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庸之道
 
{返回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3
中庸之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无私无为,长养一切,使万物各正其命,其性非善非恶。依天性至善至真而为,便合乎正道。但人迷失本来天性,贪着五欲六尘,故要修学回归正道,此作为便是「教化」。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此正道,片刻不可离;若可离去,即非正道也。因离正即邪,故六祖惠能言:「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难怪佛陀教弟子们「八正道」,使身、口、意三业清净而获得解脱。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所以,君子应时时戒惕有过,谨言慎行,虽人不见其过,亦要「戒慎」;诚惶诚恐,畏惧有错,虽人不闻其错,亦要「恐惧」。君子不畏人之见闻,只戒恐己之堕落!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言行可现,过错可显,心念隐微难显现。小人于显现处,故作虚伪,为博得众人之赞赏;君子修身,不为虚名,故独处之时,戒慎其心念而已。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君子于起心动念未发之前,即要体悟本性,此谓之「中」;遇到境界来临时,要学发出皆符合礼节,此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之体,为天下人之本性也;和之用,为天下人之通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君子若能领悟「中和」之体用,方能明白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理,能知一切万物生育演变的由来。故《易经‧系辞上传》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至此则能明天道,以推人事;以不变,来应万变。此中庸之道,孔门之心法,学者若能彻悟,则一生受用不尽矣!

{返回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孟子尽心
下一篇:孔子之道
 中庸之道
 大学之道
 不求顺境
 念佛至要
 诸葛亮家书
 一念十界
 如何解脱
 四书心法
 清净的自性
 决定成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真正的毒蛇[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修大圆满就是修自心的净土[栏目:达真堪布]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八、证大乘教是真佛语[栏目:韩镜清教授]
 “栽椿启请”(认定一地好钉椿之意)何以加持最大?[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护法与尽孝道:房山石经雕刻的原动力(李尚全)[栏目:其它]
 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栏目:在闹市中修行]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一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放下就如此痛快[栏目:明一法师]
 什么是五教十宗?[栏目:洪修平教授]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二、十方赞誉的阿弥陀佛[栏目:陈义孝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