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悟·看出希望来 第八章 开朗的情怀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96

悟·看出希望来

郑石岩

第八章 开朗的情怀   

  一束优郁的小花,

  在焦躁的花市中叹息,

  我买回家来,

  插在佛龛的瓷瓶里。

  厅堂的荫凉抒展了生机,

  净瓶的清水沃开了绚烂,

  花笑出咯咯的香郁,

  叶伸展细致的轻韶。

  听!花儿已在歌颂:

  “如是我闻……”

  噢!是生命的梵呗。

  开朗的情怀,建立在良好的情绪上。

  情绪的好坏,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决定生活的品质,左右思考的方向,并间接决定事业的成败。情绪,可以通俗的解释为心理世界的气候,表露出喜、怒、哀、乐。它能干扰思想、态度和判断。因此,情绪一旦有了障碍,必然产生心理上的困扰,甚至带来心理疾病。

  优郁的情绪好象一层浓浓的乌云,沉甸甸的把心理世界的阳光遮住,下起阴霾的雨;激动狂飚的情绪,像狂风大雨一样,让你冲动怒吼,引来火爆的冲突。由于情绪是个人内在的激动状态,所以它是绝对主观的。不同的两个人遭遇同样的挫折或打击,所产生的情绪状况截然不同。能从事态中看出希望的人,情绪显得平静;不能从中看出希望的人,情绪即刻激荡起来。优郁的人,激动不停地回旋在自己心中,焦虑和失望使他痛苦,愁眉不展。冲动的人,情绪向外强烈的发泄,一时失控,向外攻击怒吼。当然,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顺逐得意,也有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能看出深度意义的人,反应著谦逊的喜悦;反之,就会狂喜庆祝,成功往往冲昏了自己的头。所以,佛家把那种看不出希望的情绪状态称为“妄缘”,而且告诫说:

  “净化你的妄缘。”

  一般人都以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情绪的好坏,稳定与否,都是天生的。事实不然,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情绪是后天学来的习性。因此,要想克服自己情绪上的冲动不安,改变焦虑烦躁的心情,一定可以透过重新学习,而获得改善。在佛家的修行当中,情绪的调理与净化,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透过情绪的学习过程,思考清楚了,人际关系改善了,感受性提高了,对人的宽容和耐性也就增长了,整个情怀或心境也开朗悦乐。就在这时候,情感和理智调和,绽放著光明智慧之光,而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充分表露出来。这就是禅家所谓的:

  “般若大神珠、

  分身千百亿。”

  优郁的情绪,能扼杀你的快乐。愤怒的心境,会破坏你的和谐人生。不安的情绪,令你惧怕而畏缩。紧张的情绪则造成肤浅而出错。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让内心的大日如来佛性展现出来,你一定要在情绪生活中找出它的出路,看出它的希望。否则,理智就会被情绪障蔽,被洪水般的激情所击垮。

  人若能在情绪生活中看出希望,就可以净化它。请注意,生活本身必然附带著情绪,我们不可能放弃或压抑情绪,而是要引导它走向清醒;使恶劣的情绪化为开朗,把畏惧不安转变为乐观自在,这就是情绪的希望。人若想要活得好,一定要在情绪生活中,看出希望来。以下讨论改变情绪,看出希望的方法。

一、看出顺逆对你的意义

  生活总顺逆之间循环,在成功与失败间交替,在称心与委屈中反覆。禅家认为顺利、成功和称心,未必都是好的。因为顺利成功的同时,已经埋下失败的阴影;在踌躇志满的刹那,已经种下错误的因子;在完全适应环境的时候,创意已迟顿下来。所以,在成功和得意的时候,要知道它的意义与价值,才可能看出下一步的希望和曙光,否则,必然堕入逐渐扩大的新陷穽里。大的成功,紧跟著而来的是更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在成功的同时,虚心学习,力求心智的成长,成功的背影就是失败。

  反之,失败也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能看出失败的启示,失败确实能带来成长的智慧。每一个人都是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因此,惧怕失败的人,必然断送成长的机会。所以禅家常说:

  “无善无恶,

  无贵无贱。”

  好的开始未必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失败未必就不会成功。成败与否,全仗你是否从中看出它给你的启示与意义。成败之间是无情的,但禅家却知道聆听“无情说法”,看出它的启示,聆听它的契机,从而增长智慧。所以生活的关键不在成败得失,而在于你能否看出它的禅机,发现它的希望之光。

  风水好,地理好,对你未必就是好;你升了官,却养出了不肖子;发了大财,却坏了家庭和气;得到一时的成就,却留下无可弥补的遗憾。我的意思不是要你死守老子所谓的“福祸相倚”和“有无相生”的观念。而是要你从禅的法眼去突破,看出它的光明面——事情的希望。那么,福可带来更多的智慧和成就,祸也可以给你带来启示和新希望,令你转败为胜,佛家把它叫圆满法。而这个圆满法是建立在智慧的不断增长上。

  当我们不能在种种事件中,看出它对自己的意义、启示和价值时,不但思想愚昧,情绪也随之郁闷紊乱。我们很难确定,究竟是因为思想愚昧,才导致情绪的严重困扰,抑或情绪有了障碍,才影响智慧的开展。不过,无论如何,如果你不能从种种事件中看出希望,必然导致情绪、情感和思想的迷失。

  逆境是人所不愿意接纳的,逆境使人产生痛苦的情绪。但我认为,痛苦的情绪是逃避“解读”逆境的意义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当自己未能发现失败的价值时,便看不出希望,看不出发展的空间,因而产生绝望抑郁,痛苦不堪。有一位年轻人跟我说,当他知道自己的一份祖产,被做生意的长兄赔光时,他一点也没有难过。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从那天起,我真正有自食己力的环境,我可以为我的生活自豪。”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位脾气火爆的老板,跟他做事的伙计,经常流动更换。他也承爱不了老板的脾气,想另谋他就。他母亲知道时,特别从家乡赶来告诉他说,“你若能接受老板火爆脾气的试炼,将来才有足够的耐力和宽容去做更大的事业。”于是,这位母亲带著他到佛寺去拜佛,并祷念著说,“佛啊!感谢你的福佑,给我的儿子一个这么好的训练机会,我现在祈求祢,给他一点平静之心和智慧,好让他通过考验。”这位朋友,果真耐得住,也得到老板的信赖。他们共事得很好,也为日后发展事业,奠下厚实的基础。

  古时候,有一位滴水禅师,教学非常严格,许多人都学了一半就打退堂鼓,只有峨山禅师坚持下去,并且说:“僧有三种,下等僧利用师家的影响,中等僧欣赏师家的慈悲,上等僧在师家的键锤下日益强壮。”人只有从键锤下,发现它的意义,才看出希望。这时,一切苦也都能承担了。

  有一位先生问一位法师说,“我帮人作保,结果赔了很多钱财,请师父为我念经,好解一解厄运。”师父看了看他说,“报怨行。”稍停,又说,“经已经念好了。”这位先生又问,“报怨行”是什么意思?法师说,“损失了这些钱财之后,你的厄运也就不复存了。好好的努力吧!”这位先生即刻有所领悟。

  打破情绪的障碍,也是一种解脱。但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悟。从你的困顿中看出价值,光明的思想和蓬勃的朝气就可以引燃起来。从你的遭遇中看希望,你又会振作起来,这就是情绪生活的希望。

  人在艰难的时候,情绪最不稳定,意志力最易动摇,这个时候,若能看出坚持下去的意义,那么痛苦就会减轻,甚至消失。禅家说:

  “豁然大悟。”

  这也是指大悟之后的豁然。因为在悟的时候,他已看出了生活的光明面,看出生命的玄旨。他再也不会被迷妄的情绪和苦恼所束缚了。

  民国七十二年,我脊椎受伤,严重的时候,几乎不能行走,每天躺在家里,望著天花板发愁,而疼痛难耐,是不可言喻的。当时,我对自己未来可能的行动不便有著严重疑虑,所以烦恼就更重了。内人是我的同修,他看到我的苦闷,也是心疼的。不过,有一天她却对我说,“先生!我看你以前所学的佛法,似乎是拿来说给别人听的,自己并没有受用啊!”就这么一句话,直接渗透心灵的底蕴,我的眼前一片光明,有所契悟。我领悟到即使从此不良于行,也要接纳这个事实,因为“毕竟是我自己”,我已发现到这件困境的意义,在困境中看出了新希望,“我决定即使是躺著,我也要把微妙甚深的佛法,通俗地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得到这分清新智慧的洗涤。”我开始写作,从此疼痛自然减少。我的业馀写作,就这样展开,而身体也在医疗和持续的复健中,完全恢复健康。

  心中存著一念光明希望或意义,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避免恶劣情绪的发生。无论你从事任何工作,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怀著崇高的理念,就能锲而不舍的坚持努力下去。从前月船禅师为了赈灾和实践他师父发愿建寺的遗志,到处替人作画,不但价格极高,而且要预付。于是,受到许多的批评和侮辱,他都觉得无所谓。经过很长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心愿。他放下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再作画。他的忍耐和坚持,就是靠著希望来维系著。我深信禅门的说法:

  “心须是清净的。”

  而一颗清净的心,必然展现希望、光明和活力。

二、用否定来肯定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懂得割舍,必然造成生活复杂,心情紊乱。人若能以单纯的信念生活,就能剔除种种的诱惑和干扰,使自己活得起劲。若能懂得寡欲,自然免于牵肠挂肚的纷扰。单纯和知足,就是禅者所谓的“无”。他们用“无”字来否定繁杂,驱除坏情绪,截断狐疑,停止三心两意。禅者所谓的“无”,即是要否定虚妄,肯定真我,“大死一番,再活现成”。唐朝百丈禅师答覆弟子问“什么是大乘顿悟法门”时说:

  “先歇诸缘,

   休息万事。”

  只有透过净化自心,智慧才绽放著希望之光;情绪才可能真正的安宁。有一位先生告诉我,他念大学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不够专心,读书效果不佳。他请教一位法师,这位法师只告诉他参一个字,这个字竟然就是:

  “无。”

  法师还解释说,“打开书来无旁念,念头来时别睬它”。他试了一段时间,竟然发现“无”字很像金刚王宝钏,真的“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息心息念,真能专注用功。

  唐朝的赵州是最善于以否定来肯定真性的禅者。所以禅家称为“赵州无”。意思是说,你若能抗拒引诱,就能当主人;若能否定贪婪,就能平静心安;若能有所不为,就必能有所为。

  我们总是碍于情面,才勉强答应了不能应允的事,不便推辞,才坏了大事;一时心动,涉入陷穽;一念心贪,才铸成大错。如果不懂得以否定来肯定真心,必然使自己陷入困局,所谓晚节不保,那是因为疏于否定最后一次来袭的妄念所致。

  “无字参”是很美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拨云见日,让心情开朗,恢复平静。在波涛汹涌的世事中,我们必须以平静之心,看待流逝的波涛,古人说:

  “水流虽急,

  境长静;

  花落虽急,

  意自闲。”

  生活在一个忙碌紧张的开放社会里,世局种种变化,有如急流;人事变迁,更是白云苍狗;经济财政的变化,诸多诡异。如果你未能定下心来,就照见不出真实的事象;如果你不懂得否定与割舍,就免不了迷失之憾。这一两年股市是诡谲多变的,有一位小姐,在听过我的演讲之后对我说,她深知在股市跑短线有如赌注,所以一直不愿意涉足其间。过了一段时间,眼看著朋友赚了钱,于是动心了。她把自己的积蓄投入股市,没想到,股价节节下滑,跌入谷底。她非常懊悔难过地说,“老师!你说的对!我在‘利多’的引诱下,不能说一个‘不’字,才有今天‘利空’的结局。”随后,我告诉他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看出这件事对你的意义,而不是再难过下去。现在,你已知道这件事情的意义了吗?”她面露笑容的告诉我:

  “无。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禅者经常教导弟子,从否定中找出肯定。但否定不是把自己连根拔起,把自己的自性也背弃,消极的走向“住空”,执著在消极里头,从现实生活中逃避开来。这就有了危险,有了严重的消极和压抑。请注意,禅家的否定法门是割舍,是放下妄缘,从虚幻中走出来,看出真实的希望。

三、  摘下狂妄自大的面具

  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多多少少总为自己戴上面具。爱面子、逞强、虚伪、撒谎等等,都是为了维护尊严。明白一点说,尊严往往与自大密不可分。如果你不能从尊严的五里云务中,看出了点光明的希望。它一定会破坏你平静的情绪生活。

  人的尊严是很脆弱的,它很容易受到伤害。有人批评你,便觉得尊严受损,面子挂不住。所以勃然怒,心情恶劣,甚至处心积虑,及思报复,扳回面子。越讲求尊严,自我的强度就越弱,受伤的机会就越大。所以禅家告诉我们,一定要把“我相”放下,把美丽的面具摘除,要如如实实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越是不能自我接纳的人,越需要尊严;越是自卑的人,越是需要面子。所以禅家常说:

 “放下,

  歇歇著。”

  那是要我们沉重的面具放下来,不要被它压垮了。事实上,带著自己的假面具,会使你失去自由,令你焦躁不安。因为它好像在夏天里穿上华丽的大衣一样的不智。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在一九八八年的冬天,受局势所迫,逃难到百潭寺,当时正是严冬,酷冷的天气和简陋的生活设备苦不堪言,窗子是纸糊的,寒气逼人,没有取暖的设备,吃的更是简单。一个国家的元首,在顷刻之间,生活有著天渊之别。权势去矣,名誉扫地,显然是孑然一身空了,还能剩下什么呢?我想没有比这样的打击更严厉的了。他在百漂寺过了一年,也修行了一年,韩国的佛学作家南知寻去拜访他时问,“初到百漂寺时,最难以适应的是什么?”全斗焕先生说:

  “是在佛殿里,向菩萨叩头膜拜。我一到寺庙里就决心遵守寺规,与和尚一起拜佛,但是要我下跪向菩萨磕头,却让我难为情透了。过去我所知道的都是举手或弯腰敬礼,而且大都是别人向我敬礼,不是我向别人致敬。因此,每当我跪地磕头时,总让我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我更不希望让侍卫们看到我的那种模样。”

  “不过,三个星期之后,我就不再有屈辱的感觉了。现在我是非常虔敬的向菩萨磕头。我也由衷地接纳了佛教是我的宗教。

  全斗焕在百漂寺的第一年,“我相”的虚妄太重了,所以觉得非常痛若。特别是失败与挫折对其尊严的打击,更使他“觉得像是被丢弃到荒凉的田野,当时看建筑物好像幽灵。”

  人若不能看破尊严的虚伪性,便会执著在严重的自我迷恋之中。稍稍一点打击,就有著严重的心理创伤。特别是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谁都有自己的看法,都可以提出异议,都可以反对你的看法,拒绝你的好意。如果为此而你觉得自尊受伤,你怎么会有好的心情,去作更多的创造与实现呢?

  人要想在情绪上生活得安和,除了要勘破我相和避免执著于汲汲追求自尊之外,还要进一步去爱护别人的自尊。你若能维护家人的自尊,家里就一团和气;若能照顾同事和朋友的自尊,工作交友无处不顺逐。事实上,人类心情的希望,就在勘破我相和维护别人自尊中显现出来。

四、在作息中调整情绪

  作息的情况与情绪生活也大有关系,如果你的作息紧张的,经常在强烈的欲望中奔腾,生活变成白热化的渴求,在得失之间,形成心灵的矛盾和怨天尤人的窘迫,那么,情绪生活真可谓恶劣了。

  你要当心,情绪恶劣除了表示不幸福、不快乐之外,健康也不必然出现问题。根据调查研究,因心脏突然停止而猝死的人,有百分之二十,在死前二十四小时内,受过强大的心理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失去家庭的和谐、慰藉和支持,是引发心脏病的重要因素。心理压力和心脏退化,乃至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大有关系。因此,工作的态度,生活的节奏,心理的欲求,都需要作适当的安排与调整。在医学上研究发现,每五个人之中就有一位在玩电子游戏时,像进行生死搏斗一样。这些人,在平常生活中,情绪容易激动,血压显著上升的次数,每天可能多达三、四十次。在治疗上,除了降血压和抗心律不整的药品外,这些人还要进行谘商、施以松驰技术,和调整生活作息。

  作息的实际状况,能影响思考、情绪和情感等心理活动。它是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幸福的本身。因此,禅家告诉我说:

  “平常心是道。”

  道就潜藏在平常生活与作息之中,只要你能把它调理好便是道。唐朝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说,“是否在平常心之外,还有可以追寻的道呢?”南泉说:

  “如果生活本身之外,还有可追寻的,必然使生活偏离正道。”

  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调整自己。“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你自己若不被境界拖著走,而把生活轧得紊乱不堪,起伏不定,这不也就是禅定吗?现在,我要告诉你如何在作息之中,看出好情绪的希望:

  ·学习做好你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喜欢你的工作。要看出它的价值,才会真正喜欢它。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等于不喜欢自己;这会产生严重的自我否定和空虚。

  ·性急和念婪两个因素,会使你背离安稳踏实的生活常道。要避免让自己一头栽进狂热之中,这不但没有把事情做好,反而让自己陷入声嘶力竭的挣扎之中。

  ·要学习安排温馨的家庭情趣;你要主动的付出,而不是被动的享受;要在主动的逗趣、分享平安、有益的交谈和互爱中,看出美好家庭的希望。

  ·注意!你的行持完全表达在语言的世界里,要在说话和肢体语言中,时时保持著倾听、接纳、勿作评断,不要自以为是,但要表达你的爱意。

  此外,在生活作息中要学习缄默。如果你要说的话会影响别人的自尊,会激怒自己的脾气。那么,你最好还是放下你那“替天行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习惯。学习缄默对你和对别人都有好处。禅家说:

  “语默动静,

  体安然。”

  这是说,以缄默做为你的语言,以恬静当做你的行动。这时,你就看出安然闲适的希望。你可以去散步走走,可以歇歇唱一首歌,那就可以避开一次情绪疯狂奔泻的危险。而美妙的希望,就在那儿出现。

  人免不了遇到困顿、落魄、或受到严重的打击。有人以无耐的态度苟且偷生,不能在作息中振作起来。比如说,疾病、亲人的死亡、离婚或失业等等,对个人而言,打击是很大的,情绪生活必然陷于困绝之境。有人以为,佛家对于这种情境,多半教人柔顺与认命。其实,这只对了一半,也只看到佛门智慧的一面而已。对的,佛法教人要柔顺的接纳自己的遭遇,那是要人避免怨天尤人,去面对事实。然而第二个对治之道则是积极的努力。佛经上说:

  “正精勤。”

  要对自己负起责任,肯去“承担”,不可陷自己于自艾自怜;而要越过心灵的伤口,奋力振作,看出心中的太阳,接受大日如来佛为你洗涤消极的念头,让自己能活在雨过天青的新天地。

  人总是在作抉择时,发生矛盾的情绪反应。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以致一事无成。因此,你要清醒的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动机,明白自己的条件,摆脱你的野心和虚妄之念。然后,你要勇敢的做决定。佛门的智慧是:

  “大雄,

   大力,

   大智慧。”

  如果你想当一位优秀的管理人才,这份基本的性情是把握的。当然,不是每个人生来要当管理人才的。不过,任何一个人,在日常作息中,能把握这个原则,总是可以自由的割舍,成就自己的专业。

五、接受自然性灵的洗涤

  如果你有机会看一个多媒体的宇宙天体影片,或者读一篇娓娓动人的天文报导,你会神往,投入于浩瀚无垠的天体,神驰忘我。骤然,你忘了自己,而原有的自我观念却在无限广袤的宇宙下,相对变得渺小,而另一方面,清妙的灵性却不断的扩大。好像自己从狭小的房间,走出辽阔的原野一样,感受到自己与无限的时空融合。这时,你发现了短暂的甦醒,从许多人为的、刻板的、欲望的和偏狭的思维和情绪中解脱出来,轻松无比,宽心舒畅。这时,你清醒、无私和喜悦,没有匮乏,没有偏执,更不是昏睡。那是什么呢?我可以告诉你:

  “禅定。”

  它使你从自己的茧中走出来,看到四周的美、宁静和祥和。你的心与法界发生了交会。顿时,一切烦恼如风吹云散,真是“万里无云万里青”了。

  人来自自然,自然之于人类有如母子的关系。当我们接近大自然时,心里头总有一种亲密的感受。所以登得越高,看得越广,心胸越是宽阔喜悦。就如你从飞机上鸟瞰山河大地,自己与山河大地同等开阔。

  人来自大自然,身心涵藏著它的灵秀之气;当你被利欲薰出尘垢时,情绪困顿了,思想愚顿了。这时,别忘了要接近大自然,接受它的洗涤。唐朝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说:

  “江月照,

  松风吹,

  永夜清宵何所为。”

  这是多么一针见血的体验呀!你要不是面临江上的明月,或者在深山幽壑里接受松风的抚慰,是不可能发现闲情逸致,涤荡千古愁的感受。所以,当你为著自己的事业奔波,或者在宦海急流中忙碌,或者为著不如意的事情而看不开时,要给自己一个机会——接近大自然。给自己留点时间,去接受它的抚慰和怀抱。你就会骤然清新。这时,你与净土法界将有个交会,只稍念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

  就在这一念之间,你皈依了永恒光明的觉性(阿弥陀佛),你与法界的精神力量同步,接触到佛的清净法身。从而孕育了你的高贵心志和智慧,而展现了圆满报身。这时,你的一切思想、情感和智慧,都会很自然的表露出来,无处不相宜,那就和千百亿化身佛有了默契。你听过吧,《阿弥陀经》上说:

  “树木花草,

  悉皆念佛。”

  人一旦契入觉性,就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出悦乐欢喜的生活情怀。宋朝雪宝禅师说,“一切处光明”,指著就是人与自然同步契合时,所启迪的那分光明清净情怀。

 自然的壮阔,山川的灵秀,太空之无垠,星体之奥秘,只要你放眼神会,接触到它,便不得不肃然起敬,引发你内心的幽思宁静。自然本身就是伟大的艺术、诗歌和优美的音乐。它能扣人心弦,净化尘劳,孕育高妙的情操。

六、忏悔与复苏

  忏悔是在心智上彻底了解过错,在情绪上洗净愧疚与宿怨的方法。因此,高级宗教都会有忏悔的仪式和活动。佛教也有忏悔的仪式和活动,那就是拜忏。一般而言,拜忏是为了消除业障和祈求福佑。透过拜忏时,虔心所念的忏文,把自己过去的错误忏尽,把过去的心结打开,把自己的不安和惧怕消除。继而,厌离种种恶行,发心修行,净化自心。诚如《慈悲三昧水忏》中说:

  “发露忏悔,

  不复覆藏。”

  当自己把心中的积郁和恶劣的习惯(恶业)忏尽之后,便有了清净之心,有了发心向善之强烈动机,引发福慧增长的实践力量,故云:

  “一切苦具。

  转为乐缘。”

  从而发大慈悲心,愿把自己的快乐和功德,与一切有情众生共同分享。很明显的,佛家所谓的“拜忏”,是一种实践性伦理,把自己的情感加以洗涤,检讨自己的过错,洗面革心,发心实践大乘菩萨行。故云:

  “忏如浣涤,

  以水为名。”

  透过这个心理净化与觉醒,才能真正“慧日普明,觉海性圆澄”。忏悔是人类心智提升的最佳途径之一,是给自己改过自新、净化情绪和恢复活力的最佳方法。但是,要注意,忏悔是重要的还是改过迁善。圣印大师说:

  “唯有忏悔,

   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希望,

   无尽的光明。”

  当你积郁的时候,不妨透过唱颂佛门诗歌,一方面净化情绪,一方面让自性中的智慧,透过佛法的引发,绽放出光明,看出新的希望。

  在佛教的教义中,有两尊佛各代表两个不同的心灵世界。一尊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祂代表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是治疗众生疾病业障的。祂以净化的方法来治病,让一切有情众生的心灵,都能像净琉璃一样,照亮著生命的希望,去过悦乐圆满的生活。

  另外一尊佛是阿弥陀佛,代表著西方极乐净土,祂教以平直心待人处事,并接引佛法的实践者,到西方极乐净土以成就不退转的圆满功德。净土象徵著精神生活的清纯,也代表著人类精神生活的终究希望。

  忏悔,令我们洗涤自己。洗去浓妆,才看清自己。改正消极的思想,才展放积极心智。净化虚妄的心情,才现出活泼喜悦的人生。忏悔可以净化思想、情感和眼光,让自己看出生活的希望。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生活在忙碌多元化的社会里,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得意也有失意,每个人都不免要承受各种压力、紧张和烦恼。因此,现代人在情绪生活上,总离不开一些困扰,在情感上显得焦虚不安。因此,大家都需要清净开朗的心情。但是这种轻松的情怀,不是不停的追逐得来的,而是在净心中发现来的。

  大家也许太忙碌了,长期的积郁,使得有些人感到焦虚难耐,有些人觉得莫名的倦怠,甚至有些人要借著酒色和药物来麻醉自己。这都是现代人精神生活上的困扰。

  情绪多半学习来的,人可以从环境中学习焦虑和不安,当然也可以透过许多陶冶训练来培养开朗的襟怀。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是学习在困顿与失败中看出意义,提醒自己用否定虚伪来肯定真性,尝试从放下狂妄中看到生活的自然之美,也要调整作息,接受自然的洗涤。

  最后,你需要一点宗教的情怀。透过信仰的力量,以忏悔来净化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走出自己的茧,看出辽阔的精神法界,看出那片“心净即佛土净”的希望和悦乐。它就是究竟圆满的生命情怀。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悟·看出希望来 第九章 人生的希望
下一篇:悟·看出希望来 第七章 高洁的性情
 寻找著力点 第二篇 保持正确的信念
 悟·看出希望来 第十章 结语
 随缘成长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
 随缘成长 序
 寻找著力点 第五篇 做创意的思考
 觉·教导的智慧 第一章 教育的新希望
 禅语空人心 第一讲 无处青山不道场
 禅语空人心 第六讲 还须安禅制毒龙
 觉·教导的智慧 第八章 悦乐的教师生涯
 觉·教导的智慧 第七章 宗教、民俗与教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向下扎根 往上结果[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八章 马哈摩嘎喇那的偈颂[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八种后悔(云居大师开示)[栏目:忏悔业障]
 浅论佛教的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法通)[栏目:佛教与孝道]
 防护六根之道[栏目:著述文集]
 中阿含经卷第十五[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太虚大师的特征——新与实[栏目:仁俊法师]
 智慧经(梁国雄居士译)[栏目:南传经典]
 不定业[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五)[栏目:念佛感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