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明戒就是孝道的真谛(释传弘 式叉尼)
 
{返回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3
明戒就是孝道的真谛 ——“二〇〇七年大悲寺僧众受戒体会报告有感”

◎释传弘 式叉尼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上妙下祥大和尚

顶礼上妙下融恩师

顶礼各位比丘师父

上妙下祥师父慈悲,各位比丘师父慈悲:

非常随喜比丘师父们往五台山碧山寺,往众僧中乞受大戒正法,得了圆满如法戒。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我很能体会各位比丘师父们在外的心情,远离了熟悉的寺院和师父,心里不免有些惶恐。因为我也曾经有过如此这般的经历。今年九月份,我们八个人去海城三学寺求受式叉摩那戒,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当然,远远比不上比丘师父们的那么惊心动魄。

五位比丘师父在碧山寺的种种行为,不得不让人佩服。在严峻的考验下,不屈不挠,依然行持佛陀的戒律:日中一食,宁可挨饿,也不犯戒。视金钱为粪土,心不贪欲,清净无为,一身轻松自在。身着破旧的百衲衣,却成为大悲寺的标志,而在众人心目中,大悲寺又成为了正法的象征。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清净的戒律。《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若人能持净戒,能生一切功德,以持戒的功德,才能成佛。出家人应该视戒律如生命一样宝贵,更加好好地行持戒律,而不光是纸上谈兵。

为什么大悲寺的五位比丘师父在碧山寺五百多戒子中显得格外的特殊,与众不同?其实,特殊的不是人,而是戒律。妙祥僧团依然行持着佛陀当年亲口制定的戒律,戒本身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而在末法时期的今天,偏偏就有人把戒变成了有生有灭,有增有减的方便法。这在比丘师父们的报告中就能知道。比丘师父们之所以在众中显得与众不同,就是因为他们持戒。原本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却变得不正常。对于比丘师父们的持戒修行,自然感应了一些有缘人的响应与支持。他们赞同的的依旧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佛的戒。

佛涅槃后,法赖僧传,如果出家人不学戒,不守戒,那你弘的什么法?是佛法,还是魔法?比丘师父们在以自身的行持,默默地传播着佛的戒法。然而整体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远离了僧团、师父,外境的诱惑,一个人是难以抵御的,这时必须依靠团体的力量。和合,团结尤为重要。比丘师父们互相帮助,鼓励,以凝聚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果实。

此事,让我猛然觉醒,在僧团中每一天跟随着师父依戒修行,似乎没有什么稀罕。日子一天天的重复着,甚至让人有些枯燥,全然不知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旦离开了集体,我们很快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定力抵挡种种的诱惑,也没有智慧分辨黑与白,最后,被自身的贪、嗔、痴所吞没,所以在末法时期,必须要依靠集体来修行。此时我更加明白“六和敬”的重要性。

今年,我们八个沙弥尼去海城三学寺求受式叉摩那戒。我们的日中一食,不摸金钱,一天只睡四小时,与众多的戒子,显得格格不入。幸好我们有八个人共同住在一起。彼此相互帮助,提醒着,时时以戒看住自己,具足威仪。我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着整个僧团的素质。

受戒结束后,师父带领我们去见上古下明和尚尼时,她对师父说:“在众多戒子中,道源寺的戒子们最清净。”我知道和尚尼称赞的并不是我们几个人,而是师父的持戒清净,没有师父平日的谆谆教诲,哪有我们今日的登坛受戒。师父说过:“戒如足。”我们有了如法戒,就等于有了一双脚,站得稳,行得正。

我们受戒后,即得到一种戒体,虽是肉眼看不到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此戒体与我们自身的佛性相应,见到恶,即止不去做,看到善事努力去做。受戒后,持戒之心比以前坚定勇猛,这就是戒体的作用。佛戒是以戒体的力量去做,所做之事与自性相应,受戒的功德是无量的。

得了戒体后,我们迫不急待地要回寺院。短短的三日,让我明白,离开了持戒的条件与环境,没有了师父的摄受力,与团体的力量,想守戒,想修行是不可能的。

此次,来大悲寺听法,给我的另一感受就是孝敬师长。为佛子,不可一日无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为我们的法身父母,在道业上指导我们勤修三学,早日解脱,在日常生活中,又如慈父,无时不呵护着我们,吃饭,穿衣,冷了,热了,无一不放在心上。我们犹如学走路的孩子,师父手牵手领着我们,跌倒了,扶起来,再跌倒,再扶起来,不辞劳苦,盼望着我们快些长大。终于,弟子们要去增戒了。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我们以戒为足,会走得很稳。此时,最高兴,最满足的是师父他老人家。

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做好,师父赋予我们的每一件事。孝敬师长,百善孝为先。所谓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二为中孝,光宗耀祖;三为大孝,出家修道,度其累劫父母,六亲眷属,冤亲债主,灵识超升,得以离苦。今生能出家修行,就是对生生世世父母,师长最大的孝顺。

昔日,大愿地藏王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为光目女,为救拔堕入恶道的母亲发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孝心感召,母亲得以离苦。身为释迦牟尼佛的后人,我们要孝顺一切的众生。“一切众生皆是前生父母,未来诸佛。”我们应当把所有众生都看成自己的父母师长孝顺他们,一切的善心,恭敬心,慈悲心无一不是从孝中流露出来的。而行孝才能实行戒法。如法的持戒才能做好孝道。所以做好了孝顺,就是在持戒了。而孝与戒对修行而言,再重要不过了。为佛子,如果能孝敬父母,孝顺师父,持戒修行,何愁不能成就呢?

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具备真诚的恭敬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切法从恭敬中求。”释迦牟尼佛在昔日曾做过常不轻菩萨,礼敬一切的众生,甚至是只小蚂蚁,也一样的恭敬。五位比丘师父在受戒期间受到众人的称赞,但这并没有让他们生起一丝骄慢之心,在名利面前,更加的谦卑,内心充满了恭敬。

上妙下祥师父说:“永远把自己看作失败者。”修道人要有卑下心,恭敬一切众生。一念恭敬心,能得十方如来的加持。我们不仅要恭敬佛、法、僧三宝,也要恭敬你不喜欢的人,一分恭敬,一分收获,永远把自己摆在最低的位置上。

记得我在受式叉摩那戒时,得戒后,师父带我们去顶礼上古下明和尚尼。师父站在我们的最前面,我们八人次第排列,师父说:“展大具,向和尚尼顶礼九拜。”师父也同我们一起礼拜,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师父的恭敬心,让我这个做弟子的惭愧不已,泪水不由涌了上来。师父不善于言词,但她把一切的语言都付诸于行持上,用她的以身作则,教育着我们。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福报的人,得遇一位大善知识。修行过程中,有了明师,修行等于成功了一半,是成就的一大因缘。我们应当珍惜与师父共住的日子,身为一个佛子,我们有责任把佛的戒律弘扬下去,让更多的出家人,乃至在家人能够持戒。在这个世界上,出现更多的妙祥僧团,而不是只此一家。在戒场上,我们不要一比一百的比例,我们今天的严持戒律不需要人们的称赞,我们需要的是更多人的参与!

“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

“戒即是孝,孝即是戒,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将孝和戒打成一片,以明戒就是孝道真谛。”

惭愧后学:释传弘

二〇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返回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路——听大悲寺行脚暨受戒体会有感(释传界 式叉尼)
下一篇:如何提高僧人的素质(释传弘 式叉尼)
 默然的深意(释传净 式叉尼)
 下院道源寺二〇〇八年秋季行脚报告(释常愿 式叉尼)
 二〇〇八年行脚乞食体会报告(释亲无 沙弥)
 二〇〇八年二时头陀体会(释亲妙 比丘尼)
 二〇〇八年戒七体会(释亲空 沙弥)
 二〇〇三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行 沙弥)
 兴道相师(五篇)——二○○七年学习二时头陀体会(释亲融 比丘)..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总结汇报(释果成 比丘)
 《2007年大悲寺行脚乞食报告会》听后感(释常愿沙弥尼)
 学习《口业之过》体会(释传愿 式叉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在哪里[栏目:达摩难陀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