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要义
 
{返回 王骧陆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99
念佛要义

    念佛之前,先当信佛。必具四信,乃名信佛。一信果佛,如本师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西方弥陀,及十方诸佛等。二信自己的佛,即是佛性。今在因地,能开慧见性者,即名成佛。三信人无善恶冤亲、贤愚贵贱,个个是佛。在未明觉前,如金矿之未启,不可作金用,亦不可谓为无金,惟迷觉之别耳。四信一切四生六道,皆同具毗卢佛性。此四者无先后高下,一体平等。此佛法广大,特异于他教者在此。次明佛义。佛者,觉也。觉者,心也。心为性之用,性为心之体,必明心见性,方名成佛。不是肉体可以变成个佛。再次为念佛。念为心念,心中忆念,勿失名念佛。此有四,一(初念)心中专忆对方果佛,如阿弥陀,观想其光明慈悲,清净庄严而皈依之,坚我往生之愿,如子之依母。口念心行,即今之普通念佛法也。二(密念)念佛佛光明不二,方方有佛皆同,不可有分别心,而我之礼敬、自修、坐禅、修密、行住坐卧,无一不是念佛。三(密中密)念净业,当先净自己之土。土者,心也。去十恶,即是十善。念念戒行,再进而善亦勿执,恶根自断,心空意净,是名功德庄严。以自己觉知,不求人见,故曰密。四(密中深密)此并念亦不有,只是一心不乱。一心者,见闻觉知,了了分明,无染无住之现量心也,乃无心之心也。此在定慧合力,明体达用之后,念念不离佛,亦不著佛,如鱼之在水,何曾念念于水,何曾须臾离水。又如自己之姓名,原本如是,不必记忆而自勿失,亦无是不是也。于上四门,更不必分深浅行相,与道理何如,随各人因缘根器而自觉知,亦无有禅净密诸法相之分。此才是真念佛。若只一门,即具依赖性,而求一心不乱,如何能乎?至于习气之消净,尤非一世之功。惟此生见性成佛,尚须多世以般若打扫,方起大用。故学佛而先求神通,或求有所见,不从心上着力,皆不名念佛,且易入魔。况习气是心上幻影,一转即空,勿迎勿拒,只要念佛,顿觉净空。再做到绵绵勿断,即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得三摩地之第一法门也。

{返回 王骧陆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修持问题
下一篇:念佛法门
 近廿年学佛人
 初学佛要分清理路
 大心之用
 金刚经心咒
 如何了生死
 王骧陆居士全集 为普天下男女延寿
 佛法的真精神
 菩提法用 生日不称觞之要义
 法语
 简捷放下法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麻疹并发症起死回生[栏目:感应事迹[网络搜集]]
 生命中的真实[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唐高僧传 11 杂科声德[栏目:唐高僧传·白话文]
 灯笼是心[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受“梵网菩萨戒”可否过夫妻生活?[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从佛教的民族化看中国禅宗的特色和迅速兴起[栏目:杨曾文教授]
 《楞严经》漫谈[栏目:曾琦云居士]
 清净涅槃圆融无碍[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1722 法华游意(隋.吉藏撰)[栏目:02 经注论疏]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八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