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心
 
{返回 噶玛天津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8
菩提心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古印度时代,有位长者出远门寻宝,历尽险难后,发现一座城堡。守卫说,「只要入了城门,就可以得到无尽宝藏,但你必须舍离眷属。」长者于心不忍,便毅然弃城返家。不料回去后,却发现亲戚们围绕粪坑四周哭泣,一看,竟然是自己小孩陷溺其中。亲戚虽有慈悲心,但没人愿意舍命搭救。此时,长者奋不顾身一跃而下,为救爱子不避秽臭……这样的至情至性,佛在《宝积经》中拿来譬喻菩提心。城堡譬喻净土,长者譬喻大乘菩萨,小孩譬喻众生,粪坑象征六道轮回,旁观的亲友象征未具足慈悲的小乘声闻阿罗汉。菩萨本能进入净土,不再轮回,但念及众生之苦,便不忍独享究竟喜乐,故怀菩提心不舍尘世救渡之。
 
 菩提心又依救渡众生方式,有三种譬喻:一、如国王般的菩提心,二、如船长般的菩提心,三、如牧羊人的菩提心。譬如弥勒日巴所发的菩提心,就是国王般的:自己先证悟,尔后再渡人。船长般的菩提心,是愿与众生一道成佛。牧羊人菩提心,是如牧羊者,永远都在羊群之后,为保护众生,直至众生皆成佛,尔后自己再成佛。譬如文殊菩萨,虽早已成为七佛之师,至今仍不愿成佛……
 
 修行者分上中下三品。下品只求来生福报,中品是自了汉,而上品的修行者能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渡众生。所谓菩提就是「觉」,觉悟心性,超越轮回。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决意成佛利益众生的悲愿;而「行菩提心」,就是去做成佛之道该做的事。如何圆满「愿菩提心」呢?只要在三宝前受菩提心戒!誓愿成佛,如是便受菩萨戒,永不伤害众生命。依戒实修,才是真发菩提心。「菩提心戒」就是所谓的「菩萨戒」,有两个传承:一是弥勒菩萨的唯识传承;另一是龙树菩萨的中观传承。
 
 阿底峡尊者曾对发菩提心,提出七要诀: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发菩提心。所谓「知母」,就是要了解众生皆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见众生苦如见父母苦,即是己苦。其次,不仅今世父母于我有恩,过去世父母亦然,因此要修行图报。至于慈心和悲心,虽然一体两面,但慈心较具普遍性,如母爱子;悲心则有其殊胜难得,如母愿代子受难。而「增上意乐」,就是把修行当成快乐的享受,出于欢喜自愿,不是被迫;其实若真了解众生如母,自然会想投入修行利他。至于「发菩提心」,上根器者,当依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先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以及「自他交换」菩提心。我们在禅修调息的时候,通常是观想吸入光明,排出污浊;但修「自他交换」菩提心,却是把众生的黑业吸入体内,而将光明清净的功德呼出供养众生,藉以训练增长菩提心。从「爱人如己」,而至「爱人逾己」,菩萨的情操何等高贵!更可贵的是,菩提心除了是成佛的决心外,更是菩萨道的生活。当今社会缺乏的是「我愿行菩萨道」的情操,嘴上能说善道者,似嫌多矣!
 
 总之,菩提心是觉悟的根本,以慈悲为基础。若以牛奶譬喻慈悲,菩提心就是乳酪精华。大乘佛法特别强调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断不能成佛道。佛道不远--怀菩提心做每一件事,你就是红尘中至情至性的菩萨。

{返回 噶玛天津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春纳喜八吉祥
下一篇:藏传佛教的三根本
 止息禅修次第
 纽涅圆满开示--启建千手观音大悲殿
 法门弘开,唯精进者能入-亥母荟供圆满
 千手观音与帕莫比丘尼
 2007禅修精进营开示 四法印之「人身难得」
 隽永故事
 南与北—祖菩道场开光前夕
 祈寿法会开示摘录
 新春纳喜八吉祥
 秋夜对志工开示摘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轮回之中苦因多(达真堪布)[栏目:忍辱]
 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惠空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坛经讲座 目录 序言[栏目:贾题韬居士]
 您经常强调要对社会有责任心,要为大众献爱心...和他人产生冲突...我该怎么办?[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五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吾心忠告 10 大圆满愿文[栏目:敦珠法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五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四节 慈愍‧法照‧..[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甘露丸[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