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得空见之情状为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7
【第二六三则】
问:初得空见之情状为何?
答:空见初起之心,喻如空室觅物,但闻人说,此中为无,尚不足信,必躬自检寻,见外上下及墙壁空隙,皆已觅遍,而实不可得。此时自心生起此中无物之决定知。空见初起,亦复如是。总摄而言,吾人先已认定空见之障体,即是俱生我执所执之我,谓此我由自成而为实有。此时就六根五蕴身心各方一一检寻,此自成实有之我,为在六根,为在五蕴,为在身,为在心耶?如有所在,究与六根五蕴身心为一耶?为异耶?周遍检寻,彼六根五蕴身心一异之内,均无此自成实有之我。依据前文所属之理,判断此我,实属非有。正如觅物遍于室内,皆不可得,最后,自心生起此我为无之慧,即是空见之初起。行者修习此慧,初应将俱生我执所执自性之情状,以去寻检,及其遍觅不得,此时内心顿起自性为无之决定慧,不由外铄,亦正如俱生我执之执我,由于内心,不待外铄。此种决定于内心生起时,如过去世空见习气薄者,则如原有宝物忽然失去,生出恐慌之心;如前生空见习气厚者,则如原失宝物,忽然寻获,生出欢喜之心。经中说:“譬如失念人,疯狂而跳号,已经千万年,一旦获正念,回忆狂叫状,生无限羞愧。”此指空见习薄者言。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建立我无自性之理据有三,合因明三法,试言其概?
下一篇:
由四种扼要,及如我与蕴或一或异,均有过患,应生如何结论?
应如何使此心对於戒学乐从,而非勉强?
应如何使此心於向所受戒,护持不舍?
何得谓方便与智慧?
何为诸修之首?
金刚乘戒十四根本罪,亦列轻师罪为第一,此为何故?
此心(菩提心)如何发起,此一标题有何重要性?
业果法门:业决定、业增长、此二理趣,较空性尤难通达...当依何法而思修..
得远离沉掉,入定出定皆得圆满殊胜轻安之三摩地,究於五道,属何道呢?..
建立我无自性之理据有三,合因明三法,试言其概?
胜义谛差别应如何了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神奇的古佛之药师佛
[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为什么要禅修 Why Meditate?
[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爱可生爱,亦可生憎”
[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昙荣 (乱世高僧)
[栏目:高僧大德的故事]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五 (8)
[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68
[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过河要拜桥
[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从自我出发
[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与师相应通佛法身
[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