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四
 
{返回 慧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40

讲题: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日期:2009.5.24-2009.5.30

片数:共4片(本片为第4片)DV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2.受阴本如来藏

经文,[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这一段是讲受阴是虚妄,妄生涩、滑、冷、热,但是直下空,就是如来藏性,相妄性真。

注释:[手足宴安]:[宴],即是安,喻真如不动。[忽如忘生]:[忘生],如无所生,觉本不生。喻心体离念,本无受阴。[性无违顺]:[性],为其所感受之性。我们对外境都有感受,而且是非常强烈,[违],为苦受之性。什么叫苦受?什么叫违?站在凡夫的角度讲,不顺从自己的意愿。譬如说你现在睡觉睡的很好,很舒服的睡觉休息。突然有一天换了比较简单、比较硬的;我们现在好命,枕头软的,我们如果换一下古人、老一辈的,像五十年前、半世纪前的那个枕头,那你就晚上睡不着,会感觉很苦,会很辛苦,因为你睡不着。违背了我们身体上的适应性。

一个人如果平常生活简单,也能够接受这个苦,这个人临命终,他往生就比较不会有障碍。如果这个人平常享受习惯了,吃不了这个苦,临命终他的色身稍一苦,就受不了,很容易失去正念!我们还是一句很诚恳的话,吃苦对修行人来讲,它是一件好事,不是坏事;生活简单化是好事,绝对不是坏事。当你吃到苦头的时候,你一定要感恩,这是上苍给我们成长的机会,上苍要给你礼物,都是事先用苦来给你包装。你想要得到上苍最美好的礼物,就必须打开这个苦的盒子。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众生,有意义的苦是很值得的,非常值得![顺],为乐受之性。什么都顺你,这是乐受;但是记住!这个乐受,接下来就是苦,什么都顺你,有一天人家不顺着你,苦就马上出来。所以,这个苦乐,它没有确定性,也就是唯心现量。这个人很有忍辱心,这个人把一切苦、乐都化为绝对的忍受,他的乐就无穷尽的安祥。这个人的承受、忍受度很差,换句话说,他的耐性很肤浅,就是乐的,他也会觉得是苦的。所以,这个乐跟苦,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看这个人的忍辱性够不够。一个会修行的人,会把一切的境界化作涅槃的妙乐;而不会修行的人,他的乐跟苦会订下一个标准,所以,他时时刻刻都在苦中。

就像一支驴子不受驾驶的时候,哪一个人骑上去,这支驴子都会乱跳;一个人内心里面不受控制,没有般若的智慧,不管你用什么方式生活,他的内心始终乱跳。牢骚、抱怨、委屈,没有一样事情是会过得顺利;还是心的问题。性无违顺,即无苦无乐;本无受阴,故其所受性即不苦不乐,有如舍受。这个[舍]就是愚痴,痴受,不是智慧的受。所以,舍受在唯识学里面有另外一个名词叫做痴受。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无故],本在一真之境界,一真就是绝对。所谓[法界无事],然而忽以无明力驱使,无端起念,念中带妄。一定要很清楚,不能彻底了悟佛的心性的人,是根本没有办法彻底了解净土法门的思想,你一定要记住师父这句话。对佛的心性不能了解、了悟,绝对对净土法门没有办法彻底的理解,因为万法一定要会归佛的心性。为什么?要不然你念念几句佛主当作是修行,不与心性相应,这个就是这样子。诸位!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什么意思?你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以音声求佛?如果会归心性,虽念无有能念所念,其实音声也不离心性,心性就是音声,那这个就不是用音声求佛,因为会归清净自性。但是,如果没有会归心性的话,拼了老命念佛,用压的、用意识心,不错,也可以种种善根,这是以音声求佛啊。

你永远没有办法见到如如不动的本性,八大宗派既然都是佛说,当然就一定有交集,这个交集就是心性,万法从佛的心性流露出来,万法都一定要回归到佛的心性,任何一个宗派如果起争执,我就问你一句话:你净土法门是不是佛的心性法门?请问是还是不是?如果说不是,不是就是外道,不是佛的心流露出来的法门,哪里是佛法呢?请问天台宗是不是佛的心性流露出来的法门?空、假、中,不是就不是佛法了。请问:华严宗是不是佛一真法界流露出来的?是!如果统统是,八大宗派那就回归佛的心性,回归佛的心性就叫做无诤。那你在诤什么?我实在看不懂!

就像我们以前江苏省来的教授在上课的时候,他每次都讲:你吵什么吵啊?骂我们在吵什么。八大宗派都是佛的心性,在吵什么?因为时空的不同,善巧方便的不同、依据的经典不同,所以,每一个人的因缘不同,要会归到佛的心性,如同大海一样,会归一真,这个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他是进入无诤的状态。佛法是理性的宗教、智慧的宗教、心性的宗教、是绝对解脱的宗教,我们更应该用超越的角度,看待八大宗派,才不会自己落入争执。所以,攻击任何一个法师就是不对;攻击任何一个道场就是不对;攻击、排斥任何一个宗派,就是不对,佛弟子应当从自己做起,了解:喔!原来万法都是佛的心性,那这样诤,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话你才了解,修净土法门的,原来也是会归到佛陀的心性,要不然净土在哪里?心净才国土净,心不净,哪里有国土净呢?所以,我们应当了解,佛法它是非常理性的。[于空相摩],依无明所起妄念所使,而起妄为。[以二手掌],指本无外触尘介入,此尘纯系自身妄造所化,并无外实法可得。悟无所得,即入佛陀的正法。

[妄生涩、滑、冷、热诸相]:[诸相],诸触之相。有触则必有受;然此等触及受,皆非从外来,皆是此人自作而自受者也。[妄生],本是一真,一真就是绝对,而且这个绝对是绝对的绝对、不可讨论的绝对,这个绝对不是相对的绝对。譬如虚空,它是相对的绝对,因为跟相、千差万别的相比较,虚空是相对的绝对。而心性不是,无论是色法、千差万别的色法,无论是无相的虚空,它都是纯粹一个心性影现出来的,这个是绝对。不可以用语言讨论,这是绝对的绝对;不可以用文字记载,这是绝对的绝对;不可以用意识型态去理解、去推论,不是逻辑学、不是数学、不是玄学,不是理则学,统统不是。它是绝对的绝对,超越一切表相,任何的语言都不能描述,这是绝对的绝对。而世间人讲都是相对的绝对,所以,佛法它是绝对的绝对,不可讨论的绝对叫做一真。

一真就是绝对的解脱。而起念妄造,乃而生九法界境界;此诸境界,本无有生,而以无明力妄为,诸位!十方诸佛共同宣说的法,就是无生法;就是一切法无生。你下一次有因缘再碰到佛来降生人间,佛所讲的法,就是一切法无生,跟师父今天讲的一样。诸佛再来示现人间,他讲的法一样,就是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一切法无增、一切法无减。令[似]有生,非真生,故称妄生。现在我们缘生就是妄生。[涩],喻凡外三途之苦受。[滑],喻人天之乐受。[冷],喻二乘之枯受。[热],权教菩萨之荣受。

义贯,佛言:[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契合真如不动),[忽如忘]一切[生],(心体离念,本无受蕴),故其所受[性]都[无违]或[顺],无苦无乐,如得舍受。然[其人]忽以无明力而[无故]自[以二手掌于空]中互[相摩]擦,于是于其二手中[妄生涩](三途苦受)、[滑](人天乐受)、[冷](二乘枯受)、[热](权教荣受)等[诸]触之[相]。一切众生[受阴]之产生[亦复如是]:非从外来,非有外尘生触,实乃无端起妄、自造诸触,自领纳其受,自作自受,而实都无所有。

诸位,我们从小就是这样,无端起妄,任何一个人,这一辈子只要不学佛,他的命运就会叫做悲惨。从小只要一出生,他接触到外境,就一定会无端一直起妄,每天都会有理想,将来要当什么总统、当科学家、游泳健将,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想要对人类做出贡献。但是,以前三百六十五行,都没有说干和尚这一行,不知道!无端起妄,像我们生长那个环境,它就是这样,处处都是,都是比较劳工方面的。如果说我们今天不学佛,那你看看,哪一个众生他不会无端起妄?每天都有期盼、每天都有争执,你看看韩国那个多严重,总统要去拈个香都被嘘啊、都被排挤啊。今天你看,报纸上那个头条,李明博就是杀掉卢武玄,就是政治清算斗争,秋后算帐,标题写那么大!好了,这是题外话,这是告诉大家,一切都是无端起妄,争执不休,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子。

经文,[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注释:[不从空来]:喻非自然性,无因生。[不从掌出]:喻非因缘生。[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如果此触是从虚空中出生的,然后来触双掌;既然能触掌,为何不去触身体的任何其他一个部位?因为虚空是遍满,围绕着全身,若能触掌,则一定也能触其他部位,例如说触头、或触脸。[不应虚空选择来触]:不应说无情的虚空居然能自己选择那个部位来触,仿佛虚空是有知一样。[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合],合掌摩擦。如果说此触是从掌中生的,则不应有待两掌相合才生,应该单掌就能生。若单掌不能生,则两个不能生的单掌加起来,应还是不能生!这个在描述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生,那么,缘起是生,但是是幻,其实还是无生。不能说两个不能生的加起来就变成能生!所谓生,只是缘生,仍然是无生。否则两颗石头加起来为什么不生出鸡来呢?

[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又此触既是从掌中出生,两掌相合时则两掌觉知有触从掌中出来,那么两掌分离时,则应可觉知此触进入掌中(回到掌里面去)。[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承上,不但如此,而且应该连手臂、手腕、骨、髓也都能觉知此触进来时的踪迹:看它进入身体哪里,都应有感觉,变成有一种东西进进出出!不会说这个触觉一进入手掌,就在手掌里消失了。一定在身中里面跑。[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若必定有如是觉知之心,知道此触之出与入,那么就一定有一样东西它有自体,且能在身中进出、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要],方才。承上,如是则此触便能离掌而存,而且于身中即有其自体,并且能于身中出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何须等待合掌然后才名之为触?应该不合掌时亦名为触!因为自己会跑出来嘛!若不合掌亦名为触(亦能有触),则知此触并非从掌中出。不必合掌就知道触,那当然这个触就不是从掌中出了。

义贯,佛言:[阿难,是诸幻]化之[触]觉,为什么一直讲幻、幻化?幻化,一直在讲缘起,强调空无自性。幻,意思就是当体即空,不实在的意思。所以,用字很重要,讲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就是统三藏十二部经典的精华、精要;可是,用[幻]一个字,就表示一切法不可得,用一个[幻]字。并[不]是[从]虚[空]中[来]的(非无因生,非自然生),亦[不]是[从掌]中[出]生的(非因缘生)。[如是,阿难,若]此幻触为从[空来者],则因虚空系围绕人体全身,[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体的其他任何一部位?[不应]说无情无知的[虚空]居然知道要[选择]何处[来触]!(由此可知,若说此触是从空来,是不能成立的。)

[若]说此触是[从掌]中[出]的话,既然双掌能出,单掌亦应能出,而[应非]有[待]两掌相[合]时才能出。因为他是假设从掌中出触嘛!(而今见单掌时实不能出,故知双掌合时,此触亦非从其中出,故说此触从掌中出,不能成立。)[又]如果真是从[掌]中[出故],两掌相[合]时[则]两[掌知]有触从中而出,因此若两掌分[离]时[则]应可知有[触]从外进[入]掌中;此触不但从掌入,而且手[臂]、手[腕]、[骨、髓应亦]能[觉知]此触[入时]之[踪迹]!如果[必有]如是[觉]知之[心],既[知]触之[出],又[知]触之[入],则[自有一物]有其自体名为触者,常在此[身中]进出[往来],如是则此触便能离掌而有,且有自体,自能于身中进出往来,如是则[何]须更[待]两掌相[合]而后能觉[知],此时才[要名]之[为触]?(由是可知,若说此触为从掌中来者,则不能成立)。

经文,[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一句话,可以提供你生活的一切必需品,人必须拥有好好的智慧,当你觉得很好吃的东西,要告诉自己:这是妄,不需要贪。受嘛,这好吃,好吃就是受,心情快乐。当你觉得苦的时候,忍耐一下,苦也是妄、乐还是妄,当你用这个般若智慧的时候,MTV、唱歌、跳舞没什么兴趣!你如果喜欢跳舞的话,你就说:哎呀!这个受阴是虚妄嘛!虽跳舞,无有能跳、所跳,很快就死翘翘!很快就理解:喔!原来他们跳了老半天,到最后一样要躺在棺材里,真的就是这样,喔!世间原来就是这样子,[受阴虚妄]这四个字就非常好用,你在接受一切的苦境、乐境、舍境的时候,都能很清楚的知道是妄。比丘也是,当收到供养的时候,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骄傲,说:我很有修行受到供养!产生快乐的心情,这个是不了解受阴是虚妄。因此,要理解佛的心性,时时刻刻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个受是绝对时时刻刻都会发生。

当你今天两个朋友互相对骂的时候,很不愉快,记得!那个也是妄,很不愉快的感受,那个是虚妄!二个人爱得死去活来,难分难舍,在火车站、在高铁上难分难舍,告诉自己:这个也是妄,难分难舍,一定要舍啊!不然到高铁站了,你不分开又能如何?不能怎么样啊,它就是无常,一定会出现,这一定的道理啊!所以,你那个感受很强烈的执着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妄。你拥抱能抱多久?够了吧。因为没有学佛就跟学佛会差很多啊!没有学佛,到了晚上十点的时候,二个还不想回家,说:我们去公园走一走!就绕一绕,难分难舍绕到十一点;我们再绕两圈,为什么?舍不得让她回家啊!除非碰到人家拿刀子要抽爱情税,要不然二个怎么会去睡觉?放不下。好!我用摩托车载你回去,载你回去的时候,要进门的时候,又一直坐在摩托车那边。女的也不希望放他走,男的也不想走,爸爸、妈妈两支老虎在上面看着,他又不敢上去,没有那个胆!他就在底下,又在那边厮守,凌晨二、三点。学佛不一样,学佛到公园,到十点的时候,还要绕几圈,赶快绕一绕吧!因为最后他就一定要分手的,早来回家睡觉比较实际!来!我陪你!看几圈赶紧绕,不然用跑的!好!十点多,大家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不然你到凌晨睡觉,少睡了四个钟头。一定要分手,所以,早点睡觉比较实际,因为他有智慧。

这个学佛的人谈恋爱的时候,这一招去用到男朋友的身上,她男朋友就问:发生什么事?你最近怎么这么不正常?我师父讲的啊:看要走几圈,用跑的比较快!观念的问题!我们既然知道说:夫妻之间,到临命终一定要分开;或者是兄弟、姐妹到临命终他一定要分开,这个感受就慢慢慢慢的淡;不是叫你没有感情,你很有感情,但是,你很清楚的看待这一件事,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月有月圆月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子,很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如果你佛法,这一句会体会、会能用,哇!那这一辈子就用不完!

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在水溪边打赌,说猜拳,剪刀、石头、布,猜输的人要跳下去。那个不会游泳的人也跟人家猜拳,结果猜输了,要跳不会游泳;不跳没有面子,你知道吗?他就真的没办法,赶鸭子上阵,就真的跳下去了,他又不会游泳,淹死了!够惨,猜拳猜输一次,命没有了,有没有很悲哀啊!这个还不是最惨的一次,还有的人打麻将打赌,烈日当空,打输的妈妈要儿子去罚站。这个打输的人叫她儿子去外面站,她儿子是小朋友而已,四个妈妈带来赌这个麻将,结果输了烈日当空罚站,那个小孩子突然倒下去,送医急救,脱水而死!妈妈打麻将,儿子去死,这个世间就是很乌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种事?偏偏就有,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就是有!所以了解,有了佛法多好,没有必要跟人家赌这口气,是不是?

义贯,佛言:[是故当知]:一切众生之[受阴],体本[虚]寂,循业[妄]生,[本非]能造[因缘]之所造,亦[非]属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乃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业缘而幻现之相;相妄性真。随业缘而幻现之相,相妄性真,你这一句体会得出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通!就这几个字。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它就是随业缘而幻现这相;而佛陀就不是这样子,随愿力而产生智慧之相,佛陀跟我们不一样,他是愿力而来的,是智慧力而来的,是来度众、救众生的,跟我们可不一样。

3.想阴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思踏悬崖,与说相类。]

注释:[酢梅]:即酸梅。[酢]读作cu(促)或zuo(作)。读作[促]时,义为大酸(就是非常酸)。[酢]是[醋]的本字,而[醋]则是俗字。若读为[作]时,义为回报、客人回敬主人之献酒,今多见于[酬酢]一词,义为应对、应酬。诸位!这个应酬还是少,希望大家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跟生命。做法师也是这样子,把生命简单化,除非有必要,要不然尽量少浪费时间跟生命在这个地方。我们修学佛道的居士也是,除非不得已的婚丧喜庆,那是不得已的,没办法,不去不行,要不然的话,尽量不要浪费时间跟生命。

[思蹋悬崖]:心中想着踏在悬崖边上。[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如果这口水是由酸梅生出来的话,梅子应该会自己说:[好酸!]而后自流口水,何须待人来说,而让人流口水。(换句话说,若口水是梅中生的,则梅自能流口水,与你何关?且口水既是梅流的,即不是你在流口水。然而事实不然,梅子自己不会说酸,也不会自流口水,所以说口水是从梅中生出的,不能成立。)单梅不能流口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从口入],再换个角度说,如果说[梅子好酸]这句话是从口而入的话,才能说:一听到这句话以后,嘴巴觉得酸,因此才流口水。[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这个意思是说,可是如果这句话是[从口而入]的话,便是指[口自能有听闻之功];若[口能听闻],则还要耳朵作什么?[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如果说并非嘴巴听到,而是只有耳朵听到:既然是耳朵听到,便应耳朵觉得酸;若是如此,则此水为何不从耳朵中流出?

诸位!这一段是什么?单梅不生口水;单口不生口水;单耳不生口水。注意听:梅无生、口无生、耳无生,缘起,口水就生,口水生,就是幻生,这整句。整个色、受、想、行、识,这个想阴虚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这个道理。单单酸梅不能生口水;只有口也不能生口水;单单耳朵也不能生口水,就是一切法无生,现在把这因缘凑合起来,耳闻梅这个名词,嘴巴出口水,单单想就出口水。这在告诉诸位说:我们的想阴是妄想,不是真正的,用心灵去推测那个意境就感觉。

我们现在无缘无故一想起过去,就会掉眼泪,我妈妈就是这样,她没有体会到想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她一想到我爸爸以前对她好,她就会掉眼泪。八十几岁了,快往生了,在厨房吃饭,一讲到我爸爸,怀孕要生我的时候,叫她去看一下医生,我爸爸没有带她去看,她一直怨恨,怨恨到快往生一、二年前还在谈,不晓得想阴虚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一想,又要掉眼泪了,我就说:好!停!不要再哭了!我就是背这一句给她听,她听不懂:你在讲什么?她就一直回想、一直回忆,她就一直掉眼泪。已经过去五十年,没有办法忘记那种男人的可恶!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伟大的女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可恶的男人!听起来满顺的!所以,这个想阴是很恐怖的,这个想阴会一直钻牛角尖的,如果这个想阴不停止,会得严重的心病!

你看电影演的,这个公主去看到那个书生,哇!回来单恋,惨了!这个想阴虚妄不知道,回来就单恋。你看那个小姐就叫医生来看,把脉,医生就说:这没有病啊!那就是相思,想到一直生病,你看这个[想]有多恐怖!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都是妄想,这个[想]接下来就是病,心病非常严重,自我想像。但是,[想]也有好处,像卡通影片都是想像出来的。会制造更多的艺术、创造更多的画画、创造更多的音乐,这个很多都是靠想像来的。[想]就是无限天马行空的发挥,创造很多的艺术、音乐、杰出的人才,都是靠[想]来的。虽是妄想,不过,天马行空的发挥自己的才干。这个电影如果如实演的话,有时候没有兴趣。靠很多的想像,高科技的融入,所以,这电影变得非常好看,真的就是靠想像而来的。这个[想]有时候会害人,有时候会成就人,但是记住!总是幻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想]要好好好好的放下,真的!

义贯,佛言:[阿难,譬如有人]听到旁人[谈说酢梅],他的[口中]便有[水]生[出];他若心中[思]想着脚[蹋]在[悬崖]边上,他的[足]底[心]便会生出[酸涩]之感。一切众生的[想阴]之生[当知亦复如是],虽无实境当前,但依空言、空想,便作实想,而成就想阴。所以,很多事情想太多了。妈妈也很会想,坐起来,盘起来,手比起来,也不晓得那是什么印,就问她女儿:女儿,看看,妈妈象不象观世音?自己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儿子你看,妈妈象不象阿弥陀!她就是自己想像。不过,这个想还算是好的,自己想自己是阿弥陀、观世音,这个[想]是好的,身心不二。它的意思就是这个八识田中还有佛的种子,这个是好的。不过你想像自己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记得!从此以后不能生气,哪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可以生气的?不可以!自己观想自己是佛,那就永远不能生气了。

[阿难,如是]由于光听到[酢]梅之言[说]即生出的口水,此口水实[不从梅]而[生],亦[非从口]而[入]。[如是,阿难,若]此口水是从[梅]中[生]出来[者],则[梅合自]己便能[谈]说好酸,因而自流口水,[何待人]来[说]而让人流口水?(然而梅实不会自说酸,亦不会流口水,故说此口水是从梅中来,不得成立。)又[若]此酢梅之言说是[从口]而[入,自合口]有能[闻]声之功?若如此者则[何须待耳]来听?然[若]唯[独耳闻]此酢梅之说,而口并不能闻,则[此]口[水]为[何不]是从[耳中而出]呢?(然而此酢说之言,实独耳闻,但耳中并不出水,可见此水非从[酢说]来,亦非从梅中来。故说此口水为从梅中生者,无有是处。)至于心中[思]想[踏]着[悬崖]之时,足心便生出酸涩之感,[与]酢梅之言[说]令人生口水之例[相类]。(此酸涩并不从崖生,亦非从足生;若是从崖生,崖应自酸涩。若从足生,则足自能生酸,即不待心去想踏着悬崖。)这个依此类推,很容易理解。

经文,[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个[想]使一切众生困死愁城,就是这个想阴,非常恐怖的!

义贯,佛言:[是故当知]:一切众生之[想阴],体本[虚]寂,循业[妄]现,[本非]任何能造之[因缘]所造,亦[非]属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乃如来藏妙真不生灭性,随业缘幻现之相,相妄性真。)

4.行阴本如来藏性

这个难破,连观察都很难!要破行阴生灭,要八地菩萨以上,八地到九地、十地,最后一念无明就是这个。诸位,第七意识的我法二执,有的人讲说:第七意识破完,第八意识。不对的,第七意识最后那一刹那破,七、八识全断,观念要先正确。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我执还有法执卡得非常微细,但是,那一刹那斩断的时候,七、八识同时转,转识成智。

经文,[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师父先解释一遍,把经文贯串一遍:阿难,这个生生灭灭的行阴就像暴流,一波一个波浪,波浪相续,前浪消失,后浪又起,就像第七意识的行阴,前际后际不相踰越,一浪接着一浪,就是一念接着一念;生灭意识心的行阴也是这样子,行阴当知也是这样子。阿难,如果这个暴流的流性不因空生,不是从虚空而生,也不是因为静止的水而来;也不是水的性,亦非水的性;非离空、水,也不能离开虚空跟水。如是,阿难,如果说这个暴流的混浊、急促,这个浊水急促之流性,是因为虚空而生,那么,十方无尽虚空,就会变成无尽的暴流,世界自然就会受到沦溺。如果这个暴流是因为水而有,就必须建立能生跟所生的观念,那么,这个暴流的流性,应当就不是水。为什么?因为能生的水跟所生的暴流,二种相是完全不一样的,能有跟所有相,要二种相同时存在,才能建立能所关系。或者是树生水果,或者是父亲生儿子,二种相同时存在,才能说能、所完全存在,才能说暴流是由水产生的,水是能生,暴流是所生,必须有能生之相、所生之相同时存在。今应现在就是应当存在能所相,才可以建立:暴流由水所产生的。

若说这个暴流就是水性,那么,这样一定要定位,一定要把它用这个时空定位,这个浊流就是水性的话,那么,澄清的时候,这个水的体性就没有。为什么?水的体性是静止的,当它暴流静止的时候,这个水体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你定位,说这个混浊的暴流才是水性。若暴流就定位为这是水的性,水的性要暴流,如果你一定要这样讲,定位成这样子,则澄清的时候,应非水体。那么,暴流澄清的时候,那应该就不是水的体性了,事实不然,所以,若因水有不对,若就是水性是不对的。如果离开了虚空跟水,虚空没有外,水外也没有流,绝对不会说没有水的暴流,那成什么话呢?暴流一定是从水来,没有水,哪里有暴流?

注释:[譬如瀑流]:喻行阴奔泻不停,狂飙不住。[前际后际不相踰越]:如水之流,前浪后浪相接相续,亦不会互相跨越,这表示诸识之[等无间缘]。诸位!色法没有等无间缘,心法才有等无间缘。[不因空生]:[空],喻一真法界,如如之理。[不因水有]:[水],喻如来藏。[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生之义。若说暴流是从水而生,则水是能生,而暴流是所生,能生与所生应成二体,不应还是一体,水跟暴流其实是一体的。要建立能所就像底下举这个例子。

如树生果或母生子,树与果各有一体,母与子亦各有一体,如此才可说一个是能生,一个是所生,若还合成一体,则没有能生与所生可言。因此,如果暴流的体性与水还是合一的话,并非暴流是暴流,水是水,它是一体;两者明显分开,各自有体性,即不能说暴流是水所生的,然而现见暴流并不能离开水,暴流主体与水之体仍然只有一个,因此不能说暴流是水生的。这比喻行阴不是如来藏所生,如果行阴是如来藏所生,行阴应有独立的一个[体],然而行阴的体性并不能离于如来藏而有,行阴之体还是与如来藏合成一个,因此不能说行阴是如来藏所生。因为行阴就是如来藏的影子,慢慢你就了解,行阴这个生灭意识心,就是如来藏性的影子。所以,不能离开如来藏性,可是,它是生灭的,也不是如来藏性,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师父一直告诉你,真妄是不能和合的,人跟鬼是不能结婚的。讲真妄和合是一种方便,在经典上;但是,一个悟道的人,就绝对不会死要文字相里面。因此,自己看经典,你是绝对不能理解的,因为问题出在哪里,你完全不知道!就像[真如不守自性]、[真妄和合]、[最初的一念无明],这个统统有语病;但是,没有见性来为你解说,你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有、所有相,今应现在]:承上,若流是从水而生,则能有(能生)与所有(所生)两者各自之体相(共有两个体相),今应呈现在目前。然而事实不然,暴流与水目前只共同拥有一体,并无二体显现出来,所以不得说暴流是从水而有。[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说暴流急奔狂乱之相就是水的本性,则当水止不流、寂静澄清之相时,岂非失去了水的本性?这时水的体性应是不在了?因为你定位:混浊的水是水性。然而事实上,暴流狂奔与暴流停止,水性不失,故暴流之相之有无,与水之体性无关,这一句话就是:我们一切生灭的缘起缘灭,就是跟我们的如来藏性无关,就像虚空不是相。虚空不是生灭相,却不拒一切生灭的缘起相发挥,慢慢的你就体解,能理解虚空本自不生、本自不灭,本自不增、本自不减,体非虚空,而不拒群相之发挥。慢慢的我们就可以理解,师父的比喻完全正确。

是故暴流之相非即是水之本性。这比喻行阴狂暴之相并非即是如来藏之本性。以如来藏性本自寂灭。我们现在的五阴身当体即空,我们有尊贵的佛性在里面。你一定要好好的善待自己,为什么?你这个五阴身就是佛身。你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佛的身体健康;你要拥有一个庄严的貌相,佛行人要对自己的貌相负责;要对自己的威仪负责;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为什么?因为即五蕴身就是佛身,你面相庄严,大家看了欢喜。不要放着邋里邋遢的,不修边幅,学佛也不应当学到这样子!

以如来藏性本自寂灭,[澄清],指众生修行、净业识,三昧现前,心得开悟,狂心顿歇,为什么讲顿歇?顿歇就是完全超越表相才能顿歇。渐渐歇是因果相,顿歇就无相,就是等于顿悟一样,发现一切相不可得,空相。七识止息,心水澄明之时,此时即复得本心,以始觉智会于本觉。若众生行阴狂乱之性即是本觉如来藏性,则当狂心歇时,心得澄明,狂乱之性已止,此时岂非反而失去了本心本性?[空非有外]:虚空没有内外之分,因此暴流不是离于空之外而有。此句之义即是:暴流非离于空而存在。[水外无流]:[水外],即是离于水。离于水外,即无暴流可得。

义贯,佛言:[阿难,譬如]急[暴]之[流]之水,其[波浪相续]不断,[前际]与[后际不相踰越],一个接一个。一切众生之[行阴当知亦复如是]无有间歇,然念念生灭,相似相续。而我们就是在生灭法迷失了,我们现在不知道,宇宙万物皆是生生灭灭,我们没有办法理解、体悟,才对这个假相拼了死命执着。[阿难,如是]暴[流]之[性]为:一、[不因空生];二、[不因水]而[有];三、[亦非]即[水]之本[性];四、亦[非]能[离]于[空]与[水]而存在。

[如是,阿难],析而言之:一、[若]此暴流为[因空]而[生](空为能生,暴流为所生),虚空既然能生暴流,而虚空无尽,暴流亦应是无尽,如是[则诸十方无尽虚空](一真法界),即变[成]为[无尽]之暴[流](法界之中成为唯凡无圣),就没有圣人了。十方[世界自然俱受]凡夫狂乱暴流之[沦溺](然而实际不然,法界之中,既有众生暴流,亦有三贤十圣之澄水,故非尽法界皆是暴流。)二、[若]此暴流为[因水]而[有](水为能生,流为所生——如来藏为能生,七识为所生),[则此暴流]之体[性应非]与[水]合成一体,应暴流与水各有其体,如此则能[有]与[所有]之[相](能生与所生之二相差别)[今应]呈[现在]目前。(然而暴流之体与水之体,并无二致,非有两体,故可知暴流非是从水而生(而有)。)

三、[若]此暴流之性[即]是[水]之本[性,则]一旦暴流寂止而现出[澄清]之相[时],此时[应非]仍有[水]之[体]性存在。(而事实上,不论暴流在狂奔时或暴流停止时,其水性不失,故知暴流狂乱相之有无与水性无关;听了这一句话,有什么最重要的理解?也就是你今天怎么造作,跟无为法无关。人家说:师父,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错!没有度众生,也没有说法。师父在弘宗演教,轮大*轮,渡无量众生,错!法性本空,没有这个东西,讲这些都是心灵的负担,今天只是缘起方便说,方便说就是没有能说、所说,体悟涅槃、品尝到涅槃气息的人,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没有弘宗、没有演教,为什么?法法本空,相相何状,我什么时候说过一句法?如是体悟,诸法本空、本寂,没有能所,佛道就现前。

因此,暴流之相非即水性——行阴狂乱之相非即是如来藏之性,否则众生狂心歇息,心水澄清之时,应失去如来藏本性。然而事实不然,故知行阴狂乱之相非即如来藏之本性。四、[若]此暴流之性为[离]于[空、水]而有,然而虚[空非有外],以一切法皆在虚空之中,故暴流非能离空而有。又,于[水]之[外]亦[无]暴[流]之体可得,无水即无暴流,故暴流不得离水而存在。

经文,[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义贯,佛言:[是故当知]:一切众生之[行阴]体本[虚]寂,循业[妄]现,[本非]由其他能造[因缘]之所造,[亦非]属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乃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业缘而妄现之相,相妄性真)。所以,只有佛法讲得最究竟,其他宗教就讲上帝创造的,就无因而生,就是因为上帝而来;上帝从哪里来?上帝就是无因而生。只有佛法、只有正法讲的,才是人生、宇宙的最究竟处,佛法是非常理性的。

5.识阴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人。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

注释:[譬如有人]:喻众生。[频伽瓶”:[频伽]为迦陵频伽之略。迦陵频伽为一种鸟,译为美音鸟、好声鸟、妙音鸟。此鸟原产于雪山中,此鸟当其犹在卵壳中,未出壳时,即已能鸣,其声美妙,胜过一切鸟,故称美音鸟。印度人常以此鸟之形作成瓶,称为迦陵频伽瓶。在此为比喻众生之妄业或妄业所成之根身。[塞其两孔]:[两孔],比喻理与事。理不通达,事也不造作,事也不通,理了不通。[塞其两孔],比喻隔断理与事,修学佛道,这二个字是很重要的,理跟事要兼备的。你说修行要拼,就是事修,理就像眼睛,理如目,事如足,这个道理你不懂,就等于你没有眼睛,没有眼睛,你要走路,能走吗?理如目,事如足。好!你有眼睛,可是你要到达目的地,你要实修啊,不是只有听经闻法、要好好念佛啊,好好的用功。比喻隔断理跟事,令起我、法二执,而成二障(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是对人生观的迷茫;所知阳是对宇宙观的迷茫。所知障有多重解释,我们后天所学习的知识,就是所知障,所知道的,障碍自己的清净自性。所知障也可以说我们所知道的种种的法,却障碍了我们的本性。为什么?执法以为实嘛!因此形成内外隔断之局。

[满中擎空]:[满中],整个瓶子中。[擎],携带。[空],喻第八识,以八识本是空性,故以虚空比喻第八识。此言,此人将瓶子的两个孔塞起来,使内外隔开来,他便以为已把整个瓶子都装满了一瓶子的虚空(凡夫以色身隔绝外界,便以为色身中之藏识为我所有之内法,有别于外一切法)。所以,执着就变成隔开内外,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统统出来,就是执着。[千里远行,用饷他国]:[饷],馈也、遗也、食也;亦即当作礼品来馈赠,令他人得以享用、受用、食用。这里是指让自己受用。此即言,此人将瓶子装好满满一瓶的虚空之后(有如整理行装一样),便准备到千里外远地去旅行,而且便想用这瓶虚空到他国去好好受用一番。[他国],指众生展转于六道受生时之另外一道。因为第八识为总报主,众生自无始来即执此为我,故前往受生前即是依此本识而往;因此[用饷他国]之义,亦是指来世到其他道去受报。

[如是虚空非彼方来]:[彼方],原舍身处。[非此方入]:[此方],指再受生处;比喻藏识不是在原舍身处就已经入于根身而带来此处的;亦非到了此处才入于根身之中。并没有来去。[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如果说瓶中的虚空是从原瓶地带来的,则既在本瓶地装满了虚空,本瓶地便应少了一瓶之量的虚空。(然而虚空之性遍满,不增不减,不可触摩捉持,更不可携来擎去,而是众生自生妄想,这句话就是重点,我们从心中产生我法二执,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把这个执放掉,第二月没有,真月就现前。所以,修学佛道不是奇特事,但于相上莫执着就得!以为将瓶孔塞起来,便可把虚空装着,带着到处跑,到处去受用。比喻众生以为把理、事两个孔,用[我、法]二执的塞子把它们塞起来,便可令内外隔断,而安安稳稳地永保第八识藏为己有,不会漏失,并可一直带着这个[业识的瓶子],在三界六道中到处跑。)[开孔倒瓶应见空出]:[开孔],打开二孔之瓶塞,比喻二障拔除时。[应见空出],应看得见有漏的业识跑出来。

义贯,佛言:[阿难,譬如有人取]迦陵[频伽]鸟形的[瓶]子(取自妄业所生根身),[塞其两孔](更妄起我法二执,生二障)令内外隔断,便以为可将[满]瓶[中擎]装着虚[空](将有漏之身包裹本识),我们现在身上就第八意识了。而欲至[千里]外[远行,用]以馈[饷]于[他国](至他道中受用)。一切众生[识阴]之成就[当知亦复如是](诚由众生贪取自业报根身,执着人法,隔断内外空性,而兀,[兀]就是继续,而继续还是自至各道中受用此有限之空性——如取大海之一浮沤)!一浮沤就是小水泡,这个很容易了解的,我们宇宙有多少的四大?山河大地尽是四大,我们摄取宇宙当中少许的元素,误为自我。而这个执着没有办法打开,不晓得内跟外其实是平等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是不可得的,自心分别,自心产生烦恼,自心自己受报。一切都是很冤枉的!

[阿难,如是]已抵达他国之瓶内[虚空],实[非]从瓶本处之[彼方来],亦[非]于[此方入](以识性周遍,本无来去)。[如是,阿难,若]瓶内之虚空为从[彼方来,则本瓶]地[中,既]已被[贮]一瓶之虚[空]而[去],故[于本瓶]原来所在之[地]便[应少]掉一瓶量之[虚空]!(然而虚空实无增减,不可称量,亦不可捉持,擎装、携来持往。)真如藏性从来不是缘起就是这个道理,你看,然而虚空实无增减,所以,真空法性如虚空。因此我们就了解,真妄不能和合,真如果来随缘,那就来到缘起了;缘起是生灭的东西,就是把真如的实相、真如的智慧化作生灭,永远是在生灭。所以,真如并没有什么增减,如同虚空一样,它没有来到缘起,但是,缘起也不能离开虚空,这个好好的体会,就是重点。[若]瓶内虚空为于[此方入],则打[开]二[孔](拔除二执)[倒瓶](消二障尽,得净法身)时,[应]可[见]虚[空]从瓶中[出]!

然证果时,亦不见有漏识出,证果只是但除执,法并没有什么来去生灭,心灵除执,并没有什么东西增跟减。亦不见无垢识入,故知识性本无来去、出入,只是二执之有无。诸位,只是二执之有无,你修学佛道要抓住重点修,就是这个。所有问题就是出在这个:我执跟法执;把这两个执除掉,也没有增加什么啊,就是不执而已啊!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就是为了破除你的执着,就是这样子。及内外之有隔无隔而已;二执既除,二障顿消,就是烦恼障、所知障就顿消了。内外无隔,即得圆通,诸位,要内外无隔,即得圆通,就一定要见性,这个[圆通]是见性的代名词,意思就是说:见性的人,才见到圆通、圆满的法性、无障碍的法性,叫做圆通。换句话说:没有见性的人,不了解圆通法门,喔!原来我们见性的人,才是圆满的人格,才能圆满成就佛道,因此见性有多么的重要,才能理解佛的境界。实非识性之有出入、来去、增减。

经文,[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义贯,佛言:[是故当知]:一切众生之[识阴]体本[虚]寂,循业[妄]现,[本非]任何能造之[因缘]之所造,亦[非]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乃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业缘而幻现之相,相妄性真。)就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佛法,学佛在找到那一颗不生不灭的真心。

接下来讲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根入,你也可以说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你也可以说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六根入,有简称六根,也可以叫做六入。为什么讲眼[根]?是眼所依靠的地方,所以称为[根],眼根,有所依靠。为什么讲[入]呢?因为有能所,站在执着的角度,能见,见到外面的所见,变成入于心中的污染。能、所有互相对立的,眼根也是能、也是所,眼根能缘外境,但是被外境所污染;站在眼根能执取外境,这个时候,眼根是能,尘境是所;站在会污染的角度,尘是能污染,眼根则是所,尘能入,眼根为所入。所以,站在二个角度不同,都可以为能、所;眼根不一定是能,也是所,也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被污染的角度是所污染。能、所,佛法它就是这么圆满!

愿以此功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返回 慧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下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2)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
 观照无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宇宙万有本体论(16)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三
 百法明门论表解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五
 慧律法师佛学问答录
 劝反省不造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证明佛教是真理?[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至尊圣救度母应化事迹(布楚仁波切)[栏目:圣者传记]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一讲[栏目:南亭法师]
 19、佛教是宿命论吗?[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六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能所中谈顿悟[栏目:杨云唐居士]
 僧人与商人[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一片丹心利有情[栏目:阿松·桑昂丹增的故事]
 为大众,不为自己[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拿起狗来打石头[栏目:花开见禅·一百个顿悟瞬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