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佛教般若宗之“空”与唯识宗之“空”的含义
 
{返回 唯识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87
谈佛教般若宗之“空”与唯识宗之“空”的含义

  (一)
  在大乘佛教思想传播的过程中,有两大宗派引人注目。一为般若宗,一为唯识宗。般若宗活跃于公元一至四世纪,代表人物为龙树、提婆。唯识宗活跃于公元四至六世纪,代表人物为无着、世亲。后唯识思想传入我国,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即是中国唯识宗的开山祖师。
  (二)
  般若宗的核心思想,后人归纳为“缘起性空,真空妙有”。缘起性空是讲世间所有事物(包括色、受、想、行、识)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其各自独立的体性;它们共同的体性为“空”,即“空”性。真空妙有是讲由这个“空”性生出宇宙万有。
  龙树在他的代表作《中论》中体现了这些思想: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中论之观四谛品)
  释意:世间所有由因缘所生的东西,我说它们的本质都为“空”,这也是我对那个真实所取的一个假名,大家不要理解它为“空无所有”了。
  为防止别人把这个“空”理解为“空无所有”,龙树又说了: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中论之观如来品)
  释意:因为有这个“空”,所以才生出世间万有;如果没有这个“空”,则不会有这万事万物。
  这个“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它,龙树说: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中论之观因缘品)
  释意:这个“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的
  可见,龙树的核心思想是讲这个“空”性的。
  后来人理解般若宗之“空”为“无自性”,是很不究竟的。其实,“缘起性空”中的“缘起”就是讲这个“无自性”的,即万物没有其各自独立的体性,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而“性空”则是指万物具有一个共同的体性即“空”性。
  由于后来人忽略了后面这一层意思,所以往往落入“断灭空”之中,认为一切东西过去之后就空无所有了,这在大乘思想的传播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流弊。
  (三)
  龙树虽然指出了这个“空”性是世间所有的本源,但他并没有说明这个“空”性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所以当时很多人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
  稍晚一点出现的唯识宗则解答了众人的疑惑,从根本上揭示了这个“空”性的本质。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识”。
  到这里很多问题就好解释了。什么是“真空妙有”?答曰,宇宙的本质是“识”,由“识”生出一切。
  唯识宗的代表人物为无着、世亲。其以《解深密经》、《瑜珈师地论》等作为理论依据来表述宇宙间万有事物的原理:
  世间万有的终极本源为“阿赖耶识”,亦名“阿陀那识”,由阿赖耶识生出末那识,以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见《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由这八识生出诸多有形的事物。
  (四)
  唯识宗与般若宗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由指出“空”性到最终揭示这个“空”性的本质。它们两宗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体系,那就是“中观”。
  中观思想的形成对后来的很多宗派都有着借鉴的作用。例如,后来的华严宗所讲的“理事无碍”,禅宗所讲的“心性不二”,跟中观的“性空唯识”是别无二致的。
  可以这样说,中观思想的确立,是大乘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

{返回 唯识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潘爱雯)
下一篇: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演培法师)
 唯识学建模之初步探(王全龙)
 唯识学九大要义
 惠敏法师谈唯识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林国良)
 略论法相义与唯识义异同(胡晓光)
 散体《唯识三十颂》
 关于唯识及禅宗(邱应传)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下)
 唯心与唯识关系论—— 从《宗镜录》说起(肖永明)
 唯识与唯了别——“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周贵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六十、咕噜赞巴卡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境教──境界教育[栏目:禅林衲子心]
 密勒日巴上师相应法灌顶开示 ——第四世宗南嘉楚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