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居第三十九日(二):断灭知见与心口不相应
 
{返回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4

安居第三十九日(二):断灭知见与心口不相应

往生极乐世界是一个大事因缘。我们一旦解决了这个大事,其他事情就可以很轻松地来处理了。

人类生命只是无尽法界中的一类,我们对无尽刹土、无尽众生的认知不够,所以我们没有广大的智慧与究竟的记忆善巧,意识的抉择力都不够,局限在这一生的认识积攒,或者说这一生的一个模糊的记忆中。而一些有宿命智、宿命念的人就有超常的记忆力与作为力、抉择力。

严格地说,人人都是转世而来的,或从天道中来,或从人道中来,或从三恶道中来,或从菩萨声闻他方国土来,或从一个主动的角色中来,或从一个被动的角色中来。

转世本来不稀奇,但是断灭见者不相信轮回,认为人死如灭灯。实际断灭的知见是很好解决的,首先看我们心中许不许,就是说让你死了就断灭了,你甘心不甘心?实际大部分人细细一思维,对断灭还是一个黑洞,断灭是个什么概念呢?断灭是个什么情况呢?他是未知的,但是我们给这个黑洞打出一个孔光——说还有未来,还有希望,还有个天,有个圣者,甚至哪怕是三恶道,还有个什么东西在等待着他,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光明。为什么?希望,还有一个相续的力,这个力必然会吸引他,因为人对这个黑洞的吞噬还是恐惧的。

坚持断灭见的人并不多。如果说一定断灭,那你睡一觉醒过来就应该不认识自己了,有一些突然失忆的人,乃至记忆力因某种阻碍造成阻隔。但阻隔不是断灭。没有几人能记住自己是怎么生下来的,因为一般人在出生时如风刀解体,非常痛苦,记忆力马上就屏蔽了,一般都记不得两三岁以前的东西,都是这个风刀解体的相续,就是这个痛苦记忆的一种自我屏蔽。这不是断灭。死亡也是一样的,古人讲死亡时犹如生龟脱壳,那个痛苦有多大了?人昏过去了、死亡了,什么死亡呢?意识暂停,不允许意识相续了,并不是意识就灭亡了,不是断灭。

很多人走过般舟,有时候人会进入恍兮惚兮的半中阴状态,白日梦状态,有的人说迈一步就做了一个梦,又迈一步又做了一个梦,有的人现实的记忆退失了,有的人进入到过去的记忆中,所以为什么不提倡让更多的人实践般舟呢?就怕人进入不能自制的状态。时间是一个无端的假设,我们在某种阻隔下不能说是断灭了。

现代人对自己生死的认知有一个极大的空白,所以许多人就造成了一生愚痴的、执著的,或者说防范性的、没有安全感的、相互怀疑诋毁的恶习。这样的恶习就是因为不知道出处,不知道作为,不知道去处。如果都透达了,人就不需要计较了,不需要防范了,不需要去挣扎了。很多人说在现在的人际交往中没有安全感,实际就是一个空白,一个猜疑、对立的习惯,一些过去的创伤记忆不断重复的自我提醒,这样造成了很多人没有坦诚、没有真诚的一个假设的生活状态,现在生活在一个半真半假的状态,他不敢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意识、作为,面对跟他人的交往,有人说嘴上是这么说的,心中是那么想的。

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样如此,没有几个人从心底里认知这个东西,嘴上基本上都说我愿意往生,愿意不再轮回了,愿意成佛,愿意住不退转,这是个模式化的话,所有的佛教徒异口同声——愿意往生。但是你静下来,号号自己的脉搏,问问自己是对这个世俗的贪爱更多一些,还是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多一些?我们心里就没有愿意往生的认知,实际嘴上喊的是一套,心里又是一套,只是自己不真正地觉知。所以许多人说我念佛怎么不相应呢?他总问这个话,总不相应。因为心里想的跟嘴上念的不对称,若是对称了,就真知道这是个不增不减的名号、不来不去的名号、具足的名号、万德的名号。所以并不是我们念佛不相应,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心里真正的状态,所以说念了很多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而不去真正了解心底的认知。所以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

希望我们一切念佛人一定要珍惜、注意、认知这一点,若是不识发心状态,你修行、念佛、磕头、诵经、做种种善事,总与心不相应,你就不踏实,得不到休息,就会说我做了这么大的善事,怎么会得到这样的果报呢?怎么有这么大的烦恼呢?有这么多的迷失呢?等等。实际是我们不识本心,所以在一些表皮上、在见闻觉知上、在人云亦云上去修行,那总是表面的功夫,总是没有解决我们心地的问题,没有印证我们的心地,没有了知我们的心地,没有真正了了分明地、不失念不失忆地、正确地觉知人生,那这个修行是背道而驰的。但这一类的修行者是太普遍了,结果就造成一个总体的、主流的迷失。所以现在修行的主流是迷失状态,很多人今天诵这个经,明天诵那个经,今天拜访这个善知识,明天拜访那个善知识,经常奔波,很疲惫,但是心地永远没有被揭示过,没有亲证过,没有踏实过,没有与佛印契过,那就造成了主流的迷失。

这样的人群十分多,这是一个时代的状态,也可能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没有问题,佛陀的悲智光明必然是照透法界的,没有任何可以阻拦的,尤其象净土这样简单易行、透彻究竟的教法,无疑会不断揭示给大家,令那些正行者在身、口、意、智、方便智业中抉择,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门中去抉择,在我们的往返往生中去抉择,在我们的觉与迷中去抉择,必然给我们这样一个殊胜广大的教法,这是很感人的。

(岁次辛卯五月二十四 2011年6月25)


{返回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居第三十九日(三):两类眷属:随顺佛愿与三辈九品
下一篇:安居第三十九日(一):正觉住持,受用充盈
 安居第二十一日(一):佛教世俗化的两种表现
 安居第五十日(三):得念失念皆是佛恩
 安居第七日(三):念佛人以无诤为根本
 2011安居课程法语摘录
 安居第七日(一):三界之中,唯佛性之作用力能让我们真正休息下来..
 安居第三十四日(一):不知种性,修法无益
 安居第六十八日(一):自受用全在于密护
 安居第十九日(二):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安居第五十日(二):再谈净土教法的分水岭
 安居第二十七日(三):念佛的三种根性——远离生死边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梵吉沙的故事[栏目:觉性的故事]
 朝礼白塔后的自谘日记[栏目:莲花次第开放]
 唯识研究 第五章 八识万法的体性[栏目:周叔迦居士]
 修法和妄想[栏目: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栏目:传喜法师]
 祈祷的意义 The Meaning of Prayer[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30~139)[栏目:傅味琴居士]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六 1 不邪淫的利益[栏目:宽见法师]
 相应55经 大地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应如何看待佛法?[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