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目录
 
{返回 杨维中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27
目录

《华严经•十地品》导读
壹、《华严经》及其〈十地品〉的形成与汉译 
贰、《华严经》的结构以及〈十地品〉在本经中的意义 
参、〈十地品〉题解、结构 
一、〈十地品〉之会名以及品名的涵义。
二、〈十地品〉的结构 
肆、〈十地品〉的佛学思想以及修行论意义    
一、十方成佛与菩萨修行阶位   
二、〈十地品〉所言十地的修行诸行相    
三、作为「十地」修行之实证的善财童子第三十三参至四十二参      
四、「三界唯心」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伍、《华严经》及其〈十地品〉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    
一、〈十地品〉与地论师    
二、《华严经》及其〈十地品〉与华严宗的形成与发展 
三、〈十地品〉与「六相圆融」 
四、「染净缘起」与「法界圆融」    
《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之一   
一、序   
二、三昧分   
三、加 分   
四、起 分   
五、本 分   
六、请 分   
七、初地:「欢喜地」 
(一)、说 分    
(二)、校量胜分 
(三)、重颂分    
《华严经》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之二   
八、第二地:离垢地   
(一)、赞请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相」      
(三)、正说分之二:「彰地果」      
(四)、重颂分    
九、第三地:发光地   
(一)、赞请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行」      
(三)、正说分之二:「辨地果」      
(四)、重颂分    
《华严经》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之三   
十、第四地:焰慧地   
(一)、赞请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相」      
(三)、正说分之二:「明地果」      
(四)、重颂分    
十一、第五地:难胜地      
(一)、赞请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行」      
(三)、正说分之二:「辨地果」      
(四)、重颂分    
《华严经》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之四   
十二、第六地:现前地      
(一)、赞请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行」      
(三)、正说分之二:「辨地果」      
(四)、重颂分    
十三、第七地:远行地      
(一)、赞请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行」      
(三)、正说分之二:「辨地果」      
(四)、重颂分    
《华严经》卷第三十八  十地品之五   
十四、第八地:不动地      
(一)、赞请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行」      
(三)、正说分之二:「辨地果」      
(四)、重颂分    
十五、第九地:善慧地      
(一)、赞请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行」      
(三)、正说分之二:「明地果」      
(四)、重颂分    
《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十地品之六   
十六、第十地:法云地      
(一)、重颂分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行」      
(三)、正说分之二:「辨地果」      
十七、地影像分   
十八、地利益分   
十九、重颂分      

{返回 杨维中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十地品》导读
下一篇:中国唯识宗通史
 法显与《佛国记》
 论新罗顺之禅师对沩仰禅法的发展
 论中国佛教的“心”、“性”概念与“心性问题”
 中国唯识宗通史
 建国以后大陆禅宗研究方法论的两次转向述评
 从诠释学方法看儒、道对佛教心性思想的影响
 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 后记
 《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目录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
 “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中国佛教教团制度的现代化之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中有人[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六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大和尚 虚云长老传奇 十八章:新生之路[栏目:大和尚·虚云长老传奇]
 华严普贤行愿忏仪[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认识生命实相是真精进[栏目:法闻法师]
 错不是绝路,原谅能给人出路[栏目:法藏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九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三论宗四重二谛说(理净)[栏目:三论宗文集]
 通过唯识重新认识生命(宽谦法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为什么我不念佛的时候反而觉得清净没什么妄念,一念佛反而妄念很多呢?[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