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止亦可以真俗二谛,随一为所缘,何必先止后观?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2
【第二一二则】
问:有谓先即以空性,为修止之所缘,故同时即可得胜观。因止亦可以真俗二谛,随一为所缘,何必先止后观?
答:彼说不须依先止後观之次第者,以为缘空性修止,便止观同得。故知彼是由修而认识见之一派。缘於彼心中含有几时得胜观,几时达空性,得胜观中即含有修之意。故宗喀巴大师就此开其心,而开示说:所谓观前修止者,非谓引生正见,通达无我,须先修止。以眼见无止而能生正见者甚多故。若必先得止而後生正见,则修无常生起感动等,亦必先止,於理太远。若尔,则观前修止为何?自宗所谓生起之观,是指修得而言。即先未曾得今始生起之异生(初业有情)。彼中除密宗无上瑜伽之少分不共修(不共处,在止观同时),其馀下三部及显教,均须观前修止。因正修胜观者,须以分别慧别别观察而修。若不如是观修,欲证胜境,必不生起。然若於未得止之先,求达无我已,即於彼为数数观修,则因未依止,即止亦不能生(遑论得观)。若不观察而先用专注修法,因可得止,但得止之後,仍须再求修观,故仍不越先止而後观之次第。此中所谓观,非指观察慧引生轻安者,乃是先得止,再依止缘无我而修观。盖观修以异门为所缘,如莲瓣交错,不易引生轻安。止修则专注一缘,易生轻安,生轻安已,即缘异如莲辫交错而修,亦能引生轻安。以已生起即易再生故。
总之,止与观之界限,固不易了知,然若知观之所以易生轻安,与不易生轻安之关键,在心调柔与否,则易分辨。先未得止,心未调柔,即以之观真俗二谛,不易生起轻安。观前修止,心已调柔,如忠顺之仆,随命东西,即可生起轻安。故欲达观察慧引生轻安之境,决不能越先求得止,依止修观之正理。解深密经说:“得止修观。”意谓不论缘真俗,修观不依止,不能谓为胜观,仅能谓为修观之随顺。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修定初修时,选择所缘之法,应如何选择?
下一篇:
或问菩萨岂非未具真实明显现证空性耶?
何故须思修爱执自我之过患?
何者为精进之自性?
有谓“禅宗之禅,非四禅八定之禅,任何不起分别...”对如是之言,应如何..
得相似中观时,当入何道位?
慈心修法,是否与修悲心次序、缘念相同?
有说七支(供养等)乃未证空性前,初业有情所作,是否合理?
何故念恩修法,当於生母之恩,数数思修?
关於二种教授,云何“七因果摄自他换,自他换不摄七因果”?
未修间(此以依师法门如例,然可推余法门)应如何作法?
当如何理解生起他爱执之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三次闭关随笔 修行 二
[栏目:能弘法师]
牟措空行母(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院长门措上师的传记)
[栏目:圣者传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