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可观上师即佛之理,应如何观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91
【第二九则】
问:可观上师即佛之理,应如何观法?
答:有此堪能与否,视吾人看法而定。看法如观上师即佛,固无不合,看法若过患,则不能生起即佛之想。因人之习气,好察是非,应常观其戒定慧、悲心等功德,则寻过之心甚微。世人见怨敌每不见其善处,观师德应如观自己,常人每不自见其过,但见已之功德。如何观法有四:一、应知上师即佛乃金刚大持所许;二、上师即作一切佛之事业者;三、于现法中(末法时代) ,诸佛菩萨尚作度生事;四,应知自己成见不定。此四观乃依师正行之最要者,详如明灯颂自释依师法门中。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应视师如佛,许多行者都知道,且口头上能道其理,然心中仍不能视为真佛之主要障碍为何?
下一篇:
依不善知识及恶友,令所积福善功德损坏,生种种不愿发生事,应断绝此辈,然而何为恶友?
应如何释世俗与谛字义?此中有何误解?应如何正释?
止观乃内外道所共,而菩萨於六度,应修学之止观,为何种止观?
法之深浅,关系于学法之人,此一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
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云何为愿行两种善提?
何以须观显资粮田?
既知难得,得已且具大义之暇满人身,今既获得,应如何作取舍?
何者为静虑自性?
慈心生起之量?
欲除沉悼,先须认识沉悼体相,应如何认识及如何对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经概说 二、贤愚经
[栏目:佛经概说·白话文]
唐代《道僧格》研究(郑显文)
[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佛在经中说六道之中没有丝毫的安乐,又说断恶行善能得到人天的安乐,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怎样才算是戒斋清净?
[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龙舒净土文讲记(三)
[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中国佛教会两大问题
[栏目:太虚法师]
念佛不可涉入禅家参究一路
[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中部63经 玛鲁迦小经
[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九 第四则 德山挟複问之下
[栏目:冯学成居士]
水果的故事
[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