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持戒”应如何修学?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6
  【第九六则】
  问:“持戒”应如何修学?
  答:护戒支分,如护眼珠,应知生罪四因:一,不知为犯堕之门:谓无知之对治,应听闻诸学处,而求了知,最低限度,如自己是沙弥,则应於沙弥五十条成及其释著,阅读求知;比丘则应於彼戒学二百五十三条,阅读领会;若得圆满四灌顶者,则应於二十律仪等菩萨等诸学处,及根本重罪等皆需了知而勤行。至於皈依戒、五成、及事师五十颂诸学处,此为入佛门内道基础,尤为初入佛门,即须了知。若於取舍,不知犯戒,亦复感苦。不然,则畜生、边鄙野人及外道等造罪,皆由无知,皆不感苦矣。
  二,不敬为犯堕之门:谓於说戒律仪大师佛世尊,及佛所说律仪诸学处,与及如理修学诸律仪学处之助伴(包括僧伽),等同梵行(摄在家众)之诸人,应生敬重。不然,於此不敬,所犯之罪较重。应知别解脱律仪,甚难值遇佛说,末世闻名尚难,现能从受守持,故应敬重。
  三,放逸为犯堕之门:放逸之对治,谓以自为缘,所作诸罪,应生羞愧!及以他为缘,念为他所呵责,而当生羞愧!并应生起正知正念,具足惭愧,防护三门,毫不放逸。当知因失正知正念,故始放逸而毁戒。故行住坐卧,皆应自知,在作何事,有如寻人,能忆形貌,是为正念,见即认识,是为正知。随时能生惭愧,则不放逸,不犯诸罪。
  四,多烦恼为犯堕之门:烦恼炽盛,应有对治,须先认识烦恼为仇敌,伺其出时,即以正知正念为指以指之,乃以方法战胜彼,而求解脱。如对治贪,以不净观(详俱舍瑜伽中);对治瞋,应观慈心或修忍辱;对治痴,应知一切法依缘起,决无不依缘,而自能成立之实我,此执实我之俱生我执即痴。故以依缘故无自性之无我慧观对治之;对治我慢,(自作高想)应分别观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广说六十四界),究在何处,悉不可得,有何骄慢!有为法如心所等,无为法如空大皆於人身中,且有而不知其究在何处,唯了知其名而已;对治疑,疑理方是烦恼所摄,虽是证空,始能断疑。然於敬信三宝,业果之理趣起疑,则坏善根,为害极大!故应常思三宝功德,以对治於三宝不敬,常阅贤愚因缘经等圣言量,及释量论因明)成立三世业果之理,与自耳闻目睹关於业果之现前事实,以对治於业果理趣之疑,并常以正念正知为警,见何烦恼生起,即依何法对治之。如贪一物,不加对治,又思此物形式,成处无一不好,较我以前所有者皆好,遂贪欲滋长,成无可治(力薄不能对治)。当令烦恼之起,如水上画字,随画随灭,莫令留痕;无记心,令如土上画字,不久即减;善心,令如石上画字,永垂不朽(出离心、菩提心等),此乃最要口诀。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脱之道,要在三学,於此其中士道,详言戒学,而置定慧二学於上士道为何故?
下一篇:应如何使此心於向所受戒,护持不舍?
 试言得止后修观之法应如何?
 依生缘起,应成派与他宗共,所不同者为何?
 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云何不忆彼见(胜观),亦非胜观?
 云何若未得无我见,随如何修,或观察修,或专注修,终非修真实(胜观)?..
 慈心生起之量?
 得菩提愿戒已,应如何守护不失?
 由知何种使心感动,令皈依真切而有力?
 或问菩萨岂非未具真实明显现证空性耶?
 初得空见之情状为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一朝风月[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佛教信仰合法性质疑——从少林寺接管昆明四座寺庙谈起[栏目:李向平教授]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七册]
 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7.展望未来生之处境[栏目: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相应140经 苦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不可思议[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信心是生命的泉源[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九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8.吉利鸟[栏目:动物的故事]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九颂[栏目:刚晓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