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辨志篇
 
{返回 蒋维乔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3

辨志篇

凡静坐先辨志,志一差,即堕邪径矣。如射者先认的,的东而矢西,其能中乎?天台有十种邪修,今约之为四。如学者为名闻利养,发心静坐,则志属邪伪因种地狱矣。如为志气昏愚,欲聪明胜人,而静坐则属好胜之志,种修罗之因,如畏尘劳苦报,慕为善安乐,而静坐,则属欣厌之志,种人天之因。如不为名闻利养,不为聪明善业,专为千生万劫,生死未了,惟求正道,疾得涅槃而静坐,则发自了之志,种二乘之因,此等学者,善恶虽殊,缚脱有异,其为邪僻,则一而已矣。若真正修行,只是仁之一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明明德于天下是也。释迦牟尼,以夏音释之,即是能仁二字。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也,众生也。菩萨二字为觉有情。又为度众生,佛氏惟菩萨为中道,罗汉出三界之外,成不来之果,而佛深恶之,斥为焦芽败种,以其不度人,而自度耳。楞严经云:有一众生不成佛,永不于此取泥洹。又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即名为报佛恩,其旨深矣。或曰:如此与墨子兼爱何别,答曰:为我兼爱,皆是好事,兼爱是仁,为我是义,岂非美德。所恶杨墨者,为其执一耳。执为我则不知兼爱而害于仁,执兼爱则不知为我而害于义。故孟子恶之耳。古之学者为己,儒者何尝不为我?仁者爱人,儒者何尝不兼爱?孔门以求仁为学脉,而未尝废义。仁义并行而不悖,此所以为中道也。不然,即使不为我,不兼爱,又岂得为正哉?执杨墨与执儒,皆病也。问曰:菩萨之法,专以度众生为事,何故独处深山,弃舍众生,静坐求禅乎?答曰:此菩萨所以为中道也。度一切众生,须德高行备,觉妙智神,一切德行,非禅不深,一切觉智,非禅不发。故暂舍众生,静坐求道。如人有病,将身服药,暂息事业,疾愈则修业如常。菩萨亦然,身虽暂舍众生,而心常怜悯。于闲静处,服禅定药,得实智慧,除烦恼病,起六神通,广度众生。即如儒者隐居,岂洁己而忘世哉?正为万物一体之志耳。其隐也,万物一体之志,念念不离;其出也。万物一体之道,时时不错。故以禹稷三过不入之功,不能加于颜子箪瓢陋巷之乐者,正为此志,无加损也。


{返回 蒋维乔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豫行篇
下一篇: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序(袁了凡)
 因是子静坐法 静坐的方法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附录 一年又半的静坐经验(卢怀道)
 佛学纲要 第十一章 结论
 佛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豫行篇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第九章 结语
 谒虚云大师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广爱篇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序(袁了凡)
 因是子静坐法 方法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化功德不可思议[栏目:仁焕法师]
 百论释义破因中无果品第八[栏目:其它]
 蝮蛇和夜莺[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中台禅寺八十八年度春季常住僧众精进禅七 88.3.5─88.3.12[栏目:惟觉法语]
 怎么福慧双修呢?(究遵)[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佛学基础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一节 三界六道及九地[栏目:佛学基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五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为什么学佛 后记[栏目:能弘法师]
 四十三世 金陵法灯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