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学 三、“格义佛教”
 
{返回 中国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95
三、“格义佛教”

尽管佛教传入中土很早,但是,直至东晋时期,中土人士并未完全领悟佛教的精深教义。曹魏正始年间,新生的玄学思想逐渐成了当时思想界的主流。在这一时期,中国佛教是以洛阳和长安为中心的,一方面举行法会等一般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译经活动也是卓有成效的。虽然社会由于不断的权力斗争而不太安定,但并没有对佛教的传播和译经产生太大的妨碍。从另一方面,也许由于这样的战乱反而使得中国民众更深地信仰佛教,在佛教提供的彼岸世界之中寻求精神的安慰。从有关资料中可以明显看出西晋时期佛教在民间的急速传播。这时期的译经涉及大、小乘经典,由于玄学的流行,般若部经典逐渐成了主流。尤其是,朱士行从西域派弟子送回的《方广般若经》的梵本,由无罗叉和竺叔兰翻译出来,影响甚大。这一时期进行的译经和对“般若”的解释,面对当时流行的玄学学风,只能更多地借用老庄玄学的用语和概念。这种情况对中国佛教的玄学化起了重大的作用,形成了“格义佛教”。

东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转折点。起初,有道安在襄阳、长安对佛教义理的悉心研寻以及对戒律的清整,道安高徒庐山慧远则无论从僧团的管理,还是从佛教义理方面来说,都无愧于佛教领袖的称号。后来,随着鸠摩罗什到达长安译出大批佛教经典,纯正的印度佛教中观思想终于在中土僧人心中扎根。罗什的弟子僧肇、竺道生分别以对般若中观思想、涅槃佛性思想的出色理解和弘扬,开拓出中国佛教发展的新纪元。此后的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便进入了学派并弘的阶段。

{返回 中国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学 三、“格义佛教”(一)“六家七宗”的学派归属
下一篇:中国佛学 二、佛法东渐(四)东汉三国佛教的传播
 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三)检验佛法的标准:三法印
 中国佛学 二、佛法东渐(一)佛教东渐的传说和史实
 中国佛学 五、学派并兴(四)《俱舍论》与俱舍学派
 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五)净土宗
 中国佛学 导言
 中国佛学 五、学派并兴(六)《摄大乘论》与摄论学派
 中国佛学 四、灵魂与佛性(三)真神论与灵魂说
 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四)律宗
 中国佛学 四、灵魂与佛性(一)法性说与神不灭论
 中国佛学 二、佛法东渐(四)东汉三国佛教的传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去私戒懒为公服劳[栏目:太虚法师]
 云栖别钞 出家人三十一不祥[栏目:释门法戒录]
 清明之忆[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福德日记8月7日-体验清净心[栏目:福德日记]
 真正的信心[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重要思想分析(普光)[栏目:准提菩萨文集]
 佛门的员工[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以89心检视日常行为及果报[栏目:明法尊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