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禅宗的公案有一千七百多则,皆是直指人心,令人拍案叫绝。孔门的公案,尽在此则,以心传心,使人叹为观止。
孔子常赞叹颜回,本应传法于他,怎奈其人超凡入圣,先走一步。由以下对话,可知夫子对颜回的认可:
一者、「安贫乐道」,故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子随遇而安,他人随境则转。
二者、「力行仁道」,故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子时时不离正道,他人片刻即失。
三者、「闻一知十」,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颜子利根上智,夫子自谦与子贡皆不如也。
颜回仙逝之后,孔子观其曾子的德行,传法于他。后来曾子解释孔子所述之《大学》其传十章,而由门人记录之。以下节录曾子之德行:
一者、「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述进德修业,日日省察,时时惕励。
二者、「谦虚宽容」,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曾子教人为学谦卑,待人宽容。
三者、「远大志向」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期勉读书人,要有崇高的理想,肩负起弘扬仁道的责任。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夫子观曾子虽是可教,但未悟大道,于是要传心法于他,故不问而自说:「曾参呀!我所领悟的大道,此一理可以贯通天地万物。您是否已体悟到了?」曾参当下契入,不假思量回答:「知道了。」师徒一问一答,以心印心,孔门已有传人了!
但同样的道理,子贡却无法领会。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夫子问子贡:您以为我的学问,是由博学多闻,而后记忆起来的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夫子答:不是的,我是以一理来贯通一切的道理啊!
六祖大师言:「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归纳起来,一切天地万物,皆由自心所变现出来的;演绎出去,由自心,演变所有的一切万象。
孔子所悟的「吾道一以贯之」,正如六祖所说的「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故圣人所悟的真理,可说是殊途同归。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大道之理体,无以言说,故曾子只能勉为其难的从事相来说:夫子所讲的吾道一以贯之,只是教我们行「忠」、「恕」二字而已。
何谓「忠」?中心为忠。所谓中心,就是至诚无私的心。何谓「恕」?如心为恕。所谓如心,便是以无私的心,来推己及人。故朱熹言:「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子贡曾问夫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终身可以将心比心,替人着想,便是有仁之人。
学问贵于知行合一,而非学术研究,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六祖言:「迷人口说,智者心行。」故在了解孔门心法之后,应依教而行,才不负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