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祖坛经讲记 第68集
 
{返回 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4
六祖坛经讲记(68)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这个部分很重要。很多人都有去〔归依〕,但是你一定要懂真正的三归依到底是什么意思。【善知识!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请问,你三归依了吗?没有?来,我替你归依。你愿意从今天开始以〔觉〕悟为师吗?愿意。你愿意从今天开始以〔正〕见为师吗?愿意。你愿意从今天开始心中清清〔净〕净吗?愿意。真的吗?不要一下课三归依就不见了。你能够时时保持觉醒吗?不简单。你能够时时明白什么是正见正法吗?不简单。你能够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吗?那更不用谈了。事实上六祖大师讲的三归依门槛真的很高。你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先去了解是怎么回事。人家跟你讲:「菩萨,你来受菩萨戒。」你要知道什么是菩萨戒,你不要去做不知道的事情。知道做什么事情,一般来说都不会偏差太多,但是不知道却做某些事情,结果常常跟你所要的都不一样。如果是好的还没有关系,如果是不好的,你常常会后悔。就好像最近的金融风暴,为什么人家跟你讲一下,你就去投资呢?一天到晚都在发生事情,到处看都是这个样子。
 
【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这句话表面上简单,但是,你们很多人跑道场,有时候会跑到〔邪魔外道〕去,你真的不知道呢!还好,我们今年过年有办禅七。好几年来过年我几乎都闭关,有一年的过年,我没有闭关,同学就讲:「师父,过年期间,所有的寺庙都很热闹,办好多活动。某家寺庙的住持,还给信徒看手相呢。」我不能够跟你讲怎么样,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去判断,不要把权巧方便变成邪方便,邪方便跟正方便不一样。正方便就是正确的,邪方便就是不正确的,正方便就是正确度众生。究竟是正是邪,了义不了义,或是究不究竟,彻不彻底,你真的要懂,当察觉到是邪魔外道,或是不究竟,你要离开。你今天归依之后,请你不要乱跑道场。如果你要跑道场,你要以法为师,这样的话才不会偏差,你应该以〔自性〕的〔三宝〕来做证明。
 
【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我们常讲佛法僧〔三宝〕,这叫事相三宝,就是看得到的。〔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法〕就是佛法、佛经,〔僧〕就是出家人。另外的三宝,〔觉、正、净〕,这叫〔自性〕的〔三宝〕,又叫理体三宝,这是内在的。你要归依外在的三宝简单,你要归依内在的三宝就难,你要去求三宝简单,悟三宝就困难。如果是一个形式,或是一个外在的三宝,那并不代表你真正懂。你要懂你内在的三宝,〔觉、正、净〕,这三个字可以当成你的正见,以这三个字来过人生,以这三个字时时刻刻来检测你自己,依这三个字来修行,必然能见性。
 
新的一年要调伏自己内在的这一条牛,大扫除的时候,你要问自己,连房子都要一年扫一次,你为什么不将内在好好地大扫除呢?若不能够悟到「本来无一物」,至少要做到「时时勤拂拭」,先把这句话摆在心中。先扫,扫久了就能扫除尘垢,地扫干净了,心也扫干净了。《六祖坛经》各种病都能够医,这样不夸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的心制造的,当摆平你的心,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学东西我们还是要提纲契领,要掌握核心,就像我们所讲的「万变不离其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你能够明白根本的道理,很多事情自然能够迎刃而解。当然,这样的话很多人听过,尤其是老一辈的常常说,从小听到大,这就是诀窍。为什么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坎坷的?都是苦的?因为你的心不平,所以人生就是坎坷的,不是人生这条路难走,而是你心中这条路难走。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你的心,更简单的说,就是你不明白自己的心。今天大家来听《六祖坛经》要听「明心见性」这四个字,但是大家不要认为这一辈子不可能做到,好像这四个字是大彻大悟的人,或是圣人才能够达到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怎么有可能?有时候我们太看轻自己,有时候我们太高估自己,高估或看轻都没有办法看清事情的真相。明心,就是因为你过去不明白你的心,你现在明白了不就好了吗?明白了,就叫明心,这跟我是不是圣人有什么关系?!这跟我是不是佛祖有什么关系?!你有心,就应该去明白它,真正明白自己的心就叫明心,这会很困难吗?如果你不想要,你永远都不会明白它。你为什么不想要?因为认为不重要。就像有的人觉得英文很重要,所以他一定要去学英文。我对英文一窍不通,只会说一句I am sorry,就是我认为英文没有那么重要,我认为中文比较重要。一样的道理,你如果认为没有学佛法也可以做人,没有学佛法人生还不是过得很好,你就不会学佛法。你认为了解自己并不是很重要,那你这一辈子都不会了解自己。现在思考一下,你认为了解自己重不重要?你认为人生有没有比这件事情更重要的?
 
我从来不会勉强别人来学佛。为什么?当你觉得不重要,我跟你讲是没有意义的。今天来学习,你一定要清楚为什么来,如果你不清楚,一定学不好,而且也不会持续。我常常跟同学说:「听我的课差不多十分钟就可以决定要不要再来。」如果你觉得了解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你就会朝这个方向去实践,必然就会明心,这是很明确的,不是模棱两可的。大家不要一开始学佛,就谈到自己的根器,或是说「我还差很远」,就是你自己而已,你需要跟谁比?你不需要跟释迦牟尼佛比,也不需要跟六祖大师比。我们只需要了解自己就好,明白这一颗心,接着你才会知道过去都是乱讲话,看到别人都说:「你要平常心!」「要知足常乐。」「要看破放下。」「要用心生活。」今天讲话开始要不一样,为什么?你凭什么叫人家用心生活?不明白你的心怎么用心?不明白你的心,你会用错心,用你的心折磨自己、折磨别人、绑住自己、控制别人。从今之后,请你时时刻刻善待自己,时时刻刻利益别人,时时刻刻让自己常清常净,让自己心中常生智慧,看到别人有悲悯体谅的心。我们时时刻刻在用这张嘴巴,一开口就要能鼓励别人、启发别人、引导别人,用我的身体来服务大众。你注意看看,你过去都用什么心?为什么过去我的心都不用〔正〕,都用邪?都不用〔觉〕,都用迷?都不用自在,偏偏都用执着?就是因为不明白自己的心。
 
谈到〔归依〕,你已经归依了吗?什么叫归依?你做事情要清楚。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有人跟我说:「我带你去受洗。」我说:「我只要在家里洗澡就好了,为什么要跑到那边洗?」你要先讲清楚什么叫受洗。纵使你跟我讲得很清楚,我也听得很模糊,好像你要带我进入一个宗教要先有一个仪式。不是我不要仪式,而是我要先了解。就好像要我对你鞠躬,不要勉强我,等我了解之后,自然会对你鞠躬。一样的道理,你要三归依,不是说归依之后就会一切平安、顺利,我跟你保证不会。你自己糊里糊涂,怎么会平安?!我曾经看过,归依之后车开出去就撞到柱子。
 
为什么要三归依呢?什么是佛?〔佛〕就是发现真理的人。什么叫法?〔法〕就是世间的真理,〔僧〕就是奉行真理的人,这三项很可贵,就像世间的无上宝,所以叫〔三宝〕。〔归依〕的意思就是说:「我愿意向他学习。」你不向懂真理的人学习,不然要向谁学习?真理就在你的面前,你怎么不好好读桌子上的这部经呢?真正能够力行真理的修行人值得顶礼赞叹啊!简单地讲,这叫「世间中所有好的都集中在这里」,这才叫做归依三宝,它不是一种仪式。若不是这样,我为什么要跟你学习?为什么要向你顶礼?为什么要归依你呢?所谓归依,就像很多女孩子,她们这一生终究要有归宿,但我们的生命不是只有一生,我们生命叫做永生,或叫生生不息,我们生命的归宿,就是〔三宝〕。
 
刚才所讲的是外面的三宝,那统称叫事相三宝,现在六祖大师所讲的是返回内在的,叫〔自性三宝〕,也就是理上的三宝,就是谈你内在的问题。归依自性三宝就是归依你自己。事实上你心中有〔佛〕,所以拜佛向内拜是拜自己的自性佛,向外拜是礼敬诸佛。我心中有佛,所以我归依我内在这尊佛。我内在有〔法〕,有什么法?心生万法,自性能生万法。法从哪里生?从心生,所以叫心法。〔僧〕就是清净,你的自性本来就清净,就像六祖前面所讲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自性有三宝相当地清楚。六祖大师的意思是,假设你不明白自性的三宝,你向外去求,常常会迷失于外,而不能够真正去明白、去了解自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重点、核心,也让大家真正明白什么叫真正的三归依。如果今天讲的,你觉得真正符合你的心,可以渐渐去了解佛法,你自己想要归依,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归依。就像我以前去归依,我骑着摩托车,看到旁边有一个地方可以归依,我就闯进去。我本来是要去拜访一位客户,就打电话给那个客户:「我碰到一位大师,想跟他请教,两个小时之后我再过去。」我三归依完,出来之后,那宗生意没有谈成,但是我很高兴,我高兴的不是没有谈成,高兴的是我谈不成还很快乐,你能够体悟到这样吗?今天人们的快乐是什么?—「我终于得到了!」「得到了」的那种快乐并不是真的快乐。因为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不快乐。我快乐是什么?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居然是快乐的。就在那一刹那,我有一点点感觉到什么叫平常心。

{返回 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祖坛经讲记 第67集
下一篇:六祖坛经讲记 第69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5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89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1集 前言
 六祖坛经讲记 第48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58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31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26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40集 释功德净土
 六祖坛经讲记 第74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88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要义 第五品 愚品 聪慧的年轻人 智者迅速领悟正法[栏目:法句经要义]
 83 孝子割肉济父母[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慈悲巨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学佛的次第[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不追求完美[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学修问答(汇集七)[栏目:达真堪布]
 为什么经书常说金银、琉璃七宝供养呢?僧人持不捉金钱戒是不错的,但在家人以净财供养也没有什么不可啊?[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菩萨道修证的历程[栏目:超定法师]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二、诫信愿真切[栏目:印光法师]
 只求生存或更求发展[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