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而幸福快乐 死而平静无惧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4

生而幸福快乐  死而平静无惧

 文/释本性

    宗教的使命,一是教会人们幸福快乐地活着,二是教会人们平静无惧地死去。

    今天的社会,已经不缺如何挣钱、为官、搏名、拼利的奥妙,缺的是如何幸福快乐地生活与平静无惧地老死的奥秘。

    在佛教,通向幸福快乐而生,平静无惧而死的路,在于心要内证、莫向外求。

    如何心要内证、莫向外求?

    佛教就此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禅定法、念佛法。

    这里我要介绍的是——

    ①自恣与忏悔法:三人以上的僧团中成员,在僧团面前,进行自我批评,讲述自己一段时间以来思想、语言、行为上的错误,自我反省,自我清净,同时,也请僧团帮助自己反省、自己清净。这就是自恣。

    自恣之后,要进行自我的忏悔,分析过错原因,总结过错教训,忏悔过错内容,生起惭愧心,生起后悔心,生起知错必改心。这就是忏悔法。

    ②宽恕与包容法:自恣与忏悔是对自己,但宽恕与包容,是对别人。当然,这对别人,最终还是对自己。既然自己也会犯错,允许自我批评,自我忏悔,那么,为什么要苛求别人不能犯错呢,为什么不允许别人自我批评自我忏悔呢。

    如果,将心比心,将已比他,那么,就应包容他人,宽恕他人,就会包容他人,宽恕他人。

    ③感恩与祈祷法。有了自恣与忏悔的心与行动,有了宽恕与包容的心与行动后,我们就有了强烈的慈悲心和慈悲行。由此,就懂得感恩他人,为他人祈祷,就懂得感恩社会,为社会祈祷,就懂得感恩国家,为国家祈祷……

    懂得自恣、忏悔、宽恕、包容、感恩、祈祷的众生,是止于至善、心无挂碍的众生,是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平静无惧地老死的众生。

    而这,不正是人生要追求的一大目标与境界吗!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结缘、分享
下一篇: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因缘
 静凝水晶球
 浪花逐岸 鱼死沙滩
 借宿人生
 李阿大的信愿行
 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
 生存:为了尊严和拯救
 天灾与人祸
 政教关系
 信仰者的墓志铭
 方外之人,岂在方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觉手册(四)[栏目:正念动中禅]
 百喻经 21 妇女欲更求子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降低自己的标准(王志希)[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集福消灾之道—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本[栏目:了凡弘法学会]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77[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廿六[栏目:本源法师]
 摄大乘论讲记 第十四卷[栏目:净界法师]
 禅坐为何会调整身体?若是无法专一会达到调整的效果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第十讲 现代导航星[栏目:现代佛法]
 印光大师永思集[栏目:陈海量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