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增上三学中,何故以戒为根本?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3
  【第九三则】
  问:增上三学中,何故以戒为根本?
  答:总说戒学乃佛教之根本,若其地无戒,即佛教衰微。佛教住世与否,须视戒律仪住世与否,又视别解脱戒住世与否。别解脱律仪,乃佛教根本,亦即利乐根本。环视世界人众之不安乐,亦与不知守持戒律仪有关。佛说:“若其地有人守持戒律,如明光(知所取舍以教导人),则其地不空,如有我在(戒乃佛之代表),则我不焦虑。”
  特别当思吾人受业风鼓动,心识还漂流生死,如羽毛随风飘荡,不得自在。业烦恼依坏聚见(萨迦耶见)而起,彼於因缘和合蕴上,执我我所,须生无我慧方能对治。真见一切无自性之慧观,方能照破萨迦耶见。然观必依止,而止应具足资粮(见声闻地),第一资粮即是戒律仪。如动(有情世间)不动(器世间),皆依於地。佛说:“定慧皆依於戒。”下士欲不堕恶趣,必须守持十善戒;中士欲解脱轮回,趣向涅槃,须学三学,又以律仪为根本;上士欲度有情,自愿成佛,须修万行,又以戒为根本;密乘欲即生成佛,於坛场迎请智慧尊为灌顶说法,须先受三昧耶戒。故一切皆转向戒上去,而以戒为根本。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应如何使此心对於戒学乐从,而非勉强?
下一篇:应修何等道,而为减除生死轮迥?
 何以修七因果言教,须先修平等舍心?
 云何依止善知识为入道之根本?
 佛转正*轮,必须劝请吗?
 修求菩提之心,从利他心为始。修求利他之心,又从何而起?
 何故说发心为大乘命根?
 应如何修,方是修胜观之法?
 吾人具暇满人身,有何种意义?
 抉择不相应行法非自性成立,其概要为如何?
 智意於身心如何生起之法?
 内地习禅宗者所言,极似支那堪布大乘和尚之见,对宗祖达摩应如何理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卄六 依报庄严[栏目:陈义孝居士]
 幸福的人生一切从心起[栏目:证严法师]
 超越死亡·佛教临终关怀的现实意义[栏目: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