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而幸福快乐 死而平静无惧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41

生而幸福快乐  死而平静无惧

 文/释本性

    宗教的使命,一是教会人们幸福快乐地活着,二是教会人们平静无惧地死去。

    今天的社会,已经不缺如何挣钱、为官、搏名、拼利的奥妙,缺的是如何幸福快乐地生活与平静无惧地老死的奥秘。

    在佛教,通向幸福快乐而生,平静无惧而死的路,在于心要内证、莫向外求。

    如何心要内证、莫向外求?

    佛教就此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禅定法、念佛法。

    这里我要介绍的是——

    ①自恣与忏悔法:三人以上的僧团中成员,在僧团面前,进行自我批评,讲述自己一段时间以来思想、语言、行为上的错误,自我反省,自我清净,同时,也请僧团帮助自己反省、自己清净。这就是自恣。

    自恣之后,要进行自我的忏悔,分析过错原因,总结过错教训,忏悔过错内容,生起惭愧心,生起后悔心,生起知错必改心。这就是忏悔法。

    ②宽恕与包容法:自恣与忏悔是对自己,但宽恕与包容,是对别人。当然,这对别人,最终还是对自己。既然自己也会犯错,允许自我批评,自我忏悔,那么,为什么要苛求别人不能犯错呢,为什么不允许别人自我批评自我忏悔呢。

    如果,将心比心,将已比他,那么,就应包容他人,宽恕他人,就会包容他人,宽恕他人。

    ③感恩与祈祷法。有了自恣与忏悔的心与行动,有了宽恕与包容的心与行动后,我们就有了强烈的慈悲心和慈悲行。由此,就懂得感恩他人,为他人祈祷,就懂得感恩社会,为社会祈祷,就懂得感恩国家,为国家祈祷……

    懂得自恣、忏悔、宽恕、包容、感恩、祈祷的众生,是止于至善、心无挂碍的众生,是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平静无惧地老死的众生。

    而这,不正是人生要追求的一大目标与境界吗!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结缘、分享
下一篇: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因缘
 雕像
 青海塔尔寺的台阶与门栏
 为善,不论僧俗不计荣辱
 把握、活在自己的当下
 去留自便
 佛教对苦的理解
 静水清清小鱼游
 一人已嫌多
 以师志为己志
 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2)[栏目:Thich Nhat Hanh]
 解脱之道讲记 b25 灭谛 三 解脱的重点[栏目:体方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死亡奥秘[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落实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降伏其心 二 修行三要素 见地 修证 行愿[栏目:万行法师]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十一 主方神众——依循内在性德的指引[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佛法要我们自转命运、自转风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奸污出家人要堕无间地狱[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五戒[栏目:极乐之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