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止亦可以真俗二谛,随一为所缘,何必先止后观?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44
【第二一二则】
问:有谓先即以空性,为修止之所缘,故同时即可得胜观。因止亦可以真俗二谛,随一为所缘,何必先止后观?
答:彼说不须依先止後观之次第者,以为缘空性修止,便止观同得。故知彼是由修而认识见之一派。缘於彼心中含有几时得胜观,几时达空性,得胜观中即含有修之意。故宗喀巴大师就此开其心,而开示说:所谓观前修止者,非谓引生正见,通达无我,须先修止。以眼见无止而能生正见者甚多故。若必先得止而後生正见,则修无常生起感动等,亦必先止,於理太远。若尔,则观前修止为何?自宗所谓生起之观,是指修得而言。即先未曾得今始生起之异生(初业有情)。彼中除密宗无上瑜伽之少分不共修(不共处,在止观同时),其馀下三部及显教,均须观前修止。因正修胜观者,须以分别慧别别观察而修。若不如是观修,欲证胜境,必不生起。然若於未得止之先,求达无我已,即於彼为数数观修,则因未依止,即止亦不能生(遑论得观)。若不观察而先用专注修法,因可得止,但得止之後,仍须再求修观,故仍不越先止而後观之次第。此中所谓观,非指观察慧引生轻安者,乃是先得止,再依止缘无我而修观。盖观修以异门为所缘,如莲瓣交错,不易引生轻安。止修则专注一缘,易生轻安,生轻安已,即缘异如莲辫交错而修,亦能引生轻安。以已生起即易再生故。
总之,止与观之界限,固不易了知,然若知观之所以易生轻安,与不易生轻安之关键,在心调柔与否,则易分辨。先未得止,心未调柔,即以之观真俗二谛,不易生起轻安。观前修止,心已调柔,如忠顺之仆,随命东西,即可生起轻安。故欲达观察慧引生轻安之境,决不能越先求得止,依止修观之正理。解深密经说:“得止修观。”意谓不论缘真俗,修观不依止,不能谓为胜观,仅能谓为修观之随顺。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修定初修时,选择所缘之法,应如何选择?
下一篇:
或问菩萨岂非未具真实明显现证空性耶?
精进於身心生起之法?
本宗说:染污无明为流转生死根本,指俱生我执,非分别我执。试明其义。..
何以诸佛菩萨,诸大德须示涅槃方应机?何以当劝请勿速示涅槃?
应如何明自他相换义?
何者为智慧之自性?
应如何使此心对於戒学乐从,而非勉强?
应视师如佛,许多行者都知道,且口头上能道其理,然心中仍不能视为真佛之主..
十黑业道中之邪见,不外断常二见,然断常二见,共有多门,应如何差别其轻重..
云何为随顺胜观,及真实胜观?观轻安与止轻安之关系为如何?
七因果言教中,修知母法门为最要,然而为最难修。要在何处?云何为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二)毗卢七法
[栏目:圣者言教]
妖怪出世
[栏目:宣化上人]
境教──境界教育
[栏目:禅林衲子心]
百喻经 55 愿为王剃须喻 The King’s Barber
[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耶诞节正名
[栏目:太虚法师]
中观四百论广释 句义明镜论 第三品 明破净执方便品(索达吉堪布)
[栏目:对治方法]
中部123经 不可思议-未曾有经
[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台湾「香」需改良
[栏目:明日的佛教]
做一个觉醒的人
[栏目:禅林衲子心]
地藏本愿经讲记 分身集会品第二
[栏目:圣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