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心
 
{返回 噶玛天津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4
菩提心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古印度时代,有位长者出远门寻宝,历尽险难后,发现一座城堡。守卫说,「只要入了城门,就可以得到无尽宝藏,但你必须舍离眷属。」长者于心不忍,便毅然弃城返家。不料回去后,却发现亲戚们围绕粪坑四周哭泣,一看,竟然是自己小孩陷溺其中。亲戚虽有慈悲心,但没人愿意舍命搭救。此时,长者奋不顾身一跃而下,为救爱子不避秽臭……这样的至情至性,佛在《宝积经》中拿来譬喻菩提心。城堡譬喻净土,长者譬喻大乘菩萨,小孩譬喻众生,粪坑象征六道轮回,旁观的亲友象征未具足慈悲的小乘声闻阿罗汉。菩萨本能进入净土,不再轮回,但念及众生之苦,便不忍独享究竟喜乐,故怀菩提心不舍尘世救渡之。
 
 菩提心又依救渡众生方式,有三种譬喻:一、如国王般的菩提心,二、如船长般的菩提心,三、如牧羊人的菩提心。譬如弥勒日巴所发的菩提心,就是国王般的:自己先证悟,尔后再渡人。船长般的菩提心,是愿与众生一道成佛。牧羊人菩提心,是如牧羊者,永远都在羊群之后,为保护众生,直至众生皆成佛,尔后自己再成佛。譬如文殊菩萨,虽早已成为七佛之师,至今仍不愿成佛……
 
 修行者分上中下三品。下品只求来生福报,中品是自了汉,而上品的修行者能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渡众生。所谓菩提就是「觉」,觉悟心性,超越轮回。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决意成佛利益众生的悲愿;而「行菩提心」,就是去做成佛之道该做的事。如何圆满「愿菩提心」呢?只要在三宝前受菩提心戒!誓愿成佛,如是便受菩萨戒,永不伤害众生命。依戒实修,才是真发菩提心。「菩提心戒」就是所谓的「菩萨戒」,有两个传承:一是弥勒菩萨的唯识传承;另一是龙树菩萨的中观传承。
 
 阿底峡尊者曾对发菩提心,提出七要诀: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发菩提心。所谓「知母」,就是要了解众生皆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见众生苦如见父母苦,即是己苦。其次,不仅今世父母于我有恩,过去世父母亦然,因此要修行图报。至于慈心和悲心,虽然一体两面,但慈心较具普遍性,如母爱子;悲心则有其殊胜难得,如母愿代子受难。而「增上意乐」,就是把修行当成快乐的享受,出于欢喜自愿,不是被迫;其实若真了解众生如母,自然会想投入修行利他。至于「发菩提心」,上根器者,当依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先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以及「自他交换」菩提心。我们在禅修调息的时候,通常是观想吸入光明,排出污浊;但修「自他交换」菩提心,却是把众生的黑业吸入体内,而将光明清净的功德呼出供养众生,藉以训练增长菩提心。从「爱人如己」,而至「爱人逾己」,菩萨的情操何等高贵!更可贵的是,菩提心除了是成佛的决心外,更是菩萨道的生活。当今社会缺乏的是「我愿行菩萨道」的情操,嘴上能说善道者,似嫌多矣!
 
 总之,菩提心是觉悟的根本,以慈悲为基础。若以牛奶譬喻慈悲,菩提心就是乳酪精华。大乘佛法特别强调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断不能成佛道。佛道不远--怀菩提心做每一件事,你就是红尘中至情至性的菩萨。

{返回 噶玛天津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春纳喜八吉祥
下一篇:藏传佛教的三根本
 亥母荟供法会开示摘录
 脱贫致富的快速道路──献曼达教授
 上师的真实语-跨年度八关斋戒纽涅法会开示(95-12-31)
 心的奥秘
 秋夜对志工开示摘录
 朝向心中的山
 此生最大的喜乐与财富
 吉祥佳日赐宝瓶,说法授证师徒亲
 慈悲喜舍在祖菩
 2007禅修精进营开示 四法印之「死亡与无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二七七)[栏目:杂阿含经]
 花好月圆照禅心[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泰国出家记(上)[栏目:明法尊者]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一节 引言[栏目:厚观法师]
 精进念佛希望能了生脱死,还应如何?[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禅法是用煎的[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6)[栏目:界定法师]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七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修止业处证得初禅后试着修观,可以吗?还是干脆在以后修得四禅后,再去考虑修观?[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无门直指 第六十七节 无情说法[栏目:程叔彪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