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三十五集
 
{返回 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90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三十五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12月6日

今天我们接4月16号的在继续讲,同样的在荧光幕前的朋友,请你们都端身正坐。不要讲话、不要吃东西、不要喝东西专心的听。如法听法受益无穷。[悔者,悔能成盖,若掉无悔,则不成盖。何以故?掉时未在缘中故。后欲入定时,方悔前所作,忧恼覆心,故名为盖。但悔有二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所说;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怀怖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看这一段悔在《五位百法》里面是不定法。因为悔就是后悔,后悔为什么不定呢?因为他可以是善,可以是恶,也可以是无记。他可以是善性,可以是恶性,可以是无记性。所以没有一定看情况因缘而定。譬如说做了好事后来反悔,就生了后悔,那个就是恶的悔。如果做了坏事后悔了,悔了说已经做了坏事犯罪,或是恼怒他人等等。这个叫做好的悔善悔。如果说做了坏事结果觉得说没有做到尽头,没有做得够多,于是就诶呀为什么当初把他打伤,就把他打死算了。那个就是恶的悔。所以这悔就变成恶的了。同样是对恶事生悔,所以也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恶。还有如果做善事,譬如说你布施后悔也有两种:第一个后悔说我为什么要布施,我其实可以不用布施。这个就是恶的悔。还有一种悔就是说,布施完了以后觉得布施太少,应该多布施一些才对。这个就是善的悔。你看这个很有意思。悔也可以有无记的,也就是说他不会覆盖你的心,然后也不算是善,也不算是恶。有一些事情不关紧要,但是你自生烦恼而有一点点悔意,不关紧要的事情那种就是无记悔。这里的悔在禅定里面的悔叫做掉悔。修禅定时所产生的悔特别是指掉悔。掉跟悔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称为掉悔。掉悔就变成一个盖,悔能成盖。盖就是覆盖,覆盖的意思就是障碍。覆盖你的本心,障碍你的本心这叫做覆盖。[若掉无悔,]掉就是掉举,这个心往上吊。这个吊不是掉下去的掉,而是心中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个叫吊。所以这个掉的意思是→吊,这个古代是通的。这个是指掉举把他吊起来上举,叫做掉举。所以心往上吊在半空中。如果掉举而没有悔的话,就不会变成盖。盖的意思就是五种盖法或是盖障。[何以故?]为什么呢?[掉时未在缘中故。]这个缘是指静坐之缘,或是习禅之缘。[后欲入定时,方悔前所作,]有时候心虽然掉举,掉举我已经解释过说,等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兴奋,心而兴奋但是并不是在打坐的时候,平常说心很兴奋,不是在打坐的时候,所以他就不成盖。可是你在打坐的时候心很兴奋。入定就是想要修定。后来修定想要入定,那个时候因为心很兴奋。譬如说你碰到一件喜事,很快乐的事情,就是你那个时候没有在打坐,碰到一件很令你快乐兴奋的事,心就很兴奋。这个没有什么妨碍。可是问题是在于你如果紧接着,怀着这个兴奋的心情去打坐,心还是在那忐忑不安还在七上八下,那时候你就会[方悔前所作]你就会后悔你刚刚没有打坐之时,你就去做了一些事情,或是打了一个手机知道一些什么讯息,然后就很兴奋。你那个时候起后悔说我刚刚不打那个手机,我现在就不会这么兴奋,我现在心就可以平静下来,可是现在坐在那边心静不下来。因此就后悔刚刚所做的。[忧恼覆心,]忧生恼而盖了这个心。[故名为盖。][但悔有二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所说;]第一种说心先兴奋后来生悔,这叫掉悔。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就说悔恨,悔恨刚刚为什么要那么兴奋。现在想要修定就余波荡漾就止不下来,那时候心就会很懊恼。[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怀怖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前面一种是一般的人,碰到一些特殊的事件,或者那个特殊的事件是自找的,找到那个兴奋因此令心安定不下来。这种是掉悔盖的一种。不过这个不是经常的有时候是这样子。第二种是经常性的就是说曾经犯过大罪,心里面常常就会很恐怖,然后常常后悔为什么要做恶事,要犯那个罪。悔箭入心,坚不可拔。所以心常常都是忐忑不安静不下来。所以要学静坐很不容易,你那身心都要没有病,你做过坏事,对不起人,良心不安,都没有办法好好修定,都会有障碍。你一坐下来三万六千年前所发生的,你对不起人家的事,都会现前都会来找你。你不晓得为什么他忽然就会出现。譬如说你没事欺负人家,打人家一个耳光什么的,或是骂人家一句很刻毒的话,这些都会出现。有没有这种经验?所以要修行任何坏事都做不得,而且以前做了现在都会来讨债。不要别人来讨债,你的心里面那个影像就会出现。所以很不容易。

[此下解释悔盖二字。]此下解释指是前面的经文,悔跟盖这二个字。[所言悔者,谓悔能成盖;]这里所说的悔特别是指,悔能够成为盖,能够成为覆盖本心光明跟智慧的这种烦恼,才叫做盖。[若掉而无悔,]虽然心掉举兴奋,但是其中并没有悔恨的意思。没有悔的烦恼。[则终不能成盖,]就不会成为盖障。[何以故?]为什么?[掉时未在缘中故,]因为心在兴奋的时候,不是在打坐中。如果不在打坐中就不会成为盖。[至后欲端坐入定之时,方悔前所作之罪过,或于身口七支上生悔,] 身口七支就是身三口四,身就是杀、盗、淫。口就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这七个叫做身口七支。上面犯七支的过错而生悔。[或于意地贪嗔痴上生悔,]意地就是我们的心。本心上有贪、嗔、痴因而生悔。这个悔有恼火的意思。[有如是等种种忧恼,盖覆真心,故名为盖。但悔盖有二种:一者,谓因掉后生悔,如上来所说,]从上面以来所说的。[悔前所作之罪恶是。]就是掉恶生悔。[二者,如作大重罪之人,其心之中,常怀一种恐怖畏惧之心,终日懊恼悔恨,从此悔箭深入心腑,坚不可拔,以是障乎正道,]以是就是因此。因此就障于正道。[开烦恼门,]把烦恼的门打开了,就有很多烦恼产生。[慧性沈,而泥洹晦。] 慧性就是本心的慧性就沉没,泥洹就是涅槃。晦是晦暗看不到。涅槃门就不明。[故凡修止观者,]所以凡是修止观的人,[须知其过患,]就要知道掉悔盖的过患过错跟坏处。[切莫于掉举因缘,妨碍大事,]不要因为掉举而防碍修行的大事。[最为重要耳。]如果做错了事情或是犯了罪是应该要忏悔,但是这里这个悔不是忏悔要注意。而是悔恨。一直恨自己为什么这样,但是并没有忏悔的意思。这种悔恨是一种负性的是减号的。忏悔是正性的是加号的。忏悔就是说对过去所做的事情生惭愧心,然后忏其前罪发心改过,而且决定就改过。这种后不复造叫做忏悔。否则只是悔恨而已。悔恨跟忏悔反而是两回事,忏悔身心就清净,因为悔是改过。所以身心清净就好修行。可是悔恨是一种负性的,只是恨自己不这样不那样,但是并没有拿出实际的行动来改过。主要就是这个。一个是有改过的心,一个是没有改过的心。而只是沉浸在自己忧恼的那一种负性的心态里。这个叫做悔恨或是掉悔盖。要知道忏悔是好的,掉悔是不好的。忏悔是修行所必须做的,掉悔是不要做要避免的。所以不要只是光是嘴巴里面说我很悔恨,然后心里面很懊恼,但是都没有拿出改过的行动,这就变成掉悔。

如偈说:

不应作而作 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 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复忧 如是心安乐 不应常念著

若有二种悔 若应作不作 不应作而作 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解释一下你看了这一篇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只听到作不作,不作作搞不清楚。[不应作而作]凡是不应该作的而你却去作了。[应作而不作] 应该要去作的事情,你却不去作。[悔恼火所烧] 这两种情况就悔恼火所烧,这个悔有一种恼,但是忏悔是清凉的。悔恼就生火,就会烧你的心。[后世堕恶道]因为生火所以恼恨就堕恶道。[若人罪能悔]罪就是造罪,若人造罪之后而能忏悔改过。[悔已莫复忧]这个悔就是悔改。已就是已后的意思。悔改已后就不要再去忧虑他了。你如法的悔改了,譬如说你拜千佛拜多少万拜,或是诵经诵多少部。而且实际上诵经、礼佛,这个是求佛加倍,求三宝加持,然后表示自己的诚意。这个是行门一定要作的。然后随着事相忏悔,一定事相要忏悔,理上要去理解你所犯的过错的因、果。而且要发心不再造。那么理事就和合忏罪就可以清净。怎么能不复忧呢?因为忏悔改过以及因身心的信解,佛所说忏已无过。你真正努力的去忏了,而且发心后不复造,然后你就要相信佛说忏已无过。你就相信忏已无过。当然你要尽心尽力的去忏,不能虚心假意做给别人看,或是做给你的师父看。说我已经拜了两万拜、三万拜就认为是怎么样。最主要还是要发心改过。拜佛、诵经、持咒都有灭罪的功能,但是最重要还是要发心改过后不复造,这个最重要。如果你只有拜佛、诵经、持咒,而没有发心改过,罪会灭一些但没办法全灭。那么我就这样比较死板的讲法说,你光是念经、持咒然后礼佛,也许最多最多可以灭到80%,可是一般来讲你很尽心很尽力很努力的去做,但是你没有改过,可以灭到80%。但一般来讲你又不是很尽心很尽力,可能就只有灭20%--30%。可是反过来说你了解自己过错了以后,然后发现改过后不复造,光是这个力量马上当下就灭了80%。其他的20%由诵经、礼佛那些来作,就可以灭罪清净。所以自身自心你自己自力的能力,要跟佛力配合。不能光靠佛力你说看《楞严咒》或是《大悲咒》都有灭罪功能,然后你就光是靠念咒,念完咒了以后又再造。而且原来要改过的也没有那种心意,只是持咒或是诵经那就可以灭罪,灭不完全的。所以必须要相信这个。你如法如理的忏罪改过以后,要相信佛说忏已无过,然后就把他丢到脑后去不要再想。就当作好像从监狱里出来一样,从新做人了然后从新出发。而且要注意佛为众生所设的忏悔法门,是佛的佛法里面最大的一个法门。为什么?因为众生如果不忏罪,不改过的话,永远没有办法变成一个好人,变成一个有慈悲的人,有智慧的人,永远是被无始劫来的罪障所缠缚不能摆脱。所以你要说修佛道修圣道,那都没有门。因为你本身的业障,你还没有跨出去的时候就已经被障住。种种百病重生身病、心病都来了。所以佛的忏悔法门是最为慈悲,威力最大的法门。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修这个法门。没有人天生的是佛、菩萨,都是从凡夫修起。凡夫一定造了很多的罪,很多的业,所以要忏罪忏业,然后发心改过这最重要。要忏罪忏业发心改过,必须要有志气有魄力。才是对自己有担当。对自己有担当如果你出家的话,才能够对佛法有担当。否则都是白说。所以忏悔无过,教你一个因为从小就很喜欢看那些格言,看到有一本叫《生活的艺术》,是一个外国人写的,里面有一句话说No failure is final没有一个失败是最后一次。因为我们通常都会很夸大说:“我这一次如果没有成功就死了”。可是这一次没有成功你还是没死。对不对?所以你就死很多次也是没死掉,就百死千生一直不断的说自己要死了,结果还是没死。所以要相信说没有一个失败是最后的。如果说你有一个失败,有一个挫折,就要想到这句话,然后就再给自己一个机会。你如果不给自己机会,别人不能给你机会。记住这一句话。我还有一句话常常就这样勉励自己,你知道我们在这人生道上,本来就挫折很多创伤连连。但是我们去哪里找到一个人,可以抚慰我们创痕的人就很少。所以要自己疗伤、自己抚慰、自己鼓励自己。你天天要别人鼓励你找不到的,而且人家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鼓励,鼓励错了又被你咬一口。所以我还有一句话,要相信这句话,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很难。尤其你受了创伤、受了失败,你要在尘埃落定以后,然后反观客观的去看,你不要只是悔恨,然后怨天尤人恨东恨西,怪东怪西的这样子。怪东怪西但是就是从来不怪自己。所以你看项羽就犯这个过错,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知道吗?不知道诶呀!这么没有文化怎么办?项羽跟刘邦打仗后来输了,输了以后他本来是大王就带着,好像只有十几个从人跑到乌江去,他已经输了嘛,可是其实在那个时候他因为看不开,而且就心高气傲。所以他就望着乌江就不想过江,他就跟他身边的姬妃讲,无颜见江东父老。可是他如果说过江去重整,还可以再回来。那时候恐怕刘邦就没办法。他就是因为看不开,面子放不下自己说无颜见江东父老,然后拿起剑要自刎,自刎之前说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把他的失败归罪给天。这个在佛教里面称为无惭无愧。他这句话是对他最后只剩下的那些部将,还有他很有名的美女王后虞姬讲的。这表示什么?不知道反省自己,他的意思就是我会失败是天要让我亡。不是我不会打仗,不是我打仗的战略战策有什么过错。你知道项羽的过错在哪里?第一个就是高傲,而且不知道反省自己,还有残忍,还有不懂得爱你。不过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正好是刘邦没有的,他刚刚那些坏处缺点,就正是刘邦没有的。但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这就是他为什么起来的原因。依据史记所讲他很大方很会施舍,如果打了胜仗以后就把所有的土地,那些虏获的东西就赏给他的那些大将,士兵大家都有。所有大家拼命的为他打仗。刘邦相反就很小气。所以刘邦有种种的好处,但是这个是他的致命伤,幸好他的命好。而且他封都是封他的亲人比较多,所有他心不平等。但是项羽他封或是施舍都是很平等、很大方,不过没有用他只有这个优点。而且它因为高傲听不进别人的话。刘邦就没有这个高傲的心,他很能听别人的话,所有他能够用人。项羽多半就是他自己行。

我刚才讲一切都是值得的,反省了以后你要想说为什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要让他值得,什么呢?失败了没有关系,但是要知道败在那里然后把他改过改进。自己一定是有什么缺点、有什么过失,才会失败才会挫折,你不要白白的失败,你如果不反省自己失败历程的错误在那里,还是死得不明不白,那就白白失败。即使一次再一次那都不止的,他会重复以前的错误,历史就一再的从演。最后到你起不来为止。所以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什么?因为我要令他值得。所以常常这样鼓励自己。修行更是这样子。但是鼓励自己不是一天就好了。知道吗?天天都要鼓励自己,天天都要为自己打气。你这辆车常常会泄气漏气,所以常常都要去打气。这样才能够一直跑而且跑得远。我这么一说这就是修行跟生活是截然一块,修行跟生活不是两回事。所以你不要说我在家就没办法修行。可是你出家就能修行吗?如果在家没有办法好好修行的人,出家也没办法怎么修行。其修行也有限。你知道为什么呢?因为这还是娑婆世界,你在家是时候不会修,你出来家他还是在娑婆世界。所以种种障难还是有,你的自身自心还是一样,而且那个烦恼多半都是在你的心里面,是拿不出来的。将心来,我为汝安这个拿不出来的,烦恼也是拿不出来的。你如果到阿弥陀佛那里再去修,那个烦恼还是在。你知道吗?就要经过很多劫我不是讲过嘛。不过那个渺茫不可知,我是赞成比较现实一点。因为这个世界是现实的,人间是现实的,人生是现实的,修行也是现实的。现实什么?你有修就有,没修就没有。你今世有发心好好修,想一定要得到一点成绩,他就会有一点成绩。你若不发心一定是绝对没有。更何况即使你发心发的不够大,也不一定有成绩。因为你不够大的话你努力就不会够多。所以要令自己今生的一切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是值得的。成功了等于是为自己鼓励。失败的当作自己的前车之鉴找出缺点,这样子而令自己,台湾的政界所说往上提升。

若人造了罪以后,能忏悔改过,[悔已莫复忧]已经真正如法如理的忏悔了,理忏事忏都作了,就不要再去忧虑他了。就怎么样呢?我教你一招就说那就让佛菩萨去照顾这一块。我这个已经照佛菩萨的意思去作了。我就把他认为说,而且也是如佛所说忏已无过,就把自己当一个新人。[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著]这样子你心就能够安乐。现在再回头讲,我不是常常讲我学佛学了二十多年,然后发现佛法里面有一个蔽密,那个蔽密就是快乐。学佛最后是所谓的离苦得乐,离苦才能得乐。但是你不要真正的离苦了才去得乐。因为这个苦是苦海无边,苦是无尽的天天都有,只要因缘一和合就生了。所以你要及时作乐,这个作乐不是饮酒、唱歌那个作乐。是在法中作乐。及时然后这个作是制造的意思,自己为自心制造快乐。是真正的快乐,是佛法中的快乐。不是依于色、声、香、味、触、法的快乐。不是依于外在因缘的快乐,而是自心依于佛法而得乐,叫做作佛法的乐。所以及时要赶快的,因为生命很短你不知道那一天就会翘辫子。就要及时赶快的尽量的令自己安乐,不要说等到你真正得到涅槃的时候然后在乐。不是涅槃乐嘛,还有佛是菩提乐。得到菩提在乐,好久以后的事情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不要那么死心眼。你现在就努力的为自己造福造乐好吗?这样就真为佛子。因为佛世尊他老人家很快乐,所以我跟他学习,我也要赶快快乐。那就是真正佛子,这是佛的真子。否则的话佛菩萨很快乐,结果你很苦恼,你就是佛的义子干儿子。

[不应常念著]已经过去了,你如法如理都忏悔了,就不要常常去念着他,念而且贪着执着。这个指什么呢?就是指不忆想分别,念就是忆想分别,就炒无意的冷饭。我们众生的心就好像牛的胃一样反刍,它是会把旧的东西吐出来再嚼一嚼,我们的心也是一样,会把旧的资料吐出来再嚼一嚼,觉得很有味道。所有的文人都是这样,所有的文人不管他作的诗词歌赋这些,他所谈的都是过去的事。所有就是忆想分别。过去的事本来是很苦恼,也是很忧伤,他就把苦恼忧伤的事情写得很哀怨动人。就令看的人本来也不会说很难过,但是一看了以后就觉得很难过,心就很沉重,可是觉得这样的境界很美。所有那个就变成名著,就是能够感动人的。越是名著越是有感动人的力量。但是感动人就是影响别人的快乐,令人不快乐,这就叫感动。越令人越不快乐,就是越感动人。乃至于能够让人家读了以后本来没事就哭起来。这是最感动的。我说的世人颠倒就是这样子。所以越是伟大的作品,感动人的力量就是越大。感动多了好让人痛哭流涕。那这是最高的作品。阅读伟大的作品不是令你更快乐,而是很伤心很难过。还有世间的文学或是戏剧作品,伟大的都不是喜剧,都是悲剧。喜剧的话就被人认为很肤浅,悲剧就很深沉很有深度这样的。所以众生就这样子,自虐狂跟被虐狂。本来没事为了要消遣时间,就去看戏剧然后哭得涕似皱痕回来,表示说今天太好了大哭一场。所以心就不要去炒冷饭讲的很粗俗,但是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忆想分别。很难的。因为众生的心是牛,这个牛性就没办法改,它就是要反刍。他就要炒冷饭,没事就要炒一炒怕饭凉掉。如果你已经如法忏悔过了以后,你还是会想到那你就要,第一点、每一想到的时候马上强迫自己放掉不要想。第二点、如果还是没有办法不想,我建议你去睡觉。我这一招我以前常用很有效。睡完觉以后就忘掉就淡了,当前的那种想法就不见了。第三点、就是丢弃也就是把他收藏起来,就是一切会令你想起这件不快的事情的东西,能够令你联想得到的,全都把他收起来把他封起来,就不要再看。譬如说所有的照片,还有种种跟这个东西有关系的,全都把他收起来不要再看。你就不会联想到。这样子就要做得很决断。这样才能忘掉以前不快乐的事,以前令你后悔、悔恨的事情,就把他收起来这样。所有这个烦恼除了佛菩萨加持,除了念经、拜佛、持咒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要去作。你不要没有骨头跟章鱼一样,完全要靠佛菩萨。你也要有配套你懂吗?配套你要自己作的。我这样讲你就听得很懂。所以这个公司成就,不是只有董事长跟总经理,下面员工也要配合。员工是什么?你的心、心所法就是员工。因为忏悔以后就心安乐,心安乐以后就不要再去念着他了。


{返回 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三十四集
下一篇: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三十六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三十八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四十五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十三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七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六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四十二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八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三十九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四十六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栏目:包容的智慧]
 慧净[栏目:僧诗句集]
 如果想参加助念团,参加时是否要做前行功课?要做哪些功课?[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瑜伽士之歌[栏目:东宝·仲巴仁波切]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八十三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栏目:慧僧法师]
 无法做到不动念,这样能往生吗[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对大师学生会筹备员之训勉[栏目:太虚法师]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七章•流通分 第四节•四众奉行[栏目: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