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十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09年12月25日
刚才讲到说我为什么去看易经,就是《楞严经》有好几个地方那个注者古代的大德都提到了易经的东西,可是又都没有解释,所以你看了就不懂,不知道他讲什么,那就很挫折你知道吗?所以我就到去看,结果我运气很好,我找到了叫做《易经初阶》这本书,张善文著的,这个是大陆福建的一个学者,这里面说他是张太爷第三代弟子,他这本书写得很好,很明了很明白,虽然不是简单的,但是很明白。我是先在图书馆看到的,然后在去买一本,这个我不鼓励你看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你看了以后对易经就稍微有了解、就有个概念,你了解了就不会那么神秘了,就好像你如果了解种种学问他就不会那么神秘;接着有另外一本是比较深度一点的《周易译注》,也是张善文跟另外一个人合著的,都讲的很清楚。
我现在举一个例子很快讲过去,因为这个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里面最顶尖的、最顶尖的东西,因为因缘你懂得这个东西也不错,也不能说不枉此生,不枉此生应该是学佛。但是你就不会被这个世间的东西给迷惑,如果以世间来讲这么高深的哲学,那么这个可以说最高深的了,最高深应该说最神秘了。我现在很快的讲一下,我们要知道八卦除了取八种基本物为象征之外,又有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那么简单分析第一个乾,就是乾卦干阿,乾象征意义为健,因为古人认为天是运行不止的,四季的寒暑周转不息,所以称他为刚健的意思;刚健就是坚定而且很勇猛,依佛法来讲当然他不是勇猛,就是很稳定的前行。第二个坤,坤象征意义是顺,所以坤就是地,地是宽厚载物的,能够承受万物居系不移所以称它为柔顺的意思;乾就是阳,坤就是阴。
接着震卦,震象征意义是动,是雷的意思,因为雷声奋起震动万物,所以称他是震动的意思。接着巽卦,巽卦象征意义是入,为什么呢?因为巽就是风,风行天下无孔不入,所以就称为巽入的意思。第五个坎卦,坎的象征意义是陷,因为水流所至到地,陷下去的时候就生出危险,所以这个坎就有险陷的意思。第六个离卦,他象征意义是丽,这个美丽古代的文词叫附丽,就是附着的意思,离卦是火,因为火的燃烧一定要依附于燃料,所以有附着的意思。第七个艮卦,艮卦象征的意义是止,就是停止的意思,因为艮卦它是山,山峰毅力静止不动,这个艮卦就有静止的意思。第八个兑卦象征的意义是说或是说shui,说或说在古书跟悦是一样的意思,所以兑卦就是快乐的悦,悦泽。悦是水所以它能够润泽万物,令欣欣向荣、令他欢悦,所以称他欣悦,兑卦是欣悦的意思。
这个就很简单的说明了什么是八卦的经意,怎么说?我先卖一卖,也不用卖,看这个八卦就是神秘兮兮的,他怎么来的你知道吗?他最原始的就是阳跟阴,‘—’象征阳,‘--’象征阴。三横叠在一起就是乾卦,三横中间断开就是坤卦就这样子。那八卦就是这样三个的,六十四卦变成上三下三合在一起,这还是乾卦。它的根本原理是什么?我写了个笔记。这个原理或是方法论,易经成立的方法论是什么?第一个先制定一套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就是八卦,就是用一划二划这样子的排列组合而形成八个符号,那八个符号就把它这样定了,这个还是有一点点的道理可说了,就说他依照你所想象的那个意思,他把它定了一个意思。然后他定了这个根本符号以后,第二个就观察自然界跟自然现象;第三个在把这些自然物或是自然现象配到这个符号系统里面,所以两个配在一起,本来这几个卦没意思,但是他现在要把它配到譬如说:这个把它配到自然界的天,这个配到自然界的地,等等。然后(法师用手在空中画几划)就这样子把他配到是自然界的风或水什么的,那配好以后第四个动作,配好的意思就是说他用这一套符号代表自然界的那些现象或是东西,也就说他变成一个象征的东西。
第四种方法就是把这些符号所象征自然界的东西再用到伦理跟政治上,所以他的目地是伦理跟政治,伦理政治的运作,论理就是人伦之间。第五个在运用的时候,那第五个就这样确定了这些象征跟运用都是真理这样子,就确定了没有讨价还价这样就是真理,这是他整个的体系是这样子。拿出周易来你就容易懂了,这样子我先讲一个前提,为什么要讲这个?讲这个原因就是说让你了解,你懂得佛法以后这些都难不倒你,这些你看了都不会害怕,也难不倒你;那如果你真正懂了佛法这些都不难了解,而且我告诉你我就这样子翻阅、翻阅就懂了,这很不公平吧。
这个就像禅经里面讲,说这个六祖大师不是听童子念神秀的偈,他就说早知其大意。我这样翻阅翻阅就哦,原来妙处。好,我们看周易上经乾卦第一,乾就是六根直线的并在一起,表示元亨利贞,译文说乾卦是象征是天原始亨通、有利、真正坚固,注译里面说乾是卦名,下卦上卦都是三横,象征天。说卦传里面讲乾就是天,就是指定懂吗?没有什么推理可说乾就是天这样子的,你背下来就对了,象九九乘法表一样。乾健也,也就是说乾象是天,他的意义是健。周易正义里面讲说此乾卦本已象天,天乃集诸阳气而成,所以乾卦是阳、是天。对不起尤其是女众不好意思,因为那个乾卦是六根,一根都已经是阳了更何况是六根。对不对?那男性的生殖器是一根嘛,所以是阳。
接着元亨利贞的意思,元就是原始,周易正义下传里面说元就是始也,亨就通也,利者和也,贞者正也。言此卦就是说这个卦的德性,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原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总而言之这些德性就是这样子。然后下面如果你们看过武侠小说可能都有看过,初九就是卦最下面的一根叫做初九,给它定一个名词了,最下面这个一根叫做初九,潜龙勿用有没有印象?金庸你看一看大概都有这样的东西潜龙勿用。那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就是初九巨龙潜伏在水中,暂不施展才用。注释里面就说,占卜里面这个九跟六,九就代表阳的,六就代表阴的。所以一根的就是九,两根的就是六,初九就是最初的这个九。
我讲这个潜龙好了,潜龙勿用潜就是潜伏。初九是这一根阳性在下,所以称为潜,就怕你没看过武侠小说不知道这个,潜就是潜伏的意思,最下面那一根代表潜龙,龙是古代神话中神奇刚健的动物。所以周易就取把它乾卦六卦里面的象征物,这个《周易集解》里面引徐林氏说法说‘成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常,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初九即上潜伏,故言勿用。’然后再说第一卦是事物的发端,位卑力微,需养精蓄锐,他的目地在于进一步发展,以此这个乾卦就诫以勿用。因为什么?因为时机尚未成熟、尚未到,暂行潜藏、暂时潜藏。一旦形势许可的时候就要步步进展以到达后面的飞龙在天的境界。所以你看他这个就是用这一套符号象征系统,然后用在人事、伦理尤其是政治,所以你如果现在很卑微或是情况很不许可,那你就先不要发作、先不要动,等到时机成熟,你自然就上去了就飞龙在天。
然后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都是类似这样的。九三就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总而言之,这一套象征系统以后,就直接用在伦理上,用在伦理上变成含有规过劝善那种味道,然后告诉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样子,他的目地有点象什么?我如果做个比喻伊索寓言,讲一个故事最后有一个规过劝善,就是劝善劝人做好事这样子这是他的作用。然后令君王、在位的人施政的时候做得好一点,不要乱搞,主要目地是这样子。就搞了这么大一个学问,然后这么神秘,这么难懂。可是你学了佛以后,眼睛就很亮了,一看就懂了。而且知道他整个的来龙去脉,就知道了,佛法厉害吧,易经就是这样子。那你把握了这个原则你去看易经你就不会不懂,就不会糊里糊涂看得一愣一愣的。事实上在换一句话讲,他就是教你怎么样做官的你懂吗?就怎么样搞政治,怎么样做官。但是这里面也有那种权谋之用都在里面,他不一定是只是讲善的,他要讲利益,元亨利贞的利很重要,而且你要亨通嘛,亨通就要讲人际关系等等,看时机呀,这些知道嘛。所以你看懂得佛法,不但说把耶稣、玛利亚看清楚了,也把创世纪、乃至于易经都搞清楚了。对不对?不会被迷惑。为了讲这个有附无记讲了这么多,不过你们是赚了一些。
接着 [惺惺寂寂是,]惺惺如果是很清清楚楚明觉的话,而且又寂止的话,那这样就是对的。如果是[惺惺乱想非。]心中起了很多的乱想那就非了。[若惺惺既久,偏于观,]如果修观这个惺惺很久了,就偏于观,这个观就太多了。[一味用观惺惺,惺惺久之亦病,此则落于乱想纷飞。偏于惺惺,则有观无止,有慧无定;]不是绝对无了,应该是说慧多定少。[偏于寂寂,则有止无观,]这也应该说止多观少,然后[定多慧少。如是皆不见于佛性,]如果这样子的话那都没有办法见佛性。[所以必须常寂寂而常惺惺,寂寂时,心中毫无糊涂,须历历明明,]历历就是清楚。[即寂而照。]上次讲到即是即非补充一下,即空即有或是即有即空一样,上次讲的第一个即,是在什么本身,在这个空的本身,第二个即,是就是的意思。那么这个即寂而照,也是第一个即的意思,就是在这个即本身他就能够显出照的用。
[常惺惺而常寂寂,]时常都是惺惺明觉,而时常都是寂止不动。[正当观照历历,而一念不生,即照而寂。]正当你观照清清楚楚的时候,能够观照得清清楚楚而仍然一念不生,那么这个相对于即照而寂的即就不是在什么本身了,就变成就是,就是照而寂的意思,这个就是照而且寂这样子。正[当]你[寂寂而常惺惺,即止而观;]那就是止而且有观,[当惺惺而常寂寂,是即观而止。]正当你惺惺而且常寂寂的时候呢,这就是观而且有止,反过来说了。[惺寂不二,止观一如,]上面几句话结论就是这个惺跟寂不能分开来的,不二就是不能分,不是二法。止观是一如就是如真如本性一样是一个、是不能分的,[是谓真止观,是名定慧圆融。]圆就是圆满,融就是融合。圆满的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不能分。常常听人家讲圆融圆融,什么是圆融,圆融就是圆满的融合,好像什么?好像水里面加了盐巴把它搅一搅就合在一起,水跟盐巴就分不开,除非加以电解。
[正当一念不生,而明明历历;]正当你一念不生的时候,一念不生就是止而不动,但是而就是仍然,仍然明明历历,[正当历历明明,而一念不生。]但是仍然保持一念不生,所以正当你有历历明明之用的时候,在观的时候历历明明,但是仍然有一念不生的本体。[清清楚楚则不糊涂,一心湛然,]湛然就是平静而且清澈见底,这个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个湛就是这个意思,平静不动清澈见底。[则不散乱,定慧由是现前,]由就是因此,定慧因此就现前了。[明静从此显发。]明而且静的心体从此就显发了,明静就是心体了。禅经里面讲说发明心地,就是这里讲的明静。
[由此观之,止观岂非泥洹无上果报之要门乎?]止观这个法难道不是涅槃无上果报的重要的门径嘛?[门者:能通为义,]所谓的门是能通的意思,[即止观为能通,]即就是也就是说讲,也就是说止观是能通之门,[通于所通之泥洹,故为行人修行之最胜道路,]所以止观是修行人最殊胜的修道之路,不是走路,是修道的路途、路径。[所谓出三界而无别路,]想要出三界没有别的通道,[登涅槃唯有一门,]想要登涅槃只有这一个门,[复为众德圆满之指归。]而且止观甚至还是可以令我们达到众德圆满的指向归去。[众德即万德,收摄起来,]万德收摄起来把他归纳起来,收摄就是归纳。讲到归纳我刚才在讲易经的时候又讲一下,通常在正理上有几种:逻辑、哲学、科学。这个逻辑的论证就是推论(inferenca),他也用到归纳和演绎两种。
推论什么?他先假设一个前题以后,你要寻找证据然后去证明,证明成功了以后,就像数学里面所说的此题得证,那就说这个是成立,此命题成立有效(valid)这样子。那如果推论证据不足就(inferenca)此题就不能有效。推论有两种归纳跟演绎。归纳就是搜集了很多的证据,然后归纳起来,就是很多证据把他收集在一起,最后达到一个结论,这个叫做归纳。演绎是有一个假说,假说的命题象数学一样若什么什么则什么什么,若a则b的若,假设什么什么怎么样,那个假设又叫大前题,由那个假设大前题推设在小前题,然后一路推下去叫做演绎。而那个大前题演绎法,尤其是演绎法来讲,那个大前题是必须要大家都承认的,也就是所谓的公理。公理大家都承认的然后不需要在去辩论那种。
譬如说太阳是热的,这个是大家都承认的嘛,太阳不会是冷的吗?对不对?所以这个就是公理,以这个公理然后在去推这样子,从大的推到小的这个叫做演绎法,一般的加上几何学叫做演绎法。因为几何学都是有一些公理,然后公理在演化出很多的公式,但是那个公理他叫做自明(self-eviden),就是自己证明不需要再有另外任何证物。譬如说太阳是热的,这个很明显大家都公认很明显的东西,叫做自明的理。那类公理的英文名叫(Axiom),所以几何他首先必须要先讲一些公理。然后接着才有的玩了。所有几何的那些东西全都是先用公理这样子弄出来的。
譬如说几何学里面说,三角形两角和大于第三角,这个算是一个公理。这个怎么证明?几乎没有办法证明。可是是很明显大家都承认,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一百八十度,不管那两个角是锐角钝角加起来一定是大于第三角。那么几何学就是这样子。你不要看我讲这个几何学,这个西洋的数学几乎是从几何学开始的。所有的科学的老家就是几何学,欧几理的几何学从那里开始的。计算世间所有的现象乃至于埃及人量那个尼罗河的涨潮退潮等等那些都是用几何学。几何后来才发展三角微积分。哲学他也用归纳但是他多半是用演绎,就是用个大前题大家都公认的而且一看就了解,而且公认不用辩这样的。科学主要是归纳法,收集证据然后最后说证明。也是收集证据这个都有问题了,收集证据最后证明是不是真正的证明也不见得,不能百分之百所以他常常也会改变嘛。对不对?这演绎法是一个公认的道理然后来推,可是这公认的是不是真正的正确,这也是一个问题。对不对?
总而言之人为的一切言说道理是有缺憾的了,都不能够是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正确。我们现在讲一下易经,易经用的是什么?用的就是演绎法。他就先假定那样子,可是这个他假定的譬如说乾就是天,这个是不是公认的?对不起,这个不是公认的。这个就是易经的作者他就假定是这个样子,假设而且你必须要接受,那如果你不接受的话,你就不要搞这个易经了,那就没的搞了。乃至于说乾卦是天,坤卦是地,这都是等于是规定。所以他是规定的一个也不能说是理,因为理的话应该是大家都承认的那叫做理。所以他就是这样子。然后他最大用的最多的是什么?与其说他是科学的或是哲学的,不如说他是文学的。因为他用象征,象征就是文学的说法,是诗的说法。然后把象征就当作道理,这是易经的方法论。譬如说乾卦象征阳性,象征男的,象征福象征天。那么这个其实是文学的说法。所以这个收摄就是归纳。
[不出福智二德,]所以万德归纳起来不出于福智这两个德。[修止得福德庄严,修观得智德庄严,故总结止观二法,为无上极果之正体也。]就是菩提道果就是无上极果。[此止观二法,无论修何种行门,或持咒、或念佛、或坐禅、皆不能离此止观也,是知非止观不足以明佛法,]是知就是可以知道;不是用止观的话就没有办法了解真正的佛法,这到是真的。[非止观不足以明大教也。]大教是如来的大教。
正文:[若如是知者,止观法门,实非浅故。欲接引始学之流辈,开蒙冥而进道,说易行难,岂可广论深妙。]如果读者能够这样知道的话,那么他就应该会明白说,这个止观法门实在不是说是很浅的,其实是很深的。可是我这一部小止观,这是智者大师说为了要接引始学就是初学的人留备,为了要开始蒙冥(冥就是暗)的人,还不明了的人为他启蒙而进修佛道,说易行难,说起来好像是很容易,就说止观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其实做起来就很难,确实不错。
譬如说摄心两个字,摄心很容易说,做好不好做?那就很难做,那说摄心不乱那就更加糟糕了,你可以摄心但是还是乱,对不对?摄心不乱这样子就很难了。那事实上我跟你讲,整个佛法的本体就在这个摄心不乱,一切的修行、一切的功德就在这个摄心不乱这四个字,因为一般而言你会摄心不乱那就是止,对不对?你能够止就必定能够修观,所以这个摄心不乱可以说几乎就是一切了,就是一切的根本,不管你是修那一宗、那一派、那一种法门、那一种功德,都是摄心不乱的,所以说很容易说但是很难做。[岂可广论深妙。]所以智者大师自己下的那个结语就说:因为这一套学问很容易讲但是很难做,所以怎么可以只是,岂可(加一个但)广论深妙,岂可只是谈这么深妙的理论呢?就不用讲得太深妙的理论,就讲实际一些这意思,实际浅显但是可以做这样子,所以这就是这一部小止观的用意。
释文[此数句,正明小止观之所以,]所以就是原由以及目地,[若能如是了知止观二法,足征止观之义,]征就是证明或是表现,就足以证明或是表现止观的意思,[实非浅显,]实在不是浅显的,(文中的鲜是错的应该是这个显),因为鲜是少的意思,当然那个鲜在文言文中是显,可是他是少的意思,所以这里应该是显、浅显。[不过为欲接引初机,]不过智者大师为了想要接引初机的佛弟子,[令初发心修习学止观者,]令他们在初发心,谓就能够修习止观,[启迪童蒙,]这个迪就是到的意思,引导到,启就是开;开启引导到这个童蒙,童蒙不一定是小孩子,就是说一切还没有开窍的人就好像小孩子一样,蒙就是未开窍蒙蔽了;没有开窍的人就好像小孩子一样就要启开他所以就叫做启蒙。
[而进于无上菩提之佛道者,作如是浅说。盖止观之道,言说则易,]止观这个道要用嘴巴言语来讲是很容易,[若身体力行之,诚非易易。]想要确实用身体去做了去行,诚就是实在,实在不是非常容易,(易易就是非常容易)。[若再详谈微妙,]因为不是很容易做的,如果智者大师再非常详细谈这个微妙的道理,理上谈得很微妙就[更无从下手而入道。]更加让初学的人无从下手。[故云:岂可广论深妙,所谓行远必自迩,]迩就是近,要到远处去就必须要在近的地方起步了,[言小止观即具足摩诃大止观。]就是说小止观以具足了摩诃止观一切重要的东西,[化城,即是到宝所之正路。]《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化城,虽然是化城但是也是要到宝所必经的正路。[古德云:万丈高楼从地起,诚哉斯言。]这个话实在是很对。
正文:[今略明十意,以示初心行人,登正道之阶梯,入泥洹之等级。寻者当愧为行之难成,毋鄙斯文之浅近也。]略就是稍微。我现在就稍微讲明十条要做的事情,这十条就是小止观的十个章节的主要的大意。以开示初发心的行人,令他们能够登于正道之阶梯,而且能够入于涅槃的等级(级也是阶梯)。寻者就是寻求佛道者、求菩提者的意思,求菩提者当愧为行之难成,如果对于本书所描述的应该以修行,要去做、身体力行是很难成,以此为愧;毋就是不要,鄙就是鄙视瞧不起,就不要瞧不起斯文(就是我这一篇文章),也就是这一本小止观的浅近,不要看来很浅近的样子就瞧不起,事实上他是能够令初发心的人登到正道,及入于涅槃的阶梯。
释文:[此文乃智者大师之苦心,劝勉之辞。]劝勉我们后世的学者。[文略分十章,]小止观这一本书的正文大略分做十章。[以彰止观之始末,]彰就是显,显示出止观的开始跟结尾怎么做,[意令初心行人,]用意是要初发心的人,[为作登菩提之正道,入泥洹之阶梯。正道者,即指无上菩提正觉之道。阶梯者,即渐次深进也。]这个深应该是昇,阶梯是往上渐次昇进这样比较好。[正显此止观,为成就佛道之正大光明路,亦即入无上大涅槃之阶级梯凳也。寻者,即指初机学佛之人,]寻就是求,[如楞严经中之演若达多,晨起揽镜照头,见镜中眉目宛然,而怖己头之无,]他看到镜子里面的那个人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那都很清楚,可是镜子里面的那个人有头,他害怕我自己没头这样的话,因为怕自己没头,[于是狂奔寻头,]就去找他的头。[实则其头原在。如吾侪众生,欲求本有之菩提涅槃,]我们众生欲求本有之菩提涅槃,[何殊演若达多之寻头然。]殊就是别于,有何别于演若达多的寻头;就是说我们要求菩提涅槃,其实菩提涅槃是本来就有的,就好像演若达多找头,这个头本来是有的,也没有失去,那菩提涅槃我们本有也没有失去呀,可是我们就一直找那个头,找那个菩提涅槃,找本性,但是那一直都有的、也没有跑掉,但就自己看不到以为没有就一直找。所以求道、求开悟等等都是一样的意思,就是我们小学的课文怎么少了一头牛那个,原来就骑在牛背上。
[修学行者,寻求佛道者,当愧为行之难成,不要好高骛远,毋以此文之浅近,而鄙陋之,学者勉旃。]这个忽然用了一个很深的东西,勉旃的旃是之的意思,学生勉之,这是诗经的用语。所以修行学佛不要好高骛远、要依次第,譬如说你以学唯识来讲,唯识的六经十三轮,你要一部一部由浅往深去看去研究,不要一下读了开头一点点《百法明门论》然后,就《瑜伽师地论》,哇!这个就是好高骛远。知道吧?你怎么看得懂,你怎么听得懂,所以你常常要去查,查了一头雾水,必须要你那个资粮《百法明门论》,然后总而言之了我已经注过的那些你如果看懂了,《瑜伽师地论》大概能看懂,不能保证但大概能看懂,也不见得但通常是很不见得。因为还有《解深密经》也是必须要…。我们刚才讲易经,孔子说:假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学易可以无大过呢?因为就搞那些象征主义,怎么能变无大过呢我不晓得,这个当然很奥秘。那我是想说:我以天年把《解深密经》什么这些都注出来,让大家看得都比较懂一点。
正文[若心称言旨,于一眴间,则智断难量,神解莫测。若虚构文言,情乖所说,空延岁月,取证无由,事等贫人数他财宝,于己何益者哉!] 若心称言旨,所以智者大师果然是古代的书生,他学的文章很不错很通顺,若心称(chèng)言旨,称就是合的意思。你的心如果能够合于所说的旨趣的话,于一眴间,眴的意思是眼睛动、目动,目的意思跟那个一瞬间的瞬是一个意思;所以在一瞬间则智断难量,智就是智德,断就是断德;就是智德跟断德无可计量。也就是说你的心如果合于这里所说的旨趣的话,你在一刹那之间你所能得到的智德跟断德就无可计量。智德是由止而来的,断德是由观而来的,神解莫测,神就是神通,解就是慧解。因为有智德跟断德所以你的神通慧解也就不可预测。若虚构文言,虚就是虚浮,构就是拟构,如果你是很虚浮的去拟构文言,文言是言说的意思。在文字上讲究叫虚构,虚妄的在文字上讲究追求。情乖所说,情就是真情、你的真心,而你的真心却违于我在你这里所说的道理,也就是说你光是嘴巴一直讲,然后其实你心里面都是违于道理的这样的意思,但有言说而都无实义,你的真情都是有背于我在这里陈说的道理。空延岁月,那你就是白白的延宕此生的岁月,取证无由,你要取证佛道就没有道路、没有路径,由就是道路。事等贫人数他人财宝,等就是等于,事就是情况,你这样的情况就等于像一个穷人在数别人的财宝。什么是穷人数别人的财宝呢?有点象会计师,因为会计师数的财宝都是很大,尤其是大公司跨国公司的财宝很大的,但是都不是他的。于己何益者哉!对自己有什么用处呢?有什么好处呢?专门光是数别人的钱。可是你如果当银行行员你又不能不数别人的钱,非数不可而且还不能数错。
释文[若尔之心,与所说之止观,言旨相称相符,]若尔其实就是若的意思,那个尔没有意思,就是文言虚指。言旨相称相符,你的言语跟旨取都是互相对称而且相符合的, [所行如所言,]你所做的跟所说的是一致的,[则于一眴目之间,]就能够于一眨眼之间,[即可智断难量。]智德断德都难以称量。[修止,即得断德;修观,则得智德。智断二德,逐渐深入,皆不可称量,神通慧解,法尔现前,]法尔就是因缘具足自然现前,因缘具足自然如是叫做法尔。犹如二轻加一氧自然就成水这样子,法就是这个样子,尔就是这样子的意思,就是如是的意思。[亦莫测其涯际。]他的那个际涯没有办法去侦测。[若徒虚浮构拟文字语言,]徒就是只是空空的,就是专门在这里造一些文字语言,[一味分别名相,不肯真实修持,则乖违乎所说,]乖就是违背了,就违背所说的道理,[空过岁月,虚延光阴,]延就是延宕。这个跟你讲一个小故事很好笑,我在上高二的时候对这个文字发生了兴趣,常常去查字典、词源、词海、词通,然后就查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查字典查了踟蹰,踟躇逡巡,延宕等等,好几个意思都一样的意思。含义说足易近而踟蹰,口易言而嗫嚅,我就是看文章的时候就查。虚妄的延宕光阴,[殊为可惜。]非常可惜。
[当知光阴迅速,殊可宝贵,]殊就是非常,非常的宝贵。[一寸寸光,一寸命光,]这到是很新鲜的说法。[彼终日分别名相,]彼就是那些人,[执于语言文字,只知研究佛学,不知学佛之行,]这个也是很好的讲法,只知研究佛学,不知学佛之行,现在的人特别多,在家上网然后看大藏经就名为学佛。甚至有的不是上网就请一套大藏经然后在家里看这样,我知道有一个教授他们请了一套大藏经他们夫妇两个人天天都要看《大藏经》。讲到看《大藏经》我有想到,我不是初发心学佛的时候,那时候那个夏居士讲到阅藏,其实我那个时候我闭关的时候初期,我也想要阅藏,可是那个时候藏经很不流行,很稀少,有一些佛寺有,有一些佛寺还没有。我知道大觉寺有一套,我就写信给沈家桢居士说我要跟他借,可是我那时候实在还没有看过大藏经,我不知道说那么多,然后写信跟他借,我不知道他怎么回答,反正他就是很为难,因为好多箱,对不对?他也不可能借给我,因为这个是庙里的东西。可是如果一车一车借,怎么借呢?没有办法借,总共一百多册。不过幸亏他没有借我,因为他如果借我,我就阅藏,可是阅藏怎么样?讲到阅藏后来我明了了,阅藏是可以,可是问题是这一百五十册,每一册有一两千页,字又那么小,你光是翻一次都要好久好久。对不对?那你如果说一目十行,这样恐怕要两年,更何况那个经文不是说你看一次就可以,你要看好几次,那你看有多少时间?象藕益大师他有阅藏,然后近代的会性大师他有阅藏,他还写了一本《大藏会阅》,那藕益大师有《阅藏知律》。
但是我的理解是这个样子,这《大藏经》是这么多各门、各宗、各派、各种什么学问都有,你光是这样看一次都要一两年,你看了以后你能理解多少,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光是这样看过去,那个实在以方法论来讲,实在不是一件很实际的事情,不能谈到真实受用。所以后来因为我修行的关系,后来我也知道了。我是怎么样,其实在闭关之前我一初发心的时候,因为我看过佛法的大要大纲等等,然后就把佛教十宗的每一宗的重要经论列在一张纸书单,寄到台湾请台湾的人帮我买,他们就买了以后继续的寄来很多很多箱,那我就看那些东西,各宗各派重要的根本论点根本经典,这个是可行的,就是相对于阅藏来讲。那你这个可以深入,你只要花一点时间,专心的安静的就可以深入,我就是这个样子。你如果阅藏你都看了,但是你不能深入。这又有一点象王云五看《大英百科全书》,王云五知道吗?知道。王云五就是商务出版社的社长,他没有上过学校是自修的,后来又自修学了英文,然后他怎么样研究学问呢?他就看《大英百科全书》从A开始看,真的就把它看到Z,你知道吗?那个精神可佩了,可是我告诉你那个不是做学问的方法了,而且即使你把《大英百科全书》全都看完了,你看的也就是各种学问大致的介绍而已,你不是专业的东西,你就不可能专精那个东西,你什么都懂一些这样子,但是都不深入,一定不能深入,所以就说花了很多时间。
还有顺便讲到,我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哥哥是读建筑,他对国文很有兴趣,他怎么样研究国文你知道吗?你看词海。这个词海从头看起,好像是看完了。还有一种,我自小就喜欢英文,可是有的人他学英文背字典,这样常听嘛,可怜。背英文字典英文绝对不会好,绝对不会好,你可以懂很多单词,但是你那个单词都没有办法用。所以你英文要好跟国文要好是一样的,多看书就这样子而已。多看书碰到不会的查,查了记起来就这样子。然后你也知道那些文句、词章,而且看名家手笔,看最高级的文学或是哲学等等,然后不懂的就查,然后懂了以后就把他备起来作笔记就这样子,我作了很多很多笔记,光是国文我就作了很多很多笔记。我在高二的时候因为读书不管是报章、杂志,或是某书,不管是不懂的词或是好的词好的句子等等,我都把他抄下来,抄在笔记本然后有时候就看一看这样子,那是我的宝贝。
有一次我骑脚踏车到万华区,不小心掉了那一本,那个时候七八点的时候,回来的时候发现那一本掉了回去找,找一遍又没有,找了三四次还是没有,我的心就很痛。英文因为作了很多很多笔记,总而言之你那个作学问就是勤作笔记,勤查书就这样子。我做这种事是硬功夫,但是不是死板,那你光从背字典、看词海乃至于看百科全书,这都不是真正在作学问,不是真正在增进你的智慧、知识乃至于你的程度。所以运用到佛法,阅藏也不是增进增长你的慧学或是慧解的方式,应该是把各宗各派主要的经典经论收集起来好好的研究,一宗一派的这样子研究下去。也许你只研究一宗,那你就对那一宗很了解,真正的第一手了解。
这就是顺便讲到,你要做文字言说上面的从这个慧解上应该是这样做,这是讲到了虚浮构拟文字语言。我为什么讲这个,因为这个也令听闻或见闻我这一篇讲解的人就不会让白费工夫,浪费很多的精神时间,乃至于会性法师尤其他还在,讲错了请原谅,他年纪很大是高僧大德,他就是因为在石头山闭关阅藏,然后可能灯光也不好眼睛弄坏了,藏经字很小嘛,对不对?后来他眼睛就是一直患眼疾很痛苦,好像只剩下几分看到这样子而已,这就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如果以同样的功力花在别的方面的话,可能成就就更大了。
在念一次[一寸寸光,一寸命光,彼终日分别名相,执于语言文字,只知研究佛学,不知学佛之行,]所以现在就是佛学家很多了,但是学佛则不必然。[如是正等贫人,终日数他之财宝,于己分上,毫无利益。正如永嘉云:‘分别名相不自休,入海算沙徒自困耳。’此一段文,乃大师一番彻底悲心,警诫后世学佛者。]就是要从实际去做,不是光是言说。即有即没,即没即有。
先把这个简单讲一下,正文[具缘第一 诃欲第二 弃盖第三 调和第四 方便第五 正修第六 善发第七 觉魔第八 治病第九 证果第十],智者大师写出这个很伟大,非常伟大。你要修止观、禅定一定要做到这十项,就是依照这十项去做。第一个具缘,就是具五缘,你要具备具足五缘,如果你五缘没有具足,你修禅定就会有很多的障碍、障难这样子。第二个诃欲,就是诃五欲,也就是呵斥五欲、要避除五欲。第三个弃盖,弃五盖。第四个调和,调和五事,五种事情你要调和。第五个方便,方便叫行五行,修五种方便之行。第六个正修,正修两种。第七个善发,发是发根,发这个善根。第八个觉魔,觉魔事是很重要的,可是觉魔事都是到后来的事情,事实上一开始你就应该要知道这些因否。第九个治病,治这个身心的病以及禅病。这九项都可以做到了,最后就证果,第十个讲证果。下次我们正式开讲这个东西。
我可以这么说:你如果修禅定修止观的人没有看过小止观,你不是在真正的修禅定,你恐怕是修得糊里糊涂的。你知道吧。因为这个他给你很具体很正确的指示。你说我看《楞严经》可以吗?可以呀,但是没有讲到这些东西,你知道吗?这些就是很具体,但是不能说是很琐碎,很具体而且就是你必须要碰到的事情,恐怕应该这么说:《楞严经》你应该都知道这些东西了。
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