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止』经教,已有与佛密意相合之经庄严论...何以宗喀巴大师尚须造论?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1
  【第二 O一则】
  问:修『止』经教,已有与佛密意相合之经庄严论、辨中边论、瑜伽行论中声闻地等,何以宗喀巴大师尚须造论?
  答:乃因末世,五浊尤甚,众生难调难伏,以无慧故,不能栋择大经论中所说,何者为修定大法,故宗喀佛於菩提道次第中,作明显易知之论。时至今日,宗喀佛所造广略二论,能了达者,已若晨星,故复有玛澈及拙著明灯颂及释论等之著作也。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何者为修定之顺境?
下一篇:止观乃内外道所共,而菩萨於六度,应修学之止观,为何种止观?
 试分别二谛之义?
 应如何明我所无自性?
 云何若未得无我见,随如何修,或观察修,或专注修,终非修真实(胜观)?..
 回向与发愿有何差别?何为善回向与不善回向?
 生起出离心之量?生起出离心之要点?
 云何不忆彼见(胜观),亦非胜观?
 善达二谛,有何重要?
 应如何理解缘起性空之理?
 于十种对境,应具何种殊胜心?
 修报恩时,亦曾想以离苦得乐报其恩,此与增上意乐,有何不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一)[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六力说[栏目:白云禅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佛教哲学的界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V. 穿著袈裟等时的正知[栏目:菩提长老]
 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栏目:谈锡永居士]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 前言[栏目:体光法师]
 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我挣钱养家糊口...没办法出家,是不是就不能学佛了?[栏目:格西索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