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认『定境』为证真如者,及有不依所缘而修者,其误点安在?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0
  【第二 O七则】
  问:有认『定境』为证真如者,及有不依所缘而修者,其误点安在?
  答:『定』藏语『丁恩正』。『丁恩』义为不动摇,『正』谓执持。常有误认定境为证真如者,固定中有於余境,不起分别作意者,故说会为经教中所说之空性。支那堪布大乘和尚谓住於何境,不起分别,不起作意,即证空性,即此之误。应知有不依所缘而修者,彼不以心为所缘,亦不以非心为所缘,令心不为余境所夺,这止一切疑虑差别。其时心境一无所着,空洞之至,其心安住澄澈(彼心曾不自觉为有安住)。此尚非真实禅定,乃相似定耳(遑论为空性)。修止定须依所缘,一无所缘,非修禅定。昔萨迦班抵达说:「现时修大手印者,多与内地万应散相似,此危害三分,错误四分,非佛所说也。学人当留意为祷!』又别方以心为所缘者,久之心能内摄,不於外境散乱,遂自以为了达空性(依於定故)。此即误在不识『止』与『成观之量』。(成止及成观之量详後)故菩提道次第说:「此由内心摄其心,令不散乱,即能引生(定),不待通达诸法真理也。』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若忍、若乐、苦觉、若见、若观.有认为皆『观』之异名,即是观量.是否应理?
下一篇:远离二障,须修止观。当如何解释二障,及彼二与止观关系?
 何谓正念、正知,及其差别?
 可观上师即佛之理,应如何观法?
 本宗说:染污无明为流转生死根本,指俱生我执,非分别我执。试明其义。..
 何得谓方便与智慧?
 由法我执而后有人我执,云何依修见次第,先说补特伽罗无我,后说法无我?..
 于破除人法二我执之方便中,何故先破除人我...试说缘起三理之要义。..
 依何种资田,修积福忏净,能迅速积集二资粮?
 依自宗止观双运之法,应是如何?
 菩萨应依何学处?
 问:应如何认识止道与观道之差别,及其要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凡夫都喜欢隐藏自己的过患[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