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悟·看出希望来 序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36

悟·看出希望来

郑石岩

   

  在我弘扬佛法和从事生活辅导的经验中,发现希望可能是一个人积极振作、引发创意、带来活泼悦乐的根本原因。人若能在失败中看出希望,很快就能恢复毫气;若能在落魄中看出希望,很快就能消除痛苦,重振锐劲。人一旦发现了希望,即刻由消极转为积极,从悲观转为乐观。我很惊奇的发现,人无时无刻不需要希望。它既是一种心理需要,又是一种光明性的动力。没有它就注定堕落、失败,甚至疯狂。

  希望使一个人在精神生活上感到充实而不空虚,待人处世稳健而激越。它是一种心力的光明导向,智慧的表现,心理意识的远景,同时也是生活的价值导向。对自己看出希望的人,一定能活得起劲,表现出活泼成功的人生。

  希望是由自己发现得来的,不是抄袭或摹仿来的。它是透过参悟的过程而发现,不是透过追求、欲望和野心建构起来的。因此,人若不断的向外追求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蒙蔽;他注定看不出希望,陷入迷失的泥淖。追求和贪婪表现在占有和囤积,思想旧脱离不了斤斤计较的执著,所以生活诉创造性破坏了,智慧萎缩了,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生活的困顿与疯狂。反之,若能张开自己的法眼,看出希望来,就会活得真实优游,活泼而有创意。

  希望也是心理健康或病态的决定性因素。能在生活中看出希望的人,处处表现出自信、主动、乐观和开阔的心胸。而看不出希望的人,就显得消沉、忧郁、堕落和随波逐流。看不出希望的人,在情绪上也显很压抑、紧张、困顿和疲劳,因为他无法从许多尘劳中解脱出来,他的心灵失去了回旋的空间,失去自由,所以经常有窒息的苦闷。

  人在意见相左和利害冲突的时候,若看不出希望,必然产生暴力和纷争;遇事不如意的时候,若看不出希望,就会愤恨而情急败坏。婚姻的破裂,朋友的反目,人际的纠纷,事业陷入困境,都是看不出希望的结果。至于自暴自弃、堕落吸毒、游手好闲等,更是看不出希望所致。

  从禅的观点来看,悟就是看出希望来。这是指能够从生活中看出意义,在烦恼中顿悟解脱,在事业上看出远景,在精神上流露著积极主动的力量,在性灵上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开放。《六祖坛经》解释悟的本质说,“去除执心,通达无碍”,“一念悟则烦恼成菩提“。因此,悟即是用自己的清净清醒之心,看出生活上的希望。这希望可能是一个创意,一个引导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也可能就是一种信心或心力的出路与远景。

  这本书以禅学和理学来解释“悟——看出希望”的心理历程。说明它的妙用,阐述悟和看出希望的线索,分析不能开悟和看出希望的原因,并对如何去何从避开消极的心理陷穽加以讨论。

  接著,本书透过禅的开悟性思考,开放的经验,聆听自性的心声以及自由的神驰等法门,解释看出希望的入手方法。依我个人的体验,悟并不若想像中那么神秘,只要能掌握基本的线索,实际去作练习,在平常生活中,随时都会看出希望,感受到悟的体验,从而展现出“觉·有情”的菩萨矜怀,并在家庭与亲情中表现了喜乐,在生活中流露高洁的性情和开朗的情怀。

  禅的宗旨在于启发个人,成为有觉性、有情感、有智慧、能过实现生活的自由人。禅本身就是人性的光辉和希望。而我们就是要透过悟的过程,来看出生活和生命的希望,从而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这也是讨论的重点之一。

  我深信决定人类精神生活的关键因素,是情感而非理智。因为理智的展现,远在情感发展之后,而且理智经常遭受情感的干扰和扭曲。如果情感不能有所觉醒,理智就不容易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佛家把菩萨解释为“觉·有情”是很有道理,很圆融的。

  此外,人生需要一个终极的希望,它是一个统整的价值体系,也是精神生活的导向。没有它,生活就会盲目失控,苍白而消沉。因此,对于人生的终极希望,也作了讨论。

  本书共分十章,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则长短句构成的“现代偈”,扼要对该章的旨意作个引言,我不是诗人,也从来没有发表过诗作,不敢称其为诗。不过,我相信每一则偈子,都带著诗一般的灵耀和丰富情韵,特别是所透露的禅门情怀和宗教情操,希望它能引起读者对“宗”门的共鸣。

  全书旨在讨论悟这个“看出希望来”的心理历程,为了实用,我完全以现代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语言作举证说明。相信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希望,悟出自己的圆满人生。

                            郑石岩 写于木栅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悟·看出希望来 第一章 悟·看出希望活得起劲
下一篇:换个想法更好 第五篇 心思反映你的人生
 禅·生命的微笑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
 随缘成长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禅·生命的微笑 第五章 从禅定到自由
 随缘成长 第二篇 随兴培养心情
 觉·教导的智慧 第五章 师生互动的空间
 禅悟与实现 第九章 禅悟的历程
 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七章 禅坐 调和身心的关键
 禅语空人心 自序 目录
 禅悟与实现 第一章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情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活在当下”与“念死亡无常”[栏目:佛网文摘]
 拆除樊笼,翱翔天空[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试论佛教缘起世界观之殊胜(德相)[栏目:其它法师]
 佛门礼仪(明法比丘)[栏目:佛门礼仪常识]
 转苦为乐[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居士日常如何修行[栏目:成刚法师]
 精进修法的动力[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莲子的心[栏目:日常的佛心]
 大圆满三根本灌顶开示 勘布恭却嘉称[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五二六 那利妮伽王女本生谭[栏目:第十八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