懂。但是没有这样的能力,你就没有办法。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录音带,没有这个工具,所以学东西学得很苦。有这个能力的人就太少太少了。所以说博闻强记,要有这个能力。这是深切体认,非常非常重要!
  真正通达明了,还要会用,你要不会用,那也枉然。严密觉照就是用,要把这些理论方法能运用在生活上,这才能转境界,改变我们的生活。生活改变了,当然第一个是你的想法、看法改变了,思想改变了,你的做法也改变了。譬如底下第二条,事修上它头一个举例子布施、持戒。没有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我们对於布施很难,总觉得这个钱很辛苦赚来的,很不容易。尤其我们那个时候是公务员,一个月薪水很微薄,在台湾早期待遇很薄。说到财布施,没有人愿意去做。可是这个道理明白之后,不但可以做,很欢喜去做。思想观念改变了,做法就不一样。境界转了,连带的身体体质也转了,体质上转变的,一般世间人所期求的,健康长寿。如果你不能够转过来,你的一生是命运在安排。命运从哪里来的?《了凡四训》里头讲得很清楚。
  我是前些年,也就在此地,在迪安那学院讲《了凡四训》,有二十五个录音带,讲本文是十五个,前面五个带子是讲序文,印光大师的序文,总共好像有二十五个带子。有一些同修,从这个带子把它整理出来,我看过,里面也修订过,现在印成一本书,好像有这么厚,我看外头有结缘的,这是我删定过的。这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人只要有我、有我执,有我有人,有是非人我,这个人就有命运,他就受命运的支配,就受命运的主宰。如果哪一天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你就超过命运,命运跟你不相干。命运不相干,再告诉你,风水也不相干。你有命运,就有风水。风水是什么?受外面环境的影响,那叫风水。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你不要被人骗了,现在骗人的事情很多。风水跟每一个人根性、命运不相同。这个地方,我住在这里好,对我来讲;你住在这里未必好。风水并不是:「这好风水,每个人住都好!」不一样,要跟你的命运相配合。所以看风水才有「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就这个道理。你没有福报,什么福地你住在那里,麻烦就来了,一大堆的麻烦。什么原因?那是福地,你没有福,你的福跟那个地要能够相应,那才住得好。好风水对甲好,对乙未必好,要明白这个道理。对那个人好,对我未必好;对我好,对他未必好,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与自己的命运要能够相应,要能配合,这是世间意。
  学佛的人要超越,这是佛法殊胜之处。如果学佛的人还堕落在命运里面,还被环境所转,这个佛学得就很冤枉,一丝毫的功德利益都没有得到,那真的叫白学,冤枉学了。学佛最殊胜的利益,也就是最低限度的利益,这不能说最殊胜,最起码的利益,改造命运,改造体质,身体健康长寿,容光焕发,这是最起码的好处。这一点好处没有得到的话,你这个佛不叫白学了?大的好处,经上给我们讲的,都是真的事实,我们这一生可以做得到:了生死,出三界。这一生当中,从凡夫转变成佛菩萨,超越十法界的佛菩萨,这是最殊胜的利益,真实的好处。我们人人都做得到,要紧的是要深切体认这个经典讲的道理,要能把理论方法应用在自己生活上,那你就成功了。所以,用在行门。
  【理观,必应兼事修。】
  有理论一定要把它用在生活上,这个事修就是生活。学了佛法这些道理,与自己的生活要是脱节不相干,这是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我常常讲,佛法是非常现实的,决不是玄谈,决不是空洞的,字字句句在生活上统统用得上,没有一样用不上,跟我们世间学校所学的东西的确不一样。学校学的东西,好多都是没用的东西。离开学校,有什么用?我在学校念书,我念中学的时候,年岁虽然不大,我就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我的老师对我的看法也很特别,我在学校是很有名的不用功的,我考试只要六十分,家里要我年年升级,六十分就可以升级,就行了!不念书。老师问:你可以念书,为什么不念书?我说:书念了没用处。他想想也真有道理。我说:我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工作,这些东西都没有用,我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在这上面?可是我喜欢念书,我到图书馆念书,我念的东西比我的同学多得太多了。我要念我用得上的东西,用不上的东西我不念,所以学校功课敷衍敷衍就算了。我有能力敷衍,刚才讲,我的记忆力很好。考试之前,平常不念书,考试之前十分钟,书翻一翻,保证及格,就行了!你说这个书还要念它干什么?这不需要念了。我的老师对我都了解,你要做数学,数学有练习本,我数学练习本不交的,我跟老师商量好了,同学们做不出的习题,我到黑板上做给你看,我会做,何必要浪费我的时间?所以我在学校里念自己喜欢念的书,念自己觉得有用的书,没有用的、不喜欢的,一概都不念。这是理跟事一定要相应。「缺其一,便不足以言修功矣。」你修行的功夫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相应,理跟事一定要相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八集
下一篇:《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0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九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三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一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三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0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四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六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八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任杰先生的生平、译著事业与佛教思想掠影——任杰先生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文化人与阿赖耶识[栏目:太虚法师]
 《入菩萨行论》第84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栏目:慧语禅心]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八[栏目:智谕法师]
 Lay Buddhist Practice - The Eight Precepts[栏目:Bhikkhu Khantipalo]
 今日佛教复兴的希望在哪里[栏目:星云法师]
 仰慕已久的地方[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四十八愿 第十三讲:念佛人应以真佛弟子为“镜”[栏目:纯祥法师]
 法王宗喀巴大师赞·信德香水池(喜饶嘉措 作 多识 译)[栏目:多识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