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四集
 
{返回 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43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二十四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2月19日

[或作良医,治病开方;]这良医都不行,更何况是蒙卜大夫。虽然自己看一看药书,看一看《本草纲目》,然后就去替人家看病,这个不行的。[或念禁咒,疗人之病,]也就是替人自解消灾解恶这些事情,[此乃是邪咒,非佛教之真言;]这里顺便讲即使是佛教的真言,你学了你也不要顺便的去帮人家消灾解恶。在密教经典里面,密咒他都讲了很多的功能、效验,可是更深入的密法里面都讲,佛讲这些东西主要是保护你,令你修行菩提顺利,而不是要让你去搞这些世间的替人消灾解恶的事情,尽量避免。不要一天到晚做这个事情。然后做这个事情做多了怎么样?第一点、因为你那个有一点点违反因果。第二点、违反因果而且那个业力会转移。所以不管那个咒多么的灵验,你总是要替人家担一些,担多担少那就不一定了。有时候会很严重。第三点、你这个事情做多了,就难免跟名、跟利会扯上关系。然后还有会破坏你的清净,来访问的人就很多了,求治病的人也有很多,所以你就会变得很忙。你怎么修道,没办法修了。所以就尽量不做这个事情。我们翻回来看刚刚讲说,‘不作世间工匠技术,及学拳术,’关于学拳术我要稍微补充一点就是说:你如果真正闭关的话,或是静修,你除了修行以外动静要配合的,你不能光是修行,光是修行的话你这个身体会不好会垮掉,乃至于消化都不好。所以所谓的拳学拳术我是觉得说,你不要在修行的时候才开始学拳术,而是当作准备工作,你可以学一套拳术就是在还没有闭关的时候,或是静修之前学一个太极拳,或是学一个什么拳。然后你在修行的地方或是兰若,或是关房就可以用功。就可以运动了。除此以外如果你什么拳术都不会,你每天就必须要至少拜佛拜五百拜,然后在加上饭后经行,这样可以你身体会好一点。我现在补充一点讲,为什么少林寺达摩传那个少林拳,那就是让你动静配合。要有动有静,然后运动以后把全身的筋骨血脉都畅通了,然后你打坐的时候就更容易得到益处这样的。而且比较不会生病,身体会强壮。因为身心还是要配合的。还是这个凡夫之身肉身嘛,所以这个四大之身还是必须要令他强健的。所以这里讲学拳术就是说,不适宜在静修的时候学拳术,但是之前可以学拳术。然后你在静修的时候可以打拳这是没有错的。这个是绝对没有错的。必须要维持健康。

[或卜卦看相,]不能替人家卜卦,也不能替人家看相。所以我们中国的文化最早最早的就是从卜卦开始,易经八卦这个东西,所以你一学佛法这些应该都要摒弃,不应该在去做这些事情。[或书写算盘等事,]书就是写字书法,乃至于画画也算,算盘计算。不是说不能用算盘,意思是说不要去算钱的东西。可是你在家就没办法。现在不用算盘了都用计算机了。所以意思就是说你不要搞计算的事情,算钱的事情。[悉能妨碍道业,在家人为谋生活起见,则宜为之,若学佛人则万万不可为也,]出家人就万万不可以,如果是你专心修行的人,当然也不要去做了。[若作此种缘务,心则为之散乱,欲望其专一,则甚难矣。]欲望、想要、期望他心能够专一就很难了。[是故欲修止观,]所以说要修止观,[须息灭世间缘务,古人所谓放得下一事,则能消灭一分妄想。又所谓消除一分妄想,得一分本智,除灭一分境界,证一分法身,谓明生则暗灭,暗生则明灭,明暗之不能相即,]相即就是在一起同时出现叫相即。明跟暗不能和在一起就好像[如水火之不相容,故须远离之。]远离这些世间的事情。因为你要修出世间的禅定。

[第四息学问缘务,学问本为长知识,博见闻,莫不由学问而来,然既学佛,则远弃世间学问,所谓舍弃诗赋文章,]这里又讲的好清楚所谓舍弃诗赋文章先讲这个,诗在我们中国,很多修行人都写诗,把自己的境界用诗表现出来。我不太以为然我不太能接受。而且还有很多人他几十年下来,还收集了很多他修行的诗。我觉得很奇怪。正因为这个都是佛教、佛经、佛法里面所自现所不可以的,乃至于文章写文章,好做文章,这个也是很糟糕的事。甚至于在佛法中做文章,现在特别发达了有佛学院很多写论文。可是你既然去读佛学院,你就不能不写论文,你不写论文就不能毕业。可是这个修行跟写论文是有一段距离的了。[科哲学说世间学问,] 科哲就是科学、哲学。有很多人解释佛法,常常喜欢用科学的角度来看,好像我们佛法被科学肯定了以后,好像身价百倍一样,那都是错误。我们佛法是不需要科学来捧我们的,也不需要科学来支持我们的。因为佛法是先于科学、早于科学、超越于科学。科学所见的现在才见到一点点,我们佛法早就看到了。很多很多太多了,譬如说细菌要到巴斯德他才发现细菌。可是佛在世的时候就讲有微生物,水中虫那个虫就是指细菌,是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然后入禅定要见自身中虫,那个虫也是指细菌。所以早就知道了。乃至说西方一直要到且率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研究了天体以后,才发现说原来这个太阳不是绕地球的,不是如耶稣教的耶经里面所讲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发现说原来不是,原来是地球绕太阳,是反过来的,因此他就被烧死了。因此他首先被驱逐出教,然后宗教审判,判了以后说你这是异端邪说,跟上帝所说的违反就把他烧死。然后他又发现说不只是这样子,他还发现有很多的世界。结果我们佛法里面早就三千大千世界,而且三千大千世界不是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现在科学天文学够发达的了,确实是发现了。真的是这个宇宙是无边无尽。所以这个佛法是远远的超过科学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现在科学发达,但是不要崇拜科学到,非把佛法要拿科学的论证来支持他,好像这样子佛法才能够存在、才能够成立的样子。那就是颠倒,那是错的。所以不要迷科学迷到这种地步。因为什么?因为科学常常都在改变,不是常常几乎是天天进展。今年这样说了,明年他就改变说以前这个讲错了,可是他们讲错了改变也没有什么修辞。不需要什么修辞,因为他们说修正,修正以前讲错的嘛。可是佛法就不是这样子的。你以这样子一直无常变换的理论来支持佛法,你这个支持者如果垮掉,那佛法不是也垮了吗?你如果说只相信他那个科学上的论证,证明佛法也是对的,那科学一改变佛法不是也就垮了吗?所以那个是错的。我跟你讲我从初发心学佛以后,这些东西我都顿然就完全抛弃。就不再看这些东西,不再去支持这些东西。哲学我是很喜欢的,学了佛法以后觉得哲学都是言说戏文,只能说的不能做的,而且也一定做不到。因为他不是给你做的。他就是这样写一写看一看好玩这样子。但他其中最好玩的就是作者有名有利,然后后代的人又依着他这个原作再去做论文,又有名有利有饭吃了。而且又有社会地位,因为他是哲学家。可是哲学家常常都是教世人智慧,然后结果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自己私人的生活他都不能照顾自己,也不能照顾自己的家人搞得一塌糊涂,这叫哲学家。最有名的就是苏格拉底,无独有偶跟我们孔子一样,他长得很难看,因为孔子长得也很难看貌慬陋。有一个不同的是苏格拉底他的太太很凶悍,他怕老婆。那我们孔子呢?他是不怕老婆,他把他老婆给休了。也就是说他们有家庭问题,这两个圣人都有家庭问题。那时候可以没有社工人员,如果有社工人员应该找一个社工人员。所以这些人都是教人家智慧,教人家怎么样思维,怎么样去做人等等。那你看所以我说,这个已经是最高等级的圣人了,学问家圣人都这个样子,更何况象罗素、尼采、(人名?)那更不用说了,他生活的一塌糊涂。所以可见得世间的哲学就是言说戏论。说着好玩然后大家一起玩这样的。玩出那个学说以外接着完了有名有利,就好像跟玩篮球一样。玩篮球、玩足球、乃至于玩象棋什么很好玩,完了就名利都有了。这就是世间,世间就是这样子。[一概放舍,]这些东西全都所谓的世间学问一概放舍,为什么?‘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彼,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所以这一切世间的再高的学问跟佛一比,这都没的比不能比。

[不仅如此,且欲放弃出世经典,谓所读诵之经论,或听学之经论,悉皆弃舍。夫世间学问,乃有漏之法,舍之故然;而出世学问,乃出世无漏无为之法,诠究竟之理,何故亦置之不顾耶?盖今乃注重在修止观,不重见闻,故须弃之,但于见解未明之先,必须听经明理,所谓见解开而修行易,可免趋入歧途之叹,待开解后,即将一切见解,悉皆弃舍,从此起行用功,则可免说食数宝之嫌。]数宝就是数他人宝。数他人宝最明显的就是做银行的行员了,天天数很多钞票没有一张是他自己的。[倘若一味执著文言名相,不肯起行,真实用功,则终难免入海算沙之讥,] 入海算沙徒自困,是永嘉玄觉顿悟道妙门论歌里面,[谓画饼无益于饥肠也。故禅宗之打七时,不诵经,不礼拜,唯是照顾话头,单刀直入者,即免多缘务之患也。所以者何,是疑问之辞。若多诸缘务,则心为之缠绕,行道之事废弃,谓解多心亦多,难以收摄故也。当知前所言读诵听经学经,悉皆弃舍,]注意这里[切勿误会,]你们不要误会了我刚刚这样说的,[因入道法门,虽有八万四千,皆各有正行助行,若读诵法华经,亦可谓之修止观,你看这个对不起有一点马脚露出来,因为天台宗是以《法华经》最重要的,现在讲到本色当行,他说其他都不可以诵,但是诵《法华经》没有关系就这样子。开一个师公的玩笑。事实上我是觉得我们中肯一点,在修止观的时候你可以诵经,但是不要诵太多种。你诵一种二种,或是早上诵一种晚上诵一种,当然你要修天台止观,不要忘掉其中一种是《法华经》。另外下午在诵一种什么。总而言之这个修行就是增福增慧。诵经也是福慧双修,你福慧增强了你容易入定。而且更何况诵经也是摄心。所以应该是没有关系,也不要象禅宗打七那样子,我觉得就有一点点死板。不诵经、不礼拜只是照顾话头,话说回来这个照顾话头也是禅宗后来的事情,六祖大师那时候也还没有什么话头不话头。是后来等到宋朝以后才渐渐产生,因为人根顿了你没有办法直接修无上禅。所以就必须抓住一个话头。这个话头我觉得是一个很妙的东西,起先在初祖达摩祖师一直到六祖的时候,甚至到临近黄渤大师那时候,也都还没有什么话头或是公案都没有。是有那些故事但是没有把他当作修行的一个方式。等到后世大家根顿了,那个顿悟的法门已经没办法了。根顿、福薄、心散乱,所以起先就用公案叫你参阅公案,可是参……公案之参历代也都有人得益。但是到后来人根又转顿了,这个公案也参不起来。为什么?公案太长了。公案很长有相当的篇幅,而且适他的情形他有很长的,也有稍微短一点的。但是在怎么短,他都不是一句。所以那个公案也参不起来了。那个祖师就很有智慧,好现在只要参话头就行了,就从公案里面抓出一句话来,然后去参那个东西。那就变得很少了。同样这个法每一宗都一样,象净土宗来讲,起先是修净土十六观,这个是最高尚的净土法门最原本的。接着十六观也观不行了,因为那个是唐朝的时候,唐朝到宋朝初年还可以,等到宋朝以后又不行了。然后渐渐渐渐这个法就越来越少,到后来现在就变成只要念一个阿弥陀佛就行了。因为整个净土法门也没有人在讲什么净土经,那都不用不需要,甚至于有人讲说念佛要不要做观想,他说不要不要观想。事实上不是不用观想,是不会观想。观不起来嘛,既然因为你观不起来,所以就不用浪费那个时间懂吗?所以你干脆就摄心专一,然后闯直念去就念一声阿弥陀佛,然后把心念得没有烦恼。这样也是不错了。所以这就是人根的问题。现在再讲真言宗,这个密教本来是有很多的法门很多的仪轨,到后来变变变仪轨就越来越少,然后到末法时期甚至有些人就持几个咒而已。譬如说安乐妙宝,有人写了安乐妙宝然后里面讲了几个咒。甚至于有一个唐朝道殿法师他写了一个《显密圆通法要》,他所谓的显密圆通那个密是什么?就是一个准提咒。他这叫显密圆通。他所谓的显密的显是什么?那也只是禅宗的一部分而已。他就把他称为显密圆通。所以人根就短少到这种地步,就所有的法就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一点点这样子。一点点他就是说要用这一点点心包太虚。所以无可奈何的事。各宗各派都是这样子,乃至于我们讲天台宗,天台宗本来是讲法华三大部然后讲止观,可是到了日本以后就变成日莲宗,日莲宗就是天台宗把他简化简化简化到最简化,不能在简化了,在简化就变成离虚尘了。他简化怎么简化,不用诵《法华经》只要诵法华经题就可以开悟得度,开悟得菩提入涅槃。光是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就无量威力,可以让你生西方净土,可以证菩提得涅槃都可以。其他都不用做。所以这个法就变成这样子。当然他那个日莲宗我们中国是不承认的。虽然他信徒很多,但是他信徒很多的原因是因为,他跟政治搞在一起。很多信徒因为现代人就喜欢简单容易的,就很容易所谓的摄受,很容易嘛。现在人没有那个智慧,也没有那个心思,也不肯花那个时间。所以叫他花一些时间去研究,他根本不可能。你就说怎么学佛,南无妙法莲华经这样就行了。就好像我们中国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就这么容易所以这种信徒就很多了。而且日本人的日莲宗他有这么多信徒以后,他又提倡所谓的入市的精神,然后去参与政治,就影响投票。所以很多议员要竞选的时候,都一定要日莲宗去拜访,去拉票。所以这就是佛法的质变,这是没有办法。所以现在讲说照顾话头,到后来你要习常的话就是照顾话头,可是据我的了解这个话头,他的原理是什么呢?他的原理数悉、念佛、念咒三个和在一起。数悉就是观照,他观照那个话头。然后念佛是什么?念佛因为他话头有一句话,譬如说拖死尸的是谁?或是父母未生我之前是谁?他是有一句话,这句话本来是有意思的,在文字学上来讲他是有意义,在语意学(semantics)里面他是有意义的。可是这个祖师就规定你在念这一句话的时候,你不要去想他的意思。所以把这个有意思的东西,转成密咒一样没有意思。你就这样去念就好了。所以他变成一种很暧昧的结合。他是一句话他本来是有意思的,然后他又不要你去想,不要用第六意识去思维他的意思。他本来是可以想他又叫你不要想这样子,那不要想把他当作没有意思,就把他当成密咒一样,可是你又要念,念的话就跟念阿弥陀佛一样。因为念阿弥陀佛也是念。念那个话头也是念嘛。所以就是这三个东西结合在一起。巧妙吧!所以他要你念但是又不思,但是不思你又要念。然后你要专注的去念,但是不要动你第四意识的心,去思维思考他的意思,然后有一天你就会这样子开悟了。就这样子。我个人是这样子了,就是说以为一切的整个佛法都应该回缩到源头,最昌盛的时候,法最充实的时候,不是把他缩、小把他去掉,变成一点点,然后学那一点点就变成全部了。我是不太主张这样子。就好像学天台宗我不主张说,你只念一个法华经的经题,就可以代表整个天台宗了。这样懂吗?你懂我的意思,我没讲的很明白,但是意思就在这里面。所以不管你是念佛、念咒、参禅,我想应该都是回复到原本最鼎盛的时候,法最充足的时候,那种法才对。要不然末法这两个字不是白叫的,这个佛所记别的,我们现在是末法,末就是什么?就是沉没掉了没有法了。什么是末法?这样就是末法,本来的法是这么多,末法就剩一点点,等到后来可能就是……,然后最后就归于虚空这样子。大经大论很好,大明大放很好。大经大论是可以讲,但是听的人要从基础学起。不要一下12345(音符)都没学会,你就去听歌剧。所以基础都没有学到,然后就去听大经大论,只沾惹到我听大经大论这个名。有没有益处,会有益处,但是就是说太辛苦了。学不躐等,修学都要有一个次第,除非你是超级天才神童,要不然没办法。可是佛法这些东西你没办法这样子的,你必须要循序渐进,你循序渐进都不见得学得好。更何况你不循序渐进。这佛法能跳级吗?我看是很难。学不躐等老老实实的、实实在在的一步一脚印。没有省油的,省油的灯不亮。

[第五近善知识。善知识有三:一外护善知识,经营供养,]帮你办事情的,[善能将护行人,不相恼乱。] 不相恼乱很重要,譬如以护关的人,闭关的人别人吵不到他,可是护关的人天天吵他。那不是完了嘛。那天天没事就师父就跟你聊起来了。可是你又不能不听他的,那糟糕了不听他的明天不送饭了。[二者同行善知识,]就是同修,[共修一道,互相劝发,不相扰乱。]这个很难。我是觉得要是修行还是一个人比较好。而且在理论来讲事实也是这样的,佛成佛的时候都没有集体成佛的了。这世间有什么集体结婚,但是成佛没有集体成佛的,都是一个人成佛。如果集体一起修行的,那就是一定要靠别人才能修行。你懂吗?所以现在所谓的共修,乃至于说打禅七,有得到好处对了,因此而大彻大悟的这个理论上恐怕会有问题。反正就是修行都是一个人。我在讲一个经验,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学写作,然后写作的那些前辈都讲说:你如果学写作不是说到处去访问朋友,然后到处去找那些前辈谈什么的等等,而是买了一些书,买了一些稿纸,准备一支笔,然后把门关上写就这样子。所以修行也是一样。就是你要修的东西一个蒲团、那一些道具等等,一切都准备因缘具足了以后,门关起来一个人自己修。有两个人到后来都会出问题。一个人都已经很难修了,更何况是两个人。有一个笑话故事说:三个人一起修行然后他们约定好说,我们只要开始进去都不要讲话不可以讲话,说好,然后等他们静坐坐到半夜的时候,忽然风一吹把门哐一下,大家都吓一跳,然后再哐一下又吓一跳,哐了三次以后其中一个人说谁呀,然后旁边那个人说跟你讲不要讲话你还讲话,然后第三个人说我最好我都没讲话。我讲故事很差有时候一些笑话很容易记住。所以共修一道,互相劝发,不相扰乱这很难。最好还是单独,那有一个善知识你能够问得到问题,这样子是可以。[三者教授善知识,以内外方便禅定法门,示教利喜。略明五种缘务竟。]

[前来四缘已竟,此为第五缘近善知识,佛言善知识为得道之全因缘。所言知识者,]这个解释的很好,[谓善知一切众生病,善识一切众生药。]应该是诸病药。善知一切众生的病,而且善识所有病的药。[所谓知病识药,应病与药,如阿阇世王,遇耆婆之善知识,劝令皈佛,得解脱痛苦,如婴儿之须赖傍于母,故善知识者,不可须臾离也。]一刻都不能离开的。[善知识有三种:一外护善知识,谓善能于外面拥护之成就之,修行办道者,如禅宗外护,照应衣食等等。言外护者,于其曾用过功夫,故能尽心守护,无所缺乏,如虎之爱子然,又能种种供养,故谓经营,且善巧能将养爱护,行人自不恼乱,亦不使外人恼乱,故曰不相恼乱,此明外护善知识。]刚刚讲到说那个大家一起修行,或是有几个同修,我就想到上次曾经有人问,我们在讲这小止观,我们是那一天举办一个静坐,我跟你讲我就一向反对这个东西。你要静坐自己门关起来静坐就是了,这是实在的。可是你如果说在道场里面,他一定要有仪轨,反正就是很麻烦,众生到末法时期就是一定要依赖别人才能修行。如果不跟别人在一起,就不能修行的样子。但是如何修行无所依呢?无所依就包括这个了你懂吗?所以你学了那个道理以后,你能够独立修行这个是最重要的。我在我们道场里面,我训练你们的就是这样子,你能够独立修行。这就依照根本原理,也就是根本事实修道成佛。你看看世间所有到现在为止,那些祖师大德修行有成就的,都是一个人修行。有没有那个结伴的没有,一个都没有。如果有结伴的多半都没有成就的。你也不认识他我也不认识他,他死了就死了,历史上这种人太多了。现在就更多了。所以修行有成就,就是一个人独立修行的。你学了这些东西以后,《天台小止观》你学了以后,有一个什么好处?你就大概知道整个修行禅定的全貌,而且你不会走错路。你不会忙修瞎练,因为基本的事情跟道理你都知道了。所以你不容易走歧路走错路。当然这一部在加上《楞严经》,几乎就不会有让你走错路的机会。如果你真正听进去、看进去了。当然不是讲过也有大德他讲《楞严经》,他自己也是乱搞,他所犯的也都是在五十种阴魔里面的。怎么办?那就很可怜。就是看你是玩假的玩真的,玩真的话那都不会有问题。问题就是说你看到说这个没关系,楞也没关系那就完了。所以这里面讲的你都分为圭臬,就是一定要这样做。刚刚讲说具五缘去五欲,然后去五盖行五行,你都照这样去做那就不会有问题。但是你说这里也可以跳过那里也跳过,那根本就不用做了。往下看[如禅宗外护,照应衣食等等。言外护者,于其曾用过功夫,故能尽心守护,]也就是说护关的人或护持你修行的人,他自己也要有修行过。他不能只是来做饭的你懂吗?他光是做饭的话要找你聊天,问你一大堆问题,然后有一天说师父你修行这么好给我加持一下,明天又说师父你求一个大悲水给我。是不是?问题多的是,然后过来说师父我儿子的成绩现在不好了,你看看怎么办。所以你那护持的人也必须要是修行人才行,不能光是来修福、煮饭、洗衣服这样的。所以用过功夫就是修行过了,修行很努力过。所以能够尽心守护[无所缺乏,如虎之爱子然,又能种种供养,故谓经营,且善巧能将养爱护,行人自不恼乱,亦不使外人恼乱,]他也不会去恼乱这个行人要家这一句,其实这一句太重要了。[故曰不相恼乱,此明外护善知识。]

[次明同行者,]同行就是同修,[谓同参同时修行,共同一种工夫,共修一道,彼此共修止观,并且互相助发,互相砥砺,互相警策,互相规勉,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的话,[同舟共济之义。如古云:求师不如访友,诚哉是言。]平常是可以,但是专修的时候我看还是一个人修比较安全。那你怎么能保证他的业障什么时候现前,你的业障什么时候现前很难的。不要说业障现前,他会生病你能不照顾他嘛。如果你很长一段时间修行,生病难免的感冒、拉稀什么的,结果影响到你。[三教授善知识,教谓教导,授者与也,即是教导传授之善知识,以善巧方便,教之调伏内外身心,禅定法门,晓示教训,使行者得大利益,如破五阴,超五浊,及一切魔境,悉能圆明了达,如智者大师,妙悟法华,南岳大师谓非汝莫证,非吾莫识,此即善知识之益处。所谓欲知山下路,当问过来人。当知不修止观则已,若修止观,善知识为最紧要。]这个就越来越紧锣密鼓,越来就是越是难做,越是痛苦的事情。

[诃欲第二]非常非常难。前面都还不难,这是越来越难。

[所言诃欲者,] 诃就是呵斥,斥责、斥退,譬如说心中有贪欲起来的时候,大喝一声把他骂走。[谓五欲也。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就是对于世间的色、声、香、味、触五种尘欲,五种尘的贪欲,叫做五欲。[常能诳惑一切凡夫,]这个五欲常常会诳惑一切凡夫,或骗凡夫。怎么叫诳惑呢?第一个、这个五欲无得而令人妄觉有得,所以诳惑。怎么叫无得而妄觉有得?譬如说你看(法师手中拿的花束)这是一朵花,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那你觉得它好看,然后你觉得你看到了,就所谓的见看到了,你的眼跟、摄受、摄尘然后就觉得它好看,觉得它好看是什么?就是一种消受。那这个花还不容易理解,譬如说你看到男人看到女人,女人看到男人,你看到美色的时候,你觉得很消受,你好像得到一样东西。你看到了一种满足,或是你听到好的音乐也是一种满足。是不是?好。音乐且不说,我们先看说色尘就是男人女人,那么美色你看到了以后,你就觉得我们现在人说养眼,看到美色很养眼。可是你真正看到美色的时候,你得到了那个美色了吗?譬如说你看到这朵花,你看到了以后你觉得好看然后心里面很舒服。可是这个花这个物质,你是把它装在那里?你装在眼目里面吗?不可能。放在心里面吗?也没有。所以那个东西并没有装到你身体里面去,可是你就是觉得摄受而且受用。但你真正得到的是什么?得到那个影像,那个物体的影像。你透过你的眼根然后摄受了那个物体的形象,把那个形象转成影像,然后影像放在心里面,然后你在象一只牛一样,有反刍的胃去磨、消化、反刍,吃了就吐、吐了又吃这样子。然后觉得好有味道这一把草。所以你看到美色是这个样子。然后你就反复的思维、异想,可是你得到没有,他还是他没有跑到你心里面来,没有跑到你眼睛里面去。是不是?你是由根摄受形就是尘相,然后转成影。所以你真正得到的是那个形的影,然后你所得到你在消受的,乃至于享受的也是那个影。这个色尘是这样子,声尘更加是这样子。不管是扩音机或是收音机或是电脑或是电视,所传出来的声音或是人唱的声音,你为什么能够消受呢?就通过你的耳根然后进去,你把外面那个声尘的形象,又把他转成影像。我们这里面有一个城市专门做这个转换的。然后把那个形象转成影像,而且又能够储存是1.5T不止。那个容量很大很大,存着永远也不会跑到。而且因为他1.5T,作为一个城市他功能很大,他如果要把那个城市叫出来,很快就叫出来。即使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一下就叫出来,不用等好久也不需要开机。所以那个影像储存以后,储在心里面的硬碟以后,你要叫出来的时候,很快一下就叫出来。叫出来的是什么?叫出来的是那个影像,可是跟真的一样,跟原本的一样。你懂吗?如对目前。这个就是为什么外境会诳惑凡夫的原因。因为实无所得而自觉有所得。色、声、香、味、触都是一样。再讲一个对不起不要听错了,譬如说以淫欲、或色欲来讲,这个从自古以来都是说男人征服女人,事实上正好相反。当男人把女人征服的时候,也就是男人被女人征服了。然后那个女的要那个男的做什么,他就乖乖的做什么。你说对不对?所以以柔克刚,但是刚以为他能够克柔,事实上克错了。绝对没有那回事。诶呀!这个糟糕好像牛头马面出现一样,阎罗王叫我去。

[所言诃五欲者,谓诃去色声香味触之五欲也。欲乃希须为义,]希就是希望,须就是须要。希望而且这个希望是根据须要而来的。是什么须要?生理跟心理的须要。你觉得有须要,所以你才会希望。[因此五欲,为地狱之五条根,若欲坐禅修习止观者,必须诃斥之。谓眼所见之好色,耳所听之好声,鼻所嗅之好香,舌所尝之美味,身所贪之好触,皆令人贪著,]都能令人有所得,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得到,只得到那个影像,自己心里面就捕风捉影,然后加以种种想象,所以才能够享受、享用那个东西。譬如你觉得好吃,你也是用相当的想象力再吃东西。尤其人家跟你讲这是那里那里出的,这个东西就更好吃了。[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若能深知过咎,即不亲近,以其五欲皆能获罪,既不亲近,则无此过咎,无此过咎,则不欲诃而自诃矣。]没有讲到一半滑铁卢,拿破仑那一天的苦恼也不会超过我今天这样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生,同生极乐国。


{返回 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三集
下一篇: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五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五十三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十九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四十三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八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一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四十六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十三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五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六集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五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果[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修持祥和[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愿性之15:回向让我们修行更进步[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远离内外的恶友[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栏目:普贤菩萨·经典]
 称念佛号 意外奇辱[栏目:金山活佛]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8 止和观 [栏目:宽见法师]
 心不清净,人就容易生病[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四十一世 风穴延沼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一、脱苦希望[栏目:慈航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