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得空见之情状为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9
【第二六三则】
问:初得空见之情状为何?
答:空见初起之心,喻如空室觅物,但闻人说,此中为无,尚不足信,必躬自检寻,见外上下及墙壁空隙,皆已觅遍,而实不可得。此时自心生起此中无物之决定知。空见初起,亦复如是。总摄而言,吾人先已认定空见之障体,即是俱生我执所执之我,谓此我由自成而为实有。此时就六根五蕴身心各方一一检寻,此自成实有之我,为在六根,为在五蕴,为在身,为在心耶?如有所在,究与六根五蕴身心为一耶?为异耶?周遍检寻,彼六根五蕴身心一异之内,均无此自成实有之我。依据前文所属之理,判断此我,实属非有。正如觅物遍于室内,皆不可得,最后,自心生起此我为无之慧,即是空见之初起。行者修习此慧,初应将俱生我执所执自性之情状,以去寻检,及其遍觅不得,此时内心顿起自性为无之决定慧,不由外铄,亦正如俱生我执之执我,由于内心,不待外铄。此种决定于内心生起时,如过去世空见习气薄者,则如原有宝物忽然失去,生出恐慌之心;如前生空见习气厚者,则如原失宝物,忽然寻获,生出欢喜之心。经中说:“譬如失念人,疯狂而跳号,已经千万年,一旦获正念,回忆狂叫状,生无限羞愧。”此指空见习薄者言。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建立我无自性之理据有三,合因明三法,试言其概?
下一篇:
由四种扼要,及如我与蕴或一或异,均有过患,应生如何结论?
由于见师乃凡俗相,或见如此这般过失,尚不易认师为佛,应以何法净治?..
修报恩时,亦曾想以离苦得乐报其恩,此与增上意乐,有何不同?
于破除人法二我执之方便中,何故先破除人我...试说缘起三理之要义。..
应如何抉择趣解脱道之自性?
自他相换修法,不言其具体修,但言其有若干种,及其概要?
以发心轨则受法,以何身为增受与不增受?
何为具足定量之发心?
修『止』经教,已有与佛密意相合之经庄严论...何以宗喀巴大师尚须造论?..
修忍於身心如何生起之法?
云何诸佛说修悦意慈心与大悲二者中,先说修悲心,诸佛菩萨亦先赞大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学问答 烟供与施食
[栏目:海涛法师]
二十一世纪的人间佛教和佛教研究(杨曾文)
[栏目:人间佛教]
没有知识是眼盲,没有智慧是心盲
[栏目:万行法语]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二疑 舍此求彼疑
[栏目:林克智居士]
临江仙(将春峰)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识慧集 <七二>佛生之国
[栏目:佛识慧集]
佛学问答类编 (禅观第九)
[栏目:李炳南居士]
天台小止观 对治心沈浮病修止观
[栏目:永本法师]
有智慧就有方便 有方便就没有违缘
[栏目:达真堪布]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七、枷锁自脱(免囚难)
[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