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一课
 
{返回 悟演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1

二O一二年二月十三日观音佛七共修第一课

主讲:悟演法师

第一个问题:大家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

1、发心不正确。学佛、烧香、念经不仅求平安,求人天福报,更重要的是求得心灵的智慧,证悟菩提。

2、求法不如法。法无高下,众生平等。而我们都在分别之中来取舍,用俗谛的思维方式来揣摩佛的本意,所以很难进入佛的境界。不懂佛意,在相上尽做功夫,忘却了法的本性是空性。

3、没有正确地把佛法和世间法有机科学地融合在当下。让自己的宗教修行与现实生活脱节,失去自己的灵魂,修行跟不上去。

4、不在自心求,攀缘于外境。

5、在不如法地学法,不懂与师相应的道次第修行。

6、对佛法经教在文字外相上去做义思维,所以颠倒知见,贡高我慢,分别妄念十分严重。佛法是容法,作为一个修行人,这个世间是没有什么不可以包容的人和事。若我们生活中有对立的人和事,就说明自己缺乏学佛的智慧。

第二个问题:大家应如何学法?

1、依师而行是第一原则,不能麻木。

2、法无高下,对机为准。这个法相应自己就相续而无有间断而修,不相应就不要执著。

3、一切修行不能脱离佛陀的原点,不能违背佛教根本传承。

4、任何祖师大德的开示录,要恭敬,择机善巧地运用。但是,修学必须以佛陀的根本原典为准,明确皈依真实含义。皈依佛是皈依本师释迦摩尼佛;皈依法是皈依佛陀亲口宣说的解脱觉醒大法;皈依僧是皈依如来建立的清净僧团,而不是哪个人。

5、一切修行要回归自心本性,印证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任何流传的经典或者所谓的祖师大德的开示录如果偏离了三法印,在相上做文章,都是不可学、不可行的。只有正法才能产生正知见。佛教修行不是个人崇拜,以佛的根本精髓,缘起性空、因缘因果、道次第行为准则。诸位弟子没有经历生死感受不到师父每次宣讲佛法的精妙。只有在经历灾难的时候,一个手印、一句法语才有所感悟,这是对师父的不恭敬,也是亵渎佛法,发心不恭敬不优美。任何人的发心不能脱离因缘因果。

6、修行要直下承当。大家做人做事不回避这四个字,让佛的智慧产生巨大力量,让不好的、不吉祥的人事远离、优美。佛法是通过修学修证达到智慧的心性,让自己生活在快乐的当下,随顺一切因缘,了却一切世缘,最终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第三个问题:如何考证修行是否有进步?

修行进步的唯一标准是能否安住在当下,能否以最快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性,远离颠倒无明惑业。而不是念经多少、持咒多少、坐禅多久等等这些。

为什么修行要直下承当呢?在场的每个人都在恶性循环,该了的没有了,不该续的还在续,不懂自己因缘,还在苦苦追索,增加心的痛苦。可悲!要想做快乐的学佛人,必须学会忘却,好坏都要忘却,能随心而入,随缘而行。若一心做义,这人不好那个不行,制造心魔,内耗自己灵魂,成就自己堕落之因,很可悲!

归纳一句,做为一个佛教徒,要做一个觉醒快乐的人。不是一天到晚阶级斗争,一脸苦像。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觉醒的状态、是一个快乐的人而不是神。只有觉醒的狮子才有威力,“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在任何状态中保持自己的觉醒力量,不是争斗,用实力去了缘,成就自己。只有自己去成就自己,渴盼第三者,迟早要受伤。现在人伤不起,因为我们很脆弱,没有壮大自己。

学佛的人终要做觉醒快乐的人!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


{返回 悟演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参禅--“念佛是谁”
下一篇: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二课
 二O一二年九月十五日观音佛七共修第三课
 二0一二年九月十八日观音佛七解七
 盂兰盆法会前夕
 大家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
 善念
 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四课
 觉悟
 二O一二年四月初四日佛七共修第一课
 发心与觉悟
 如何考证修行是否有进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要义 第七品 阿罗汉品 阿那律陀尊者 阿罗汉境界难以测度[栏目:法句经要义]
 如何根除多梦和疑心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三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图解 - 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栏目:佛说阿弥陀经图解]
 什么样的善根是多善根,什么样的福德是多福德,什么样的因缘是多因缘?[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待人有礼的态度[栏目:蔡礼旭老师]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六十六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