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此心(菩提心)如何发起,此一标题有何重要性?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08
  【第一○四则】
  问:此心(菩提心)如何发起,此一标题有何重要性?
  答:知发心胜利,虽欲发心,但如何发起,多有未知。阿底侠尊者未至西藏时,藏中但有轨则受法,而不知修心次第,及发心之量(即内地佛徒,知此者迄今亦复不多)。尊者问:“修悲心,修慈心如何修法?”答:“不知,唯知依仪轨受法。”尊者说:“不知修悲、修慈,唯依仪轨,此唯西藏为然,印度无是也。”所谓修心者,将法与心相合,打成一片。仪轨不过护持,令其久远。发心属有为法,非色所摄,乃知所摄,乃心而非心所。不惟中土,即印度亦异说纷纭,有谓发心为胜解,有谓为欲,依宗喀巴大师正宗乃意识摄,非前五,依意识为利他故,缘正等菩提为境,而作到等同正等菩提地位,生起最殊胜意识,谓之发心。此最殊胜意识如何生起?宗喀巴大师乃依阿底使尊者言教——七重因果教授,及寂天自他相换修心教授,明显开示此心如何发起。故知宗喀巴大师此一标题,亦含有如是之重要意义。又恩师说:“所谓发心,乃发广大心,吾人平时常生起新心,为现世利乐者,求名求利,皆思明年後年,或较今年为好,彼所计或月或年,有大心者,不但为此生计,乃求後世人天果,其心较前为广大矣;又有人以人天为不究竟,而思出离者,其心尤为广大;又有不以解脱为足,思解脱其他一切有情,令住圆满菩提,前前所发,皆不及此之广大,过此尤广者已不可得,故发心乃发广大心。兀为上师口诀,将甚深教义,以浅喻令吾人易持於掌中。宗喀巴大师之恩,亦在总摄一切经要法门,令吾人便於修习。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重因果言教之“七重因果”应如何解释?
下一篇:何故说发心为大乘命根?
 师承有何关系?
 内道佛子,依佛密意,决分几派?试说各派之密意,及各派认识之“所断”。..
 欲断无明,须求通达无我见,以是否唯依显教而说,密宗为迅速成佛之法,或有..
 曾学法多年,年过花甲,不须勤教...多不如理,应如何为正?
 宗咯巴大师说:“彼等所引现之如烟雾相...”试言其要。
 有谓若由观察慧,以求无别慧,因果二法,则不相顺。于此应如何理解?..
 能解释佛语者,以何为最善?并言其事由,及其道要。
 修中观见,应依了义教,然吾人智浅...究竟何所适从?
 暇满人身,如何知其难得?
 戒之差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明的婆蹉衢多经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六祖坛经》的基本构架与禅法思想(释法缘)[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扫尘除垢[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吴甘霖)[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杨曾文)[栏目:净土宗文集]
 批评的话[栏目:日常的佛心]
 对大乘经的解释(唐纳德·罗佩兹)[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印祖故事 30、发明十念记数法,初机念佛得方便[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敏感体质原因是什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有什么好争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